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酶細胞化學實驗技術
免疫酶細胞化學免疫酶細胞化學是免疫細胞化學(Immunocytochemistry,ICC)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抗原抗體特異反應存在的前提條件下,借助于酶細胞化學的手段,檢測某種物質(抗原/抗體)在組織細胞內存在部位的一門新技術:即預先將抗體與酶連結,再使其與組織內特異抗原反應,經細胞化學染色后,于光鏡或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分析的形態學研究方法。 40多年前,Coons及其同事利用熒光色素(FITC)標記抗體而開創的免疫熒光抗體技術,具有一定的靈敏性、特異性、操作簡單等優點,但亦存在抗體用量大,標本不能長期保存、需較昂貴的熒光顯微鏡等問題。幾乎在同一時期,電子顯微鏡在醫學生物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克服熒光抗體法的不足、并能在超微結構水平定位抗原物質的存在部位,Nakane(1966)等成功地引入了酶代替熒光色素標記抗體,進行組織細胞內抗原或半抗原的定位,開辟了酶標抗體技術免疫酶細胞化學之路。 Sternberger(......閱讀全文
免疫酶細胞化學實驗技術
免疫酶細胞化學免疫酶細胞化學是免疫細胞化學(Immunocytochemistry,ICC)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抗原抗體特異反應存在的前提條件下,借助于酶細胞化學的手段,檢測某種物質(抗原/抗體)在組織細胞內存在部位的一門新技術:即預先將抗體與酶連結,再使其與組織內特異抗原反應,經細胞化學染色
免疫酶細胞化學實驗技術-4
三、ICC在細胞功能研究中的應用 形態學研究目的之一是揭示組織細胞結構特征及其功能意義。利用ICC顯示給與細胞增殖標記物,是組織細胞學研究中形態和功能相結合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細胞增殖標記物有4種,Brdu (5—bromo—2--deoxyuridine), DNA polymerase
免疫酶細胞化學實驗技術-3
一、對照實驗 1.吸收實驗 應用尚無文獻報告的抗血清/自己制備的抗血清進行ICC染色時,需用相應的抗原吸收抗血清后,再孵育標本,判斷結果的可信性(結果應為陰性)。常用的吸收實驗分固相吸收和液相吸收兩種(見本書第一章 ),對于不能形成沉淀,難以用離心沉降法分離的一些小分子多肽類抗原,以固相吸收為佳
免疫酶細胞化學實驗技術-2
(四)染色原理及步驟 1.基本原理 酶標抗體與熒光色素標記抗體的染色相同,亦分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是將酶直接標記在每一抗體上,間接法是將酶標記在第二抗體上,檢測組織細胞內的特定抗原物質。間接法所用的第一抗體是對組織細胞內某種抗原的特異性抗體(80%~90%的抗血清系由家兔制得,而絕大數單克隆
細胞免疫化學:免疫酶標技術
1) 直接法1.標本固定。2.PBS洗滌2×3分鐘。3.1%?H2O2(或1%?H2O2?甲醇)抑制內源性過氧化物,室溫10~20分鐘。4.正常血清(1:10)孵育,室溫20分鐘。5.滴加酶標記的抗體37℃1小時或4℃過夜。6.PBS洗滌3×3分鐘。7.DAB+H2O2顯色5~10分鐘,鏡下控制染色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觀察細胞成分實驗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免疫細胞化學是在細胞化學技術的基礎上,吸收免疫學的理論和技術發展起來的一項技術,其基本原理是用熒光素或酶等標記物或顯色物標記特異性抗體,通過免疫學中的抗原抗體反應與細胞內的相應抗原結合,形成帶有熒光素或顯色物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因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觀察細胞成分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免疫細胞化學是在細胞化學技術的基礎上,吸收免疫學的理論和技術發展起來的一項技術,其基本原理是用熒光素或酶等標記物或顯色物標記特異性抗體,通過免疫學中的抗原抗體反應與細胞內的相應抗原結合,形成帶有熒光素或顯色物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因此可用熒光顯微鏡或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復合物的存在,達到檢測
酶細胞化學技術的實驗方法介紹
樣品制備酶細胞化學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既要保存好細胞內酶的活性,又要保存好細胞的結構,因此選擇適當的固定劑種類、濃度、固定的方式和時間是細胞化學技術的一個關鍵問題。光鏡樣品固定多選用中性福爾馬林或多聚甲醛,4℃、24小時,常規的石蠟包埋切片可以滿足相當一部分酶的細胞化學要求;電鏡樣品固定通常用0.5~2
電鏡酶細胞化學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電鏡酶細胞化學反應分兩步:①細胞內酶在一定條件下與底物進行初級酶反應(形成初級產物);②應用捕捉劑與初級產物反應形成電子致密物質。電鏡酶細胞化學捕捉方法很多,最常用于水解酶類的為金屬鹽沉淀法和應用于氧化還原酶類的為嗜鋨物質形成法。金屬鹽沉淀法原理是酶反應初級產物與重金屬結合形成不溶解的
免疫酶組織化學技術
免疫酶組織化學技術 1.酶標直接法和間接法 Nakane(1966)將辣根過氧化物酶(HRP) 標記在抗體免疫球蛋白分子上,創建了酶標記免疫組化的直接法、間接法和橋法。 2.PAP法 Stemberger(1969)在酶橋法的基礎上,建立了非標記抗體法,先將HRP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