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轉移催化有機合成它是指在相轉移催化劑作用下,有機相中的反應物與另一相(水相或固體相)中的反應物發生的化學反應,稱為相轉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PTC)反應。例如:PhOH + C4H9Br— → PhOC4H9 + HBr其中苯酚PhOH是固態的,溶于水中。而溴丁烷是液體,溶于有機溶劑中。兩種反應物不能同時存在于相同的相中進行接觸,所以該反應是屬于兩相間的親核取代反應。要完成該反應,可以有以下4種方法:(1)將兩種反應物分別溶于水和有機相中,進行強烈攪拌,但所用溫度和壓力較高,產率低。(2)將溴丁烷改成丁醇,用濃硫酸進行催化。但是由于濃硫酸的腐蝕性強,且溫度較高(>140℃),所以該方法受到了限制。(3)用William法合成,即在無水乙醚中,用苯酚鈉和C4H9Br直接反應。但是無水操作較麻煩。(4)用四丁基溴化銨為相轉移催化劑,可在50℃下進行反應,產率>90%。該方法......閱讀全文
相轉移催化有機合成它是指在相轉移催化劑作用下,有機相中的反應物與另一相(水相或固體相)中的反應物發生的化學反應,稱為相轉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PTC)反應。例如:PhOH + C4H9Br— → PhOC4H9?+ HBr其中苯酚PhOH是固態的,溶于水中。而溴丁
相轉移催化作用是指一種催化劑能加速或者能使分別處于互不相溶的兩種溶劑(液-液兩相體系或固-液兩相體系)中的物質發生反應。反應時,催化劑把一種實際參加反應的實體(如負離子)從一相轉移到另一相中,以便使它與底物相遇而發生反應。
基因轉移指應用物理、 化學或生物學方法將目的基因轉移入受體細胞內的過程。基因轉移技術在基因工程、生物醫學研究、基因治療、植物農作物品種改 造等領域被廣泛應用。通過基因轉移將遺傳信息從一個基因組向另一個基因組轉移,使 轉移的遺傳信息在受者生物表達。
大多數tRNA由七十幾至九十幾個核苷酸折疊形成的三葉草形短鏈組成,相對分子質量為25000?30000,沉降常數約為4S。舊稱聯接RNA、可溶性RNA等。主要作用是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在mRNA指導下合成蛋白質,即以mRNA為模板,將其中具有密碼意義的核苷酸順序翻譯成蛋白質中的氨基酸順序。tRNA
眾所周知,吡哆醛(維生素B6)經由Schiff堿及其互變異構式(3.106)能進行催化反應(Metzler等,1954)。依賴吡哆醛的一些酶能催化多種氨基酸反應,如脫羧反應、消除反應、轉氨反應等。盡管研究了這些反應機理方面的問題,然而對有機化學的影響相當有限。例如Llor和Cortijo(197
PKA激活后,釋放的催化亞基可以催化ATP末端磷酸基團轉移到蛋白底物的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上。這種磷酸化通常導致底物活性的變化。由于PKA存在于多種細胞中,作用于不同的底物,PKA調節和cAMP調節涉及許多不同的通路。 進一步作用的機制可分為直接蛋白質磷酸化和蛋白質合成: 在蛋白質直接磷酸化過
細胞中,酶是最被廣泛了解和研究最多的蛋白質,它的特點是催化細胞中的各類化學反應。酶的催化反應具有高度的專一性和極高的催化效率。酶在大多數與代謝和異化作用以及DNA的復制、修復和RNA合成等相關的反應中發揮作用。在翻譯后修飾作用中,一些酶(如激酶和磷酸酶)可以在其底物蛋白質上增加或去除特定化學基
氣相色譜法(gas chromatography 簡稱GC)是色譜法的一種。色譜法中有兩個相,一個相是流動相,另一個相是固定相。如果用液體作流動相,就叫液相色譜,用氣體作流動相,就叫氣相色譜。氣相色譜法由于所用的固定相不同,可以分為兩種,用固體吸附劑作固定相的叫氣固色譜,用涂有固定液的單體作固定相的
氣相色譜法(gas chromatography 簡稱GC)是色譜法的一種。色譜法中有兩個相,一個相是流動相,另一個相是固定相。如果用液體作流動相,就叫液相色譜,用氣體作流動相,就叫氣相色譜。
ELISA試劑盒技術原理:以免疫學反響為根底,將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響與酶對底 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符號。 2. 結合在固相載體外表的抗原或抗體仍堅持其免疫學活性。 3. 酶符號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4. 受檢標本與固相載體外表的抗原或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