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演講現場 柴靜離職后首發霧霾調查:女兒未出世便患腫瘤 這是我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柴靜從央視離職后的去向一度被關注和熱議。今天,柴靜的新作——大型空氣污染深度公益調查《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首發,柴靜也現身接受媒體專訪。她透露,促使她展開調查的原因是,沒出世的女兒便患有腫瘤,從一出生就接受手術,“在照顧她過程中,對霧霾的感受變得越來越強烈”。 《穹頂之下》全片103分鐘,柴靜走訪多個污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并多國實地拍攝治污經驗。這次關于霧霾的調查,被認為“是非機構、非記者所做的信源最權威、信息最立體、視野最開闊、手段最豐富、最有行動感的霧霾調查”。在此前的交流現場,柴靜綜合運用當眾演講、現場演示、視頻展示和網絡傳播這四大手段,剖析了給中國帶來嚴重大氣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問題。 為了完成這個難度不小的調查,柴靜奔波于中國、美國、英國,還親自上手和同伴一起拍攝、編輯視頻,更為關鍵的是這次調查花的都是......閱讀全文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于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并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近日,央視前記者柴靜的大型空氣污染深度公益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出現在人們面前,引起廣泛的討論,同時也引起的人們對霧霾的重視,面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
看來兩會前的媒體注意力都將被柴靜吸引。時隔一年,她帶著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復出,視頻推出當天就在優酷獲得600萬次播放量,24小時全網播放量近億。春節前夕博士生回鄉記錄引發的鄉愁終究抵不上市民對霧霾的愁怨,春節之后的duang和裙色之爭則更像是網絡人氣的熱身和鋪墊。現在,大家抬起頭來看柴靜
一道作業題:柴靜的“霧霾調查”將霧霾治理不力的成因歸咎于石油企業的壟斷是對的嗎? 某媒體要就柴靜的“霧霾調查”視頻采訪我,于是我上網找來看了一遍,一邊看一邊感嘆:真是經典——是 經典的煽情之作!我都要努力把持自己的靈臺清明以免被煽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看完后在紙上寫了個評論大綱,一 轉眼間該
2月28日,長達103分鐘的公益作品《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將“霧霾“這個詞,又拽到公眾眼前。“霧霾”一詞搜索量趨勢圖曲線,在這天陡然上升。 片子中,離開熒幕一年的前央視記者柴靜,穿著一襲白色上衣和舊牛仔褲,做了一場演講。她將“霧霾是什么?”“它從哪里來?”“我們怎么辦?”這些科學性極強
火爆網絡的Duang和裙子尚有余熱,柴靜的霧霾調查就接棒刷屏了朋友圈。 2月28日上午,人民網發布了《柴靜調查:穹頂之下》的專題和專訪柴靜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眾對該紀錄片的關注和對霧霾的討論。 中午時分,《穹頂之下》上線騰訊視頻、優酷網、樂視網等各大視頻網站。在播出之后,引發了網民的關注。下
文/老沈 微信公眾號:老沈一說(laoshenyishuo) 首先要聲明,這篇文章并不是來批判《穹頂之下》的。相反,柴靜的這部作品,無論從包裝的精美,文案敘事的設計,采訪對象的深入,還是數據的翔實程度來看,都非常值得喝彩,甚至有可能成為整個中國科學傳播史上的經典之作。但是,跳出那些感情敘事的框
以下17條常識來自長達1小時44分鐘的獨立調查視頻節目《穹頂之下》。該片由知名調查記者柴靜出品,本文的每一條與霧霾和我們生活的常識,都整理自該片中的柴靜口述、Keynote演講資料、視頻和動畫。我們歡迎并鼓勵你將任意一條內容分享到微博、微信、Twitter和Facebook等
上周末知名主持人柴靜上了頭條,不少投資者預測,柴靜概念股或許將在周一登上A股頭條。 柴靜的新作—大型空氣污染深度公益調查《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于周六首發,引發業內熱議。103分鐘的視頻剖析了給中國帶來嚴重大氣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問題,這次關于霧霾的調查,被認為“是非機構、非
新浪科技按:柴靜的《穹頂之下》猶如一個重磅炸彈,狠狠地為我們敲響了環保的警鐘。幾年之前,霾和PM2.5還是些“新詞”,似乎陡然之間,它們就彌漫全國,滲透到了我們生活深處,更狠狠地刺下了一個孔穴,埋進焦慮和恐懼。 《穹頂之下》發布之后,引發了廣泛而迅速的傳播,連新任環保部長都表達了關注。柴靜的調
近日,一篇對柴靜《穹頂之下》的數據懷疑的帖子在網絡流傳著,這些對視頻中數據的懷疑及批判都靠譜嗎?看看各位網友怎么回復: xiongbear 回答: 拋磚引玉逐條反駁~ 1.這個不算科學問題吧,算是咬文嚼字鉆牛角尖,pm2.5確實是現在我國霧霾對人體產生危害的主要成分,柴靜這么說是
履新后首次公開亮相,表示要讓守法成為常態,“如果守法都做不到,何談環境保護”。 被正式任命為環保部部長48小時后,陳吉寧昨日首次公開亮相,主動選擇與媒體見面。座談會上,陳吉寧對近日引起關注的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表示贊賞,稱其行為值得敬佩。 陳吉寧也首次公開表述了對環保工作的一些態度,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即將過去,回顧上一年,分析測試界還真發生了不少大事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分直接和間接了;央視主持人自費研究PM2.5,數據卻遭到質疑了;“水十條”千呼萬喚始出來;天津塘沽大爆炸事故讓整個化學界更加重視危化品的儲存了;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摘得諾貝爾獎;法蘭琳卡
周末央行降息和柴靜事件均激發相關板塊擁躉強烈關注,資本市場究竟何去何從?柴靜已搶央媽頭條;年初以來成長股已從估值回歸步入股價任性階段,并在上周創業板指1928的歷史新高中得到淋漓盡致體現;周末柴靜事件超預期吸睛及眾多行業熱點,成長任性有望延續。 柴靜事件大幅提升對環保等領域的關注。適
事件 柴靜霧霾調查片大熱,多名官員在片中發言支持環保。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將分別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預計培養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是主要話題,預計環保行業將迎來政策利好。 2015年2月10日,環保部發布《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
最近兩天,一個名為“柴靜”的原央視女記者火了,她發布的題為《穹頂之下》的霧霾新聞調查視頻引爆了中國輿論場,成功地在兩會前夕引領了治霾這一熱點話題。但小編花了近兩個小時間看完視頻后,感受并沒有那么強烈,正如崔永元評價的那樣:“《穹頂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啟蒙作用。”而如我浸淫公益多年者,早已不需要如
萬戰翔 大家好!我叫萬戰翔,現在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質量與標準管理部副總工程師。看了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著實讓我難以再沉默下去。昨天看到立方石油網發布的《終于有中石油的人來和柴靜談談石油的事了!》, 深有感觸,今天決定借這個平臺發表我對柴靜女士紀錄片的一些看法。此看法僅代表
去年冬天,京津冀地區被霧霾籠罩,重污染天氣頻現,人們至今心有余悸。 今年,從國慶假期的霧霾,到近幾天華北地區多地出現重污染天氣,各界開始對冬季的空氣質量隱隱擔憂。 受到不利氣象條件、采暖等因素影響,冬季往往被認為是霧霾高發期。今年冬季氣象條件會怎樣?霧霾是否會再次籠罩京津冀等地區?應該怎樣應
12月22日,深陷霧霾侵襲的京津冀地區終于見到了多日不見的藍天。隨著冷空氣的到來,彌漫多日的霧霾終于消失。大家天天“等風來”,最終伴隨著風,霧霾消散。霾與風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如何才能更加科學地識霾治霾? “沒有風才有霾”,是這樣嗎? 16日起,今年入秋以來最大規模的霧霾“突襲”北方多個城市
12月22日,深陷霧霾侵襲的京津冀地區終于見到了多日不見的藍天。隨著冷空氣的到來,彌漫多日的霧霾終于消失。大家天天“等風來”,最終伴隨著風,霧霾消散。霾與風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如何才能更加科學地識霾治霾? “沒有風才有霾”,是這樣嗎? 16日起,今年入秋以來最大規模的霧霾“突襲”北方多個城市
昨天(3月3日),科技部向媒體通報霧霾治理科技工作情況時表示,十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京津冀霧霾天氣是內外因疊加的結果。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司長馬燕合稱,國外經驗表明霧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 據介紹,霧霾形成的內因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增加,大氣污染負荷常
3日,科技部向媒體通報霧霾治理科技工作情況時表示,十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京津冀霧霾天氣是內外因疊加的結果。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司長馬燕合稱,國外經驗表明霧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 據介紹,霧霾形成的內因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增加,大氣污染負荷常年在高位變化。外因則是
秋冬季節是我國霧霾污染高發季節,10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接連發生大面積的霧霾污染,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持續處于重度污染以上級別。 針對這一情況,10月25日,環境保護部在北京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重污染過程專家解讀座談會。 會上,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
北京將打造城市通風廊道治霾的消息引發熱議。據媒體報道,北京將建設從北向南的“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讓郊區的冷空氣帶更暢通地流動到市區,并把市區的熱空氣“換”走,以“增加城市的空氣流動性”。 在即將過去的這個冬季,北京市民備受霧霾之苦。供暖季開
目前我國煤化工行業處于一種迷茫期,政策面打壓及部分產品方向的產能過剩問題無疑給了正在發展中的煤化工當頭一棒。但是,隨著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質烯烴等新興行業有效運行,煤化工行業或漸入佳境。從政府調控和產業發展看,綠色環保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煤化工行業壓力和機遇并存著。各位看官,您如何看待煤
長三角“海派霾”,打哪兒來? 12月初,霧霾持續襲擊全國25省,長三角地區最嚴重;專家稱污染物是其主要原因,氣象條件不是 “華東地區只需再忍一夜”,12月8日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每日天氣提示”中如此寫道。 此時,針對這場波及幾乎整個中東部地區,覆蓋了我國人口最密集地區的大霧霾,中
昨天17時30分,北三環晚高峰車流與路旁的樹木、建筑物掩映在一片 霧色之中。受霧氣影響,昨天京城各PM2.5監測站的監測數值全部超標。 原標題 霧霾無風“悶”高PM2.5濃度 昨天(8日)是長假后首個工作日,霧霾無風的天氣“悶”高
在羊年上班后的第一個周末晚上,柴靜的《穹頂之下》就火了筆者的微信朋友圈。“低頭族”都知道,在這個閱讀“快餐化”的大環境里,面對如此琳瑯滿目的分享,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完整地看完一個,更不必說這個時長103分鐘的“長篇大論”,然而朋友圈里集體爭相轉發與深度評論,足見大家對這個作品的關注和認同。
借力經濟轉型、能源改革、移動互聯喚醒美麗中國夢 事件:2月28日,選在兩會前,新環保部長任命和天然氣價改發布之際,柴靜《穹頂之下》紀錄片揭開霧霾真相震撼人心,引發政府監管、能源體制改革兩大叩問。對環保和體制的討論之多明顯蓋過了央行降息。 發展與環境、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兩大博弈仍將制
再陷“十面霾伏”治霾效果成疑 2014年秋天的第一場“霾伏戰”挨著黃金周的尾巴打響了。直到10月11日,持續多日的“重度污染”才在一股強冷空氣的影響下結束。然而中央氣象臺預報顯示,10月17日、18日京津冀等地將再次遭遇霧霾天。飽受霧霾困擾的人們不禁要問:今年霧霾天為何來得這么早?這些年治理霧
柴靜說,穹頂之下有霧霾,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很少有人關心房頂之下的甲醛污染。有消息稱,國家標準委即將對強制性國標GB18580-2001《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做出修訂,原標準中的E2等級標準將被剔除,裝修材料、人造板材、家具等甲醛釋放量要求更加嚴格。而在檢測方法和受檢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