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突破前沿核心關鍵技術、構建安全可控信息技術體系的指示精神,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與成套工藝”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倡議下,2017年3月22日,由62家龍頭企業、高校、研究院所和社會組織等共同發起的“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北京成立。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相關負責同志出席聯盟成立大會并致辭,業內資深專家及骨干單位代表等100余人參加了會議。 聯盟選舉科技部原副部長曹健林研究員為理事長;選舉國家外國專家局原局長馬俊如研究員為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選舉“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魏少軍、“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與成套工藝”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葉甜春、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架構師林曉東等為副理事長,魏少軍為常務副理事長,葉甜春為秘書長。 集成電路產業技......閱讀全文
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強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科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外專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中央部門所屬有關高等學校,有關單位: 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經濟
60年前的9月12日,在晶體管誕生11年后,美國德州儀器青年工程師基爾比(Jack Kilby)將幾個鍺晶體管芯片粘在一個鍺片上,并用細金絲將這些晶體管連接起來——看,這是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 如果擁有上帝視角,你會為那塊粗糙簡陋的集成電路歡呼雀躍。因為,你能在手機上閱讀這篇文章,也得益于它
為貫徹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和《信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促進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包含《電子基礎材料和關鍵元器件“十二五”規劃》、《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十二五”規劃》和《數字
集成電路產業扶持規劃終于落地。6月24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正式發布。綱要提出,到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2020年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綱要提出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立國家產業
七星電子2月24日晚發布年報,公司2010年實現凈利潤8109.4萬元,同比增長63.47%,擬每10股轉增3股并派現1元(含稅)。 201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8.1億元,同比增長37.94%;每股收益1.3元,漲27.45%。 七星電子稱,因公司保持軍工電子元器件類產品收入穩定增
一文讀懂半導體制程技術進步的“燃料”——光刻膠 光刻膠又稱光致抗蝕劑,是一種對光敏感的混合液體。其組成部分包括:光引發劑(包括光增感劑、光致產酸劑)、光刻膠樹脂、單體、溶劑和其他助劑。光刻膠可以通過光化學反應,經曝光、顯影等光刻工序將所需要的微細圖形從光罩(掩模版)轉移到待加工基片上。依據
1、逐次逼近類:該類型集成電路包括1個數模轉換器、1個比較器、1個逐次逼近寄存器與1個邏輯控制單元。用比較器和計數邏輯器件完成轉換,所需的時鐘周期與執行轉換所需輸出位數相同。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采樣輸入信號與已知電壓不斷進行比較,1個時鐘周期完成1位轉換,N位轉換需要N個時鐘周期,轉換完
近年來,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拉動下,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9年,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比較低迷的背景下,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仍然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設計分會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7,562.3億元,同比增長15.8%。 為推動我國集成
10月22日,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在江蘇南京江北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揭牌成立。這所由江北新區聯合企業、高校共同成立的大學,是全國首個以集成電路產業命名、關注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養的大學。 集成電路是用半導體材料制成的電路集合,芯片則是由不同種的集成電路或者單一類型集成電路形成的產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
“要把微電子學上升為一級學科,使之與國家戰略需求和市場發展相適應。”12日,新時期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論壇暨《集成電路產業全書》首發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該全書的主編、中科院院士王陽元在講話時特別提到了學科升級一事。此話一出,引來一片掌聲。 12日是集成電路發明60周年紀念日,《集成電路
美國制裁中興,背后折射的是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的問題: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主流產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基礎能力上的欠缺,強烈依賴第三方的先進IP核、先進工藝和外包設計服務,最終行業將受制于人。“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松”。但半導體不是。不久前,美國官方發起了對中興長達7年的封殺
集成電路作為二十世紀的重大發明深刻地改變著時代,地鐵里美女們很少知道iphone 6+是由一塊塊高性能集成電路組成的,盡管他們沉浸于高科技帶來的歡愉之中。提到集成電路不能不提仙童公司,硅谷至今流行一句名言:“進入仙童公司,就等于跨進了硅谷半導體工業的大門。”1958年,仙童公司的諾伊斯與德州儀器
2020年10月13日,北京市教委印發《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同意集成電路科學與未來技術北京實驗室立項建設的通知》,標志著北京大學牽頭組織申請的集成電路科學與未來技術北京實驗室通過初步審查、宏觀論證和領域論證等環節,正式獲批立項建設。日前,北京市教委分別組織專家召開會議,對集成電路科學與未來技術北京實
3月17日,“蘇州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有限公司南通分中心”(以下簡稱“南通分中心”)落戶南通蘇通科技產業園。南通市科技局副局長顧劍華、蘇通科技產業園副主任李玲,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蘇州分部、蘇州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代表以及部分蘇州和南通的企業代表出席了揭牌儀式。 蘇通科技產業園
面對持續了近兩個月的中美貿易摩擦,尤其是“中興事件”發生后,國內各界越發意識到高端芯片產業長期受制于人的殘酷事實,同時也深刻地意識到核心技術不能受制于人,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 那么,集成電路產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有哪些?政府應當如何引導?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擺脫“卡脖子”的被動局面? 5
8月13日,飛思卡爾半導體(天津)公司—天津大學集成電路測試設備捐贈儀式暨天津大學—飛思卡爾公司IC測試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天津市新技術產業園區海泰發展大廈舉行。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副主任劉力、天津大學副校長舒歌群、飛思卡爾半導體(天津)公司總經理何體梁及天津市科委、信息化辦公室、相關高校、著名EDA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通知明確,設置“交叉學科”門類,并于該門類下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這一舉措,被認為是培養創新型人才,解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的有力舉措。 集成電路,被稱為電子產品的“心臟”。集成電路產業是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截至2017年3月,我國針對創業就業主要環節和關鍵領域陸續推出了77項稅收優惠措施,尤其是2013年以來,新出臺了67項稅收優惠,覆蓋企業整個生命周期。 一、企業初創期稅收優惠 企業初創期,除了普惠式的稅收優惠,重點
今日推薦文章作者為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 Fellow 著名毫米波專家洪偉教授,本文選自《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發表于《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2016 年第46卷第8 期——《信息科學與技術若干前沿問題評述專刊》,射頻百花潭配圖。引言隨著對電磁波譜的不斷探索, 人類對電子學和光學
部分信息技術產品最惠國稅率表#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 #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稅則號列信息技術產品名稱2021年1月1日至 6月30日最惠國稅率(%)2021年7月1日至 12月31日最惠
在集成電路行業大家想必都知道,集成電路IC卡在出廠之前是需要經過高低溫測試的,來測試其在高低溫環境下的性能,那么,關于無錫冠亞集成電路高低溫測試大家了解多少呢? 集成電路 IC 卡在出廠前必須經過環境測試,用來模擬集成電路在不同工作環境中的性能,集成電路高低溫測試憑借封裝級和晶片級集成電路
1、半導體產業,設計和制造哪個難度大?制造難度更大些。● 現在兼顧設計和制造的公司比較少;● 只做設計公司很多,一般成為fabless,擁有電腦、軟件和設計工程師就可以完成設計,輸出設計后交由光罩廠、晶圓流片代工廠、封測廠生產器件。● 只做制造的成為fab廠,門
鮑哲南在制造用于柔性薄型顯示器的全塑晶體管的新型高性能有機、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有突出貢獻。她的工作使柔性電子電路和顯示器成為現實。在她最近的工作中,她開發了皮膚啟發的電子材料。 她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發明研究院的院士,因為在人造電子皮膚上的工作至關重要被選為“自然”雜志2015年十大科
3.3、天線陣列微系統與常規微系統之間關系 微系統的概念隨著相關學科發展、技術推動 , 以及應用需求的牽引 , 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 . 早期 , 微系統 (microsystem) 概念在歐洲同行中使用 , 在美國被稱為 MEMS, 在日本被稱為微機械 (micro
8月9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志刊發了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張衛課題組最新科研論文,該課題組提出并實現了一種新型的微電子基礎器件:半浮柵晶體管(SFGT,Semi-Floating-Gate Transistor)。這是我國科學家在該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第一篇微電子器件領域的原創性成
5月23日,科技部會同北京市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組織召開“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重大專項(簡稱集成電路專項)成果發布會。該專項技術總師、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介紹,專項實施9年來,已申請2.3萬余項國內發明專利和2000多項國際發明專利,所形成的知識產權體系使國內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
近日,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知識產權工作部等部門聯合編寫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知識產權年度報告》(2018版)(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從2017年起,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專利年度公開數量超過了美國,但累計數量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集成電路作為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是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
22納米高K介質/金屬柵工程、14納米FinFet器件、新型閃存器件、可制造性設計……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標志著我國在集成電路這一高度全球化的高科技競爭領域前沿擁有了一席之地。 提出了“專利指導下的研發戰略”,并首次實現了向大型制造企業的許可轉讓……這些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中科院微電子所“極
在我們闡明半導體芯片之前,我們先應該了解兩點。其一半導體是什么,其二芯片是什么。半導體半導體( semiconductor),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于絕緣體(insulator)與導體(conductor)之間的材料。人們通常把導電性差的材料,如煤、人工晶體、琥珀、陶瓷等稱為絕緣體。而把
近年來,中國的互聯網技術、物聯網產品和自動化裝備在各行各業迅速普及。圖為在中國國際物流科技博覽會上,中國科技吸引觀眾駐足觀看。 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其中可能深藏著10億多個晶體管。作為關鍵技術,芯片被譽為一個國家的“工業糧草”。近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整體規模高速發展,卻頻頻在“核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