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透露,針對面粉增白劑的存廢,以國家糧食局為代表的主廢派和以衛生部為代表的主存派已爭論多年。 食品安全法出臺后,這一爭論進一步升級。曾有糧食系統領導拍著桌子質疑面粉增白劑是否確有必要,“離了增白劑,是蒸不成饅頭、搟不成面條、烙不成大餅還是炸不成油條?” 這是一份關乎十幾億人食品安全的重要國家標準―――9月12日,衛生部組織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征求意見稿)將停止征求意見。 但在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面粉增白劑仍赫然在列。 在這份標準的第23頁和24頁,標注著兩個拗口的化學名詞: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 將二者用玉米(資訊,行情)淀粉或磷酸鈣稀釋后,就成為了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面粉增白劑。它能讓剛產出的面粉迅速增白,但卻破壞了面粉中的葉黃素和胡蘿卜素。 這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食品添加劑。因為它只是加速了面粉的氧化,如果沒有它,只要降低小麥(資訊,行情)的出粉率和延長面粉......閱讀全文
在食品常見的添加物中,有哪些是在國家規定范圍之內的食品添加劑?哪些又是新的、尚存在爭議的添加物?有沒有根本就不允許添加的物質?對食品中隨處可見的防腐劑,如何進行監管? 對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食品專家進行了解讀。專家認為,目前引起消費者缺乏安全感的,并非食品添加劑,而是禁止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比
正規加工食品也要防食品添加劑的疊加危害 色素粉末加些水,就能“變”出誘人的飲料。在食品添加劑方面,濫用和添加非法化學物質問題最嚴重。創意圖片/記者 王遠征 你吃過這些食品添加劑嗎? “無與倫比的松脆”、“絲一般順滑”、“松軟有彈性”,誘人的廣告語將
12月15日,衛生部監督局網站對是否禁止在食品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俗稱面粉增白劑)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并提出將從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產中使用增白劑。 盡管還在征求意見中,但在清遠這一舉措引得不少市民拍手叫好。在采訪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太白的、太光滑的、有特殊味道的
面粉增白劑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食品添加劑種類繁多,主要有防腐劑類、甜味劑類、增稠劑類、著色劑類、懸浮劑類、穩定劑類、護色劑類等。其中面粉白度可以通過白度測定儀進行測定。面粉增白劑符合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它明確將過氧化苯甲酰歸為面粉處理劑類,規定其使用范圍
面粉中不含三聚氰胺,卻發現有過量增白劑 毒牛奶事件后,人們在網絡上對所有含蛋白質的食品都開始心存疑惑,有的說面粉里摻了三聚氰胺,懷疑的理由是我國檢測蛋白質的方法是凱氏氮定法。某位飼料廠老板甚至好心地勸人別吃任何面粉制品,稱其熟知面粉行業的潛規則。 面粉乃國人主食,尤其是北方。面粉會不會陷入“三聚
中國在普通面粉中使用增白劑,已有二十多年。 這是一種極具爭議的面粉添加劑,堅持禁用方認為該添加劑對人體有害,并以歐盟早已禁用為據。堅持使用方認為該添加劑被國際組織認可是無害的,且以美國可不限量使用為據反駁。 &nbs
糧食部門及不少生產企業建議在面粉中停用過氧化苯甲酰(即俗稱的面粉增白劑) 9月12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結束征求意見,截至8月底,秘書處已收到約100條公眾建議。 公眾建議主要分為三類,其中包括建議修改標準中某些食品分類系統、修改某些添加劑使用范圍和使用量的具
面粉是人們的日常食品,然而不久前有媒體報道江蘇省如皋市一家食品添加劑公司在生產面粉增白劑時加入30%石灰粉,再次使增白劑的安全性問題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請關注――面粉中到底要不要添
中國的食品安全到底能打多少分?專家說能打80分,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可能根本不及格。如此大的差距,來自哪里?陳君石院士做客搜狐健康,告訴公眾一個真實的食品安全現狀。 訪談嘉賓:陳君石 嘉賓簡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
12月15日,衛生部監督局對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劑公開征求意見,公告稱將設1年的過渡期限,擬從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劑。 無法證明百分之百安全的面粉增白劑,已經用了20多年,其間,要求禁用的呼聲不斷。多家機構也通過實驗證明,面粉增白劑很難添加均勻,因此容易過量,危害人體健康。
食品添加劑是一類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質或者天然物質。目前國內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總數達14000種以上,我國有20多類、近1000種食品添加劑,如酸度調節劑、甜味劑、漂白劑、著色劑、乳化劑、增稠劑、防腐劑、營養強化劑等等。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工業
“食品添加劑有一套非常有規矩的管理程序” 南方周末:是否應該禁用面粉增白劑? 陳君石:國家糧食局堅決主張禁用,衛生部我可以告訴你,到目前為止,沒有妥協。理由很清楚: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是有害于健康的,國際食品發展委員會的食品添加劑也是允許使用的,我國也是允許使用的。 反對使用的理由不是基于對人體
HOT點 “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在本月15日已經在衛生部網站公示完畢,偶氮甲酰胺(面粉增筋劑)仍然被允許用在小麥粉中。我很擔憂,因為它不僅沒有添加的必要,還有潛在的致癌風險。”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原高級工程師謝華民在電話中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 她表示,《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條
日前從國家糧食局獲悉,去年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國家糧食局再次致函衛生部,建議在《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取消過氧化苯甲酰等化學增白劑的使用,要求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研究提出意見。據悉,衛生部有關部門目前正在開展相關評估工作,再最后作出是否禁用的決定。 過氧化苯甲酰加到面
它有著一個拗口的名字,叫過氧化苯甲酰,俗稱面粉增白劑。 主張禁用派認為,其破壞了面粉營養,含有致癌物質,應盡早予以取消。堅持使用派則認為,該增白劑被國際組織認可是無害的,改善了面粉的質地,應繼續使用,這種論戰在過去的20多年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演一次。 9月中旬,主張禁用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過氧化苯甲酰是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從國外引進,并在面粉中普遍使用,被俗稱為“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水和酶的作用下,發生反應,釋放出活性氧來氧化面粉中極少量的有色物質達到使面粉增白的目的,同時生成的苯甲酸,能對面粉起防霉等作用。 近年來,是否允許在面粉中繼續使用“增白劑”,已成為爭論
就“鮮蘑菇被漂白”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一事,昨天,北京市工商局向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給予電話回復稱,調查結果已通過該局官網公布,稍后會郵遞書面文件。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兵表示,對工商局“沒有解釋為何學生張皓的調查數據與該局數據差別之大”表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