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女性朋友希望你的丈夫或男朋友可以多表現體貼的一面嗎?科學家可能讓你美夢成真,而且比想像還簡單。他們發明一種噴劑,可讓男性變得更深情并理解他人感受。 科學家聲稱,只要吸1或2口所謂“擁抱化學物”,再大男人的男性都會變得跟女性一樣感性。這種噴劑是以催產素為基礎,催產素是一種人體自然生成的荷爾蒙,它與性、性吸引力、信任與信心有關。 催產素會在女性分娩時釋放至血液中,引發人體分泌母乳,也會在女性喂母乳時涌入大腦,增進母親與嬰兒的關系。英國劍橋與德國科學家將含有催產素的噴鼻劑發給24名健康男性,另外24名男性則拿到安慰劑。 后來,催產素組的男性看小女孩哭泣、小孩抱一只貓與一個男人在哀悼的照片,當要求他們形容同情的程度時,他們表示,與照片中的人物感同身受。 ......閱讀全文
上世紀70年代,催產素廣受科學家的關注。當時研究表明,催產素不僅促進母親行為的形成,對一系列社會行為也有所調節。這些社會行為包括:田鼠的一夫一妻制,羊的母嬰聯系,甚至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 催產素由腦垂體后葉分泌。通常,人們認為催產素的作用就是為孕婦催產和刺激乳房泌乳。催產素實際上還有一種男女
2011年4月,美國紐約大學蘭貢醫學中心神經系統學家Robert Froemke及其同事僅通過荷爾蒙注射,改變了“處女”鼠的大腦。 在治療之前,雌性老鼠在很大程度上對鼠崽的哭聲漠不關心,甚至會傷害它們。但注射催產素后,老鼠開始更像母親,并將幼崽叼在嘴里。Froemke監控了這些動物的大腦,以
廝守一生的天鵝伴侶。 不管怎樣,渴望用催產素治愈人類“社會病”的烏托邦幻想,恐怕要破滅了。畢竟,人是更復雜的情感動物。人類情感問題,難道非要寄托于用化學物質解決? 2008年,電影《女人不壞》中的女科學家歐泛泛,將自己發明的“費洛蒙”用在了愛情獲得上:不管哪個男人聞了
近日,斯坦福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催產素——由于其在強烈母子和兩性附屬的關系的形成與維持中的重要作用,而常常被稱作“愛的荷爾蒙”—— 較之前的研究參與了更廣泛的社交關系。這一發現將對神經障礙例如自閉癥有深遠的影響,也對我們進化過程中的科學概念有啟迪。目前該研究發表在Nature 雜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催產素(oxytocin)——一種與母性養育、社會性依附、分娩及性相關的激素,是小鼠維持和修復健康肌肉不可缺少的物質,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減。 這項發表在6月10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新研究,提出將催產素作為年
MDMA的學名是3,4-亞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搖頭丸”,這種迷幻劑有強烈的興奮和致幻作用,服用者大腦皮層興奮,在沒有音樂的時候,頭會輕微地晃動,長期濫用極易產生依賴性,還會造成行為失控、精神病和暴力傾向。 但是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迷幻劑可以重新激活腦內的催產素依賴的社會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報告稱,在服用了MDMA的成熟小鼠中,催產素觸發突觸中的信號傳導,有助于社會學習和記憶,這一過程通常不會發生在老年動物身上。這些發現有助于開發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和其他疾病的新治療方法。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家Gül
來自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tiy的神經經濟學家(neuroeconomist)Paul J. Zak在11月7日的PLoS ONE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催產素讓人慷慨”(Oxytocin Increases Generosity in Human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是在他
千百年來,關于幸福的思考一直是哲學家和詩人的命題,而近幾十年來,神經系統科學也加入了關于幸福的討論,從科學的角度揭開了夫一妻的田鼠。通過這個實驗,科學家們證明了催產素在愛情和忠誠中的本質作用。近期的科學研究證明,催產素還能夠對社會恐懼癥或自閉癥起到治療作用。 幸福要求你對生存積極參與 我們
戀愛中的人們之間的關系是如何保持的?波恩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一種生物學機制能夠解釋戀人之間的吸引:如果給男性服用催產素,在他們面前顯示其女性配偶照片,融合激素會刺激大腦的獎賞中樞系統,增加其配偶的吸引力,強化了一夫一妻制關系。這項研究發表在最近的PNAS雜志上。 單一配偶制(一夫一
研究人員發現后葉催產素能夠對人的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它的綽號“愛情興奮劑”掩蓋了后葉催產素的陰暗面,其實它對人的行為影響與酒精十分相似。這篇文章發表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雜志上,總結了酒精與“愛情催化劑”后葉催產素對人類行為影響的相似性。
《自然—納米技術》 新型藥用納米粒子結構可分解排出體外 將DNA鏈和納米粒子當作構件,組裝成一種可以增強攝取小鼠體內腫瘤的納米結構,并在之后發生分解,改善體內清潔度,最終降低潛在毒性。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這項研究結果為抗癌藥物投遞的安全、可控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為了改進
英文單詞 “hanger”,原意是 “衣架”或 “掛鉤”,但我們這里說的 “hanger”,是一個合成詞,它由 “hunger(饑餓)”和 “anger憤怒”這兩個單詞組合而成,表達的是一種因饑餓而感到憤怒的情緒反應。 我們知道,有人會出現產后抑郁,也有人會因為荷爾蒙反應陷入狂熱的戀情。我們體
喜歡抱著自己養的狗狗各種“揉搓”?覺得小狗實在太可愛忍不住親上幾下?剛剛離開家沒多久,就開始擔心狗狗過得好不好?狗狗身上好像有種魔力,讓鏟屎官們越來越離不開,不僅僅是把它當作家里的一分子,而是像有某種無形的磁石,把你牢牢吸引住。別說,對狗狗的依戀真有科學依據,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Mai
人類之間能夠形成持久的聯系,母子之間就更是如此了。從進化角度看,養育子女、讓他們得到幸福安樂對哺乳動物母親們是最為重要的。不過,母子之間的聯系似乎也是有差異的,一些母親比另一些可能更加富有母性。以色列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大腦垂體分泌的荷爾蒙——催產素(Oxytocin)影響著人類中母子緊密
最近,出軌隊又得一分。 有人說,他們只是犯了“男女都會犯錯的那點事兒”,但更多的聲音表示,出軌尤其是在妻子孕期出軌是很惡劣的行為,沒法被原諒。為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谷君想提供一個新的解題思路:出軌或許可以甩鍋給激素和基因…… 俗話說得好,腎上腺素決定出不出手,多巴胺決定天長地久,5-羥色胺決
來自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們發現了,強大的腦激素催產素作用于個別腦細胞引發特異社會行為的機制,這一研究發現有可能促成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催產素和其他的激素來治療由于疾病或腦創傷所導致的一些行為問題。研究結果發布在4月15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由于能夠給人帶來愉
我們在壓力面前的緊張感,受到大腦復雜回路的控制。現在Rockefeller大學的科學家們鑒定了其中的一個關鍵分子,這個分子負責減輕焦慮。有趣的是,它似乎只在雄性小鼠中起作用,對雌性小鼠的焦慮沒什么影響。相關論文發表在Cell雜志上. “這里涉及的細胞在雄性和雌性大腦都一樣,”這項研究的領導者N
美國已經開始了用年輕人血漿治療老年性癡呆的臨床研究,這個研究涉及到一種共生動物研究模式,本文根據今天《自然》雜志上的一篇新聞特寫,給大家介紹這一精彩的歷史。 認真關于這一歷史,留給我們的許多思考。為什么一種非常讓人激動的研究技術會在生物技術蓬勃發展的世代被埋沒,被學術界放棄。一個具有一定風險的
可能每位朋友都經歷過打哈欠。一般我們會認為人在困倦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打哈欠,這表明我們是時候方向工作或娛樂活動去睡覺了。但有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的打哈欠,而且顯然并不是因為困(可能睡醒,或者白天好好地走在路上突然打個哈欠)。其中原因又是什么呢?打哈欠對我們來說又究竟意味著什么? 考慮一下下面的場
(圖片來自網絡) 人們長久以來相信“愛由心生”,但科學家對愛情的解釋沒有那么浪漫。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愛情產生于腦部而非心臟,腦部圖像、荷爾蒙和遺傳學能幫我們更好解釋愛情的奧秘。 大腦“愛情環” 美聯社2月12日報道,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神經學家比安卡·
昨天,谷君分享了科研男友送禮指南,單身的朋友們紛紛表示受到了一萬點傷害。讓我說你們什么好呢~想要脫單,首先得弄清楚自己單身的本質原因。當然了,這其中很多原因是自己無法改變的。看到這里,熟悉谷君套路的盆友們應該都已經猜到了。沒錯,“背鍋俠”基因又要出場了,讓我們鼓掌歡迎。 喜歡宅,遇不到異性?你
【1】合成生物學:一個用來控制轉基因生物的內置毀滅開關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一個基于CRISPR的內置器件,它設計用來專門破壞轉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
最近,來自牛津大學和薩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單一基因的突變或許就能對人類機體的面部特征產生較大的影響,近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研究都發現單一基因在人類多種疾病的發生上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Science:單一基因或可驅動前列腺分化 do
當提及不忠這個問題時,男人通常將自己的行為歸咎于他們那“想要傳播種子”的生理欲望。可最近一項研究卻表明女人可能也繼承了這種背叛的沖動。 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特別的基因,它似乎與女人不忠的可能性有一定關聯。 這項發表于去年的研究,分析了芬蘭7400對年齡在18-49歲之間的雙胞胎的長
眾所周知,催產素能夠在分娩時刺激子宮收縮,能夠幫助嬰兒順利通過產道。由于緊縮的肌肉會擠壓到血管導致血液流動受阻、氧氣含量降低,按照正常生理規律,宮縮過程應會減弱。然而,分娩過程中子宮肌肉卻能維持長時間收縮,除了激素等外力作用,是否還存在其他動力呢? 為解開這一謎題,利物浦轉化醫學研究所Susa
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前所未知的神經環路,這種神經環路在促進飽腹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顛覆了目前關于大腦維持機體現有攝食行為狀態的模型,為了解饑餓和飽腹調控提供了新的信息,也有助于研發針對肥胖流行病的解決辦法。 這一研究成果在線公布在11
北京時間9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藥物可以點燃愛情,也可以使愛情熄滅。但是,如果神經科學家搞清楚這神奇的配方,我們應該使用它嗎? “我甚至還沒有結婚,而現在我已經對此感到很郁悶了,”牛津大學神經倫理學研究者布萊恩·厄普(Brian Earp)說道。多年來,厄普和他的同事們都在探索愛情以及
剩男剩女們也許總在為找不到最合適的另一半撓頭。他(她)們走在相親的路上,疲于奔命,但因一次次的“見面就掰”,倍感無奈而神傷。 一項科學研究所揭示的“單身基因”,以及基因檢測市場的日趨火熱,讓“中國最大的嚴肅婚戀交友網”——世紀佳緣交友網(下稱世紀佳緣)嗅到了全新的商機。
詩人們歌頌愛情,科學家們研究愛情。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就想搞清,戀愛中的男女究竟是中了什么邪,才會生出和對方共度余生的想法。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讓人們距離“理解愛情”又近了一步——來自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Robert Liu教授與他的團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