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開征環境保護稅”,又一次將環境保護稅推進公眾視野 過去幾年,有關環保稅的“風吹草動”受到廣泛關注,一些官員偶然發表的一點看法甚至成為媒體炒作的由頭,而這個被千呼萬喚寄予厚望的稅種卻始終難露崢嶸。近日,“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開征環境保護稅”,又一次將環境保護稅推進公眾視野。環境保護稅究竟是個啥稅種,會不會加重企業負擔,能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嗎?近日,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為何要開征環境保護稅 ——行政手段轉向市場途徑的必由之路 “一般來說,環保稅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指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稅種的總稱。目前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的提法,實際上是將環保稅作為一個稅種。”環保稅決策研究小組成員、財政部財科所許文博士告訴記者,雖然目前提到的環保稅是單一稅種,但作為環境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視。 2006年4月召開的第六次環保大會上,溫家寶總理第一次提出環保要實......閱讀全文
密集釋放的政策信號顯示,環境保護稅漸行漸近。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表示,2012年財稅體制改革將著重從健全稅收制度等三方面推進,其中包括深化環境保護稅費改革。 一位多次參與財稅、環保部門組織的座談會的研究人員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
《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2015年3月確立“稅收法定”原則后制定的第一部單行稅法,顯示了政府希望更多運用對接市場機制的手段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讓高污染、高排放企業“死亡”的同時,讓清潔生產企業得到重生。這就是積極推進環境稅改革的關鍵所在。 醞釀和討論已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
2018年1月1日起,我國稅收家族新成員——環境保護稅正式開征,而我國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退出歷史舞臺。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 開征環保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幾何?多位權威專家接受記者采訪,詳解我國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社會對環保治理的關注度持續升溫。 12月2日,據相關媒體報道,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透露,環境稅方案已上報至國務院,正在按程序審核中。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地方政府治理大氣污染面臨巨大壓力,若是單純依靠政策執行力度,收效甚
上周,一則關于環境稅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據報道,環境稅征收方案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三部門通過,已上報至國務院,政策方案最快明年出臺。《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得知,該方案確已上報國務院,但是離出臺尚有時日。據知情人士透露,碳稅方案已上交全國人大,會在環境稅之前通過人大批準。 環境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市場對環保治理的關注度持續升溫。繼國務院8月份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環境稅又被提上日程。上周五,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透露,環境稅方案已上報至國務院,正在按程序審核中。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上報的環境稅方案有望率先對廢水和廢氣兩個稅目征稅。而根據目前的排污費水平,環境稅
今日起歐盟將召開2010年氣候政策聽證會,一項議題至關重要 越來越多的碳(C)關稅壁壘“圍困”中國制造。 碳關稅陰霾再次逼近! 1月15-17日,歐盟將召開2010年氣候政策聽證會。有媒體報道稱,該聽證會很可能采納歐盟重要智囊機構提出的碳關稅設想。 而一旦歐
環保稅開征之后,大氣和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受影響最大。同時,環保標準的提升以及稅收優惠調節機制等因素,也將極大地促進相關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稅實行的是定額稅率,即多排多繳,少排少繳。環保稅負的差異,最終將帶來產品價格、生產規模等差異,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施行。實施好這部稅法,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對于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圖片來源于網絡 開征環保稅,是不是為了地方籌集財政收入?相關準
于今年1月1日開征的環保稅將在將在4月1日至15日迎來首個征期。 目前,地方環保、稅務部門完成了33萬戶原排污費繳費單位的檔案資料交接工作,地方稅務部門根據移交的檔案資料,對納稅人信息進行比對、核實,建立稅源基礎數據庫,針對企業的培訓工作也在進行。 環保稅的目的在于“環保”不在“稅” “開
《經濟參考報》記者23日獨家獲悉,國家有關部門已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送達鋼鐵、電力、有色、煤炭等“兩高”行業的相關協會。 據了解,作為取代現行排污收費的新稅種,環保稅將二氧化碳排放稅(簡稱“碳稅”)納入其中;污染物排放稅稅(費)率則較現行排污收費有所提高。 《國
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為在中國領域以及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征稅范圍方面,應稅污染物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建筑施工噪聲和工業噪聲以及其他污染物。 “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環保稅。最高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標準的3倍計征。”
經過多年的討論,如今中央積極推行環保稅的態度已經明確。不論是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寫入環保稅立法工作,還是新環保法中提出的規定,都已說明征收環保稅已如箭在弦 “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自從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點了”環保稅的名,環保稅推進工作便成為了各界時刻關注的焦點。
新一輪財稅配套改革正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改革《決定》的頂層規劃和中央綜合改革領導層的部署拉開帷幕。環境稅制改革是稅改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于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應對環境危機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大局。環境稅制改革的直接導向是以“稅制綠化”調節經濟生活,激勵經濟活動主體的減排、治污、低碳化
記者20日從接近財政部人士處獲悉,環境稅改革的時間表漸已明晰,明年環境稅極有可能完成立法并出臺。環境稅征收采用從量計征方式,計稅依據為應稅污染物排放量。稅率不低于現行排污費的收費標準。稅收征管有望采取環保部門配合稅務機關征收的模式,即環保認定、稅務征收的征管模式。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
近期,開征環境稅方案已上報國務院,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此事。今年作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國十條”)實施第一年,包括環保部、財政部等部委都在積極醞釀相應的細化政策措施。作為控制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被停滯的環境稅無疑再次被推向了“快車道”。多位專家建議,環境稅稅率應在“排污費
破解污染圍城,并非僅僅是遏制污染,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政策規制引導企業,在算經濟賬時候也能夠選擇清潔生產。也就是說,發揮環保稅作為稅收的“杠桿”調節作用。 曾歷經九年醞釀、兩次審議及多次修改的《環境保護稅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征收范圍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圖片
作為我國第一個體現“綠色稅制”的綜合稅種,環保稅平穩實現了排污費“費改稅”并順利完成首年征收。2018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全國共有76.4萬戶次納稅人順利完成稅款申報,累計申報稅額218.4億元,其中減免稅額達68.6億元。環保稅征收對于實現重點污染物減排目標、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效應初步顯現。
12月20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分組審議環境保護稅法(草案)二次審議稿(以下簡稱草案二次審議稿),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分人大代表對草案二次審議稿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 征收范圍夠不夠? 環境保護稅征收范圍偏窄 羅亮權委員認為,環境保護稅的構成要素仍然存在不足,環境保護稅的征
2016 年12 月19 日至25 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召開。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草案)》進行第二次審議,并且通過了該法律。剛剛通過的環境保護稅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本法自2018 年1 月1 日起施行。 環境保護稅確定要來了! 由“費”改“稅” 在絕大多數
隨著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和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看上去很美”的“碳零排放”生物質能源,為何一直長不大?從7月4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大會上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農業部正多方推進生物質能利用。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將繼續以秸稈綜合利用為核心,實施秸稈氣化、秸稈清潔能源運營、秸稈固
“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環保稅。其中,污染物排放濃度值高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同時污染物排放量高于規定的排放總量指標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標準的3倍計征。”6月1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由財政部、稅務總局、環保部三部門聯合起草的《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
醞釀近十年,環保稅立法終于漸行漸近。《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環境保護稅法草案有望在8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如果進程順利,環保稅法可望年內出臺。比起此前發布的征求意見稿,草案作了進一步調整,包括稅率增設“上限”即三倍以上須報國務院批準,對地方授權做出進一步縮減,涉及稅務環保兩主體的征管環節也更加明確
環保稅開征的腳步越來越近。《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國務院環保稅法調研組日前已經就相關情況在南京展開調研。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的2016年立法工作計劃,《環境保護稅法》將在本月進行審議,如果進程順利,環保稅法有望年內出臺,這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領域“費改稅”將以立法形式確認固化,稅率有可能根據經濟
一切跡象表明,環境稅征收似乎箭在弦上。然而,政策細節卻仍未形成共識。 本報記者獲悉,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環保部三部委擬定的環境稅方案已成型。從該方案的文本看,環境稅被定位為“獨立的環境稅”,即新增稅種。而鎖定的范圍是,包括SO2、廢水和固體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十九大后首個依法開征的新稅種——環境保護稅,將在2018年1月1日起依法開征,而首筆稅收入庫將會在2018年的4月。《環境保護稅法》是中國第一部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明年元旦起施行。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的人大常委會已相繼審議通過本地區的環保稅方案,在法定幅度內確定了稅額方案。
明年1月1日起,備受關注的綠色稅法《環保稅法》將正式施行,屆時已實行近40年的排污費制度,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總體來說,環保稅的征收符合新時代中國國情,是國家打贏環境保護攻堅戰,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組合拳”中的重要一拳。 環境保護稅落地在即 四類對象成征收重頭戲 距離環保稅開征不足1個月,各地
隨著國家陸續出臺的一系列環保措施,火電行業將面臨新一輪的結構調整。面對高漲的煤價、環保壓力和減排重任,電力企業如何前行?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與美國環保協會共同編著的《中國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控制現狀201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已步入世界先進水平,“十一
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有關課題組經過調研,形成了“中國碳稅稅制框架設計”的專題報告。課題組表示,我國碳稅比較合適的推出時間是2012年前后;由于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需要采用從量計征的方式,所以適合采用定額稅率形式;在稅收的轉移支付上,應利用碳稅重點對節能環保行業和企業進行補貼。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