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流動阻擋不了微型遞藥機器人。圖片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Alamy 能夠逆著血流方向移動的微型載藥機器人,有朝一日可能會被用來向癌細胞直接輸送化療藥物。 據《新科學家》報道,德國斯圖加特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Metin Sitti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種名為“微滾筒”的微型機器人,可以攜帶抗癌藥物,并選擇性地瞄準人類乳腺癌細胞。 研究小組從人體內的白細胞中獲得了設計機器人的靈感,這些白細胞可以逆著血液流動的方向沿著血管壁移動。 “微滾筒”是球形的,由玻璃微粒制成。機器人的一半覆蓋著一層由鎳和金制成的磁性納米薄膜,另一半則包裹著抗癌藥物阿霉素和識別癌細胞的分子。 研究小組在一個模擬實驗中對機器人進行了測試。研究人員使用了小鼠血液和人造血管通道,這些通道內襯著排列在人體血管內壁上的內皮細胞。 機器人暴露在癌組織和健康組織的混合物中。“微滾筒”選擇性地附著在癌細胞上,并被紫外線激活以釋放......閱讀全文
· 公共衛生 · 北京確認接診兩例鼠疫病例 11月12日晚間,北京市朝陽區衛生健康委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信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陽區相關醫療機構得到妥善救治,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 · 公共衛生 ·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全球范圍內癌癥已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最主要病因,并且隨著人口的增長及老齡化的出現,發病率日益升高。在所有的治療措施中,標準治療方案主要為手術、化療及放療。盡管化療方案效果顯著,但該措施缺乏對于腫瘤細胞的選擇性,因而容易導致對機體的系統性毒性,以及抗藥性的產生。隨著人類對于腫瘤細胞分子機理的深入了解
血液流變學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動性和變形性規律的科學,它與臨床多種疾病有關。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就是描述血液各種流變性質的定量,半定量參數,這些指標的異常改變及其改變程度,對疾病的病因,診斷,預防,治療,療效觀察及病情監測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已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各科和藥物研究及群體普查及亞
免疫治療近年來已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只有30% 的肺癌病人治療效果顯著(ASCO 2019)。因此,有效檢測并揭示對免疫治療耐藥的相關細胞具有非常迫切的重要意義。當人們的目光還在聚焦于CTC的同時,“細胞型循環腫瘤標志物”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 — “異倍體循環腫瘤血管內皮細胞CTE
隨著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的出現,腫瘤免疫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CAR-T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腫瘤免疫治療手段,近年來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尤其是在復發/難治性惡性B細胞腫瘤的治療方面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在世界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外泌體是一種存在于細胞外的多囊泡體,可通過細胞內吞泡膜向內凹陷形成多泡內涵體,內涵體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體的直徑在40-110 nm之間,其中包含RNA、蛋白質、microRNA、DNA片段等多種物質,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腦脊液和母乳等多種體液中。外泌體從發現至今已有30多年
2010匹茲堡大會共有16836位參會者,其中40%是參展商 2010年3月1日到3月4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舉行了一年一度的“Pittcon 2010”大會,吸引了16836位參會者,其中約40%為參展商。與往年一樣,這次大會推出了許多與生命科學研究應用領域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
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顯得是多么的弱小,我們無法阻止大自然對我們的直接傷害,泥石流、地震、山體滑坡、坍塌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還有對于一些暴亂分子、劫持人質的事件不斷發生,解救人質困難重重,對我們社會造成很大影響,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犯罪事件不斷,監獄犯人不斷擴增,越獄事件不斷發生,由此給
腫瘤新藥最近又出現了許多爆點,包括在難治性的靶點上取得突破,對應靶向藥公布亮眼數據,還有一些公司成功研發出針對新位點的免疫治療藥物。這些新藥可謂群雄割據,都有望成為日后攻克腫瘤的佼佼者。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最近熱門的新藥有哪些?到底臨床數據如何? 多個靶向新藥公布,挑戰難治靶點 1. 新型偶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在癌癥領域的研究進展,他們逐漸發現腫瘤血管或許能夠作為開發新型抗癌療法的靶點,當然,腫瘤形成的血管對于腫瘤的擴散和進展也至關重要,那么科學家們如何以腫瘤血管為基礎來開發治療癌癥的新型療法呢?本文匯總,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各位! 【1】Nat Commun:新靶點
本期為大家帶來2019年8月Science子刊重磅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1】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內體運輸缺陷的真正元兇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0730 罕見的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familial Alzheimer
一、生物大分子藥物及給藥系統概述 大分子藥物也被稱為生物制品,主要包括多肽、蛋白質、抗體、聚糖與核酸藥物等。近年來,全球生物制藥市場發展迅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根據 F&S 報告,全球生物藥市場預計將自2017 年的 2,402 億美元,增至 2022 年的 4,040 億美元,復
幾十年來,生物醫學工程師們一直試圖制造智能給藥/手術微型機器人,就像科幻電影《神奇之旅》(Fantastic Voyage)里的血管飛船一樣。 現在,香港中文大學材料科學家Li Zhang(音譯:張立)團隊通過磁力信號可以操縱螺旋藻在體內游走,這種生物合成機器人,將以最小副作用的方式實現定點給
尿液蛋白為尿液化學成分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正常人的腎小球濾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白質,在曲小管時絕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因此終尿中的蛋白質含量很少,僅為30-130mg/24h。隨機一次尿中蛋白質為0.80mg/L。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當尿液中蛋白質超過正常范圍時稱為蛋白尿,含量大于0.1g/L
尿液蛋白為尿液化學成分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正常人的腎小球濾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白質,在曲小管時絕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因此終尿中的蛋白質含量很少,僅為30-130mg/24h。隨機一次尿中蛋白質為0.80mg/L。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當尿液中蛋白質超過正常范圍時稱為蛋白尿,含量大于0.1g/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德國馬普膠體界面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馬達的分子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工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6996-7000))
癌癥的發生和發展通常與慢性炎癥有關,某些癌癥治療方法已被證明可以引起急性炎癥。一旦引發炎癥,中性粒細胞就是關鍵的細胞類型,它能夠主動歸巢到組織損傷或感染的部位,沿著趨化因子的濃度梯度,穿過內皮襯里,深入非血管區域,這一過程稱為趨化作用。因此,中性粒細胞被用作藥物或NPs的“自身宿主”天然載體,用
近年來,隨著超聲分子影像技術的發展以及在臨床中的應用,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利用超聲分子技術為患者提更加精準的診療了。如今超聲醫學已經突破了傳統超聲顯像診斷領域的限制,邁入了“納米”時代。而且研究人員也開發出了更加新型的超聲技術,能夠敏感地發現實質性臟器內常規影像檢查無法發現的轉移性癌癥病灶,并在超聲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一年一度的《The Analytical Scientist》雜志(分析科學家)揭曉“2019年創新獎”的獲獎名單,共有15項產品獲獎。今年創新獎的主題是:未來事物的形態,從GC游戲改變者到光譜學的革新,為您帶來2019年的轉型技術。2019年創新獎獲獎名單序號獲獎產品品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將治療癌癥的重點放在了癌細胞本身,比如如何利用特殊藥物來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然而近年大量研究表明,腫瘤微環境在癌細胞增殖、擴散轉移以及對多種療法的耐受性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么這種所謂的腫瘤微環境到底是如何促進癌癥發展的呢?本文中小編就對多篇文章進行了整理,來闡明腫瘤微環境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納米顆粒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制造出一種基于石墨烯的糖尿病補片(diabetes patch),它通過使用人汗液而允許準確地監控糖尿病和反饋治療結果。研究人員通過將電化學活性的柔軟功能性材料整合在摻金石墨烯(gold-doped graphene)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納米顆粒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制造出一種基于石墨烯的糖尿病補片(diabetes patch),它通過使用人汗液而允許準確地監控糖尿病和反饋治療結果。研究人員通過將電化學活性的柔軟功能性材料整合在摻金石墨烯(gold-doped graphene)和
近年來,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療法(CART 療法)在治療血液腫瘤方面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許多化療效果差或是復發的患者在接受CART療法后都獲得了十分可喜的治療結果。但CART療法的效果在實體瘤上則顯得沒有那么樂觀,難道,這種療法真的會止步于血液病領域嗎?下面小編大致概括下CAR-T在部分實體瘤中的應
【1】eLife:"信使"細胞能夠促進骨骼愈合 DOI: 10.7554/eLife.40715 骨骼如何愈合,它們怎么能愈合得更好?根據最近發表在eLife雜志上的USC干細胞研究,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在于新發現的"信使"細胞群。在這項研究中,第一作者
盡管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首次描述了在哺乳動物組織或液體中,有囊泡在細胞周圍存在,但是直到2011年才提出通用術語“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來定義所有的由脂質雙層包圍的胞外結構,如圖1所示。在1980年代,人們描述了EV可以通過質膜向外出芽或通過細胞內內吞
微流控芯片(又稱芯片實驗室)是一種以在微米尺度空間對流體進行操控為主要特征的科學技術。它具有將化學和生物實驗室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功能微縮到一個幾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 2014年1月 2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簡稱PNAS)發表了一篇論文,報告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