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科委承辦的201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碳納米材料與應用產業發展論壇在京舉行。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等領導出席論壇,150多位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產業界代表以及部分青年學生參加論壇。 納米科技將重塑未來。納米科技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新一代共性技術,其發展將在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帶來革命性影響。目前,全球納米技術正處于從實驗室研究邁向產業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期,納米科技在信息、能源、環境、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日趨成熟,并已展現出無限的商業前景。 北京已初步建成全國納米科技創新高地。北京市以重大原始創新突破和產業集聚為抓手,積極探索納米科技成果批量轉化模式,取得豐碩成果。40余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始創新技術在市科委的積極推動下在北京落地;目前納米產業園簽約產業化項目30項,初步形成了碳納米材料、納米印刷等4大產業板塊聚......閱讀全文
發揮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的指導和協調作用;完善顛覆性創新項目評審機制,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協同創新機制,加快納米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向市場轉移;加強納米科技與信息、能源等領域的交叉合作,為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促進優先領域發展、解決重大科學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1月11日,科技部會同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部門在京召開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工作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主任萬鋼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制定好“十二五”納米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項規劃,力爭實現納米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創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國發[2014]64號)文件的精神,為保持我國在納米科技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推動納米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和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國發[2014]64號)文件的精神,為保持我國在納米科技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推動納米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和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國發[2014]64號)文件的精神,為保持我國在納米科技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推動納米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和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
2017年8月29日至31日,2017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研討納米科技的未來。 1974年,當日本科學家谷口紀男提出“納米技術”一詞時,科學家們對其未來并不樂觀:盡管這是一種“奇妙的科學工具”,但預計未來25年內不會對主
2021年2月15日,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21年選舉產生了174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士(Fellows),以表彰他們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 202
“十八大以來,我國納米科技成就斐然,世界矚目,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正與世界并跑的科技領域之一。從事過納米科技研究的學者,已經有88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近1/3的國家杰出青年稱號獲得者在從事與納米科技有關的研究工作,已經成為我國在諸多關鍵領域能打大仗、打勝仗的一支強大的戰略科技力量。我國正處在從科
10年前,施一公在清華的實驗室剛剛啟動,開始第一個科學實驗。如今,他的實驗團隊于2015年發表的RNA剪接體結構已經登上了國際經典生物化學教科書的封面。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說:“2006年當我決定放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職位全職回國時,有很多人疑惑不解。今日回頭看,再沒有人會懷
2011年正值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的前身國際化學會聯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適逢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0周年。為了紀念化學的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2008年,聯合國大會將2011定為“國際化學年”。 化學為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沒有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2009年9月1日,1500名來自世界各地重要的納米技術專家聚集北京,參加論劍中國納米科學技術會議。“我國很早就重視納米技術和納米安全性。納米技術的發展,一開始就研究盡量減少潛在污染的方法,這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與會的趙宇亮如是說。謙和與儒雅——這是采訪中趙宇亮給記者留下的印象。 趙
9月5日,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3)在北京召開。這是繼2005、2007、2009、2011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之后,第五次召開的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盛會。 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三天的會期中,將有5位
8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上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納米科技研發大國,部分基礎研究躍居國際領先水平。 這份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編制的中國納米白皮書顯示,中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納米科學與技術進步的重要貢獻者,中國
3月21日及24日,中科院基礎科學局組織專家,對“十一五”期間納米基地部署的部分重要方向項目集中進行了結題驗收。 “十一五”期間,中科院納米基地圍繞納米科技的前沿,面向應用的若干納米技術以及納米科技的平臺建設、標準化、新型的測試技術以及納米器件、納米藥物等,部署了一批重大或重
白春禮出席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協作實驗室揭牌儀式并視察海西研究院設計場址 10月21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調研期間,與副院長詹文龍,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昌平等出席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協作實驗室揭牌儀式,并視察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設計場址。 白春禮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2015年3月27日晚,北京科學儀器社區3月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辦,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探討北京地區納米材料檢測機構現狀及2015年納米檢測前景。活動由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發起,由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和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主辦。來自科學儀器裝備協作中心、國家納米
科學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新概念、新技術不斷涌現,吸引著人們去探索、研究新知識和新問題。本文略談當今熱門的“生物芯片”和“納米”兩問題。 “納米”已是耳濡目染熟悉的名詞。但是,近年來,“納米冰箱”、“納米布”、“納米湯”不一而足地出現,人們讓商家宣傳和炒作搞得糊涂了起來。實際上,納米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他們為什么感到很壓抑? ――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者的喜中之憂 “這種項目怎么還會得獎?”坐在旁邊的一名媒體同行橫掃了一遍項目簡介,再把一行行字母和專業術語瞥了一眼,仍然無法理解之后,小聲地沖我嘟噥,“看不懂,這有什么用?” 我愣了一下:“自然科學獎就是這樣。” 這是發生在2010年
姚建年:化學的貢獻將得到更加極致的體現 化學是一門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制備及其應用,以及物質間相互作用關系的科學。作為一門極其重要的基礎學科,化學與人類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國防、環境、醫藥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在社會與經濟發展以及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
2月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一行來到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進行調研。 白春禮首先現場調研了納米能源所各實驗室進展情況,重點對壓電光電子學實驗室、能源轉換和收集實驗室、納米生物傳感實驗室、自驅動傳感與系統實驗室等開展的工作進行了解。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白春禮聽取了納米
以納米技術與環境安全為主題的第314次香山科會學議11月27日在北京舉行。充分認識納米技術的發展給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明確和預防納米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成為與會科學家關注的焦點。 新技術同樣存在風險 納米科技是21世紀的主流技術之一,目前人造納米材料已經廣泛應用到醫
“別看它身材小,但作用卻大得很!”納米家族如今可謂“人丁興旺”,為生命科學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廣闊的創造空間,更成為生物醫學高速發展的“助推器”。 本報記者 孫玉松 “就像螢火蟲一樣,很微小很有力量……”吉克雋逸在《愛情發的光》里的這句歌詞,或許是納米生物技術當下最好的寫照。
“別看它身材小,但作用卻大得很!”納米家族如今可謂“人丁興旺”,為生命科學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廣闊的創造空間,更成為生物醫學高速發展的“助推器”。 本報記者 孫玉松 “就像螢火蟲一樣,很微小很有力量……”吉克雋逸在《愛情發的光》里的這句歌詞,或許是納米生物技術當下最好的寫照。
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為“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獎”獲獎者米哈伊爾·洛克頒獎。 9月7日,第四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 NANO 2011)在京舉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本屆會議。 這次會議不僅邀請了來自美國、日本、法國、瑞典、以色列等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清華大學陳晨等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化學會向各位獲獎者及其單位表示衷心的祝賀!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授獎名單 (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 晨 男 清華大學
金屬晶粒細化至納米尺寸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強度和硬度,但是由于引入了大量的晶界,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穩定性變低,晶粒長大傾向明顯。在一些納米金屬,如純銅中,納米晶粒甚至在室溫條件下即發生長大。這種固有的不穩定性一方面給納米金屬材料的制備帶來困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納米金屬的實際應用。圖1 退火引起的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