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洋所等揭示北太平洋流渦區中尺度渦旋生態影響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修鵬與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柴扉合作,利用生物地球化學浮標(BGC-Argo)數據揭示北太平洋副熱帶流渦區(NPSG)中尺度渦旋對浮游植物、顆粒物以及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響。 全球表層海洋約30%為低生物量的寡營養鹽海域,通常稱為“海洋荒漠”,但其對全球海洋碳循環具有潛在的重要貢獻。NPSG是全球最大的海洋荒漠區之一,表層營養和葉綠素濃度極低,垂向營養鹽躍層較深。海洋中尺度渦旋被認為是這種海區上層海洋生態系統營養供給的一條重要途徑。由于海洋荒漠區遠離大陸,現場觀測數據缺乏,基于衛星遙感的研究多局限于海洋表層,當前對中尺度渦旋在海洋荒漠區生態影響的認識非常有限。 該研究利用具有連續觀測能力的BGC-Argo浮標對NPSG內的多個中尺度氣旋渦和反氣旋渦進行追蹤和分析。研究發現,中尺度渦旋能夠顯著影響該海區葉綠素次表層最大值(SCM)的......閱讀全文
蓬萊海水石油濃度最高超86倍 海洋局完成評估
國家海洋局已完成康菲溢油生態調查評估,選聘法律服務機構團隊工作結束 蓬萊海水石油濃度最高超86倍 今天是國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完成“兩個徹底”(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的最后時限,昨日,國家海洋局披露,本次溢油污染面積至少5500平方公里。 目前,海洋局北海分局已經基本
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海洋酸化速度前所未有
世界氣象組織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 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于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初步數據顯示,受地球生物圈吸
關愛海洋:響徹海洋日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國首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慶祝活動在天津舉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本次活動發來賀信。 今年聯合國將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確定為“我們的海洋:機遇與挑戰”,我國的主題為“關愛海洋——我們一起行動”。主辦單位號召大家加入到愛護海洋、保護海洋、發展海洋事業
國家海洋局:目前海水氰化物濃度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8月16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天津市海洋局繼續在事故現場附近的天津港港池海域以及天津港東疆港區以東海域開展了應急采樣和現場監視監測。共布設監測斷面6條,站位13個,采集樣品194個。 根據監測結果,天津港港池及周邊海域海水中,酸堿度、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油類、活性磷酸鹽、揮發酚
海洋光學:“海洋之心”有獎體驗征文
微型光纖光譜儀的 發明者——海洋光學(Ocean Optics)總部位于美國“陽光之州”佛羅里達,是世界領先的光傳感和光譜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光纖光譜儀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實現便攜、在線的快速現場 檢測,是發展迅速的朝陽產業。光纖光譜儀在生物、化學、醫療、環境、農業、冶金及照明等領域應用廣泛,是眾
國際海洋峰會推動國家注資海洋保護
來自80多個國家的企業、政府、學術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領導人近日齊聚“我們的海洋”2014國際大會,就如何協調經濟發展和海洋保護展開了討論。 海洋對人類極為重要,我們呼吸的氧氣50%以上來自海洋,海洋還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并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食物和收入來源。 據環境新聞網
國家海洋局長世界海洋日強調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紀念大會上,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建設海洋強國,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守護藍色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劉賜貴表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人與
全球海洋學家擬建國際海洋監測網追蹤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威脅全球,國際海洋檢測網應運而生 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其速率是過去3億年來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萬年前極熱時期。 據《Nature》網站近日報道,全球海洋學家共同努力追蹤海洋酸化狀況的計劃正在逐步成型,他們將于本周擬定搭建國際監測網絡的具體方案,希望借助遠程傳感器等檢
科學家開發出測量海洋中二氧化碳濃度新方法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日前開發出一種新方法,能夠對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進行較精確的測量,并據此繪制出二氧化碳分布圖,這一成果將有助開發預測氣候變化的新方式。 參與研究的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介紹說,海洋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從而在抑制全球變暖方面發揮巨大作用。通常情況
海洋成了“排污場”:海洋環境亟待保護
浙江省樂清市政府聯合相關部門前往蒲岐、清江等地開展執法及海產品抽檢行動,抽樣檢測結果出來后將公布于眾。近日(6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樂清灣海域污染問題,“樂清灣變垃圾場”、“樂清海鮮養殖戶不敢吃海鮮”、“樂清養殖戶養殖貝類多次因污水受損失”等說法引發廣泛關注。 樂清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