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湯森路透集團(下稱湯森路透)宣布將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以35.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加拿大Onex公司和霸菱亞洲投資基金。此次被變賣的業務組合包括Web of Science(SCI)、影響因子報告、湯姆森Innovation等6項產品。其中SCI和影響因子報告在中國學術評價體系中一直被奉為圭臬,湯姆森Innovation中的德溫特專利數據庫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創立,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業界公認的翹楚。 此次交易達成,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湯森路透賣掉相關業務意欲何為?相關業務未來命運如何?有專家指出,湯森路透此舉是追逐利潤的商業行為,出售的相關業務未來很可能難逃再次易主的命運,但下一位買家是誰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高價出售 戰略調整 據了解,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是湯森路透5大業務部門之一,主要提供全面的知識產權、科技資源及決策支持工具,助力政府部門、高校和企業等開發和轉讓創新技術。湯森路透財報顯示,從2010年開......閱讀全文
前言: 自去年底湯森路透高調宣布要出售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以來,全球科學界都對這場原本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商業行為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中國。 原因是它的幾大拳頭產品——科學引文索引(SCI)、影響因子(IF),貫穿著每一個中國科研人員從畢業到晉升職稱的職業發展道路。 盡管近年來不少學界
期刊影響因子長久以來被學術界視為一個重要的科研水平參考指標。在一本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發表論文,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獲得認同。然而,部分科學家已對這一指標能否真正反映單篇論文乃至作者學術水平提出質疑,加上每年發布這一指標的湯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把相關業務轉售給兩家投資公司,影響因
近日以來,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出售的消息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各方面又開始反思、批判科研領域的量化考核現象,也對SCI、影響因子和ESI等工具和指標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不乏真知灼見,也不乏捕風捉影、胡思亂想,本文擬通過個人的經歷和體會做一個科普性的分析,供各方面參考。 我最早知道SCI是
湯森路透旗下的信息科技業務,最近以35.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Onex Corp和霸菱亞洲投資公司。這個消息旋即在中國學術界引起極大關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的SCI(科學引用目錄,Science Citation Index)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SCI
近日,微信朋友圈流傳著一條消息,大意就是湯森路透公司(以下簡稱湯森路透)打算出手科技信息這塊業務。用湯森路透老大的話來說,就是:The decision we are announcing today reflects the difficult choices we must all make
你知道嗎?影響因子有多少年的歷史了?40年! 你知道嗎?誰發明了影響因子?SCI之父尤金·加菲爾德先生。老人家1925年人,還健在!還接受了視頻采訪! 你知道嗎?發明影響因子的本意是什么?評價期刊,進行期刊間的比較,而不是直接評價文章!更不是直接評價作者! 你知道嗎?評價期刊,也
伴隨著科研競爭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獲取tenure職位、獲得基金、評上國家獎或是當選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發表在哪家期刊比較好呢?論文發表后能否得到較大的認同度和傳播率呢?如果你面臨著科研選題,哪些期刊的研究情報才是最值得信賴的研究動態呢?一個可供你參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證報
早在去年11月份,就有傳言說湯森路透準備把信息科技業務打包給賣了,沒想到一語成讖。就在昨天(7.11),著名的情報數據提供商湯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 Corp)宣布將知識產權業務和科學信息業務(IP & Science)以 35.5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 Onex Co
這本是商業世界里,一次再正常不過的交易。 11日,湯森路透集團宣布,以35.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知識產權和科技業務。買主是兩家此前從未涉足過此類業務的公司——Onex Corp和霸菱亞洲投資(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 打包出售的業務中,包括了美國《科學引文索引
目前,根據JCR分區表對SCI論文進行評價的模式已被國內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采納,因為它有利于鼓勵科研工作者向本學科的高級區域投稿。國內主流參考的SCI分區依據主要有中科院JCR分區表以及湯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分區兩種。其中,中科院期刊分區表則被更多的機構采納以作為科研評價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近期發布了《中國基礎研究國際競爭力藍皮書2015》(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由張曉林研究員擔任總策劃、楊立英研究員主持,以科研產出為視角,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基于湯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發布的WoS數據庫記錄,勾勒出中國國際競爭力的宏觀輪廓和基本
在飛機上收到的電郵中,有一個是邀請我審稿。邀請我審稿的刊物叫做“The Science of Nature”,一眼看上去,這個刊物名字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我們曾經討論過一個刊物名字:Natural Science Review,自然和科學都統在一起。但最后這個刊物使用了National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學盛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即將在10月初陸續進行。美國時間9月21日上午,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也發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獎”名單,以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的科學家。這是諾獎開獎前一項頗為有趣的活動,也成為科學圈這段時
化學系教授彭笑剛“以新型量子點為基礎,通過與浙大材料系金一政副教授小組和納晶科技公司合作,我們已經看到了第一個帶有顛覆性意義的量子點應用。那就是性能優異的‘量子點LED’(QLED)。”深重的自然資源危機我認為,量子點是現代科學的重要前沿。為什么這么說?2002年,《美國科學院院刊》有一篇文章,做了
高溫超導體的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確定、宇宙膨脹加速的最早觀察結果,所有這些突破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和國際認可。但這些論文從未宣稱自己躋身有史以來引用率最高的百篇論文之列。 引用是作者承認早期研究的方法、理念和發現的標準手段,并且通常被當作衡量一篇論文重要性的粗略標準。50年前,Eugene G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如果說基因是生命的起點,那么糖蛋白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生命功能的終點。人類蛋白中有50%以上都發生了糖基化的修飾,在病理和生理過程中糖蛋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制藥中最亮眼的單抗藥100%都是糖蛋白藥物。對糖蛋白和糖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是貫穿生物制藥、疾病與臨床研究生生不
一、前言 原先我是準備等到畢業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過了之后,一口氣寫掉這篇文章的。其實一直在零散時間打腹稿,差不多已經煲熟了。剛才有同樣讀博士讀得凄凄慘慘切切的師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橫心決定現在就寫了。何況,早點讓更多還沒上博士這條船的弟妹們看到,提醒他們讀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能多挽救一個像我
在由美國湯森路透評選的“2014年全球最具創新力的100強企業”排行榜中,亞洲企業可謂表現最好,上榜的46家企業中包括日本39家、韓國4家、臺灣地區2家,而中國企業僅有華為1家榜上有名。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國家出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
十多年來,在我國科教系統已經形成了以SCI收錄論文數量為重要考核指標的論文評價體系。現在大學的學科評估排名,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評審,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申報,科研項目審批結題等,無一不以發表SCI論文的數量為重要考核指標和依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各級科研項目最終驗收均要以SCI的論
在2014年接近尾聲的時候,埃博拉病毒依然占據著全世界的各大頭條,而研制出“拯救”世界于抗埃博拉新藥的希望也似乎越來越明顯。Mapp、Sarepta、Tekmira三家制藥公司正在與世界衛生組織、Wellcome 基金會等其他組織一同在西非開展臨床試驗。還有好消息是,OncoSynergy制藥公
如果僅以數量為標尺,中國足以擔得起“科技期刊大國”之名。近5000種的科技期刊數量,僅次于科技霸主美國。不過若以質量評判,中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不僅難及歐美等國,也與自身的科技發展水平與國際地位不相適應。 當我們以“神九”、“蛟龍號”、“神威藍光”等成果在
積極策應和組織實施研究所改革,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所”)建設和培育自己的特色,近幾年來,將喀斯特生態、農業面源污染、畜禽健康養殖等作為著力培育和推進的方向,科技創新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亞熱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長吳金水說:“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朝建設中科院特色研究所努力,我們
“捷報,xx學校新增5個ESI前1%學科”“xx學校ESI綜合排名已實現持續12個月穩步攀升”……近年來,每隔兩個月,ESI排名的公布都會牽動眾多高校的神經。在很多高校官網的顯著位置,每每能看到類似“喜報”。 記者調查發現,為爭奪ESI排名,一些高校不惜鼓勵校內學者互引刷數據,還引發了學術論文
最近一則題為《推動世界進步的科研人員,為何會“淪落”到無償為學術期刊打工的地步?》的文章,在互聯網得以廣泛傳播,引起了科研人員的熱議。 文章所控訴的是學術期刊借科研人員發表論文大肆斂財的行為,還指出了出版行業匪夷所思的“三重收費”系統——“國家資助大多數研究,還要為評估研究質量的工作支付勞務費
梅 -布里特·莫澤約翰·奧基夫赤崎勇愛德華·莫澤中村修二天野浩生理學或醫學獎垂青“大腦GPS” “這簡直不太可能,我從未預料到,這是一項崇高的榮譽。”10月6日,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約翰·奧基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然非常激動。當得知獲獎時,他正在家里的辦公桌前像以往一樣
看到本文的標題,人們一定會大吃一驚。翻開今天的中外媒體,充斥的全是中國科技飛速進步,感覺是馬上要領導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國科技論文數量超越美國,更是讓中國人信心爆棚。 這些成就僅從論文統計數據本身角度來看,客觀上確實是不錯的。坦率地說,我本人是長期對中國的發展持最樂觀態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陳春英(右)與學生在實驗室 提到女科學家,你會想到什么?或許這樣一種調侃代表了不少人的想象:“本科生是小龍女,碩士生是黃蓉,博士生是李莫愁,女科學家是滅絕師太……”在人們的想象中,女科學家常常是嚴肅的、刻板的,有時甚至有點古怪。但見到女科學家陳春英時,這些想象都顛覆了。 接受
在長沙市馬坡嶺,從一條小路進去,拐彎處有一個院子——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當院子里只有3棟員工宿舍時,第一批來所里的湖南桃源小伙子印遇龍在宿舍后面建起了一棟豬舍。 “要研究豬,必須自己養一頭豬。”幾乎沒有人料到,這一“養”就是30多年,“養”出了一個國際知名的畜禽健康養殖中心,“
“此次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感到一方面是對自己學習、研究地質學成果的認可,另一方感到是肩上的責任更大了,以此為契機要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主要培養人才并把他們推向國際舞臺。”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西北大學趙國春教授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由衷說,“我要盡全力為西北大學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