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仿生手套可牢牢抓住水下物體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邁克爾·巴特利特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受章魚的啟發,開發出一種章魚仿生手套,能夠牢牢抓住水下物體。他們的研究被選為13日《科學進展》的封面。 任何曾試圖在水中抓住游動的魚的人都知道,人類在陸地上游刃有余的手指很難抓住水下物體。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巴特利特表示,大自然中,章魚強大的粘合力是其靈感來源。 章魚,又稱八爪魚,是地球上最獨特的生物之一。它們的八只手臂可以在水生環境中抓住無數物體。這些手臂上覆蓋著由肌肉和神經系統控制的吸盤,每個吸盤形狀像柱塞的末端,提供了強大的抓取能力。在吸盤的寬闊外緣與物體形成密封后,肌肉收縮并放松邊緣后面的杯狀區域,以增加和釋放壓力。當許多吸盤貼住物體時,就會產生一種強力黏合劑。 研究人員表示,章魚可根據需要迅速激活和釋放黏合劑,還可通過處理不同的化學和機械傳感器的信息,控制著八只手臂上的2000多個吸盤。 此次,研究人員設計了......閱讀全文
章魚仿生手套可牢牢抓住水下物體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邁克爾·巴特利特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受章魚的啟發,開發出一種章魚仿生手套,能夠牢牢抓住水下物體。他們的研究被選為13日《科學進展》的封面。 任何曾試圖在水中抓住游動的魚的人都知道,人類在陸地上游刃有余的手指很難抓住水下物體。機械工程系
“章魚手套”實現水下操縱物體
受章魚吸盤啟發而設計的人造吸盤,可以讓人們精細地抓取通常拿不起來的物體。這項技術在可穿戴手套上進行了演示。研究人員表示,類似的設備有朝一日可能會用于機器“肢體”。7月13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進展》。 章魚可以很好地控制8條腿上的大約2000個吸盤,從而靈活地抓取和操縱物體。美國弗吉尼亞理工
“章魚機器人”:開啟全球軟體機器人新時代
美國科學家攜手研制出了一款外表酷似章魚的“章魚機器人(Octobot)”,這款濕軟的機器人“身高”不足2厘米,是第一款全部由柔性零件組成的全自動、自帶燃料、“自給自足”的機器人。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報道,研究人員稱,“章魚機器人”正在軟體機器人的海洋中翻起朵朵浪花。 制造出柔性零件是關鍵
聚集誘導發光碳點凝膠的仿章魚協同變形變色運動機器人
自然界中,許多生物通過進化,不斷增強自身適應環境的能力,從而利用協同的形狀變形、顏色變化和運動,擁有在不同環境中交流、偽裝等能力。科學家嘗試設計智能人工材料(特別是具有類生物組織性能的軟濕聚合物凝膠)來復制多功能協同行為,這將有利于理解自然的多功能協同行為,并可整合和升級受生物啟發的多功能機器人
研究揭示游動納米機器人仿生設計新思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142.shtm
德國研制 仿生螞蟻機器人 有望取代工人
目前,德國工程師最新設計一種機械螞蟻,它能夠模擬螞蟻種群之間的協同合作行為,這些微型機器人具有個人決策能力,像一支研究小組在工作。研究人員指出,未來機械昆蟲有望替代工廠里的工人。 據悉,機械螞蟻其大小與人類手掌十分接近,是由德國費斯托工程公司設計的,旨在展示在自然環境下的
新仿生驅動器誕生 有望在仿生機器人、智能傳感等領域應用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獲悉,該所陳韋課題組利用制備出的新型碳氮二維納米片電極材料,成功構筑了具有快速大應變響應的電化學驅動器,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撲翼飛行、線性運動、蛇形爬行等多種多自由度運動形式的仿生驅動器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自2010年以來,該課
工程學突破!仿生物細胞群體機器人問世
英國《自然》雜志20日發表了一項工程學最新突破:美國科學家團隊研發了一種能模擬生物細胞集體遷移的機器人,可實現移動、搬運物體及向光刺激移動。該研究為開發具有預先確定性行為的大規模群體機器人系統提供了全新途徑,且比已誕生的傳統機器人和仿生系統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 經過設計的模塊化或群機器人系統
仿生“心臟”可有節律泵出液體 供機器人發電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8日報道,最近,英國西英格蘭大學和布里斯托爾大學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叫做“形狀記憶合金”的智能材料,開發出一種“人造心臟”設備,能把人體排泄物——尿液泵入到未來生態機器人(EcoBot)的“發動機艙”,作為這種自供機器人發電用的原料。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英國《生物靈感與仿生學》
哈工程學子研制仿生水母機器人
透明塑料外衣,可視內部結構,像水母觸手一樣的尾部推進器,這個長相特別的機器人名叫“仿生水母式水下機器人”,在日前結束的黑龍江省第二屆“知識產權杯”高校發明創新競賽中斬獲一等獎。該機器人采用仿生技術,外觀仿生水母,減小了對海洋生物的驚擾,可完成對魚群的近距離監控,以及對復雜或敏感水域的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