職稱評審制度被詬病由來已久,評審黑幕、論文垃圾、學術泡沫,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和職稱評審制度有關系。書教得再好,只要沒有論文,大學老師也難評副教授、教授;手術做得好的醫生不一定職稱高,職稱高的醫生手術未必做得好,醫生們自己都說,看病最好是找副主任醫師。這些怪現象的背后,也是職稱評定規則的不合理。 作為一項事關人才管理、評價和資源分配的人事制度,現行職稱制度對于發展和穩定我國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促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繁榮和發展,調動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性,發揮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其暴露出的種種弊端也說明,這項制度已經不適應現在的形勢,尤其是不利于青年人才的成長和發展,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客觀而言,職稱評審制度改革難度很大,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先試點,再推廣。可喜的是,有些改革先行者已經在行動了。今天,我們特別關注湖北高校和中關村示范區的職稱評審改革,雖然分屬不同的行業和領域,改革路徑也不相同,......閱讀全文
日前,《中國青年報》以《湖北職稱評審開啃“唯論文論”硬骨頭》為題,報道了湖北省首次在省內高校推行職稱分類評審,構建多元化復合型評價體系的消息。(《中國青年報》2015年2月9日)這個報道最引人矚目之處自然是在職稱評定中設立“教學為主型”崗位。 近兩年來,大學“重科研、輕教學”的政策傾向受各方詬
日前,《中國青年報》以《湖北職稱評審開啃“唯論文論”硬骨頭》為題,報道了湖北省首次在省內高校推行職稱分類評審,構建多元化復合型評價體系的消息。(《中國青年報》2015年2月9日)這個報道最引人矚目之處自然是在職稱評定中設立“教學為主型”崗位。 近兩年來,大學“重科研、輕教學”的政策傾向受各方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18年的中國高等教育,您會選擇什么? 這并不是一個很好回答的問題,因為這一年中,高教界發生了太多形形色色的悲喜劇。這其中,有對高考恢復40周年的感慨,也有對學術造假行為的憤怒;有西湖大學成立時的希望,也有高校教師自殺事件背后的憂心忡忡…… 這是失望與希望交織、欣喜與憤
教育部、人社部不久前聯合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要求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并進一步規范了高校職稱評審工作。這是自2012年《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將高校副教授評審權審批調整為省級教育部門后,有關職稱改革的第四份文件。值得注
國內高校一度興盛“教學是良心活,但更重要的是科研”的論調在湖北即將成為歷史。 今天,湖北省省內高校高級任職資格完成評審結果公示流程。首次實行的分類評審公示中,2014年評審通過高級職稱1065人,其中本科高校教學為主型通過227人,教學科研并重型通過358人,科研型通過12人,申報社會服務與推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師)評職稱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于評職稱難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 為更快翻到山那邊以升職加薪,有人不惜鋌而走險抄起了小道,花錢掛名專著、代發論文等,滋生出種種亂象。這其中究竟有何貓兒膩?折射出哪些評職稱中的痛點?又該如何對癥下藥
9月10日,南開大學頒發學校的首屆教育教學獎。 南開大學教師葉嘉瑩、顧沛獲得南開大學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各獲獎金100萬元人民幣。 前不久 ,從教33年的南京林業大學蔣松華老師在沒寫過一篇“達標”論文,終于評上教授職稱,受到廣泛熱議。 其實,近年來關于重獎一線教師、改革職稱評定方式的新聞越來
當前,科技界反映科技評價工作存在“八重八輕”現象: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重短期輕長遠、重跟風輕探索、重基礎輕應用、重理論輕技術、重個人輕團隊、重成果輕推廣。尤其是評價目標不明確,不注重分類評價,用論文數量、影響因子及引文指標代替科學價值,行政干預或代替學術評價,專家評價重形式、走過場,外
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教師[2016]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黃祖洽葉銘漢秦伯益朱清時張信剛張杰吳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韓水法章啟群熊丙奇 王長樂 10月31日,以“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議題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舉行,來自全國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針對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美
清華大學的工程專業名列世界第一,超過了麻省理工學院,這一全球大學專業排行榜一時引發多方關注。 上述排名來自U.S.News。作為大學排名最有影響力的榜單之一,U.S.News 的排名是每年大家申請學校時必不可少的參考。 不過,在U.S.News全球大學綜合排名中,清華大學位列57名,中國僅有
2007年12月24日,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在校園網上掛出“2007年第1號”通告,向全校師生通報對三起學術剽竊事件的調查審議結論與處理建議,引發強烈反響,復旦被認為有勇氣“自揭家丑”。 研究生教材“嚴重抄襲” “2007年第1號”通告稱,自今年5月以來,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綜合國力的日臻強盛,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整體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嶄新的氣象。伴隨著來自國內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說,我國的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一種“新常態”。 那么,這種新常態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對這種“新常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科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這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顧總結2016年教育工作
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提出自己的困惑: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安家費”會被征收20%~40%的稅;科研人員的年終獎金要被列入工資扣稅,而且稅率往往比較高。鐘南山建議,可以考慮調整相應的稅收政策,對科研獎勵按照20%的偶然所得稅率一次性扣稅。 隨著新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一個黑色的星期五。 錢偉長,為中國人熟知的科學家,“三錢”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歲的一生。 這位愛國學者近一個世紀的歷程,猶如一條大江,時而浩蕩,時而曲折。像很多同輩的中國科學家一樣,錢偉長在民族危亡之際,選擇了科學救國的道路;國家的需要,永遠是
課講得好,就是好老師嗎?恐怕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會說:是的!那是必須的!但筆者認為,這是錯的,課講得好,會把學生教“傻”、教“呆”。 怎么算講得好?通常的評判標準是:深入淺出、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口齒清晰、聲音洪亮動聽、肢體語音豐富等等,一句話:能讓學生聽入迷。平時專家評教主要是根據這些標準衡
“最近,我們對云南某高校近3年中立項的研究項目進行了統計,發現該校教研項目數和科研項目數的比例是1∶3.26,教研項目的立項數目還不到科研項目立項數目的1/3。高校對教研不重視的現象實在堪憂。”在日前結束的政協云南省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徐正會、李麗芳兩位委員的一份提案,再次將高校重科研輕教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湖北、江蘇等地調研時發現,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反映最多的是科研經費獲取不公平,“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科研管理體制尤其是經費資源分配過度行政化飽受詬病,促使官本位意識泛濫,滋長投機意識,造成學術氛圍不良、科研水平低下等負面影響。科研人員呼吁,要痛下
抄襲造假、虛假引進、學術亂倫、買賣論文等學術腐敗在中國學界盛行,監督約束機制在權力和市場的扭曲下失效,大學沒有自由的精神,學者沒有獨立的思想,反而沉淪墮落,喪失基本的學術道德和倫理,導致學者不重學術重權術,大學不重教學重創收。盡管中國學術經費上升,但由于根本體制不變,成效并不顯著。必須防止學術競
時值7月,清華大學新一批教師續任/解聘工作已經完成。校方大概沒有預料到,方艷華老師的轉崗和閆浩老師的離開引發學生熱議。 “非升即走”政策是否需要調整、教師評價體系中學生的發言權有多大,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 50余封學生請愿書反對解聘老師 據清華大學學生刊物《清新時報》報道,4月初,清華大學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已知儲量的80%,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把我國的稀土優勢發揮出來”。 著名化學家、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徐光憲院士便是
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壓艙石”,是提高和保證高等教育質量的立本強基工程,是“雙一流”建設的基礎。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重要基礎和特征,一流本科教育必須有一流的育人理念,一流的教育環境和條件,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專業和課程,一流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流的管理和質量保障,同時需要有一流的質量
2018年是武漢大學在2015年推出所謂「3+3」聘期制教師制度的第一個考核期,結果在第一個三年工作考核期后,網絡曝光只有4人通過評審,進入正式武漢大學的教師編制,而沒有通過考核的特聘副研究員等,則面臨沒有薪水的失業狀態。一名武漢大學考核未過關的教師在論壇吐槽制度的不合理,認為「所謂的聘期制就是
選擇重臨床,還是重科研?對于臨床醫生來說,臨床與科研本來可以是水到渠成、互相依賴的兩項工作,如今卻成為現實中我們很多臨床醫學生以及醫生必須做出的選擇。 長久以來,重科研、輕臨床已經成為臨床醫學界的一種惡性趨勢。因此出現很多怪現狀:醫院里沒有下過一天臨床的臨床醫學博士和副主任醫師比比皆是;很
7月10日,省委省政府作出《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河北的決定》,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北,現作出如下決定。 一、總體要求 (一)重大意義。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
長久以來,重科研、輕臨床已經成為臨床醫學界的一種惡性趨勢。因此出現很多怪現狀:醫院里沒有下過一天臨床的臨床醫學博士和副主任醫師比比皆是;很多有著豐富臨床經驗,但是不擅長跑課題、發SCI論文的醫生,卻難以得到體制內的認可。臨床醫生培養和晉升機制的改革,成為各界呼吁多年卻始終得不到根本解決的一道難解
科研項目、科研經費、論文影響力、學術水平,最近參加了幾次有關青年學者、大學教師成長的論壇,聽到的主題詞不外乎這幾個,至關重要的教學質量被排除在外。 青年學者廉思曾經帶領30人的團隊,在全國5個城市調查了各類高校的5000多名年輕教師,結果顯示:超過60%的青年教師會把做課題放在給學生上課前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全文如下。 科研誠信是
19世紀初,洪堡把科研引入大學,從此科研成為大學的一項職能。就在十多年前,中國的民辦院校、獨立學院還在為“要不要做科研”爭論不休;而如今,科研已經成為它們發展中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民辦院校、獨立學院意識到辦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自身科研的進步。 3月19日,浙江樹人大學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