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破傷風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破傷風是一種由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后,在傷口局部生長繁殖并產生毒素所導致的極其嚴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破傷風梭菌進入人體后產生具有痙攣毒性和溶血毒性的外毒素,毒性極強,可以造成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性的改變,臨床表現以牙關緊閉、全身肌肉強直和陣發性痙攣為主要特征。重癥患者可以出現窒息、喉痙攣、肺部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致命威脅 [1] 。 破傷風芽孢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且人類普遍對破傷風無自然免疫力,因此需要進行人工免疫,可使機體產生對破傷風毒素的免疫力,有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2種方法 [2] 。接種破傷風疫苗屬于主動免疫。 破傷風疫苗可作為單價抗原疫苗單用,亦可與白喉類毒素聯用(DT或dT,視白喉類毒素的含量而定)或與白喉類毒素及全細胞(wP)或無細胞(aP)百日咳疫苗聯用(DTwP.DTaP,Tdap) [2] 。......閱讀全文
關于破傷風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破傷風是一種由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后,在傷口局部生長繁殖并產生毒素所導致的極其嚴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破傷風梭菌進入人體后產生具有痙攣毒性和溶血毒性的外毒素,毒性極強,可以造成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性的改變,臨床表現以牙關緊閉、全身肌肉強直和陣發性痙攣為主要特征。重癥患者可以出現窒息
關于破傷風疫苗的種類介紹
破傷風疫苗可作為單價抗原疫苗單用,亦可與白喉類毒素聯用(DT或dT,視白喉類毒素的含量而定)或與白喉類毒素及全細胞(wP)或無細胞(aP)百日咳疫苗聯用(DTwP, DTaP, Tdap) [2] 。
關于破傷風疫苗的接種對象介紹
1、對無破傷風類毒素免疫史者,第1年接種2劑次,(間隔4~8周),第2年接種1劑次,以后每10年加強1劑次,如遇特殊情況也可5年加強1劑次。 2、對已全程免疫和加強免疫的人員,自最后1劑次接種后3年以內受傷時不需接種。超過3年者加強接種1劑次。 3、對嚴重污染的創傷或受傷前未經全程免疫者,除
關于破傷風疫苗預防疾病的介紹
破傷風是感染性細菌性疾病,破傷風痙攣毒素引發肌肉強直和痙攣,病死率較高,主要發生于不潔分娩和產后衛生條件較差的新生兒和孕產婦 [3] 。在全球公共衛生策略中,消滅孕產婦及新生兒破傷風占據了重要位置。雖然在過去20年里,在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上已經取得了許多進步;但是在某些國家,孕產婦及
關于破傷風的基本信息介紹
破傷風是一種由破傷風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見于皮膚或黏膜遭受傷害后在缺氧環境中感染破傷風梭菌。破傷風梭菌廣泛存在于土壤、環境、人和動物糞便中,感染后會產生強力毒素,阻斷肌肉舒張的神經遞質,在全身骨骼肌肉產生持續的強直和痙攣,嚴重時可導致窒息和呼吸衰竭。感染群體無明顯特定性,但傷口深度、污染
關于破傷風的基本信息介紹
破傷風(tetanus)是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毒素主要侵襲神經系統中的運動神經元,因此本病以牙關緊閉、陣發性痙攣、強直性痙攣的為臨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 破傷風潛伏期通常為7~
關于破傷風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是引起破傷風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動物腸道中,由糞便污染土壤后經傷口感染引起疾病。本菌繁殖體抵抗力與其他細菌相似,但其芽孢抵抗力強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數十年,能耐煮沸40~50分鐘。對青霉素敏感,磺胺類有抑菌作用。 破傷風梭菌是破傷風的病原體。
關于破傷風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項介紹
(1) DTaP 1.以下情況者慎用:家族和個人有驚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癲癇史者。 2.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結,1-2個月即可吸收,注射第2劑時應換另側部位。 3.注射第1劑后出現高熱、驚厥等異常情況者,不再注射第2劑。 (2) DTaP-Hib 1.惡性腫瘤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
關于破傷風疫苗的接種部位、途徑和劑量介紹
(1)DTaP:上臂外側三角肌肌內注射,0.5ml。 (2)DTaP-Hib:肌內注射,推薦部位為臀部外上方1/4處。每1次人用劑量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各0.5ml混合,每次1ml。 (3)DTaP-IPV/Hib:上臂外側三角肌或大腿前外側(中間三分之一處)肌內
破傷風疫苗的簡介
類毒素的效力以具有保護作用的國際單位(IU)表示,此效力單位是通過評估免疫豚鼠或小鼠經破傷風毒素攻擊后的生存率確定的。根據WHO的要求2,單價破傷風類毒素的效力不得低于每劑(0.5 ml)40 IU(在豚鼠或小鼠中測定);如破傷風類毒素與白喉和全細胞百日咳疫苗聯合,則不得低于40 IU(在豚鼠中
破傷風疫苗的種類
在國際市場上,破傷風類毒素有單價抗原疫苗(TT)、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DT或dT,視白喉類毒素的含量而定)以及百日咳-白喉類毒素-破傷風聯合疫苗(DTwP, DTaP, dTaP或dTap)。百日咳疫苗有全細胞百日咳疫苗(wP)和無細胞百日咳疫苗(aP),并根據百日咳抗原的含量記作aP或ap。此
關于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疫苗是指用各類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預防接種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細菌或螺旋體制作的疫苗亦稱為菌苗。疫苗分為活疫苗和死疫苗兩種。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傷寒菌苗、流腦菌苗、霍亂菌苗等。 不同疫苗的生產時間各不相同,有的疫苗可能需要22個月
診斷破傷風的基本信息介紹
破傷風癥狀比較典型,其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有無外傷史。重點在于早期診斷,因此凡有外傷史,不論傷口大小、深淺,如果傷后出現肌緊張、扯痛、張口困難、頸部發硬、反射亢進等,均應考慮此病的可能性。傷口分泌物培養陰性亦不能排除本病。對懷疑破傷風的患者,可采用被動血凝分析測定血清中破傷風抗毒素抗體水平,抗
預防破傷風的基本信息介紹
當前對破傷風的認識是防重于治。破傷風是可以預防的,措施包括注射破傷風類毒素主動免疫,正確處理傷口,以及在傷后采用被動免疫預防發病。預防措施主要有: 1、主動免疫 注射破傷風類毒素作為抗原,使人體產生抗體以達到免疫目的。采用類毒素基礎免疫通常需注射三次。首次在皮下注射0.5ml,間隔4~8周再
關于狂犬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為凍干粉針劑。我國自2004年開始研制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2014年,我國首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上市。 [1] 人用精制 VERO細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地鼠腎細胞狂犬病疫苗均為輕度混濁白色液體,長度超過三十的dsRNA會引起干擾素毒性問題是世界性的風險
關于載體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載體疫苗將抗原基因通過無害的微生物這種載體進入體內誘導免疫應答。它的特點是組合了減毒活疫苗強有力的免疫原性和亞單位疫苗的準確度兩個優勢。這種活載體疫苗的一個顯著好處是可以有效在體內誘導細胞免疫,這在目前誘導細胞免疫方法還不夠好、細胞免疫在一些疾病又特別重要的背景下顯得很有前景。在試驗中使用的重要
關于疫苗注射的基本信息介紹
疫苗注射是將具有病原性的疫苗制劑注入到健康人體或動物身上,使接受方獲得抵抗某一特定疾病原的免疫力。藉由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的辨認,進行抗體的篩選和制造,以產生對抗該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體,進而使受注射者對該疾病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今日醫學上亦將此過程稱為接種,但就疫苗注射的發展過程,接種乃是由種痘
關于DNA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DNA疫苗——對目標細胞,藉由改造過的病毒或細菌感染,以插入基因或調節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的手法,引起免疫系統的活化,若這些細胞因此在表面呈現異于接種者本身的物質,將會被免疫系統辨識后受到攻擊,盡管此項技術仍在試驗中,卻有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癌癥、遺傳疾病的重要療法。
關于風疹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風疹疫苗,是預防控制風疹疼疾病的疫苗,美國、英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推廣風疹疫苗,以后世界各國開始相繼使用。 風疹疫苗株有4株之多,它們是HPV77-DE5疫苗、Condehilly疫苗、RA27/3疫苗、T0336疫苗。其中RA27/3疫苗已與麻疹、腮腺炎制成麻疹、腮腺炎、風
關于肺炎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肺炎疫苗為主要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的疫苗。肺炎球菌感染是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是肺炎、腦膜炎、中耳炎的主要病因。 美國有觀察資料顯示,估計每年有40-50萬人患肺炎球菌性肺炎,病死率為5%-10%; 盡管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肺炎球菌感染仍可引起很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采用疫苗
關于水痘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水痘疫苗是經水痘病毒傳代毒株制備而成,是預防水痘感染的唯一手段。接種水痘疫苗不僅能預防水痘,還能預防因水痘帶狀皰疹而引起的并發癥。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屬皰疹病毒屬A皰疹病毒科,有6~8種病毒糖蛋白(G),他們與感染、中和抗體的產生、病毒的復制和毒力有關。VZV只有一個血清型,與其他皰疹
關于幼兒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1歲內完成了幾種疫苗的基礎免疫后,在小兒體內產生了足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內的抗體會逐漸下降,因疫苗的不同下降的程度也不相同。1.5~2歲期間需要加強接種的疫苗有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種的方法與基礎免疫相同。
關于甲肝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是由甲肝病毒通過病人糞便污染食物和水造成傳播的一種消化道傳染病。它具有傳染性強,流行面廣,發病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等特點。發病主要以春、秋兩季為主。預防甲型肝炎除了要注重個人衛生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甲肝疫苗。凡是對甲肝病毒易感者,年齡在1周歲以上的兒童、成人均應接種。
關于抗體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抗獨特型抗體疫苗是免疫調節網絡學說發展到新階段的產物。網絡學說認為,生物體對抗原的免疫答應是通過獨特型(ID)與抗獨特型(Anti-Id)之間的反應而調節的。獨特型是指與某一抗原免疫 應答有關的,能與抗原發生特異性反應的一組細胞(T、B細胞克隆)及其因子(T細胞因子和抗體)所具有的抗原特異性,
關于生物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自2004年美國麻省理工教授羅伯特蘭格發明超聲透藥技術(2004年8月美國著名科技雜志《popular science》評價其為“世紀最具創新意義的科研成果”;同年獲得科技杰出貢獻最高獎‘海因茲大獎’)以來,美國、德國、日本、英國、中國等12個肝病診療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關于基因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研究指出,某些細胞因子如IL-2、IL-12、IFN-γ能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在DNA疫苗中引入細胞因子佐劑,可增強免疫反應并改變T細胞應答的方向,引導其向Th1的方向發展。Yang等設計了一種包含大部分HBV抗原(HBsAg, preS1/S2,HBeAg,HBcAg
關于細胞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荷載HBV相關抗原的DC可能有效打破免疫耐受,恢復細胞免疫應答和清除HBV。Akbar等將小鼠脾臟DC在體外擴增后荷載HBsAg,制備DC疫苗;用該疫苗治療HBV轉基因小鼠,結果發現,注射2次DC疫苗就能清除HBV轉基因小鼠循環HBsAg,并產生抗-HBs。 Miller等采用鴨胚胎成纖維細胞
關于疫苗佐劑的基本信息介紹
疫苗佐劑(Adjuvant)是能夠非特異性地改變或增強機體對抗原的特異性免疫應答、發揮輔助作用的一類物質。佐劑能夠誘發機體產生長期、高效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提高機體保護能力,同時又能減少免疫物質的用量,降低疫苗的生產成本。長期以來,傳統疫苗(多為菌體或其裂解物)由于其免疫原性強,佐劑的研究和使用只
關于核酸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核酸疫苗是將編碼某種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導入動物體細胞內, 并通過宿主細胞的表達系統合成抗原蛋白, 誘導宿主產生對該抗原蛋白的免疫應答, 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關于癌癥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癌癥疫苗,是通過利用腫瘤細胞相關抗原,來喚醒人體針對癌癥的免疫系統。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一個顧問委員會全票通過了允許默沙東公司(Merck)宮頸癌疫苗上市的建議,這意味著人類抗癌戰爭即將進入一個劃時代的新階段。除了HPV外,還有不少疫苗進入臨床,有的雖然鑒于各國巨額的臨床試驗費用沒有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