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等離子體所宋云濤研究員獲國際“聚變核技術杰出貢獻獎”

    9月16日,第十屆國際聚變核技術大會(ISFNT-10)在美國波特蘭結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宋云濤研究員榮獲國際“聚變核技術杰出貢獻獎”(Miya-Abdou Award for Outstanding Techn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Fusion Nuclear Technology,簡稱MA-FNT Award)。該獎項自設立以來,一直由美、歐、日等國科學家獲得,宋云濤是獲此獎項的第一位中國科學家。 宋云濤是中科院托卡馬克聚變工程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之一,現任等離子體所所長助理、裝置總體設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ITER CAD國際專家委員會成員和中方代表、ITER IT國際專家委員會成員、ITER 超導磁體饋線系統技術集成委員會委員、ITER Remote Handling系統技術集成中方代表、ITER工程現場總裝和協調工作......閱讀全文

    中科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宋云濤研究員獲國際“聚變核技術杰出貢獻獎”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宋云濤研究員近日在美國波特蘭召開的第十屆國際聚變核技術大會上榮獲國際“聚變核技術杰出貢獻獎”。宋云濤是獲此獎項的第一位中國科學家。   國際“聚變核技術杰出貢獻獎”由國際聚變核技術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設立,自1998年以來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

    回訪中科院等離子體所:這是總書記厚重的認可

       盡管距離總書記習近平結束安徽考察已有十余日,但涌動在江淮大地的那份熱潮卻并沒有褪去。連日來,貫徹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的各種活動接連不斷,而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更是引發了科研工作者的熱烈反響。  4月26日,習近平來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參觀安徽

    記中科院等離子體所聚變工程技術聯合工作組

       剛一入夏,郁郁蔥蔥的合肥科學島便吸引島外游人,好不熱鬧。坐落在島上最西側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又稱人造太陽)持續數月的新一輪物理實驗即將拉開帷幕。實驗大廳里絲毫沒有外面輕松愉快的感覺,一派緊張忙碌,一大批青年科研人員日以繼夜全身心地投入到EAST工程

    大科學裝置鑄就“中國樞紐”

      實驗裝置是科學家的“槍”,隨著知識探索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對實驗裝置的需求也向著大型、復雜、綜合的方向迅速發展。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級實驗室里,人們都可以見到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學者在一起工作;而在一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裝置的建立中,對資金、技術和人力的需求往往超過了一個國家的能力。國際合作由

    新型核聚變能源研究 替代聚變技術悄悄升溫

        通用聚變(General Fusion)公司的反應堆用巨大的活塞把燃料擠壓進一個液態鉛的旋渦中。    通用聚變(General Fusion)公司的磁化標靶反應堆。將磁化的等離子體環注入液態金屬渦流,再用一叢活

    第十屆中科院杰出青年終評推薦人選公示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第三屆中德等離子體與壁材料相互作用研討會召開

      11月5日至10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德科學中心資助、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等離子體所)主辦、大連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協辦的“第三屆中德等離子體與壁材料相互作用(PWI)研討會”在大連舉行。本次研討會由等離子體所羅廣南研究員和德國馬普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Karl

    中科院“現有關鍵技術人才”公布19人入選

    19人入選2009年度中科院“現有關鍵技術人才”       近日,根據中國科學院“關于公布中國科學院2009年度杰出技術人才遴選結果的通知”(科發人教字〔2010〕21號),經中科院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定,此次共有26人入選2009年度杰出技術人才

    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 “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

       萬物生長靠太陽。今天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上的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長大以后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

    我國首個大科學裝置退役:結束中開始 聚變中新生

      近日,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到位于安徽合肥“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下稱“等離子體所”),一睹前不久獲批退役的我國首個大科學裝置——“合肥超環”(HT-7)。   雖然附近有施工阻擋,但大家仍然遙遙相望,看著被擺放在顯要位置的HT-7本體模型,聽著科學家的講解,一起回味它的輝煌傳奇與歷

    這一年,新發現顛覆傳統認知

      科學家追尋百年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有了新的答案,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國際千克原器面臨退休,從航天到地球四極,2018年,新技術助力的科學新發現,不斷顛覆著人類已有的認知。深空探測開啟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人造太陽”路上 中國后來居上

      今年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的第30個年頭。  核能,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成為了一柄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在試圖探索利用核聚變能這一新的能源。  尋找能源新出路  “核裂變已經被人類利用發電,但裂變堆的核燃料蘊藏極為有限,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也是難題。”日前,中科

    2007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評審結果公示

    根據《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條例》(試行)的有關規定,經2007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2007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建議名單:楊學明、EAST大科學工程研究集體、強場物理若干前沿問題研究集體和高端硅基SOI材料研究集體,現予以公布,同時在中國科學院網站上公布。 &nb

    “人造太陽”溫度升高到1億度

    位于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陽”裝置位于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陽”裝置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正在接受技術升級。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達到持續 400秒、中心溫度大于2000萬攝氏度實驗環境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正在進行的升級計劃

    羅德隆:國際熱核聚變研究的中國力量

    耗資100多億歐元,吸引世界頂尖科學家參加,參與各方人口總和超過全球人口的一半……在這個本世紀最為雄心勃勃的能源科技合作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中國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今年秋天,由我國承擔的ITER計劃任務中的首個導體采購包可望出關,運往目的地。“

    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發布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京發布,6位個人、兩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出席并頒獎,他表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

    改革+創新+奮斗=世界一流研究院

             最近,一篇名為“新三板科技含量最高的企業”的帖子,在網絡上引起關注。  與這篇帖子關聯的是一家名為西部超導的企業,因為“大飛機+人造太陽”等項目需求,使其“成為中國高端鈦合金和低溫超導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  西

    自行設計研制 科學出奇制勝

    自行設計研制 科學出奇制勝——中科院科學儀器研制悄然潛行 中國儀器儀表問題系列報道(之七) 重大突破來自技術的創新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應邀在國際會議上作特邀報告或為專業核心刊物撰寫綜述文章。這樣的“殊遇”與“殊榮”雖然離諾貝爾獎還有某種程度的距離,但對于科學家而言,無疑已得

    5分鐘了解:啥儀器讓蛋白質組學界誕生如此多牛人大咖

      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一詞,源于蛋白質(protein)與基因組學(genomics)兩個詞的組合,意指“一種基因組所表達的全套蛋白質”,即包括一種細胞乃至一種生物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 1994年澳大利亞的Marc Wikins首次提出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1997年

    中科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上海分院研究院所多項成果獲上海科學技術獎

      3月22日,2016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  本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共頒發265項(人),其中10人獲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自然科學獎22項、技術發明獎30項、科技進步獎107項,國際科技合作獎2人。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各研究所共6項成果,1位個人獲獎,包括技術發明特等獎1項,自然科

    2020年美國光學學會會士揭曉!哪幾位中國科學家上榜?

      日前,美國光學學會(OSA)宣布了2020年度新當選會士名單,共有94位光科學家新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其中中國科學家共有15位。  美國光學學會(OSA)成立于1916年,是世界光學領域權威的國際性學術組織。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是美國光學學會授予該領域

    2014年無機與同位素質譜學術交流會大會報告集錦(一)

      2014年10月8日,2014年無機與同位素質譜學術交流會在在四川綿陽江油市國際大酒店隆重召開。來自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Tony Kemp博士、James Cook University的Yi Hu教授

    2016年度基金委基礎研究主要進展與科學基金資助成效

       2016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三步走”戰略目標為指引,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學突破、聚力精準管理,不斷增強源頭創新供給。 一年來,科學基金共受理來自全國2309家單位的182334份申請,運用國家財政投入248.

    追思那些年為分析測試行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當這個時候,人們會回憶起那些逝去的親朋好友。作為分析測試行業的一員,我們自然不能忘了那些生前為我國分析測試行業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專家、學者。借清明節之際,分析測試百科網帶您回憶那些已經遠離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回憶他們為我國科技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

    EAST首次獲得百秒量級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

      7月3日晚,國家大科學裝置——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再傳捷報: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標志著EAST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

    多部門共同制定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科學時報:核電前沿技術迷局

      1942年12月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足球場西看臺下的一個室內網球場里,費米領導他的團隊成功完成了第一座原子核反應堆的首次自持鏈式反應實驗。此時的他,可能并沒有想到,人類會由此出發,在探索利用核能技術提供日常能源的道路上走得那么遠。  1954年,蘇聯建成電功率為5000千瓦的

    中國造“人造太陽”本世紀將成功誕生

      年剛過,油價又漲了。不斷攀升的油價、電價讓人們覺得能源危機似乎越來越近了。風能、水能和太陽能等理所當然地成為最早被開發利用的能源。但這些新能源在巨大的社會需求面前,如同杯水車薪,遠不能滿足需要。   現在有一種技術可能將徹底地解決能源危機,一種無限量、安全、清潔的能源正在被研制,這就是人造太陽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