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揭三江源濕地退化機理生態修復精準化
新華社西寧11月6日電(記者王大千)冬日的鄂陵湖濕地,陽光在已經枯黃的草甸鍍上了一層金光。大小湖泊之間,鳥兒倏忽飛過,藏野驢踏過結冰的灘涂低頭覓食。 這是記者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的瑪多縣黃河源頭鄂陵湖濕地看到的美景。得益于青海大學和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共同完成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三江源濕地類型與退化機制研究”相關成果,三江源高寒濕地退化原因日益明朗,科研人員提出的保護和恢復技術也得以應用推廣。 項目中方負責人、青海大學農牧學院副院長李希來介紹,過去幾十年,受全球氣候變暖和人為放牧等影響,作為三江源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濕地曾一度萎縮,引起多方關注。為此,青海借重大生態科技專項的契機開展濕地生態修復與建設研究,利用國際先進方法治理鄂陵湖、隆寶、瑪可河等三江源區的重要濕地,目前已取得沼澤增多,水草豐美的初步成效。 據介紹,項目實施3年中,科研工作者創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三江源地區地貌和流域水文為基礎的分類方法,將高寒濕地......閱讀全文
研究人員揭三江源濕地退化機理 生態修復精準化
新華社西寧11月6日電(記者王大千)冬日的鄂陵湖濕地,陽光在已經枯黃的草甸鍍上了一層金光。大小湖泊之間,鳥兒倏忽飛過,藏野驢踏過結冰的灘涂低頭覓食。 這是記者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的瑪多縣黃河源頭鄂陵湖濕地看到的美景。得益于青海大學和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共同完成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三江源濕地類
三江源生態修復和追責,不宜再拖
修復三江源生態,要秉持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讓采礦業者買單。在一個自然保護區內,竟然長期存在大規模盜采亂象,這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勾連或監管失位,顯然需要查究。 提起三江源,這個素有“中華水塔”之稱的美麗圣地,很多人的腦海里估計都會立即浮現出一幅綠草茵茵、水流清澈的畫卷。長江總水量的25%,
信息化撐起三江源生態環境監測監管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到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考察,結合多媒體演示,聽取了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情況和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及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情況介紹,通過遠程視頻察看黃河源頭鄂陵湖-扎陵湖、昂賽瀾滄江大峽谷、昆侖山玉珠峰南坡、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等點位實時監測情況,并同黃河源頭鄂陵湖-扎陵湖、昂賽瀾
信息化撐起三江源生態環境監測監管
距離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已經過去幾天了,青海省環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仍然沉浸在興奮中,總書記專程來到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體現了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三江源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水塔”,祁連山水系是河西走廊的“命脈”和青海湖水源重要補給地。青海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
三江源生態監測平臺啟用
三江源生態監測綜合服務平臺近日正式啟用,標志著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數據庫及元數據庫正式建成。這為實現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數據的網絡發布、業務化運行和深層次發掘生態監測數據的科學價值,以及輔助生態環境變化過程中的科學問題研究奠定了基礎。 三江源生態監測綜合數據平臺是由青海省生態環境遙感監
三江源生態價值14.5萬億元
三江源區生態資源資產價值總量約為14.5萬億元,三江源區的生態資源資產流量價值是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3.6倍。這是環保部近日在貴陽舉辦的“生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論壇上透露的。 “為了保住三江源區的生態資源資產,每年放棄了礦產資源、水電資源開發等約369.7億元的發展機會成本。為了實現生態資源資產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成立
近日,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在青海省西寧市宣告成立。三江源位處地球“第三極地”青藏高原腹地,區域范圍包括青海省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和海西5個自治州的21個縣(市),總面積多達39.5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總面積的54.6%。三江源區既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又是世界上海拔
三江源:生態補償如何破題(今日聚焦)
美麗的三江源(資料圖片) 陳昌智(右二)率民建中央調研組在青海考察。 何曉軍攝 青海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在這個中國最重要的水資源涵養地和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該如何進行,錢從哪里來,補償的標準怎么定,錢發下去又
玉樹設立三江源生態保護檢察室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人民檢察院三江源生態保護檢察室近日成立。這也是青海首家生態保護檢察室。 據了解,三江源生態保護檢察室的成立,有助于提升生態環境類案件的專業化、規范化水平,對于三江源地區所有涉及生態環境的各類刑事案件,都將由三江源生態檢察室進行集中受理審查,全面負責對該類案件的審查逮捕
三江源“傷口”未愈 盜采礦點待修復
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它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生態最敏感的地區。 2017年8月2日,新京報記者從青海省格爾木市出發,來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正中部的青藏公路烏麗段,再驅車向東,循著長江正
青海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長效機制
為促進三江源頭生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青海省先行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已陸續啟動實施涉及11個方面的具體補償政策。 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受多種因素影響,這里生態問題日益嚴重,影響到源區及中下游水域。2005年國務院批準實施《青海三江源
三江源生態監測與評估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總體規劃”2005年起正式啟動實施。到目前,工程實施已經超過5年的時間。監測和評估項目期間的生態變化,是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項目科學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形成今后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策略的重要前提。根據青海省環保廳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達成
青海今年投資15.4億元保護三江源生態
據新華社報道,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完成投資15.4億元,這是該工程實施以來投入資金最多的一年。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總面積39.5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也是中國首個生態保護綜合實驗區,被譽為“
三江源生態急劇惡化 保護模式成棘手問題
措池村成立了野生運動巡護隊,這是他們在巡護活動中。 黃河源頭的湖泊沙漠化嚴重。圣湖邊取水的藏民。措池村每年舉辦以生態保護為主題的賽馬節。 玉樹的災后重建,讓“三江源”保護的踐行者看到新的希望,國家項目的支持,大筆資金的進入,需要推動的只是一個更適合當地的保護和發展
三江源生態工程完成投資34億多元
截至目前,國家累計下達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資金40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34億多元,占下達投資的85.5%。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總面積達15.23萬平方公里,保護區內生物種類豐富獨特,是中國海拔
科技引領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發力
近日召開的2018年青海省科技工作會議頻傳佳績。2017年,青海省科技廳以科技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發力,科學技術正逐步滲透應用在青海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科技支撐生態”正蝶變出源源不斷的動能。 據青海科技廳廳長解源介紹,上年度,該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自建設以來,產值達到34
生態修復市場化亟待政策扶持
一種開著小黃花叫做東南景天的植物如今在石家莊欒城區被大面積種植。這片看起來尋常無異的農區,正在進行著農田修復。 很難想象,這片占地400畝的農田被污水灌溉了50多年, 鎘污染嚴重。2016年底,一家專門從事生態修復的專業化企業利用植物萃取和重金屬鈍化技術,開始對這片農田進行修復,每年可清除土壤
生態修復市場化亟待政策扶持
一種開著小黃花、叫做東南景天的植物如今在石家莊欒城區被大面積種植。這片看起來尋常無異的農區,正在進行著農田修復。 很難想象,這片占地400畝的農田被污水灌溉了50多年, 鎘污染嚴重。2016年底,一家專門從事生態修復的專業化企業利用植物萃取和重金屬鈍化技術,開始對這片農田進行修復,每年可清除土
青海今年投資15.4億元大力保護三江源生態
記者從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獲悉,今年以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完成投資15.4億元,這是該工程實施以來投入資金最多的一年。 據介紹,今年,三江源地區完成黑土灘治理200萬畝,封山育林73.1萬畝,重點沼澤濕地保護50萬畝,建成灌溉飼草料基地面積2.5萬畝。 專家認為,經過7年生態保
三江源林區生物量逐年增加生態功能明顯恢復
??????? 自2005年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以來,青海省環保部門承擔的生態監測項目順利推進,項目最新成果顯示,三江源區生態功能明顯恢復,呈現出林區面積不斷擴大、生物量明顯增加的趨勢。 記者從青海省環保廳獲悉,研究人員對三江源重點區域草地植被和典型區域植被進行監測分析,通過現場
環保云支撐青海環境監測 “生態之窗”動態監管三江源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到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考察,結合多媒體演示,聽取了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情況和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及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情況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動態,要把建好用好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這項基礎工作做好。 距離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已經過去幾天了,青海省環
三江源國家公園: 共治共建共享 生態紅利持續釋放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總面積19.07萬平方公里,比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大21倍;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國家公園,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處“世界第三極”;素有“中華水塔”之稱——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這里有綿延逶迤的冰川、白雪皚皚的雪山、神秘璀璨的湖泊、奔騰蜿蜒的江河、生機
遙感監測表明青海三江源等地各項生態指標穩中向好
“根據遙感監測顯示,2000年至2010年10年間,在強化生態保護和氣候暖濕化過程的共同作用背景下,青海省域層面各類生態系統格局和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趨勢向好。”青海省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中心副主任葛勁松20日表示。 葛勁松介紹說,青海省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中心以2000年為調查評估基準年,2005年為
三江源生態移民遷出7年 新生活幸福指數引關注
圖為2008年新建的青海省河南縣寧木特鄉浪琴村生態移民社區,現有住戶122戶。 申維祖攝 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和我國淡水資源重要補給地,是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建設,有這樣一批人做出了犧牲,他們就是三江源
青海三江源保護穩步推進
青海省積極探索建立以生態保護為重點、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發展經濟為基礎的三江源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陸續啟動實施了11個方面的具體補償政策,使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 2012年,青海省財政、環保等部門出臺實施了生態環境監測評估、草原生態管護機制兩項補償政策,
植物所與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簽署科技合作框架協議
9月21日上午,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李曉南、副局長田俊量等一行5人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就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科技合作事宜進行座談并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植物所副所長(主持工作)汪小全介紹了植物所的基本情況以及近期主要工作,提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科技支撐體系要有系統的規劃,要明確短期、中期
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數據平臺為三江源保駕護航
據青海省科技廳消息,三江源國家公園近日啟動重大科技專項,將立足于已初步建成的生態監測預警系統,實施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及數據平臺建設,為國家公園管理與生態安全決策提供定量化、高精度的空間信息支持與精準化服務,促區域內多種生態要素良性可持續發展。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
中國在三江源區建成生態監測體系 總投資75億元
經過8年努力,覆蓋黃河、長江和瀾滄江三大江河源頭地區的生態監測體系目前已建成。 2005年8月,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青海省在國家支持下啟動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這項總投資達75億元人民幣的工程是中國政府在三江源頭地區實施的規模最大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 根據工程建設
青海省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科技部在北京組織相關專家對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實施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三江源地區脆弱生態系統修復與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示范”項目和中科院資環局組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青海湖流域生態和環境治理技術集成與實驗示范”項目進行了驗收。 “三江源地區脆弱生態系統修復與
兩會代表提議建立三江源生態系統監測與評估體系
去年11月,建立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的消息一出,我興奮了好幾天。”來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全國人大代表諾爾德告訴記者,“但眼下的關鍵是生態補償等機制落實較慢,雷聲大、雨點小。” “三江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