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發布海洋能源行動計劃
英國政府3月15日發布《海洋能源行動計劃》,提出在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支持新興的海洋能源發展,以幫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并提供一批就業崗位。 英國負責能源事務的國務大臣亨特當天在北愛爾蘭一處大型潮汐能電站宣布了這項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幫助英國海洋能源產業設立到2030年的遠景目標,推動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發展。其具體舉措包括設立一個全國性的戰略協調小組,為海洋能源發展制訂詳細的路線圖;引導私有資金進入海洋能源領域;推動海洋能源技術研發;建立海洋能源產業鏈等。 英國擁有豐富的海洋能源資源。這份計劃說,如將海洋能源充分開發,預計可滿足英國1500萬個家庭的能源需求。與此同時,發展海洋能源可使英國在2050年前減少排放7000萬噸二氧化碳,并提供1.6萬個就業崗位。 《海洋能源行動計劃》是根據去年發布的《英國可再生能源戰略》而設立的,是英國新能源發展總體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閱讀全文
歐盟啟動海洋能源行動計劃
近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采取行動推進海洋能源利用技術的發展。該計劃的核心是建立一個海洋能源論壇,統籌歐盟海洋能源的研發創新資源,強化價值鏈的各利益相關方的協同,提升藍色能源研發創新能力與技術競爭力,加速藍色能源這一新興技術行業的產業化,促進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 海洋通過各種物理過程接收、儲存
英國發布海洋能源行動計劃
英國政府3月15日發布《海洋能源行動計劃》,提出在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支持新興的海洋能源發展,以幫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并提供一批就業崗位。 英國負責能源事務的國務大臣亨特當天在北愛爾蘭一處大型潮汐能電站宣布了這項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幫助英國海洋能源產業設立到2030年的遠
廣州能源所參加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啟動會
大會現場 11月24日,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司在天津舉行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項目啟動大會暨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揭牌儀式。參加會議的有國家海洋局領導、項目承擔單位領導和各項目負責人等。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專家出席了大會。 會上,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作了講
廣州能源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獲批
近日,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牽頭申報的2010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海島海洋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和“20kW海洋儀器波浪能動力基站關鍵技術研究”獲得財政部、國家海洋局批準立項,項目總經費分別為3000萬和300萬。兩個項目的協作單位共有3家,分別為珠海興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
海洋可再生能源綱要發布--明確海洋能發展5項重點任務
2013年12月27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2013年~2016年)》(以下簡稱《綱要》)。 《綱要》明確了我國海洋能發展的5項重點任務:一是突破關鍵技術,重點支持具有原始創新的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鹽差能所需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發及相關技術
海洋局印發《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
國家海洋局辦公室日前印發了《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通知,進一步明確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方向以及相關條件和要求。 為了進一步推進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發揮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規范專項資金項目的申報工作
韓國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發海洋能源設施
據了解,近日為推動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輕量化,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和抗腐蝕性能,韓國造船海洋配套物資設備研究院與全州機械碳素技術院日前簽署了一份合作研發協議,雙方將在適合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新型碳纖維復合材料方面進行研發合作。這類碳纖維復合材料將為環保型海洋能源設備提供動力。
廣東將加快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廣州7月24日電 (記者 索有為)中國國家海洋局、財政部海洋能開發利用調研組7月22日至24日在廣東調研。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表示,海洋能產業作為典型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國家海洋局將會同有關部委繼續大力支持廣東加快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率
2020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將實現穩定發電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透露,“十三五”期間將以顯著提高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技術成熟度為主線,著力推進海洋可再生能源工程化應用,實現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從“能發電”向“穩定發電”轉變。 規劃中所指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洋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生
浙江舟山海洋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調研廣州能源所
雙方座談 2013年1月11號上午,浙江舟山海洋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葉同杰、浙江舟山冠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漢琦一行4人調研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葉同杰表示,此次調研的目的是尋找與廣州能源所合作的對接點,利用廣州能源所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在新港工業園區內建立技術轉移的平臺
中海油首個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年底投入試驗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中海油與哈工大攜手建設的我國首批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支持項目――“500kW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目前正在推進中,預計在今年年底投入試驗。 據了解,2012年11月7日,該工程在青島正式開工,由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研究總院負責建設,得到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
全球最大海洋油氣展中國能源企業成亮點
中新社休斯敦5月6日電 (記者 王歡)全球近海油氣資源開發的首要盛會――2013休斯敦國際海洋油氣技術大會(OTC),6日在美國“能源之都”休斯敦瑞蘭安公園揭幕。包括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在內的約300家中國能源企業全面參展,規模比6年前翻了三倍,成為本屆行業盛會的亮點。 一年一度的海洋油氣
廣州能源所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簽署合作協議
4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廣州南沙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簽約現場。廣州能源所供圖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新時代海洋科學與技術發展需求,積極推進產學研用合作新模式,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海洋探測技術與裝備、海洋碳封存、海洋新能源開發利用等領域開展基礎理論研究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調研廣州能源所
7月22日至23日,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財政部林泉貞處長在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陳勇及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鄭偉儀的陪同下調研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重點了解廣州能源所在海洋能方面的研發實力及承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的進展情況。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國家海洋技術中
關愛海洋:響徹海洋日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國首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慶祝活動在天津舉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本次活動發來賀信。 今年聯合國將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確定為“我們的海洋:機遇與挑戰”,我國的主題為“關愛海洋——我們一起行動”。主辦單位號召大家加入到愛護海洋、保護海洋、發展海洋事業的行列
青島能源所海洋深水鉆井液添加劑研發成功
鉆井液俗稱泥漿,是鉆井時使用的循環沖洗介質,鉆井液的性能優劣主要依賴于各種高性能的功能添加劑,國內此類添加劑主要依靠進口,限制我國海洋深水探井工作的開展。為響應國家海洋戰略,加快南海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突破深水鉆井液技術瓶頸,從2010年起,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能源應用技術分所研究員
2011年度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開始申報
近日,國家海洋局和財政部下發了《2011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主要內容如下: 重點支持方向: 1.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 2.海洋能并網電力系統示范工程 3.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產業化示范 4.海洋能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研究
海洋光學:“海洋之心”有獎體驗征文
微型光纖光譜儀的 發明者——海洋光學(Ocean Optics)總部位于美國“陽光之州”佛羅里達,是世界領先的光傳感和光譜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光纖光譜儀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實現便攜、在線的快速現場 檢測,是發展迅速的朝陽產業。光纖光譜儀在生物、化學、醫療、環境、農業、冶金及照明等領域應用廣泛,是眾
中國石油大學成立新能源學院、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
為落實“強化、拓展、升級”學科發展戰略,加快新能源、海洋、信息等學科布局與建設,升級相關通用基礎學科,推進學校學科布局優化,通過深入調研和充分論證,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決定對部分學科、學院進行調整。 本次調整的主要內容是:將化學工程學院、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資源,
國家海洋局長世界海洋日強調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紀念大會上,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建設海洋強國,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守護藍色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劉賜貴表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人與
中科院“海洋科學與生物能源科學”夏令營在青島開營
開營儀式現場 7月24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共同承辦的“海洋科學與生物能源科學夏令營”在海洋所開營。海洋所副所長楊紅生主持開營儀式,青島生物能源所黨委書記隋紅建以及各所研究生部的負責人出席開營儀式。 楊紅生對“海洋科
能源所建立拉曼介導靶向元基因組技術研究海洋固碳機制
作為海洋中數量最豐富的細菌類群,Pelagibacter spp.是否在海洋中原位固定二氧化碳,業界一直眾說紛紜。這一工作為該重大問題的回答貢獻了嶄新的證據,并提出了相應的分子機制。同時,RGM技術的建立為在各種時空尺度探討海洋微生物組“Genome-Phenome”關聯機制,奠定了方法學基礎。
青島能源所等揭示海洋中調控菌藻關系的新型物質及殺藻機制
藻類每年為地球貢獻近一半的固碳量,是海洋碳匯的重要驅動者和氣候調控者。自然環境中,藻類與細菌密不可分、關系復雜,同時,細菌對藻類的生長代謝和生態功能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一方面,細菌可促進藻類生長,例如前期研究發現固氮細菌群落可以支持聚球藻在不添加外源營養鹽條件下長期存活,可能是寡營養大洋中驅動浮
吳立新: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科技
?? 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他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蓋牽涉的領域眾多,需要把氣候、環境、資源等結合起來進行研
海洋成了“排污場”:海洋環境亟待保護
浙江省樂清市政府聯合相關部門前往蒲岐、清江等地開展執法及海產品抽檢行動,抽樣檢測結果出來后將公布于眾。近日(6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樂清灣海域污染問題,“樂清灣變垃圾場”、“樂清海鮮養殖戶不敢吃海鮮”、“樂清養殖戶養殖貝類多次因污水受損失”等說法引發廣泛關注。 樂清灣
今非昔比的海洋
《科學》雜志近期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自1950年以來,地球海洋的整體含氧量下降了2%,而低含氧量的沿岸海洋死區數量從50個左右增加到了近500個,增加的面積相當于整個歐盟地區。各方面的研究證據表明,這一切皆由污水排放和溫室效應加劇所致。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陸地上,既有生機盎然的
氫能源變身能源新寵
??????? 22日,第五屆全國氫能源大賽在南京舉辦,氫能源界的研究專家齊聚南京討論氫能源的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氫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毛宗強肯定了氫能源在發展上有著很好的前景,并透露在今年會產出氫能源電池的手機以及2015年將產出1000輛氫能源車可以代替長距離的電池車。
海洋大會召開-促進海洋可持續利用和發展
在2017年“世界海洋日”到來之際,由斐濟和瑞典共同主辦、為期5天的聯合國首次“海洋大會”5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會議呼吁國際社會改變思考和行動方式,扭轉海洋衰退的趨勢,推動建立創新合作伙伴關系,探尋“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的有效解決方案。 海洋在消除貧困、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人類健
加強海洋標準制修訂-健全海洋標準體系
嘉 賓: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司長曲探宙 前不久,國家海洋局科技司下達通知,組織開展各業務部門健全各海洋領域的標準體系和編制“十三五”標準制修訂計劃工作。針對相關情況,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司長曲探宙。 主持人:為什么要推進海洋領域標準化體系建設? 曲探宙:目前,海洋行業已
海洋學家擬建海洋酸化國際監測網絡
據《自然》網站近日報道,全球海洋學家努力追蹤海洋酸化狀況的計劃正在逐步成型,他們本周擬定將搭建國際監測網絡,借助遠程傳感器等測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對于水生生物的影響。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水酸堿度降低的現象。海洋表層水的pH 值約為8.2,呈弱堿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