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沒有沙塵的春天或許真的不是春天。颶風黃沙、遮天蔽日,用來形容4月15日的沙塵天,一點也不為過。 內蒙古大部、寧夏北部、陜西北部、東北地區西部、華北大部、黃淮北部……這已經是今年北方所經歷的第7次沙塵天,其中兩次還為強沙塵暴,遠高于去年同期的3次。與前幾年的“低調溫順”相比,我國或將進入了新一輪的沙塵暴高發期。 沙塵暴有高發趨勢 來源于中國氣象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共出現7次沙塵天氣過程,包括4次揚沙、2次沙塵暴和1次強沙塵暴。2013年沙塵天氣過程總數則是6次。 豐富的沙源、強風和空氣不穩定性是沙塵天氣形成的3個必要條件。“冬天降水少,土壤濕度低,解凍以后的土壤相對疏松,遇風很容易刮起來。”中科院院士吳國雄說。 而此次,強烈沙塵天氣的大范圍出現讓專家們再次提到了沙塵暴爆發周期規律的說法。 早在2005年,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比對了1960年到2000年我國北方地區春季的......閱讀全文
4月15日,北京、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多地遭遇大風揚塵天氣。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地區出現大風揚沙天氣,風力達五六級,最低能見度在300米以下,局部地區出現沙塵暴。 據中央氣象臺數據,15日從午后到傍晚,北京地區出現6級至7級偏北風,陣風達到9級。受大風影響,北京地區出現了揚沙或浮塵。北京市環保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辦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重點任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中儲糧:目前糧價上漲仍在可控范圍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談中國的糧食調控 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國際米價出現大的漲幅,表面看,由于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而亞洲米價此番上漲幾乎沒有影響,但從一個相對更長的周期,它對國內稻谷供需市場是否仍然構成潛在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13個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的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人類在發展中,特別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實施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2000萬公頃,使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我國防沙治沙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沙化土地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縮減為年均凈減少1717平方公里
這些天,北京的小伙伴們又上演了新一屆的“朋友圈杯霧霾‘段子’大賽”—— “在朋友圈爆照,哪里爆得過霧霾?霧霾不僅爆照率高,它的爆表率也不低。”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隨著大氣污染的加劇,未來的人類進化最快的部位是……鼻毛。” “空氣太差會不會影響下一代的長相?答案是會的,原因是很多人相親的
退煤大秦線 步量中國能源結構變革大局的艱難開端 煤炭,被譽為“工業的糧食”、“神奇的烏金”。它撐起了中國能源供應體系的半壁江山,卻也釀成了大氣污染的一杯苦酒。 面對日益嚴重的霧霾,煤炭究竟何去何從?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又該如何改變?帶著這些問題,上證報記者歷時數月,沿著大秦線,踏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
這是8月28日19時45分在山東日照市拍攝的月亮生光(全食階段結束,偏食開始)當日,我國部分地區能觀賞到月全食天象。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北京天文愛好者無緣“月全食” 新華網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張淼淼)天文專家稱,如果28日晚天氣晴朗,我國大部分地區將上演紅色月全食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11月1日,科技部組織召開科技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會議由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同志主持,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王春法,軍委科技委副主任辛毅,以及國防科工局、軍委裝備發展部
在日前舉辦的第八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鋼鐵室主任表示,環保部將于7月下旬發布鋼鐵工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正式稿,涉及鋼鐵企業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排污許可管理。 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在我國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各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起到了
迷霧籠罩下的黃浦江 霧霾天里的北京高速路 10月底,PM2.5闖入我們的生活。兩個月后的12月21日,環保部公布PM2.5和臭氧監測時間表,直轄市及省會城市明年將測PM2.5。一些地方,目前開始采購相關監測設備。2016年1月1日,全國各地都將按照新
“當你打開手機查看天氣的APP,就會發現,現在我國的天氣預報已經能精確到一個小時;現在氣象主播在播報天氣預報時,也已經很少使用‘局地有雨’這種說法……這些變化,說明我國氣象預報已經進入了精細
8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結束。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到了盡頭,其危害性不超過各種季節性流感。 盡管如此,她仍警告說,進入大流行后時期,并不意味著甲型H1N1病毒已經消失。“根據以往大流行的經驗,我們預計H1N1病
連日來,高溫警報迭起,“高溫”一詞被納入熱點話題排行榜,其熱度不亞于“世界杯”。高溫與熱浪有何區別?烤人的高溫天氣下為什么不見紅色預警? 高溫天氣,天空中出現了大面積魚鱗云 7月5日堪稱北京入夏以來最“耀眼”的一天,強烈的光照、陣陣熱浪將路上行人逼向墻根、橋底。氣象
昨日(12月5日),上海黃浦江兩岸大霧彌漫。上海市氣象臺發布今年入冬以來首個大霧橙色預警。昨日(12月5日),南昌市八一大橋被霧霾籠罩。 “蘇皖大地,觸目驚心。”昨天(12月5日)下午,中央氣象臺官方微博如此描述一張全國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圖。 該圖中江蘇、浙江、河北一帶為紅色,其中,江蘇南
1、穩定物價: 給CPI一個恰當定位 【民生民情】2008年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7.1%,創11年來新高。其中,城市上漲6.8%,農村上漲7.7%;食品價格上漲18.2%,非食品價格上漲1.5%;消費品價格上漲8.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6%。而僅豬肉價格一項就上漲58.8%
部黨組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提出,要在解放思想中推進歷史性轉變,探索環保新道路,系統地提出了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的基本理論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策略,為新時期環保事業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基礎,當前已從傳統的技術層面全面融合到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當中,成為推進環境保
環境保護部12月15日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警提示,并要求各地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應對措施。 這次重污染天氣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做好應急應對?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方面負責人和專家。 不利氣象條件加重空氣污染程度 12月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發生了兩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地區人口多、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不能不回望高考。 高考制度的恢復,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曙光普照中國大地; 高考人才選拔機制,為改革開放注入生機勃勃的人才資源,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巨變的關鍵動力之一; 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逐步推開,牽引教育綜合改革“發動機”持續運轉,寫就一份份浸潤著改革精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不能不回望高考。 高考制度的恢復,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曙光普照中國大地; 高考人才選拔機制,為改革開放注入生機勃勃的人才資源,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巨變的關鍵動力之一; 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逐步推開,牽引教育綜合改革“發動機”持續運轉,寫就一份份浸潤著改革精
根據《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條例》(試行)的有關規定,經2011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2011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建議名單,現將有關建議名單予以公布,同時在中國科學院院網站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1個月內為異議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評審結果如有異議,應以書面
本周視點:誰的PM2.5? 本周6月5號是世界環境日,誰也沒想到,圍繞這一天,安靜了一些日子的PM2.5話題重新熱鬧起來。起因和有關部門官員批評個別國外駐華大使館違反國際公約,天天公布北京的PM2.5數值有關。但之后,嘴仗升級,你來我往,從外交到民間層面都很熱鬧,但是對
2015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至少有三個特別之處:一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一科學論述,將成為今年我們制定新階段發展戰略、規劃和一系列政策的大邏輯;二是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三五”的規劃之年,承啟“五年規劃”之前后,意義重大;三是2015年是為完成2020年全
人們對空氣環境的高度關注,迫使煤炭清潔化產業必須加快發展。 “兩會”前夕,新一輪霧霾天氣再次引來全國關注。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最新研究結果指出,機動車排放和燃煤是導致今年來霧霾的主因。 國家環保部本月也發布了《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提出顆粒物六大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近日正式發布。《規劃》強調,要完善推動城鎮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