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虎”照片11月9日將上《科學》雜志
《科學》專欄作者莫爾:我們私下也覺得照片不太對勁 11月1日凌晨,記者收到全球權威雜志《科學》(《Science》)發來的確認電子郵件:《科學》將在11月9日刊登野生華南虎照片。同時,《科學》雜志的野生生物專欄作者維吉尼亞·莫爾女士在電話中表示,《科學》雜志刊登“野生華南虎照片”,并不表明他們認定周正龍拍攝的野生華南虎照片就是真的。“我們私下也覺得照片不太對勁。” “虎照”下周五上《科學》 “是的,我們希望華南虎依然存在。”莫爾在電話中向晨報記者透露。她用滿含期待的語氣告訴記者,《科學》雜志認為,如果野生華南虎仍然存在,那是件“令人極其興奮的事情”。 “沒錯,我們一定會刊登這張照片。”莫爾很干脆地回答說。 “盡管這張照片存在很大的爭議,但當我們看到它時,還是十分興奮。”莫爾告訴記者,她看到中國網上廣為流傳的華南虎照片后,與動物學家托尼·科爾、《科學》雜志的圖片編輯等眾多同事進行了仔細的研......閱讀全文
“華南虎”照片11月9日將上《科學》雜志
《科學》專欄作者莫爾:我們私下也覺得照片不太對勁 11月1日凌晨,記者收到全球權威雜志《科學》(《Science》)發來的確認電子郵件:《科學》將在11月9日刊登野生華南虎照片。同時,《科學》雜志的野生生物專欄作者維吉尼亞·莫爾女士在電話中表示,《科學》雜志刊登“野生華南虎照片”,并不表明他們認定
野生華南虎照片有假
中科院專家勸周正龍自首 稱以腦袋擔保野生華南虎照片有假 網絡上對陜西拍到的野生華南虎進行質疑之后,更多的專業學者參與到討論中來。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種子植物分類學創新研究組首席研究員傅德志具名在網站上公開勸喻拍攝者周正龍,早日坦白。記者采訪了傅德志,他稱自己以一個從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
“華南虎照片事件”真相大白
6月29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正式公布:“華南虎照片”是紙老虎。?老獵人周正龍拍攝的紙老虎,經陜西省林業廳以“活老虎”名義草率發布,引發的爭論持續8個多月。根據陜西省政府6月29日公布的調查結果,證實華南虎照片確是周正龍造假。6月28日,涉嫌詐騙犯罪的周正龍已被公安機關提請檢察機關批準逮捕。 圖
陜西13名官員因“華南虎照片事件”被處理
因在“華南虎照片事件”中有違規違紀行為,陜西省林業廳和鎮坪縣13名相關公務人員被處理。?陜西省監察廳新聞發言人、監察廳副廳長岳崇6月29日說,省林業廳、鎮坪縣政府及林業局在“華南虎照片事件”過程中,違反有關規定和行政工作紀律與程序,是嚴重的違規違紀、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調查發現,陜西省林業廳在發布
《科學》刊出華南虎爭議照-質疑其為紙老虎
華南虎照事件又有新進展,據新民網了解,世界權威科學雜志《科學》11月9日正式刊出極具爭議的中國陜西村民周正龍聲稱拍到的華南虎照片。在《科學》雜志“Randomsamples”(隨機樣本)欄目中,一篇題為“Rare-tiger photo flap makes fur fly in china”(珍惜
朱達志:“華南虎事件”急需第三方調查
報道,全球權威雜志《科學》將于本周五(11月9日)刊登飽受爭議的野生華南虎照片。這一消息令人興奮,也讓人沮喪。《科學》的介入,可能有助于揭開華南虎照片真假之謎;而讓人沮喪的是,國內相關調查遲遲未能啟動。?《科學》雜志刊登虎照,并不表明它認定周正龍拍攝的野生華南虎照片就是真的。該雜志《野生生物》專欄作
陜西省林業廳又公布2張野生華南虎照片-中科院專家質疑
陜西省林業廳10月30日向新華社記者提供了周正龍拍攝的另外2張野生華南虎照片,同時表示,經過征求周正龍本人同意方才公布這2張照片,從而讓公眾更為全面地看到和了解這組照片。? 10月29日展示的華南虎最新照片 最初展示的華南虎照片(中新社發 周正龍 攝) ? 至此,人們可以通過媒體看到周正
《科學》雜志精選
撒哈拉以南的人的基因組對人類起源的啟迪 一項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據信那里是現代智人起源的地方——的人類基因變異的新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該地區豐富的基因歷史。Carina Schlebusch及其同事對整個南部非洲的11個不同人群中的220位個人的基因變異體進行了檢查,以探索他們之間的關
《科學》雜志精選
狗的遺傳突變揭示一種蛋白質的新功能 ?基因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控制狗的毛色的基因出乎意料地編碼一個過去只知道與抵抗微生物有關的蛋白質家族的一員。在大多數哺乳動物中,毛色由兩個基因決定,一個是負責深色的黑皮素受體-1(Melanocortin 1 receptor)基因,另一個是負責淺色的鼠灰色(
《科學》雜志精選
尼安德特人也許有紅頭發?一個歐洲研究小組發現,有些尼安德特人也許有色素變異,理論上他們可能具有與某些現代歐洲人類似的淺膚色和紅頭發。Carles Lalueza-Fox和同事分析了來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兩個尼安德特人的DNA樣品。他們具體研究了MC1R基因序列,該基因編碼與生產黑色素有關的蛋白質。在現
陜西林業廳稱周正龍是拍虎英雄-照片均屬真實
華南虎照真偽在網上熱議并未降溫,尤其是近日因中科院專家傅德志加入戰團,而愈加熾熱。10月22日,傅德志發帖建議司法介入,此舉究竟是否行得通?律師將有話說。而前往采訪的一位北京記者因違反進山規定被當地公安機關扣查,也令事件掀起了波瀾。對于虎照,鎮坪縣林業局、陜西省林業廳都各有說法。對此,記者采訪了各方
陜西林業廳因“草率發布華南虎重大信息”致歉
“既未按規定程序履行報批手續,也未對拍攝情況進行實地調查” 新華社記者2月4日晚從陜西省政府辦公廳獲悉,陜西省林業廳就“草率發布發現華南虎的重大信息”2月4日發出《向社會公眾的致歉信》。?《陜西省林業廳向社會公眾的致歉信》說,“2007年10月12日,我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鎮坪縣發現野生華南
-中國“腦科學計劃”即將上線-優勢何在?
“我們無法忍受人類仍舊對大腦如何工作知之甚少”。20多年前,英國生物學家、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如此抱怨。 時至今日,大腦依舊是人類認知的黑洞。人類大腦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它們如何連接以及連接錯誤導致精神錯亂或是出現嚴重的神經
陜西省政府:華南虎照是假虎照-周正龍被逮捕
朱巨龍關克等人被免職 6月29日,陜西省政府新聞發言人、省政府辦公廳負責人徐春華(右二),省公安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白少康(右一),省監察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岳崇(左二)通報“華南虎照片事件”調查處理情況。 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據新華網消息,陜西省政府新聞發布會提供的材料顯示,
華南虎照被訴造假-法學碩士指周正龍涉嫌詐騙罪
原告郝勁松指周正龍涉嫌詐騙罪,周回應“要告就告林業廳”?11月7日上午,曾多次起訴鐵道部的法學碩士郝勁松向山西省定襄縣人民法院遞交訴狀,狀告陜西鎮坪縣農民周正龍偽造華南虎照片。郝要求周做出書面道歉,并賠償其精神損害費1元。?索賠1元精神損害賠償金?郝勁松介紹,他已于7日上午將訴狀遞交到山西省定襄縣人
陜西林業廳“致歉信”背后疑云重重-各方說辭不一
一則“通報批評”,一則“致歉信”,讓“周老虎”重新陷入猜測和爭論的焦點,關于幾位核心人物的傳言更是讓整個事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致歉信》回避說明照片真偽?今年2月4日,陜西省林業廳就“草率發布發現華南虎的重大信息”發出《向社會公眾的致歉信》。信中說,“2007年10月12日,我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
江西官方稱三清山疑似老虎動物不是華南虎
圖為旅游者拍到的疑似華南虎動物 最近,有媒體披露安徽游客在江西三清山拍到疑似華南虎的照片。對此,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高度重視,并指派專家前往實地調查。經考察確認,照片中的動物不是華南虎。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負責人同時表示,感謝社會各界和新聞
《探索》雜志發布8種致命病原體顯微照片-堪稱美麗殺手
據美國《探索》雜志報道,現在甲型H1N1流感可能使你整日憂心忡忡,但是它并不是唯一一種引起大恐慌的病原體。從禽流感到黑死病,人類史上不斷有大規模疾病爆發。而且科學家也一直在致力于阻止最新、最致命的病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爆發。這些病原體對人類健康構成極大威脅,但透過顯微鏡觀看,它們無論是外表還是結
周正龍堅稱:我的照片千真萬確是真的
陜西省林業廳在2月4日發出的《陜西省林業廳向社會公眾的致歉信》中就草率發布發現華南虎的重大信息表示歉意,并未透露周正龍拍攝的兩張華南虎照片真偽問題。本網第一時間連線照片拍攝者周正龍,他仍然堅稱:“我的照片千真萬確是真的。”?周正龍在聽到陜西省林業廳通報批評“草率發布發現華南虎的重大信息”的舉措時,
以學術名義登場-華南虎論證專家曾收到辛苦費
據《成都商報》報道 隨著越來越多的老虎年畫現身,以學術名義登場的華南虎,卻如鬧劇般高潮一再迭起,至今難以謝幕。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6日,陜西林業廳作出了“鎮坪有華南虎”的學術結論,究竟誰給華南虎披上了權威的學術外衣??【報告出爐】一紙報告無任何實證?“老虎風波應該從7月6日開始,而不是10月12日的
精彩納米照片: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北京時間據《連線》雜志4月27日報道,每隔6個月,材料研究學會即會慶祝他們在研究進程中發現的最引人注目的圖片——贊美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如今,他們對實驗樣本的細致分析不僅產生具有潛在重要性的數據,還給人帶來頗富美學的靈感。以下是堪比現代藝術品的11幅納米圖片,讓人不禁感嘆隱藏于科學世界背后的藝術之
科學家首次拍到單個分子清晰照片
? 一個石墨烯分子顯示出不同長度的原子鍵。這是科學家首次在“相機”下看到一個分子的組成。 科學家格羅斯博士正為拍攝分子特寫照片進行準備。 科學家用相同技術拍攝一個石墨烯分子的內部情況。這次展示了不規則的內部機構。 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科學家
《科學》雜志總編:讓教育激發學生科學興趣
2008年9月23日,布魯斯·阿爾伯茨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 美國《科學》雜志總編輯布魯斯·阿爾伯茨是一位生物化學家,曾擔任兩屆美國科學院院長職務,他承諾并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致力于提高科學和數學教育水平。最近,他在新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發表社論,討論中小學科學教育的
10月14日《科學》雜志精選
?南非出土古老的藝術工作室? 在南非,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10萬年之久的工作室,顯然,早期的人類用這一工作室來制造、混合及儲存赭石這種最早形式的顏料。赭石基本上就是有顏色的泥土,人們對其的應用在大約6萬年之前就已經有了良好的記錄。這些新的發現顯示,早期人類在使用赭石的時間上不僅僅要比
11月4日《科學》雜志精選
?早定居的好處 對早期人類開拓者的族譜所作的新的研究提示,首先在世界某一新地區殖民的定居者會比隨后而來的定居者生育更多的后代。到現在為止,很少有研究探索這種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張對現代人類基因組所造成的后果。但是,Claudia Moreau及其同事在研究了1686年至1960年間在加
11月18日《科學》雜志精選
人類是如何學習行走的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說,大鼠的幼獸與人類的嬰兒都是通過同一個運動神經元鏈的指令來學習行走的。這些發現表明,人類和其他動物的運動都進化自某個共同的祖先神經網絡。科學家們傾向于將神經的相互作用想象為電子電路。這些模型凸顯了個體神經元如何應用電信號來相互聯絡,具有不同功
12月9日《科學》雜志精選
害怕被吞食的恐懼感可控制歌雀數目 捕食動物很明顯會對它們的獵物有直接的影響——把它們吃了。但是,正如一項新的研究披露,它們還會以另外一種重要的方式影響它們的獵物的種群動態。Liana Zanette及其同事在對北美歌雀進行實驗時發現,即使是在沒有真正的捕食動物出現在附近時,僅僅是感
9月10日《科學》雜志精選
?隨著時間的進展觀察人腦 當一個孩子從他狂亂的青少年時期成長到成年時期,其大腦是如何變化的呢?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對腦部進行為時5分鐘掃描的一個詳盡的分析就足以對腦的成熟水平提供某種測度。為了得出這一結論,Nico Dosenbach及其同事用復雜的模式分析軟件對238幅來自志愿者(
9月17日《科學》雜志精選
?腦質與內省思維有關 研究人員說,在那些善于內省并會對其所作決定進行反思的人的腦中的某個特別區域會顯得較大。這種內省行為(或曰“對自我思想進行思索”)是人類意識的一個關鍵方面,盡管科學家們注意到,人的內省能力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現在,Stephen Fleming及其同事提出,腦子
10月9日《科學》雜志精選
基因改良玉米的經濟學 研究人員說,基因改良的玉米作物可減少其比鄰的沒有基因改良的作物的損害,而這兩種作物的種植者都感受到了其經濟效益。 William Hutchinson及其同事對基因改良玉米對歐洲玉米螟蛾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歐洲玉米螟蛾是一種在1917年意外傳入美國中西部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