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成立“綠色跨越研究中心”
由清華經管學院、核研院和環境系共同成立的清華大學“綠色跨越研究中心”6月11日在京正式揭牌。 作為可持續發展領域跨院系合作的研究與交流平臺,“綠色跨越研究中心”將開展包括中國“綠色跨越”典型模式研究、影響因素研究,為企業提供可持續創新及綠色跨越方面的咨詢,承擔政府的相關政策研究課題,與政府或者NGO合作開展培育綠色跨越示范企業的行動研究等。 此外,中心還將編寫并發布“中國企業綠色跨越實踐報告”,將中國許多企業頗具特色的“綠色跨越”實踐,進行發掘、總結和推廣,甚至還要發揮該校經濟管理學院的“杠桿作用”,在EMBA和MBA中開設綠色管理課程,直接培養企業高管的綠色發展戰略思維,為全中國甚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榜樣和經驗,使中國成為“綠色跨越”變革的策源地。 中心主任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仝允恒擔任。他表示,將經濟發展與清潔技術應用、環境保護、和諧社會構建結合起來,實現“綠色跨越”,應當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閱讀全文
可持續發展問道綠色轉型
只要引入市場機制,通過利益驅動讓市場各個主體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時政府加以必要的市場監管,最終我們國家清潔技術的開發應用、引進推廣,以及一些重大創新就會指日可待。 自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后,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又將綠色發展列為下階段中國五大
中石油綠色轉型謀求可持續發展
中石油集團公司近日發布2014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這家能源巨頭的資產總額再攀高峰,達到39384億元,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三,在《財富》雜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居第四,分別比2013年上升了一個名次。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目標,是一種發展方式,也是中國
綠色發展是中國漁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以“藍色經濟與全球海洋治理”為主題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2019年會主題論壇于2019年6月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崔利鋒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主旨發言。論壇重點就“保護海洋向塑料污染宣戰”和“可持續漁業發展助力恢復海洋生物資源”兩方面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國合會秘書
綠色創想——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奧運會
GE與奧運會及其他重大體育賽事的合作歷史超過70年。北京奧運會,北京奧運項目的銷售額已超出既定目標,共獲得北京市及周邊 400 個奧運及相關基礎設施項目合同,總收入達到7億美元。 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通用電氣(GE)公司8月11日宣布,公司2008北京奧運項目的銷售額已超出既定目標,共獲得北京市
成思危:綠色經濟是當前可持續發展的重點
日前,中國過程系統工程年會(PSE2010)在青島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過程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席成思危應邀作了題為《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經濟》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當前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是綠色經濟。他還對綠色經濟的實現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世紀
“紅線”管理耕地質量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趙永志(右三),中共黨員,現任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長、推廣研究員,農業部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專家指導組成員,農民日報“三農”改革與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土肥水研究室主任/崗位專家,北京土壤學會副理事長。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耕地是農業基礎的基礎,只有優良的耕地、
樸英雨:綠色經濟是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張莉?李彤?杜燕飛)?5月8日下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分論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聯合國環境署亞太地區的辦公室主任樸英雨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我首先借此機會向大家表示祝賀,同時也要感謝主辦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稅制促企業促進可持續發展
4年前,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環境保護稅開征以來,這個新的稅種越來越受到關注,有力促進企業在發展中樹立更強的環保意識,時刻重視既算經濟賬、也算環保賬。在開征環保稅之前,我國征收的是排污費。由于排污費制度存在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門干預等問
趙國華:綠色世博呼喚能效管理
無論是由太陽能、風能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倫敦零碳館,藤條材料構造的西班牙館,還是墻體外層如人的皮膚般防風、防雨、透氣的世界氣象館……處處體現“綠色世博”和“低碳世博”理念和實踐的展館,讓法中委員會主席趙國華感到欣慰和驚喜。 “能效管理是最綠色的能源。”?
農業部:堅持綠色引領加強農藥管理
農藥作為特殊的生產資料,既對保障生產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又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帶來新的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部堅決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引領,質量安全優先,依法依規嚴管,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取得了明顯成效。重點是抓好“三嚴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