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頂尖研究型大學免遭經費削減影響
據《自然》網站消息,英國2011-2012年度高等教育經費預算的削減,對包括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內的英國多所研究密集型大學產生的影響將會較小。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各大學下一學年的預算總額將達到65億(英鎊,下同)——這比上一學術年只削減了6.5%:其中,用于科研的15億多減少了近3%,用于教學的43億下降了8%多。 包括大學在內所有研究機構的下一年經費總體平均下降3.7%,但各個大學之間的經費變化幅度差別很大:雖然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分別減少0.6%、0.1%、1%,但牛津大學反而上漲1.4%。 一些主打教學目標的較小型大學受影響最大,比如在劍橋和切姆斯福德均有校區的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其經費將削減10%。 大學學費也將因此水漲船高以填補預算削減帶來的經費差額:從2012年開始,各大學被允許將學費上調到每年9千英鎊。 英國高等教育經......閱讀全文
英國頂尖研究型大學免遭經費削減影響
據《自然》網站消息,英國2011-2012年度高等教育經費預算的削減,對包括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內的英國多所研究密集型大學產生的影響將會較小。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各大學下一學年的預算總額將達到65億(英鎊,下同)——這比上一學術年只削減了6.5%:其中,用于科研的15億多減少了
西湖大學,“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樣本?
10月20日,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在杭州正式宣告成立。清華大學前副校長施一公擔任創校校長,錢穎一為董事會主席,楊振寧為董事會榮譽主席。 從施一公在成立大會上的致辭能感受到,西湖大學作為國內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將在多個方面突破國內原有的教育體制,開啟中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試驗田。
西湖大學,“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樣本?
10月20日,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在杭州正式宣告成立。清華大學前副校長施一公擔任創校校長,錢穎一為董事會主席,楊振寧為董事會榮譽主席。 從施一公在成立大會上的致辭能感受到,西湖大學作為國內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將在多個方面突破國內原有的教育體制,開啟中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試驗田。
探討新型研究型大學?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論壇舉辦
12月19日,“第三屆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理論與實踐”,來自全國高等教育理論界的專家學者和大學管理者近200人參會。 論壇由南方科技大學主辦,南方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承辦。“第三屆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論壇”現場 南方科技大學供圖
新型研究型大學何以為“新”
近年來,高教界刮起一陣“新”風,不僅有熱議的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新農科等,還有掀起興辦熱潮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2021年12月8日,河南宣布將組建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大學等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學。當年12月29日,寧波市政府與寧波市虞仁榮教育基金會簽約合作辦學, “高起點、高定位的新型研究型
研究型大學將建立新評估制度
相關報道教育部財政部共同管理高校質量工程 ???? 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財政部將共同成立“質量工程”領導小組,對“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下簡稱“質量工程”)項目進行管理,制訂實施方案,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全面領導“質量工程”工作。? ????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
歐洲研究型大學成立新游說組織
在科研領域投資極多的9所歐洲大學近日成立了一個新組織以游說歐盟。日前宣布成立的歐洲研究密集型大學公會,其發起單位包括荷蘭奧斯陸大學、格羅寧根大學以及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該組織將于11月正式啟動,目前仍在吸收機構新成員。 但是別急,你可能會問:歐洲研究型大學在布魯塞爾不是已經有一個組織了嗎?
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有殼還要有核
歸根結底,“辦學時間短、高起點、研究型、對外開放程度高、小而精”等鮮明特點都是為社會需求服務的,而面向社會需求進行有組織的科研才是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核心特征。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一詞熱度不斷攀升。2021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
新型研究型大學應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893.shtm
“轉型”研究型大學,科研機構的優勢和挑戰
近年來,隨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政策呼聲加強,以及科研機構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國很多科研機構開始向研究型大學“轉型”。它們中有的直接創辦大學,有的和已有大學合并成立新的大學,有的則先做好自身,形成特色,再根據社會需要創辦研究型大學。這些行為為我國高等教育整體結構提供了新的增長點,豐富了高質量高等教育的
《自然》:大學經費不能少
1月13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一篇題為《大學經費削減意味著科學遠未安全》(University cuts show science is far from saved)的文章,就目前大學經費在逐漸減少的普遍現象進行了分析。以下為文章概要: 大學面臨著正在凸顯的危機。政府在節省
中青報:不談教學-還談什么大學
科研項目、科研經費、論文影響力、學術水平,最近參加了幾次有關青年學者、大學教師成長的論壇,聽到的主題詞不外乎這幾個,至關重要的教學質量被排除在外。 青年學者廉思曾經帶領30人的團隊,在全國5個城市調查了各類高校的5000多名年輕教師,結果顯示:超過60%的青年教師會把做課題放在給學生上課前
紐約大學為何免除所有醫學生學費
8月16日,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突然宣布,將免除所有今年新生以及現在在校醫學生的學費。這則消息通過網絡迅速傳播開來,美國各大媒體也都立即跟進作報道。紐約大學的做法不僅令其醫學生感到驚喜不已,也讓教育界人士乃至社會各界都感到歡欣鼓舞。那么,紐約大學為何要免除醫學生的學費?這一做法能夠給高等教育帶來怎
中國科大參加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第16屆年會
10月28日,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第16屆年會在清華大學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日本和韓國的17所著名研究型大學的校長齊聚清華大學,圍繞東亞地區一流研究型大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與發展展開深入探討。 校長侯建國、副校長陳初升以及相關外事負責人出席了此次年會。會議討論了過去
研究型大學如何提升對國家戰略科技的支撐作用
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發展的戰略支點和活力源泉,也是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研究型大學,立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的“坐標點”,處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促進“第一生產力”“第一資源”“第一動力”的“結合點”,
研究型大學如何提升對國家戰略科技的支撐作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52.shtm
項昌樂院士:發揮研究型大學優勢建設教育強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506.shtm
項昌樂院士:發揮研究型大學優勢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大命題下,根據“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體戰略安排,對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統籌作出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這個龍頭能不能更高地抬起來,關鍵在于戰略性研究型大學。 第一,把握方位,從
科學時報:“零學費”計劃能否在公辦大學推行
西安華西大學宣布:今年在2010級新生中推出萬名學子“零學費”入學計劃,新生只要申請“零學費”入學計劃,家里無須供分文學費。據介紹,“零學費”是指學生入學時無需繳納學費,也無需再像以往一樣靠信貸助學。入學之后的每個寒暑假,學生通過參加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賺取一定的工資,一半
陳駿院士:研究型大學要做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
長期以來,重科研輕教學是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通病”,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如何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培養出合格的拔尖創新人才,是研究型大學的一大任務。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駿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過去的一年,全校上下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
從生命科學研究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優勢發揮
近10年來,中國生命科學加速發展,涌現出一批改寫世界生命科學版圖的重要成果。在這一重要基礎研究領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如何發揮優勢,履行使命擔當?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和《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開展聯合訪談,邀請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宏偉教授,
從生命科學研究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優勢發揮
對話嘉賓:王宏偉?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副校長頡偉?表觀遺傳學及發育生物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陳國強?微生物合成生物學家、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 近10年來,中國生命科學加速發展,涌現出一批改寫世界生命科學版圖的重要成果。在這一重要基礎研究領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
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應逐步建立博士生院
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博士生教育已走在世界前列,但目前博士生的培養與教育也進入了一個瓶頸期。特別是在招生制度從“考核制”轉變為“申請—考核制”的過程中,一些問題日益突出。然而,現行研究生院管理體制除政策性與方向性引導外,缺乏對博士生教育的宏觀指導,更無法把控博士生的個性化培養。因此,在我看來,
課堂教學仍是大學教育的核心
近日,一段浙江某高職學校創業學院副院長的講話視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熱議的內容主要與這位副院長所舉的例子有關。大意是他們學院的一名學生7門課掛科,但學院有感于他的“創業精神”,不僅讓他如期畢業,還推薦其為浙江省優秀畢業生。 在中國似乎有一個特點,有一些事情非要做到極端,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而
天津大學:恢復線下教學活動!
4月19日,天津大學發布《關于調整校園管控狀態的通知》,決定由校園封閉管理狀態調整為嚴格校園管控狀態,并于4月20日(周三)起,恢復線下教學活動。通知全文如下:通? ?知各院級黨組織、各單位:按照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市教育兩委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和《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關于妥善做好當前高校疫情防
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學術發展是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的主線
●人們對研究型大學的一個普遍擔心是加強科研會影響教學質量。事實上,正是科研為高質量的教學提供了重要的而且越來越重要的基礎。 ? ●研究型大學學術使命的觸角將不斷前伸到應用的技術領域,將在更廣泛的基礎研究以及公益性研究方面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 ●脫離了大學自身教育目標和學術價值的社會服務
探訪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高復雜度原型工程中心
所有工程師都希望盡快將自己的設計構想轉化為實物,以前這一過程往往需耗費數年時間,而如今,即將投入使用的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MISIS)高復雜度原型工程中心,或許可以成為他們實現夢想的捷徑。 為“創意到原型”提供一站式服務 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校長阿列夫季娜·切爾尼科娃介紹,2009年學校
武漢大學“出題考自己”折射教學新思維
不妨將武漢大學這場考試視作課程考核思維革新的一次“試水”,讓教師在與學生的思維碰撞和交互中,探索更受學生歡迎、更高效的考試形式。 近日,武漢大學2017級人文科學實驗班的學生們迎來“中國古代文學”課的期末考試,在看到“試卷”的那一刻,學生們卻發生了騷動——這寫得滿滿的一張紙不是試卷,只是出卷說
人大教授:大學教學究竟有多重要
最近,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發布了最新的“2017教學調查報告”,并于2月16日刊發了該報記者的署名文章,對此報告做了詳細的分析,其相關數據及其結論對我們也不無啟發意義。 最新調查結果的三大亮點 這份針對世界高等教育的調查始于2016年,耗時數月,對1150位高教界人士進行了調查,其中
英美科學家批評大學重科研輕教學
科學研究已經滲透于今天的大學之中,在研究與教學之間是很難劃清界限的。大學中的研究,也需要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學習與教學做基石。若削弱這樣的基石,那無疑是蠻干,因為現代的研究型大學就建立在學生的潛能活力與觀念之上。 1月12日的《自然》和1月14日的《科學》兩個頂尖雜志,分別刊登了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