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一個體現“綠色稅制”的綜合稅種,環保稅平穩實現了排污費“費改稅”并順利完成首年征收。2018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全國共有76.4萬戶次納稅人順利完成稅款申報,累計申報稅額218.4億元,其中減免稅額達68.6億元。環保稅征收對于實現重點污染物減排目標、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效應初步顯現。圖片來源于網絡 業內認為,環保稅順利開征只是邁出了第一步,目前在征管過程中仍存在多個“攔路虎”。下一步深化改革,應提高排放數據的真實性,避免簡單粗暴“一刀切”,強化數據共享,實現更大力度專業化征管,加強環保稅與排污權交易的協調性,進一步完善環保稅制度體系。 減排促轉型效應顯現 2018年1月,我國首部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在全國范圍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4大類污染物、共計117種主要污染因子進行征稅。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負責人近日指出,經稅務總局與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持續協作,上下聯動,平穩順利完......閱讀全文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近日表示,環保稅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專家和業內人士分析,環保稅對環保有促進作用,但不能過分夸大。為促進各地政府的治污主動性,在稅率確定上可根據情況允許差異化。環保稅具有普遍性和強制性,在實施初期不宜大幅增加企業稅費負擔,其產生的成本可內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再通過市場機制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共有690戶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稅款9222萬元,減免稅款 6229.91萬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后,太原市稅務部門與財政、生態環境部門積極溝通,精準對接,增設申報專窗、綠色通道等,全力推進環保稅的申報征繳工作。 太原市通過環保稅的激勵機制,促進企業
在揮別2010年之際,本版挑選了生態環境領域的十大熱詞并加以點評。從這些熱詞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發展中大國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同時,為保護生態環境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的不懈努力,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形勢仍然嚴峻。 走
環保稅開征至今已歷時一年,其成效如何,備受社會公眾關注。 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有76.4萬戶次納稅人順利完成稅款申報,累計申報稅額218.4億元,其中減免稅額達68.6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說:“一方面這說明企業治污
國務院首次公開表態要開征環保稅 對開征范圍稅種沒有具體表述 機動車尾氣排放估計是調控重點 一直在傳聞中醞釀開征的環保稅,最近有了較為確切的消息。 國務院20日發布《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
一直在傳聞中醞釀開征的環保稅,最近有了較為確切的消息。 國務院20日發布《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 此前,財政部、環保部等官員都在不同場合放出口風表示中國將開征環保稅,但出現在國務院公開下發的文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國家有關部門已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送達電力、有色、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的相關協會,并已收到其反饋意見。多個行業協會相關專家告訴記者,上述額外稅負每年將給行業增加上千億的成本,并導致電力行業“入不敷出”,建議緩征環保稅。財政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則表示,我
圖為天津科技大學學子組成騎行隊,倡導低碳出行方式。 “十一五”期間,我國全社會節能減排總投資約2萬億元,其中我國政府節能減排投資約2000億元。 23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詳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0年度報告》。縱覽這份近4萬字的翔
破解污染圍城,并非僅僅是遏制污染,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政策規制引導企業,在算經濟賬時候也能夠選擇清潔生產。也就是說,發揮環保稅作為稅收的“杠桿”調節作用。 曾歷經九年醞釀、兩次審議及多次修改的《環境保護稅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征收范圍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圖片
世界資源研究所近日在北京發布《全面減排 邁向凈零排放目標——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研究》(以下簡稱《研究》)指出,我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2012年排放量已經達到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8%,并超過同年日本、德國等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卻未獲相應關注,在國家相關減排政策和目標中缺席。 該所
2018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這也意味著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作為中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保稅法規定,應稅大氣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
十九大后首個依法開征的新稅種——環境保護稅,將在2018年1月1日起依法開征,而首筆稅收入庫將會在2018年的4月。《環境保護稅法》是中國第一部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明年元旦起施行。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的人大常委會已相繼審議通過本地區的環保稅方案,在法定幅度內確定了稅額方案。
國家稅務總局8月15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52.2億元,較第一季度增長7.6億元,環比增長17%。上半年,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96.8億元,與去年同期同口徑排污費相比,增收17.5億元,增長22.1%。從行業看,收入集中于鋼鐵、火電、水泥、石油和
今年1月1日起,中國實施環境保護稅法,開征環保稅。中國國家稅務總局15日公布,上半年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96.8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同期同口徑排污費相比,增長22.1%。從行業看,收入集中于鋼鐵、火電、水泥、石油和化工等行業。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孫群介紹,環保稅征管運行有
這個元旦起,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圖片來源于網絡 環境保護稅法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領域“費改稅”以立法形式確認固化,而環保稅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國在完善綠色稅收體系上走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強化了稅收對生態環境保護
被迫買發電機的企業主不能不迷茫:“如果每個企業都這樣自己發電,表面上官方的發電量數據下來了,但能耗其實并沒有減少。這樣突擊報上去的數據,能反映真實情況嗎?” 距年底只有不足4個月的時間,限制電力供應這一非常規措施開始大行其道。《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為完成“十一五
鋼鐵業“高效”減排背后的隱憂 “十一五”期間我國計劃單位GDP能耗下降20%。然而目前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2009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約為15.61%。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但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這意味著要完成目標,下半年單位
今天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碧水保衛戰的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
日前,重慶、北京、上海、寧夏、安徽等20多個省(市、區)兩會陸續召開,低碳、環保、節能減排成為越來越多地方謀發展、促轉變的共識。一些地區在“十二五”中明確提出了2011年以及未來5年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并將總目標分解、量化,以約束性指標的形式使之成為指導地方向低碳轉型的風向標、指示燈。 低
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啟之年。 在這次“兩會”上,“十二五”規劃正式出臺。用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胡鞍鋼的話說: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綠色發展的國家規劃。
總裝機容量達24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近期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此外,西藏藏木水電站和湖南黑麋峰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工程等水電項目也于近期通過核準,再加上部分被叫停的大型水電項目在下半年復工,這一系列的舉動都給了業界強烈的信號:國家的水電開發政策開始出現變化。 業內人士
昨天下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江蘇代表團召開成立會議,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請了假。 下午4時30分,全團會議結束時,他拖著行李箱出現在京西賓館電梯旁等候散會代表。 因為一個中美大氣合作項目的會議,他晚來了一點。這個項目由環保部指定江蘇與美方合作,今年已經是合作的第三年。 從美方那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脫貧攻堅、教育脫貧、生態環境保護三個補“短板”的規劃。 會議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重大戰略,也是人民群眾迫切期盼。會議通過《“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了以下任務:一是強化源頭
“十二五”有望開征環保稅 碳稅還在繼續研究 拉閘限電得到逐步解決 昨天,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地研究征收環保稅的問題,“十二五”期間有望開征。此外碳稅還在繼續研究。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回答記者關于開征環保
近日發布的《生態治理藍皮書:中國生態治理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過去幾年中國在環境問題治理上取得了諸多成效。但多位專家和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在打贏污染防治攻堅的舉措上仍有較多可提升的空間。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0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打什么?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建言獻策促發展 集思廣益謀未來――質檢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征文選登 編者按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黨組的統一部署,質檢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正在進行。作為規劃編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總局《質檢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征文活動的通知》下發后,系統上下積
太陽能光伏板 太陽能光伏是我國“十二五”時期新能源領域重點發展方向,也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出口商品之一。作為典型的“三頭在外”的產業,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在為國外用戶輸送清潔能源的同時,卻消耗了大量國內能源,這種現象亟須引起重視。一些專家認為,這種“國內耗能、國外節能”的出口創匯模
2018年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調研報告(下) 在此次調研中,調研組總體感覺,我國化工園區雖然在基礎建設、應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在發展中仍面臨諸多問題。缺乏總體規劃、行業形象差、環保政策收緊等一系列問題都成為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 區域協調性有待提高 園區發展,規劃
自2018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以來,云南省稅務、財政、生態環境等部門緊密配合、有效聯動,首年征收工作順利完成。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云南省共計征收入庫環境保護稅21337萬元,減免稅款5350萬元。環保稅“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勵作用逐步發揮。 一年來,
近期,開征環境稅方案已上報國務院,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此事。今年作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國十條”)實施第一年,包括環保部、財政部等部委都在積極醞釀相應的細化政策措施。作為控制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被停滯的環境稅無疑再次被推向了“快車道”。多位專家建議,環境稅稅率應在“排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