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納木錯大氣環境質量堪比南極
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如今在大氣環境質量上也能與南極相媲美: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近期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位于西藏羌塘草原南部的納木錯湖流域擁有接近南極的大氣清潔度。 “納木錯地區大氣顆粒物含量很低,太陽光度計的長期監測數據顯示,大氣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年均值為0.029,是全球大氣環境最為清潔的區域之一,可以和南極相媲美。”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叢志遠說。 大氣氣溶膠通常也稱為大氣顆粒物,包括海鹽、沙塵、黑碳、硫酸鹽等,對大氣化學過程和氣候變化有重要影響。而氣溶膠光學厚度(AOD)是評估大氣污染程度的關鍵因子,AOD值越小,表明大氣氣溶膠含量越低,大氣越清潔。 自從2006年8月開始,中國科學院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利用太陽光度計進行了持續的大氣氣溶膠光學測量,得出以上數據。通過比較發現,這與南極地區0.02的AOD年均值極為接近。一些人類活動密集的城市地區,AOD年均值能達到納......閱讀全文
西藏納木錯大氣環境質量堪比南極
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如今在大氣環境質量上也能與南極相媲美: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近期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位于西藏羌塘草原南部的納木錯湖流域擁有接近南極的大氣清潔度。 “納木錯地區大氣顆粒物含量很低,太陽光度計的長期監測數據顯示,大氣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年均值為0.029,是全
西藏自治區輻射環境監督站在納木錯開展宇宙伽馬射線檢測
近日,西藏自治區輻射環境監督站與納木錯多圈層綜合站(納木錯站)開展合作,利用納木錯站科研考察船在納木錯湖面進行宇宙伽馬射線檢測。 據環境監督站專家介紹,這次觀測是國家環保部規定的每年一次例行的宇宙射線的檢測。之所以選定納木錯湖作為觀測場,是因為納木錯湖獨特的地理
青藏科考:納木錯多尺度降水觀測平臺投入使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10.shtm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今年7月,參加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多支中科院科考團隊正在展開科學考察。在西藏第二大湖納木錯,第一臺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專門用于解決湖面降水
科學家揭示納木錯湖POPs的“源匯”關系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是一類全球性污染物。全球變暖背景下POPs的“源-匯”關系也在發生變化,溫度升高促使殘留于環境中的POPs通過揮發再次釋放。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王小萍團隊在青藏高原湖泊的POPs研究獲得進展,相關成果發布于《大氣化學與
納木錯站不斷完善河流湖泊水文觀測網
近幾十年來,由于全球變暖,冰川消融加劇,由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狀況發生了顯著變化。在青藏高原,冰川徑流的增加是部分湖泊面積擴張的原因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納木錯流域,作為冰川-河流-湖泊相互作用的典型區域,深入了解其水循環過程的變化對全球變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自20
青藏高原冰川消融湖泊快速擴張-可能杯滿自溢
“青藏高原湖泊擴大得越來越快了!”每年都去青藏高原進行湖泊考察的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李世杰很是糾結,“2002年之前大部分湖泊還在萎縮,現在卻快速擴張,很突然。” 與此同時,包括那曲在內的西藏諸多地區,湖水越過了湖岸,向四周的優質草場蔓延,多處牧民的房屋
西藏自治區環保廳組織實施8大環保項目
近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2013年自治區環保廳將組織實施8大環保項目,計劃落實資金26540萬元,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 據了解,這些環境保護項目包括:拉薩河源頭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一期工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項目、自治區環保廳環境應急綜合保障業務用房項目、拉薩周
青藏高原背景大氣氣溶膠研究取得進展
人為排放的大氣顆粒物,即大氣氣溶膠,已顯著改變大氣的化學組成及相關聯的大氣動力與熱力屬性,成為目前評估氣候變化的最不確定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這種不確定性源于人類對背景大氣氣溶膠源排放、轉化過程及其與云-降水相互作用過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和“亞洲水塔”,發育有全球最
西藏農電代管正式啟動
國家電網墨竹工卡縣供電有限公司日前正式掛牌成立,這標志著西藏國家電網覆蓋區域農電代管工作正式拉開序幕,對西藏全面提升農電管理和服務水平、改善農牧區和農牧民用電質量意義重大。 據介紹,西藏農電代管工作是西藏電力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涉及7個地市52個縣、53家縣級電管機構或農電企業、十幾億
西藏貝母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3cm。鱗莖直徑6—8mm。葉多對生,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6—5.5cm,寬3—5mm。花單生,葉狀苞片1枚;花被片長2.5—2.7cm,深紫色,有黃褐色小方格,寬6—10mm;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花藥近基著;柱頭裂片很短,長約0.5—lmm。蒴果長1—1.5cm,
魏達:“碳”究青藏高原植被的“呼吸”
羅洪焱? 陳 科巍峨的雪峰、茂密的森林、徜徉在山坡上的牦牛與羊群……這是大自然賜予青藏高原的“禮物”。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富饒的自然資源,其對我國乃至北半球的氣候系統具有重要影響。扎根青藏高原15年、聚焦高寒碳匯研究,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魏達是最了
劉誠:-為大氣環境“體檢”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在浙江溫州頒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教授劉誠成功入選。“獲獎對于我來說,既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責任和動力。我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大氣環境監測領域深耕細作,努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和推進監測儀器國產化,用新技術、新儀器守護中國的藍天白云。”劉誠表示
大氣環境監測有哪些?
1、大氣采樣器:用于環境空氣、作業場所中的有毒有害氣體、甲醛、氨氣、TVOC、苯等采樣 2、顆粒物采樣器:捕集環境大氣中的總懸浮微粒(TSP)和可吸入微粒(PM10)或細顆粒(PM2.5) 3、大氣顆粒物綜合采樣器:采集環境大氣、室內空氣中各種有害氣體,捕集環境大氣中的總懸浮微粒(TSP)和
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24個西藏新記錄種
2013至2019年間,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的支持以及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采集隊先后對西藏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了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采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活
西藏大學成為西藏第一所“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12月16日,幾名西藏大學學生從新校區大門前走過。當日,西藏大學改擴建工程竣工暨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慶祝大會在拉薩舉行。西藏大學是西藏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已形成涵蓋經濟、法學、理工、醫學等10大學科門類的學科體系,辦學規模達到8000人。西藏大學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十二五”期間西藏環境監測能力穩步提升-資金近4千萬元
近日,記者從全國環保系統“十三五”對口援藏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十二五”以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穩步開展監測援藏,不斷加大經費、儀器設備投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項技能培訓,全面提高了我區環境監測能力和技術水平。 “十二五”期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配合環保部向中央財政申請西藏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資金3905
中天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受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肯定
近日,記者從全國環保系統“十三五”對口援藏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十二五”以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穩步開展監測援藏,不斷加大經費、儀器設備投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項技能培訓,全面提高了我區環境監測能力和技術水平。 “十二五”期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配合環保部向中央財政申請西藏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資金3905
西藏綠電首次送入重慶
記者22日從重慶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獲悉,近日,西藏綠電首次送入重慶,共輸送了276.8萬千瓦時的綠色電能。此舉有助于提升西藏新能源的消納水平,賦能“藏電外送”綠色價值,也為今后重慶大規模消納西藏綠電打通路徑。 據悉,此次西藏綠電入渝,由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組織交易,為西藏新能源發展提供了新的市
西藏貝母的功能與主治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主治虛勞久咳,肺熱燥咳,痰少咽燥,痰中挾血,或痰黃而稠,肺癰,乳癰瘡腫,瘰疬,喉痹、癭瘤。
西藏草原半數草場嚴重退化
青藏高原萬畝植綠“力士?綠哈達行動”公益項目昨日啟動。據了解,該項目計劃在未來三年種植綠色植被一萬畝,希冀改善日益退化的青藏高原植被狀況,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 記者了解到,西藏草原總面積12.44億畝,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場嚴重退化,1/10的草場明顯沙化,西藏全區已經退化而
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全面建成
7月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朱永官與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裴有康共同為“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揭牌,標志著城市環境所位于廈門所區的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以下簡稱“超級站”)全面建成。 超級站旨在綜合利用多參數、立體、高時間分辨的大氣環境觀測裝備,從化學、光學、譜學與模擬
大氣環境監測系統的特點
◆ 系統性能穩定,體積小、性價比高,適合網格化在線監測; ◆ 模塊化產品設計,泵吸式監測,反應快,自帶過濾功能,方便后期維護; ◆ 彩色可觸摸顯示屏,完美展現各監測參數; ◆ 原裝進口四電極氣體傳感器,性能穩定、分辨率高; ◆ 自帶三級點校準功能,以保證測量的準確與長期穩定性; ◆ 帶
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分析方法
摘 要: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地區污染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種類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大氣質量評價時,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需要檢測的大氣環境指標。 關鍵字:大氣環境 質量監測 分析方法 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地區污染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種類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
我國明確“十三五”水利援藏五項目標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大水利援藏工作力度,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保護生態為前提,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到2020年,實現節水供水能力大幅提升、農村水利建設長足發展、防災減災水平明顯提高、高原河湖生態有效保護、水利改革管理全面加強等五項目標。 水利部部長陳雷13日在拉薩
西藏加強技能培訓-提升服務能力
為深入貫徹落實西藏自治區黨委關于加強農牧民科技技能培訓,推進農牧區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牧業增產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科技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關要求,西藏自治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結合《關于科技人員下基層服務行動試點方案》,于2019年8月27日聯合日喀則市科技局舉辦日喀則市科技特派
西藏科技重大專項成果顯著
今年以來,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將西藏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科技工作任務作為年度科技工作重點,深入實施“八大專項”,圍繞青稞、牦牛、飼草等特色產業,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實施農牧業科技創新項目58個,投入項目資金8962萬元,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青稞種質創
西藏開展拯救瀕危藏藥材計劃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積極實施拯救瀕危藏藥材計劃,通過“瀕危藏藥材人工種植技術研究與示范”及瀕危藏藥材調查等項目,業已形成各類瀕危藏藥材野生撫育基地4000余畝,初步建立了紅景天、雞蛋參、喜馬拉雅紫茉莉等瀕危藏藥材種質資源庫。 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馬勝杰說,為拯救瀕危藏
西藏實行環境信用等級評價
由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自治區發改委、人民銀行拉薩中心支行、西藏銀監局聯合制定的《西藏自治區企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辦法(試行)》日前印發,旨在加快建立環境“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機制,督促企業持續改進環境行為,自覺履行環境保護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 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廳長江白介紹說,這一環境信用等級
西藏2所高校,擬更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76.shtm 關于西藏自治區2023年度擬申報設置本科層次學校的公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教育部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等法律法規
京晉聯防聯控大氣環境質量
4月8日至10日,北京市代表團赴山西省學習考察,以進一步推動兩地的交流合作、科學發展。9日下午,京晉雙方簽署《關于深化落實〈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的實施意見》和六個專項協議,為全面深化在能源、工業、金融、商貿、科技、旅游等多領域、多層次的經濟社會合作明確了方向和任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