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梅邱仁宗: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管治
合成生物學使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夠創造自然界沒有的生物系統,或改變已經存在的生物系統以執行新穎的和有益于人的任務。這一新興的(emerging)的領域可看做是遺傳工程或基因工程的延伸,因為它也操縱和轉移基因。隨著它的進展,合成生物學越來越與納米技術和信息技術匯聚。例如納米科學家正在利用病毒作為電池部件,而DNA可以被看作就是信息,細胞是信息網絡。當人們認識到科學的這種相互聯系性,就能幫助認識到倫理問題的相互聯系性。人們談論這些新興技術倫理學時往往用帶有連字號的術語,如gen-ethics(遺傳倫理學或基因倫理學)、nano-ethics(納米倫理學)、neuro-ethics(神經倫理學)、synbio-ethics(合成生物倫理學)以及IT-ethics(信息技術倫理學)。隨著這些新興技術的匯聚,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它們之中的倫理問題頗為類似。 合成生物學提出的兩類倫理學問題,一類是概念性的倫理問題;一類是具體的非......閱讀全文
翟曉梅-邱仁宗: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管治
合成生物學使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夠創造自然界沒有的生物系統,或改變已經存在的生物系統以執行新穎的和有益于人的任務。這一新興的(emerging)的領域可看做是遺傳工程或基因工程的延伸,因為它也操縱和轉移基因。隨著它的進展,合成生物學越來越與納米技術和信息技術匯聚。例如納米科學家正在利用病毒
科協學術沙龍熱議“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問題與生物安全”
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在《科學》上公布了歷史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的誕生,這是地球上第一個由人類創造并能自我復制的新物種。文特爾的這一“爆炸新聞”,立即給公眾帶來了驚嘆和恐慌。像克隆技術最初的發展一樣,合成生物學也迅速成為國內外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中國科學家
世界首個合成人類胚胎引發倫理問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987.shtm
世界首個合成人類胚胎引發倫理爭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07.shtm
《合成生物學》教材出版
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建忠主編的《合成生物學》教材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鄧子新為該教材作序。他認為,《合成生物學》教材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教材。教材的出版將為我國合成生物學的人才培養做出重要貢獻。合成生物學是生物學、工程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相
-合成生物學的現實挑戰
合成生物學標志性人物克雷格·文特爾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人們似乎正走在成為“造物主”的康莊大道上。 如今的合成生物學正成為各國爭搶的科技高地。去年11月,英國政府宣布,將向相關研究機構提供2000萬英鎊資金,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鼓勵合成生物學技術商業化。今年2月,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
鄭慶飛:從合成化學走向合成生物學
“如果把海南島上所有的天然橡膠都收割來用于做鞋,全中國每人一只都不夠,沒有合成橡膠技術,我們連鞋都不夠穿。”人類今天的衣食住行能夠得到滿足,合成化學功不可沒。 合成生物學中更多地是在使用已有的或改造過的基因模塊通過工程學手段拼裝、搭建一個自然界中本沒有的生命體系。 合成化學功不可沒
合成生物學:正在起飛的技術
文特爾:聰明的"園丁" 生物技術有時更像人與自然交流的一種傳統方式:園藝。園藝技術主要是通過修剪與嫁接。以基因為"修剪嫁接"對象的生物技術卻遇到了這樣的攔路虎:生命體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而不管人類"主人"有什么打算。生物技術中的"修剪"包括去除一些雖對野生生命有好處但卻消耗能量,不利完成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
4月14日,“2024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峰會暨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召開,上海市副市長劉多、市政府副秘書長尚玉英、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吳金城出席會議,并為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金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成立
合成生物學是上海加快布局的“未來產業”,為推動該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上海正式成立新型研發機構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并于14日為該中心揭牌。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由科技產業服務機構與合成生物學科技創新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非營利組織、領軍企業等廣泛合作,面向全球開展合成生
-合成生物學:操縱生物制造業
如果有一天,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可以直接用來充當生產產品的機器或者車間,那么,工業生產或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如今,這一完美的構想正在逐步落地。 自從生物產業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培育后,生物制造業也加快了取代化工產業的步伐。而合成生物學由于能夠通過人工設計和構建自然界中不
打破合成生物學瓶頸的新程序
最近,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計算機程序,將向全世界打開合成生物學的一個挑戰性領域。 在過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員為了開發一種技術,快速、廉價地讀寫DNA,以合成和操縱多肽和蛋白質,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 但是,當這種技術遇到重復的基因譜時會出錯。這包括許多天然和合成的材料,適用范圍很廣,從從生
DNA新“寫法”提振合成生物學
雖然科學家能以更快的速度閱讀DNA序列,但其編寫DNA的能力并未跟上。那些想要的用于諸如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定制”DNA,只能勉強對付在緩慢且昂貴的化學過程中被合成的短鏈。 這種情況似乎即將改變。近日,來自法國一家生物技術初創公司的研究人員在于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合成生物學會議上宣布,利用生物體內
補體激活生物學活性的合成
補體受體存在于多種細胞.CR1(CD35),膜輔助因子蛋白(MCP,CD46)和DAF(CD55)對C3b的分解起調節作用.HRF和CD59防止在自身細胞形成攻膜復合物.CR1(CD35)在清除免疫復合物中起著作用,CR2(CD21)調節著B細胞的功能(抗體的產生),并且它也是EB病毒的受體.C
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合成
哺乳動物中,細胞外基質的成分由成纖維細胞及成骨細胞(Osteoblast)合成,其中前者位于皮膚、肌腱及其它結締組織中,后者位于骨骼中。膠原蛋白、非膠原糖蛋白等物質在這些細胞中被合成,并通過胞外分泌(Exocytosis)釋放到其外部,在胞外完成組裝。例如,膠原蛋白在組裝前以原骨膠原(Procoll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成立
中新網上海4月14日電 (記者 鄭瑩瑩)2024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峰會暨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儀式14日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召開。4月14日,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在滬揭牌。(上海市科委 供圖)上海市副市長劉多在大會致辭中指出,合成生物學已成為世界各國增強核心競爭力、塑造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領域,也是
合成生物學十大賽道
合成生物學概況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是生物科學在21世紀剛剛出現的一個分支學科,成為繼“DNA雙螺旋結構”、“基因組技術”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合成生物學側重創造自然界中尚不存在的人工生命系統,廣義上可分為“基于細胞的合成生物學”和“無細胞合成生物學”,前者的核
藍細菌合成生物學研究進展
光合生物制造技術是指以光合生物為平臺,將太陽能和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學品的技術,可以在單一平臺、單一過程中同時取得固碳減排和綠色生產的效果。藍細菌是極具潛力的光合微生物平臺,相比較于高等植物和真核微藻,具有結構相對簡單、生長快速、光合效率高、遺傳操作便捷等優勢,易于進行光合細胞工
英斥資2000萬英鎊發展合成生物學
英國政府近日宣布,將向相關研究機構提供2000萬英鎊資金,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鼓勵合成生物學技術商業化。 英國商業、創新與技術部表示,這2000萬英鎊的資金將分別投向曼徹斯特大學、沃里克大學、諾丁漢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埃克賽特大學以及諾維奇約翰?英納斯中心的新研究項目。這些項目致力于利用合
MIT牛人:新技術推動合成生物學變革
在課堂內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Joseph Jacobson教授,已經成為合成生物學新興領域的一位倡導者和杰出人物。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分子機器研究組的負責人,Jacobson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開發快速合成DNA分子的技術。在2009年,他成立了Gen9公司,旨在通過為科學家提供
“活材料”成合成生物學新寵兒
生物是名副其實的建筑大師。螃蟹能裝配貝殼,珊瑚能積累礁石,人體組織能建造骨骼。現在,合成生物學家可以控制整個建造過程。 來自美國MIT的研究人員近日在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學》期刊上宣布,他們重組了細菌的基因回路,以建造電子和光學材料,以及它們內部的活細
《Nature-Microbiology》發表合成生物學研究新工具
過去17年里,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開發了可編程的功能性活細胞合成基因電路。類似無數電子產品的集成電路,人工基因電路也能生成自定義動態、再接內生網絡、感知環境刺激、生產有價值的生物分子。 合成生物學在醫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例如狙擊超級病菌、生產高級生物原料、制造先進功能性材料等等。
國際頂尖合成生物學會議在深圳召開
近日,2016年國際頂尖合成生物學系列會議之深圳分會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召開。圍繞“令生物學更易于工程化”這一合成生物學核心理念和發展趨勢,大會就自動化平臺、高通量DNA合成等發展熱點展開深入交流。歐洲科學院院士Lionel Clarke、劍橋咨詢公司Richard Hammond等十余位
多肽合成儀在生物學方面的應用
多肽合成儀用于合成各種蛋白質與多肽,進行蛋白質結構、功能以及體外相互作用、免疫學等方面的研究。下面舉例說明多肽合成儀的應用。一、合成漢坦病毒核衣殼蛋白抗原多肽片段利用多肽合成儀合成漢坦病毒核衣殼蛋白(aal7~66)50個氨基酸殘基的核心序列,以此為抗原,建立了新型的特異性檢測抗漢坦病毒IgG和Ig
多肽合成儀在生物學方面的應用
多肽合成儀用于合成各種蛋白質與多肽,進行蛋白質結構、功能以及體外相互作用、免疫學等方面的研究。下面舉例說明多肽合成儀的應用。一、合成漢坦病毒核衣殼蛋白抗原多肽片段利用多肽合成儀合成漢坦病毒核衣殼蛋白(aal7~66)50個氨基酸殘基的核心序列,以此為抗原,建立了新型的特異性檢測抗漢坦病毒IgG和Ig
2023合成生物學國際論壇在杭州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46.shtm 本報杭州1月7日電(記者劉茜、陸健 通訊員趙暉)從“格物致知”到“造物致知”,合成生物學將顛覆我們現有的認知。“2023合成生物學國際論壇”7日在杭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
湖北省合成生物學學會成立
3月25日,湖北省合成生物學學會成立,該學會由湖北大學牽頭組建。湖北省內5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近400名代表齊聚一堂,參加第一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共謀學會建設,為湖北乃至全國合成生物學、生物經濟發展凝智聚力。 作為生物制造產業的核心技術,合成生物學以工程化的設計理念,對生物系統進
我國迎來定量合成生物學發展重要契機
合成生物學從學術界“出圈”9月底,北京香山,召開了以“定量合成生物學”為主題的學術討論會(香山科學會議第S64次學術討論會)。40余位在“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定量生物學”等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圍繞合成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工程應用以及我國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發展戰略,針對“合成生物
簡述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合成
哺乳動物中,細胞外基質的成分由成纖維細胞及成骨細胞(Osteoblast)合成,其中前者位于皮膚、肌腱及其它結締組織中,后者位于骨骼中。膠原蛋白、非膠原糖蛋白等物質在這些細胞中被合成,并通過胞外分泌(Exocytosis)釋放到其外部,在胞外完成組裝。例如,膠原蛋白在組裝前以原骨膠原(Proco
DNA合成儀在生物學中的應用
DNA合成儀在分子生物學領域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合成PCR引物,DNA測序引物和雜交探針2.合成生物素標記的DNA包括生物素標記的引物用于DNA固相測序法(solid-phasesequencing),采用生物素標記的引物進行PCR擴增,再用抗生物素蛋白釣出擴增產物,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