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谷歌學術指標出爐,影響因子面臨沖擊?
編者按: 2015年影響因子的出爐引起大家廣泛關注。不過,關于影響因子局限性問題的討論由來已久,美國微生物學會 (ASM) 近期甚至放棄顯示影響因子。谷歌學術 (Google Scholar) 根據2016年6月數據,發布了最新學術指標。其結果更廣泛、客觀、準確,這會不會進一步顛覆學術期刊的評價體系?知社學術圈做出對比和分析,并整理各學科谷歌學術指標排名前20名的期刊,供大家參考。 谷歌學術自2004年底推出以來,受到廣大學者的一致好評,影響力日益增大。與Web of Science相比,谷歌學術不僅可以免費檢索,而且范圍遠遠大于Web of Science,既包括正常的學術期刊,也涉及書籍、會議以及各種預印本。據估計,截止至2014年5月,谷歌學術共收集1億6千萬篇學術文獻,幾乎是歷史更為悠久的Web of Science的三倍,已經成為學者們文獻檢索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鑒于谷歌學術的強大功能,業界預期谷歌最終將推......閱讀全文
谷歌推出學術指標,影響因子面臨顛覆?
谷歌學術(Google Scholar)自2004年底推出以來,受到廣大學者的一致好評,影響力日益增大。與Web of Science相比,谷歌學術不僅可以免費檢索,而且范圍遠遠大于Web of Science,既包括正常的學術期刊,也涉及書籍、會議、以及各種預印本。據估計,截止至2014年5月
重磅!谷歌2019學術指標(Scholar Metrics)發布!
北京時間7月20日,谷歌正式發布了2019年的學術指標(Scholar Metrics)。本次發布涵蓋2014-2018年發表的文章,并包括了截至2019年7月在谷歌學術中被索引的所有文章的引用 。谷歌學術指標為作者提供了一種簡便的方法,讓學者們可以快速評估學術出版物最近文章的影響力。 sch
2018谷歌學術指標出爐,影響因子何去何從?
2018年8月3日,谷歌學術發表了2018年最新的學術期刊和會議影響力排名。其結果更廣泛、客觀、準確,這會不會進一步影響學術期刊的評價體系?知社學術圈做出對比與分析,后文附谷歌學術排名前20的各學科期刊列表,謹供各位參考。 谷歌學術從2004年年底推出,廣受好評,影響力也日益增大。相對流傳較廣
2020谷歌學術指標新鮮出爐,影響因子何去何從?
日前,谷歌學術發表了2019年最新的學術期刊和會議影響力排名。今年榜單,Nature再次奪魁,NEJM穩居第二,Science則排在第三。比較亮眼的是AI權威期刊CVPR從19年的第十名一躍升至第五,緊跟位居第四的醫學名刊柳葉刀,可謂風頭正盛。小編整理了榜單上總排名前100以及各學科領域分榜,以
2016谷歌學術指標出爐,影響因子面臨沖擊?
編者按: 2015年影響因子的出爐引起大家廣泛關注。不過,關于影響因子局限性問題的討論由來已久,美國微生物學會 (ASM) 近期甚至放棄顯示影響因子。谷歌學術 (Google Scholar) 根據2016年6月數據,發布了最新學術指標。其結果更廣泛、客觀、準確,這會不會進一步顛覆學術期刊的評
2014年谷歌學術十大期刊排行榜
如何快速評估學術出版物中最新文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谷歌學術計量(Google Scholar Metrics)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根據截至2014年6月中旬谷歌學術搜索中論文的引用情況,谷歌上周發布了2014版學術計量結果。統計數據涵蓋了2009-2013年出版的所有文章。 通過引入
《自然》:關于學術量化指標的看法
讓數據和證據作為決策的依據,是科學家的一貫習慣和最愛,因為科學研究的工作方法就是這樣,只相信數據和證據。但數據和證據真的能代表一切嗎? 如果科學家都不能充分利用大數據,那么指望誰能利用?只需要考察一下使用量化指標的典型代表,如期刊影響因子、H指數和grant-incometargets,就明白
谷歌學術發表2019期刊影響力榜單 Nature奪魁 Science排名...
日前,谷歌學術發表了2019年最新的學術期刊和會議影響力排名。今年榜單,Nature再次奪魁,NEJM穩居第二,Science則排在第三。比較亮眼的是AI權威期刊CVPR從19年的第十名一躍升至第五,緊跟位居第四的醫學名刊柳葉刀,可謂風頭正盛。知社整理了榜單上總排名前100以及各學科領域分榜,以
劉堯:學者、學術與學術生命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21世紀,伴隨著我國大學飛速發展而夾雜著功利主義甚囂塵上的滾滾洪流,承載著追求真理使命的教授,在堅守知識化身、正義力量、人類進步張力、人類精神家園守護神的道路上,時常遭遇學術功利的陷阱,學術生命之燈在學術功利的疾風暴雨中掙扎著。近年來,因學術功利恣意蔓延而引發的“學術墮落”丑聞越
Science:再談學術誠信與學術道德
最近熱播的《人民的名義》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劇中以侯亮平為首的反貪局檢查官們不懼各方勢力,勇于跟貪官污吏作斗爭,肅清干部隊伍的形象也已深入人心。相比之下,科研界雖然沒有"貪官污吏",但學術道德與學術誠信的丟失,學術不端行為的不斷涌現,也大大地降低了科學研究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力度。對此,我們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