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直腸膨出的基本信息介紹
直腸膨出(rectocele)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因直腸前壁、直腸陰道間隔和陰道后壁薄弱,向前突入陰道穹隆,改變了排便時腹內壓作用的方向,導致排便過程中出來直腸肛管功能性梗阻,并由此引起排便困難和便秘等癥狀。......閱讀全文
關于直腸膨出的基本信息介紹
直腸膨出(rectocele)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因直腸前壁、直腸陰道間隔和陰道后壁薄弱,向前突入陰道穹隆,改變了排便時腹內壓作用的方向,導致排便過程中出來直腸肛管功能性梗阻,并由此引起排便困難和便秘等癥狀。
關于直腸膨出的檢查介紹
1.直腸指診 膝胸位,于肛管上端的直腸前壁捫及易凹陷的薄弱區,囑病人作用力排糞(摒便)動作時,該區向前下方突出或袋狀更明顯。 2.陰道指診 陰道內可摸到軟塊。 3.排糞造影 是診斷直腸前突的可靠影像學依據。影像特點為: ①排便時直腸前下壁呈囊袋狀向前突出,相應部位的直腸陰道隔被推移變形。
關于直腸膨出的概述
出口性梗阻型便秘,又稱功能性出口梗阻型梗阻,是指那些只有在排便過程中才表現出來的直腸肛管功能性梗阻,并由此引起排便困難和便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患者有明顯的便意但糞便從肛管直腸內排出困難,有時需用手法幫助排便,患者多伴有整個盆底結構及其內臟的松弛和結構異常。
關于直腸膨出的鑒別介紹
1.陰道后疝 高位直腸前突應與陰道后疝相鑒別。陰道后疝是指陰道和直腸間的腹膜疝囊,其內容物包括小腸、腸系膜、網膜等。病人多有盆腔的沉重感和下墜感,特別是在站立時。這是由于疝囊內容物中腸系膜的重力牽引所致。診斷方法:當病人站立且有下墜感時,應用瓦爾薩爾瓦手法同時作直腸和陰道檢查,若覺拇指和示指間有
關于直腸膨出的并發癥介紹
80%以上的直腸膨出患者伴有痔、肛裂、肛門前壁潰瘍。盆腔底部和直腸陰道間隔的薄弱造成排便困難,致直腸前突的擴大,但同時也可造成痔及直腸黏膜脫垂癥狀加重。女性易發生肛門前壁肛裂,可能與直腸前突有關,如直腸前突患者利用手法助排便可對肛門前壁造成反復創傷而致肛裂。 1.尿潴留 最常見,發生率15%~
關于直腸膨出的主要癥狀介紹
主要癥狀為排便困難、費力、肛門阻塞感,因不能排凈大便,而有排空不暢感;少數患者有便血或肛門直腸疼痛;部分患者需在肛門周圍加壓才能排出大便,或將手指伸入陰道以阻擋直腸前壁突出,甚至用手指伸入直腸內摳出糞塊。具有較大的直腸前突病人,有時會自己用手指從陰道將突出的直腸還納至能夠排便的位置。利用指壓陰道
關于直腸膨出的術后并發癥的介紹
①尿潴留:最常見,發生率15%~44%。由于術后疼痛、麻醉藥作用、膀胱無力、前列腺肥大等引起。術前及術后少飲水、緩慢補液,可避免在麻醉消失前膀胱過早充盈而引起尿潴留,其他防治方法有術后少用鎮靜劑,早期起床活動,到廁所排尿等。術后6~8h未能排出或膀胱充盈,應用其他辦法無效時,應及時留置導尿。對經
外科治療直腸膨出的相關介紹
外科治療 Murthy認為下列為手術指征: ①陰道內有腫塊感或膨隆感,以致需手助誘導排便; ②排糞造影中直腸前突>3~4cm,且有鋇劑滯留在前突內一半以上; ③直腸前突巨大且伴有直腸前壁內脫垂。 手術原則是修補缺損,消滅薄弱區。 (1)術前準備:腸道準備與結腸手術相同。麻醉可采用腰麻、
關于直腸膨出的術后處理和預后介紹
一、術后處理: ①飲食:手術后禁食2~3天,術后第3天進少渣軟食,逐漸過渡到普食。 ②控制排便:術后控制排便3~4天,第4天晚口服液體石蠟等緩瀉劑協助次天排便,以后保持排便1次/d。 ③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二、預防 1.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包括良好的飲食習慣及按時排便習慣,如早上起床后或
關于腦膨出的基本信息介紹
組織從顱骨缺損口向外膨出猶如蕈狀,故又稱腦蕈。男性好發顱前部腦膨出,女性多見顱后部腦膨出。神經系統癥狀輕者無明顯神經系統癥狀,重者與發生的部位及受損的程度有關,可表現智力低下,抽搐及不同程度的癱瘓,腱反射亢進,不恒定的病理反射。
關于直腸膨出的發病原因分析
直腸膨出多見慢性便秘致腹內壓長期增高的女性、曾經陰道分娩的中老年婦女、排便習慣不良者及老年女性會陰松弛等。 1.分娩 胎兒經陰道分娩,對陰道后壁的壓迫和擴張作用可導致直腸陰道隔松弛,如恥骨直腸肌的交叉纖維斷裂,使直腸陰道隔變得薄弱。但組織薄弱的程度與陰道分娩的次數關系不大,而與胎兒的大小、產程
非手術治療直腸膨出的相關介紹
主要是飲食治療,每天攝入20~30g不溶性纖維,如粗制主食或麩皮;每天飲水2000~3000ml,特別是早上飲水1000ml;多吃富含食物纖維的蔬菜、水果,增加體育活動等。必要時服緩瀉劑。以上常可控制病人的癥狀。值得重視的是,應恒定或逐漸增加高質量纖維的飲食和清晨口服足量的液體是治療的關鍵,必
概述直腸膨出的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直腸下端由于恥骨直腸肌的收縮形成凸向前方的夾角,稱為肛直角,靜息狀態下,肛直角維持在80°~90°的折曲角度,維持大便的自制;排便時,恥骨直腸肌松弛,肛直角增大,直腸變直,使糞便得以順利排出。在男性,直腸前壁肛直角頂端的前方為前列腺,當直腸近端內容物下降至此時,可以產生足夠的反作用
關于腦膨出的檢查方式介紹
1. CT檢查 不僅可顯示顱骨缺損的形態,亦能顯示膨出的軟組織中是否含有腦脊液或腦組織,如合并腦膜腦膨出則可見與腦同樣密度的表現,可見腦室的大小、移位、變形等。對顱頂前半部腦膨出者,CT檢查,特別是應用三維重建技術,對于決定是否需要顱面重建以及選擇重建方法很有幫助,對顱底腦膨出者,冠狀CT掃描
關于腦膨出的鑒別診斷介紹
1、診斷 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腫物的部位、性質、外觀,透光試驗陽性,一般做出正確診斷。 2、鑒別診斷 頂枕部腦膜腦膨出主要與頭皮良性腫塊和顱周竇鑒別。顱底腦膜腦膨出應與鼻息肉和鼻咽部腫瘤鑒別,尤其是兒童患者在行鼻咽部穿刺活檢前,應考慮到腦膜腦膨出存在的可能性,以避免發生腦脊液漏及并發顱內感
關于臍膨出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腹部中央有半球形腫物,包裹透明囊膜,臍帶位于囊膜的頂端,透過囊膜可以見到囊內的器官。 術前應做X線胸部透視及其他檢查,了解有無伴發畸形,以便手術中一同處理。母孕期定期腹部超聲檢查,可早期發現臍膨出,以便產后立即采取治療措施。 二、診斷 依據臨床表現可診斷,孕期定期腹部超聲檢查,
關于臍膨出的鑒別診斷介紹
臍膨出需與腹裂相鑒別,兩者鑒別的要點在于臍膨出無正常臍部結構,在腸曲或內臟之間可找到破裂殘存的囊膜。而腹裂,臍、臍帶的位置和形態均正常,只是在臍旁腹壁有一裂縫,腸管由此突出腹外。 臍膨出與臍疝不同,是部分腹腔臟器通過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膚缺損突入臍帶的基部,上覆薄而透明的囊膜,是較少見的先天性
關于腦膨出的預防和預后介紹
1、預防 隨著胎兒超聲檢查及母血中α-胎蛋白檢測的常規應用,腦膨出在宮內即可獲得診斷,這對決定是否終止妊娠有重要作用。 2、預后 單純的腦膜腦膨出,經過手術治療后,一般效果較好,可降低死亡率,降低腦積水的發生率,減少或緩解神經系統的損害癥狀,而腦膜腦室膨出、腦膜腦膨出一般均合并有神經功能障
關于眼眶腦膜-腦膨出的基本介紹
眼眶腦膜-腦膨出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眶骨缺損致顱腔內容物(腦膜、腦及腦脊液)突入眼眶,引起一系列眼部癥狀和體征。單純的腦膜疝出內含腦脊液,形成囊性腫物。又稱腦膜膨出。腦膜伴有腦組織疝出的稱腦膜-腦膨出。根據骨孔的位置又把腦膜-腦膨出分為前部和后部兩種臨床類型,對診斷和治療有較大意義。
關于眼眶腦膜-腦膨出的檢查介紹
1.X線 眶外壁和眶頂大面積骨缺失時,眼眶正位X線顯示眶腔為低密度或稱“空腔征”。 2.超聲波 超聲一般由于硬腦膜對聲能的衰減,無法顯示顱內情況,B超只能顯示眶內軟組織受壓變形和A超可顯示球后單高反射,實時掃描可顯示球后組織搏動。由于腦組織對聲能的明顯衰減,超聲可顯示球后多個反復波。 3
關于腦膨出的注意事項介紹
(1)手術中患兒的體溫應保持在36℃~37℃,低體溫患兒很難耐受手術。 (2)術中對患兒進行全面監護。通常包括:血壓、脈搏、心電、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在病人胸口放置多普勒超聲探頭,以便在手術操作到靜脈竇部位時監視循環系統內有無氣體存在。 (3)正確估計失血量:患兒的耐受性很差,所以必須密切
關于腦膨出的并發癥介紹
如果進行手術治療,可能出現以下并發癥: 1.局部積液 如果腦脊液吸收障礙,液體會積聚在修補部位,影響切口愈合。可以通過間歇性抽液、加壓包扎來控制。 2.腦積水 表現為患兒頭圍增大、前囟飽滿,經顱超聲檢查可見腦室進行性擴大,此時可以放置腦室腹腔分流進行治療。如果在腦脊液通路上發生感染,必須
關于臍膨出的病因分析
臍膨出(omphalocele)又稱臍突出、胚胎性臍帶疝,為先天性腹壁畸形。指出生時腸的一部分通過臍部腹壁上一缺損而突出;突出的腸只覆蓋著一層由羊膜和腹膜組成的透明薄膜。新生兒發生率為1/3,200~10,000,男孩較多見。 因為胎兒期臍及腹壁組織發育障礙而使腹腔臟器疝入臍帶的外膜造成。與染
關于顱裂及腦膜腦膨出的基本介紹
顱裂系先天性顱骨發育異常,表現為顱縫閉合不全而遺留一個缺口。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胚胎時期神經管發育不良有關。顱裂一般發生在顱骨中線部位,少數可偏于一側,顱穹窿部、顱底部均可發生。
關于直腸腫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結直腸腫瘤是胃腸道中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結直腸腫瘤常由于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或者環境污染等所導致。結直腸腫瘤是一種常見胃腸道腫瘤,隨著結直腸癌患者腫瘤的增大會逐漸表現出腹瀉、便血、局部腹痛等臨床癥狀,晚期則表現貧血、
關于直腸息肉的基本信息介紹
直腸息肉,泛指直腸黏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直腸息肉多分布在直腸下端,呈圓形,有細長的蒂,大多由黏膜及腺體構成,與腸壁相連接。也有的息肉為廣基、無蒂。單發性居多,多發性者占少數。直腸息肉可分為炎性、增生性、腺瘤性和錯構瘤性息肉。腺瘤樣息肉可以惡性變,但在兒童則少見。直腸息肉是小兒便血的常見
關于顱裂及腦膜腦膨出的輔助檢查介紹
(l)頭顱CT:可顯示顱骨缺損及由此向外膨出具有與腦脊液相同密度的囊性腫物,可見腦室大小,移位變形等。 (2)頭顱MRI:可從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觀察缺損的范圍、大小、膨出物的性質及顱內其他結構改變和畸形表現。
關于顱裂及腦膜腦膨出的鑒別診斷介紹
1.鼻咽部腦膜膨出應與該部位的腫瘤鑒別。 2.眶內腦膜膨出應與眶內腫瘤鑒別。 3.頭皮及顱骨外生性腫物。 以上行頭顱平片及CT、MRI檢查即可鑒別。
關于眼眶腦膜-腦膨出的病因分析
各種原因所導致的眶骨缺損均可引起眼眶腦膜-腦膨出,是胚胎時期眶壁骨形成失敗的一種先天畸形。對于骨缺損形成原因,Pollock綜合為五種假說: 1.嗅神經周圍篩板閉合失敗; 3.胚胎時期腦室壓力增加,驅使腦組織膨出; 3.神經外胚葉分離不全; 4.顱咽管殘存,蝶骨發育不全; 5.蝶骨骨化
關于脊髓脊膜膨出的臨床分類
按病理與形態以及合并的畸形組織可分為三類。 1、脊膜膨出 于背部中線發生一囊性包塊。大小不等,基底寬窄不一,表面皮膚多為正常。皮下層之深面薄膜即為硬脊膜,形成膨出囊之內襯。囊內充滿腦脊液,無神經組織,或僅見一條細纖維帶連至脊髓表面。囊頸通常較細。椎管內脊髓為正常結構。少數病例,膨出囊外表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