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合成
哺乳動物中,細胞外基質的成分由成纖維細胞及成骨細胞(Osteoblast)合成,其中前者位于皮膚、肌腱及其它結締組織中,后者位于骨骼中。膠原蛋白、非膠原糖蛋白等物質在這些細胞中被合成,并通過胞外分泌(Exocytosis)釋放到其外部,在胞外完成組裝。例如,膠原蛋白在組裝前以原骨膠原(Procollagen)的形式在這兩種細胞中被合成,其在N端及C段各比膠原蛋白多一段保護性肽鏈。當原骨膠原被分泌到胞外時,存在于細胞外的成骨膠原蛋白酶(Procollagen proteinase)將兩端的保護性肽鏈切去,并完成膠原蛋白高級結構的組裝。部分人群的這一蛋白酶存在缺陷,會導致細胞外基質的緊致性喪失,產生皮膚的過度伸展性(Hyperextensibility)。這一疾病稱為Ehlers‐Danlos綜合征。......閱讀全文
簡述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合成
哺乳動物中,細胞外基質的成分由成纖維細胞及成骨細胞(Osteoblast)合成,其中前者位于皮膚、肌腱及其它結締組織中,后者位于骨骼中。膠原蛋白、非膠原糖蛋白等物質在這些細胞中被合成,并通過胞外分泌(Exocytosis)釋放到其外部,在胞外完成組裝。例如,膠原蛋白在組裝前以原骨膠原(Proco
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合成
哺乳動物中,細胞外基質的成分由成纖維細胞及成骨細胞(Osteoblast)合成,其中前者位于皮膚、肌腱及其它結締組織中,后者位于骨骼中。膠原蛋白、非膠原糖蛋白等物質在這些細胞中被合成,并通過胞外分泌(Exocytosis)釋放到其外部,在胞外完成組裝。例如,膠原蛋白在組裝前以原骨膠原(Procoll
關于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合成介紹
哺乳動物中,細胞外基質的成分由成纖維細胞及成骨細胞(Osteoblast)合成,其中前者位于皮膚、肌腱及其它結締組織中,后者位于骨骼中。膠原蛋白、非膠原糖蛋白等物質在這些細胞中被合成,并通過胞外分泌(Exocytosis)釋放到其外部,在胞外完成組裝。例如,膠原蛋白在組裝前以原骨膠原(Proco
簡述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功能
研究表明,細胞外基質并非像過去認為的僅僅起惰性支持物的作用,或將細胞連接在一起,形成組織、器官。而是含有大量信號分子,積極參與控制細胞的生長,極性,形狀、遷移和代謝活動。 與細胞外基質有關的信號通路可大致分為兩類,從里到外(inside out)及從外到里(outside in)。其中,一種從
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功能
與細胞外基質有關的信號通路可大致分為兩類,從里到外(inside out)及從外到里(outside in)。其中,一種從外到里的信號通路已被證實與細胞增殖有關(Miranti and Brugge, NCB, 2002)。對人類細胞的研究表明,細胞外基質中的纖粘蛋白主要由成纖維細胞、上皮細胞等分泌
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作用
(1)影響細胞的存活、生長與死亡正常真核細胞,除成熟血細胞外,大多須粘附于特定的細胞外基質上才能控制凋亡而存活,稱為定著依賴性(anchorage dependence)。不同的細胞外基質對細胞增殖的影響不同。例如,成纖維細胞在纖粘連蛋白基質上增殖加快,在層粘連蛋白基質上增殖減慢;而上皮細胞對纖粘連
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功能簡介
研究表明,細胞外基質并非像過去認為的僅僅起惰性支持物的作用,或將細胞連接在一起,形成組織、器官。而是含有大量信號分子,積極參與控制細胞的生長,極性,形狀、遷移和代謝活動。 與細胞外基質有關的信號通路可大致分為兩類,從里到外(inside out)及從外到里(outside in)。其中,一種從
“創造生命”的合成生物學
導語:“像組裝電路一樣組裝生命”,只是合成生物學研究思路的形象比喻。有人預言合成生物學將帶來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最近,很多媒體報道了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的研究成果:在實驗室中重塑“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DNA,并將其植入去除了遺傳物質的山羊支原體體內,創造出歷史上首個
合成生物學的現實挑戰
合成生物學標志性人物克雷格·文特爾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人們似乎正走在成為“造物主”的康莊大道上。 如今的合成生物學正成為各國爭搶的科技高地。去年11月,英國政府宣布,將向相關研究機構提供2000萬英鎊資金,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鼓勵合成生物學技術商業化。今年2月,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
簡述從頭合成的合成過程
嘌呤核苷酸的從頭合成 早在1948年,Buchanan等采用同位素標記不同化合物喂養鴿子,并測定排出的尿酸中標記原子的位置的同位素示蹤技術,證實合成嘌呤的前身物為:氨基酸(甘氨酸、天門冬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CO2和一碳單位(N10甲酰FH4,N、N10-甲炔FH4)。 隨后,由B
合成生物學:正在"起飛"的技術
文特爾:聰明的"園丁" 生物技術有時更像人與自然交流的一種傳統方式:園藝。園藝技術主要是通過修剪與嫁接。以基因為"修剪嫁接"對象的生物技術卻遇到了這樣的攔路虎:生命體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而不管人類"主人"有什么打算。生物技術中的"修剪"包括去除一些雖對野生生命有好處但卻消耗能量,不利完成
細胞外基質的概念
多細胞有機體中,細胞周圍由多種大分子組成的復雜網絡,稱作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細胞外基質的概念
在生物學中,細胞外基質(ECM)是由細胞外大分子和礦物質(如膠原蛋白、酶、糖蛋白和羥基磷灰石)組成的三維網絡,為周圍細胞提供結構和生化支持。因為多細胞在不同的多細胞譜系中獨立進化,細胞外基質的組成因多細胞結構而異;然而,細胞粘附、細胞間通訊和分化是ECM的常見功能。動物細胞外基質包括間質基質和基底膜
細胞外基質的功能
由于其多樣化的性質和組成,細胞外基質可以提供許多功能,例如提供支持、將組織彼此隔離和調節細胞間通訊。細胞外基質調節細胞的動態行為。此外,它還隔離了廣泛的細胞生長因子,并作為它們的本地儲存庫。生理條件的變化可觸發蛋白酶活性,導致此類儲存的局部釋放。這允許快速和局部生長因子介導的細胞功能激活,而無需從頭
打破合成生物學瓶頸的新程序
最近,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計算機程序,將向全世界打開合成生物學的一個挑戰性領域。 在過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員為了開發一種技術,快速、廉價地讀寫DNA,以合成和操縱多肽和蛋白質,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 但是,當這種技術遇到重復的基因譜時會出錯。這包括許多天然和合成的材料,適用范圍很廣,從從生
補體激活生物學活性的合成
補體受體存在于多種細胞.CR1(CD35),膜輔助因子蛋白(MCP,CD46)和DAF(CD55)對C3b的分解起調節作用.HRF和CD59防止在自身細胞形成攻膜復合物.CR1(CD35)在清除免疫復合物中起著作用,CR2(CD21)調節著B細胞的功能(抗體的產生),并且它也是EB病毒的受體.C
鄭慶飛:從合成化學走向合成生物學
“如果把海南島上所有的天然橡膠都收割來用于做鞋,全中國每人一只都不夠,沒有合成橡膠技術,我們連鞋都不夠穿。”人類今天的衣食住行能夠得到滿足,合成化學功不可沒。 合成生物學中更多地是在使用已有的或改造過的基因模塊通過工程學手段拼裝、搭建一個自然界中本沒有的生命體系。 合成化學功不可沒
簡述抗體的生物學活性
抗體的生物學功能:可以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識別并特異性結合抗原,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其中CDR部位在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抗原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人的抗體IgG1~3和IgM與相應抗原結合后,可因構象改變而使其CH2和CH3結構域內的補體結合點暴露,
簡述糖類的生物學作用
糖類主要包括沒甜味的淀粉和有甜味的麥芽糖等,是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在人體中起重要作用。 作為生物能源,例如肌肉收縮、神經傳導。 作為其他物質生物合成的碳源。 作為生物體的結構物質。 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細胞識別、免疫活性等多種生理活性功能。 當作儲存養分的物質(如淀粉和糖原)或當作動物
簡述安替比林的合成方法
由1-苯基-3-甲基吡唑酮-5經甲基化、水解而得。在干燥的甲基化罐中,加入吡唑酮,再加入硫酸二甲酯,升溫至160℃,反應6h,加熱水煮沸2h。將此甲基化反應物放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水解罐中,在100-110℃攪拌水解3h。靜置分層,取安替比林油層放在結晶罐內,加蒸餾水稀釋,攪拌,降溫至10℃以下
簡述多肽的生物合成介紹
同時,游離在細胞質中的轉運RNA(tRNA)把它攜帶的特定氨基酸放在核糖體的mRNA的相應位置上,然后tRNA離開核糖體,再去搬運相應的氨基酸(amino acid),這樣,在合成開始時,總是攜帶甲硫氨酸的tRNA先進入核糖體,接著帶有第二個氨基酸的tRNA才進入,此時帶甲硫氨酸的tRNA把甲硫
簡述環肽的合成方法
Jame P.Tam[88-90]等建立了分子內轉移硫內酯化和Ag+離子輔助環合來制備非保護環肽的方法。對于N端為半胱氨酸,C端為硫酯的線性多肽,在pH=7的磷酸緩沖液中,巰基與硫酯基生成共價的硫內酯,這種硫內酯自發地經過S原子到N原子酰基遷移而形成環肽。 作者應用上述方法合成了一系列N端為半
細胞外基質的基本介紹
細胞外基質, extracellular matrix,ECM,由細胞分泌到細胞外間質中的大分子物質,構成復雜的網架結構,支持并連接組織結構、調節組織的發生和細胞的生理活動。 學者們一致認為惡性腫瘤的侵蝕、轉移是一個動態的、連續的過程。腫瘤細胞首先從原發部位脫落,侵入到細胞外基質(extrac
關于細胞外基質的簡介
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簡稱ECM),生物學用語,指多細胞有機體中,細胞周圍由多種大分子組成的復雜網絡。細胞外基質主要由5類物質組成,即膠原蛋白、非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與氨基聚糖,按分布部位劃分主要分為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和間質基質(
細胞外基質的主要組成
細胞外基質主要由5類物質組成,即膠原蛋白、非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與氨基聚糖,按分布部位劃分主要分為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和間質基質(Interstitial matrix)。
桿菌生物學形態簡述
桿菌:呈桿狀。各種桿菌的大小、長短和粗細差異較大,大桿菌如炭疽芽胞桿菌長3~10μm,寬1.0~1.5μm;中等大小桿菌如大腸埃希菌長2~3μm,寬0.5~0.7μm;小桿菌如布魯菌長僅0.6~1.5μm,寬0.5~0.7μm;根據桿菌形態上差異,可把桿菌分為:①棒狀桿菌,因其末端膨大成棒狀;②球桿
DNA合成儀在生物學中的應用
DNA合成儀在分子生物學領域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合成PCR引物,DNA測序引物和雜交探針2.合成生物素標記的DNA包括生物素標記的引物用于DNA固相測序法(solid-phasesequencing),采用生物素標記的引物進行PCR擴增,再用抗生物素蛋白釣出擴增產物,由
簡述反轉錄的生物學意義
(1)對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進行了修正和補充,修正后的中心法則表示為:是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即完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也可以從DNA傳遞給DNA,即完成DNA的復制過程。這是所有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則。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復制(如煙草花葉病毒等
簡述流感桿菌的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 1.0~1.5×0.3~0.4um。短小球桿菌,長期培養后可呈球桿狀、長桿狀、絲狀等多形態。屬嗜血桿菌屬。無芽胞、鞭毛,有毒株在新鮮培養上生長6~18小時后可見明顯莢膜,陳舊培養物中則常消失。革蘭氏染色陰性。 (二)培養特性 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pH值7.6
簡述白介素-1的生物學活性
1.局部作用局部低濃度的IL-1主要發揮免疫調節作用。 ①與抗原協同作用,可使CD4+T細胞活化,IL-2R表達; ②促進B細胞生長和分化,可使脾細胞的溶血空斑數(PFC)增加100倍,這說明IL-1也促進抗體的形成; ③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等APC的抗原遞呈能力; ④與IL-2或干擾素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