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篇文獻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影響內鏡經蝶入路(EETA)垂體瘤切除手術并發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作者根據術后并發顱內感染情況將研究對象分為感染組(研究組,n=19)和未感染組(對照組,n=175),研究性別、腫瘤類型、腫瘤直徑、糖尿病、術前應用激素、術前應用抗菌藥物、術前垂體功能低下、腦脊液漏、手術時間、術后抗菌藥物應用時間、術后應用激素等與感染的關系,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行 EETA 垂體瘤切除術患者術后并發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研究結果發現腫瘤類型、糖尿病、術前應用激素、術前應用抗菌藥物、腦脊液漏、手術時間是影響顱內感染術后并發的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生長激素型腫瘤、糖尿病、腦脊液漏、手術時間≥4 h 是影響顱內感染術后并發的***危險因素。作者比較手術時間、應用抗生素時間及腫瘤直徑的分組標準依據沒有體現。顱內感染的診斷標準參考腦脊液實驗室檢查在顱內感染診斷中的應用,但是在文獻中沒有體......閱讀全文
該篇文獻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影響內鏡經蝶入路(EETA)垂體瘤切除手術并發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作者根據術后并發顱內感染情況將研究對象分為感染組(研究組,n=19)和未感染組(對照組,n=175),研究性別、腫瘤類型、腫瘤直徑、糖尿病、術前應用激素、術前應用抗菌藥物、術前垂體功能低下、腦脊液漏、
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垂體瘤切除術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因素該研究納入研究對象252例。所有研究對象均行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垂體瘤切除術,依據是否存在手術部位感染分為兩組,比較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手術名稱、手術持續時間、術前 住 院 時 間、住 院 日 數、基 礎 疾 病(糖 尿病、低
經鼻蝶神經內鏡垂體瘤切除術對垂體瘤 患者激素水平及視覺功能的影響該文獻研究目的:探討經鼻蝶神經內鏡垂體瘤切除術對垂體瘤患者激素水平及視覺功能的影響。研究目的表述不太準確,通過閱讀文獻發現作者主要是研究鼻蝶神經內鏡垂體瘤切除術及經鼻蝶顯微鏡垂體瘤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在出血量、手術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時間
文獻點評—神經內鏡下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 治療垂體瘤的效果觀察該研究納入64 例垂體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2 例。對照組接受顯微鏡下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治療,研究組接受神經內鏡下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治療。統計對比兩組的手術時長、住院時間、術
該文獻將20例垂體瘤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觀察組患者行神經***輔助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及術后住院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手術效果(包括顯效率和總有效率)、
手術是垂體瘤治療的主要手段。隨著神經內鏡照明技術和配套器械的發展、手術技術水平的提高,加上神經內鏡具有近距離放大及廣角的視野等優點,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目前已成為垂體瘤手術的主要治療方法。該文獻回顧總結168例垂體瘤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經內鏡下單鼻孔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進行
該文獻納入垂體瘤患者97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訪1年,按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神經內鏡組51例患者,顯微鏡組46例患者,比較2組臨床療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腫瘤切除和復**況,來探討經鼻孔蝶竇入路神經內鏡下垂體瘤切除術的臨床療效。2組的性別、年齡、腫瘤直徑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
該研究納入 19 例垂體瘤患者,比較手術治療前和治療后 1 個月 NIHSS評分以及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來探討神經內鏡經鼻蝶竇入路切除垂體瘤的臨床效果。作者研究對象有19例,研究數量較少,容易增加研究結果的誤差。研究結果在手術治療后 1 個月患者的 NIHSS 評分為( 16 ± 5) 分,高
該項研究將內鏡經鼻擴大入路 垂體瘤切除術的 30 例患者納入研究組,將行顯微經鼻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的 26 例患者納入對照組,通過比較兩種術式垂體瘤切除率以及術后腦脊液漏發生情況,來評價內鏡經鼻擴大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的臨床療效。研究組男 14 例,女 16 例,平均年齡(48.6±6.5)歲,病程(1.
顯微鏡輔助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 治療垂體瘤的臨床分析傳統開放入路雖有較好的效果,但具有創傷大、并發癥多等缺點,隨著顯微切除術的開展與推廣,使垂體瘤的治療得到新的進展。該文獻研究納入84垂體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進行排號分組,將單號的4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給予經口唇下-鼻中隔-蝶竇垂體瘤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