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快報》:妙手偶得的碳納米管物理分離法
一位小朋友摸到靜電球的球殼,頭發立刻像刺猬般根根直豎,這是科技館里很常見的場景。如果一個碳納米管束被人為附加上足夠的電荷,又會是怎樣一幅景象呢? 當碳納米管束帶的電荷達到一定程度時,在電子顯微鏡下,它會形成一種獨特、新奇的像樹一樣的放射狀格局。不僅如此,這些呈樹枝狀分離的碳納米管還具有較小的直徑(3納米),有的甚至是單根的碳納米管。這是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孫連峰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解思深院士等人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等的資助。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納米快報》上。 遭遇瓶頸的化學分離方法 單壁碳納米管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材料,它在復合材料、平板顯示器、真空電子器材、生物探測器、抗電磁干擾材料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目前,科研人員已經能夠根據需要大量制備單壁碳納米管。“但是,由于單壁碳納米管結構獨特,性質奇異,管與管之間存在比較大的相互吸引力,科學家所制備的碳納米管往......閱讀全文
納米激光粒度儀的物理特性
納米激光粒度儀的物理特性 當被測顆粒的某種物理特性或物理行為與某一直徑的同質球體(或其組合)zui相近時,就是把該球體的直徑(或其組合)作為被測顆粒的等效粒徑(或粒度分布)。 納米激光粒度儀的含義: 1、粒度測量實質上是通過把被測顆粒和同一種材料構成的圓球相比較而得出的; 2、不同原理的儀
記柯俊院士:金屬物理奠基人
“我來自東方,那里有成千上萬的人民在饑餓線上掙扎,一噸鋼在那里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噸鋼在英美的作用,盡管生活條件遠遠比不過英國和美國,但是物質生活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柯俊 1917年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祖籍浙江省黃巖縣。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多年從事合金中相
眾院士聚首羊城共話納米科學發展
大灣區科學論壇正在廣州舉行。論壇首個分論壇——納米科學分論壇10日匯聚逾十位院士,共同探討納米科學發展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趙宇亮表示,在納米技術方面,中國的基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在此基礎上,要讓納米科技從前期的研究成果落地轉化,大灣區
眾院士聚首羊城共話納米科學發展
12月11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正在廣州舉行。論壇首個分論壇——納米科學分論壇10日匯聚逾十位院士,共同探討納米科學發展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趙宇亮表示,在納米技術方面,中國的基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在此基礎上,要讓納米科技從前期的研究成果落地
《納米快報》:妙手偶得的碳納米管物理分離法
一位小朋友摸到靜電球的球殼,頭發立刻像刺猬般根根直豎,這是科技館里很常見的場景。如果一個碳納米管束被人為附加上足夠的電荷,又會是怎樣一幅景象呢? 當碳納米管束帶的電荷達到一定程度時,在電子顯微鏡下,它會形成一種獨特、新奇的像樹一樣的放射狀格局。不僅如此,這些呈樹枝狀分離的碳納米管還具有較小的直徑(
閔恩澤院士做客物理所“新能源論壇”
閔恩澤院士作報告 2010年12月31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閔恩澤院士做客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新能源論壇”,為廣大師生作了一場題為《原始創新至工業應用之路的探尋》的精彩報告。物理所所長王玉鵬主持報告會。物理所清潔能源中心主任陳立泉院士及近200位老師與學生參加了本次
數學物理學部召開全體院士會議
5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召開全體院士會議,數學物理學部第十六屆常務委員會主任王恩哥主持會議。 王恩哥首先代表數學物理學部第十六屆常委會作工作報告。他從院士增選、咨詢評議、學術引領、科學文化等方面,對數學物理學部兩年來開展的工作進行了全面回顧,對全體院士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在增
院士專家呼吁:亟須自主構建我國納米計量體系
\ 日前,在主題為“支撐納米制造的計量技術和傳遞標準”的第281期上海東方科技論壇上,李同保、金國藩、蔣莊德、莊松林、劉明等院士與專家建議,我國須加強探索并發展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納米計量儀器和納米傳遞標準,獨立自主地構建我國納米計量體系,對我國數十萬臺納米測量儀器進行校準和溯源,提升我國
王中林院士榮獲首屆“全球納米能源獎”
2017年7月26日,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辦的第四屆納米能源國際會議上,英國The NANOSMAT Society(www.nanoenergy.co.uk)學會會長Nasar Ali和大會主席 Peter Lund 教授代表納米能源獎委員會將2017年度“全球納米能源獎”(Global Nan
近代物理所納米壓痕測試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在納米壓痕測試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發現,在進行納米壓痕測試時,使用不同的伯克維奇壓頭會導致試驗結果不一致(除熔融石英外),并分析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研究與技術雜志》(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近代物理所納米壓痕測試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在納米壓痕測試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發現,在進行納米壓痕測試時,使用不同的伯克維奇壓頭會導致試驗結果不一致(除熔融石英外),并分析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研究與技術雜志》(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物理化學家林勵吾院士逝世
中科院院士林勵吾在大連逝世中科院院士 林勵吾先生 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咨詢委員會主任林勵吾因病醫治無效,于12月10日12時04分在大連逝世,享年85周歲。 林勵吾院士為中國的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煤化工過程、催化劑研制和有關理論研究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貢獻,多
5日直播|高能物理不“高冷”——院士專家論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73.shtm 直播時間:2023年9月5日(周二)上午9:30-12:00 直播平臺: 科學網APP (科學網微博直播間鏈接) 科學網微博 科
王占國院士:半導體材料將走向“納米化”
半導體照明5年后進入千家萬戶、上百位的密碼幾秒鐘就計算出來、人類進入變幻莫測的量子世界……日前,在中國科技館數百位參加科學講壇的聽眾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王占國展示了半導體材料的驚人魅力。 半導體是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材料。自1947年12月23日正式發明后,
物理所金屬納米線集成納米光學芯片的原理研究獲新進展
金屬納米結構中的表面等離激元具有許多奇特的光學性質,如光場局域效應、透射增強、共振頻率對周圍環境敏感等,因而被廣泛應用于納米集成光學器件、癌癥熱療、光學傳感、增強光催化、太陽能電池以及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等。其中,利用表面等離激元設計與制作亞波長光學器件是一個嶄新而迅速發展的研究方向
物理所成功制備微納米金屬玻璃纖維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汪衛華課題組易軍等人發展了一種新的工藝方法,成功制備出金屬玻璃纖維。相關結果發表在Adv Eng Mater 12, 1117 (2010)上。 金屬纖維和玻璃纖維不僅在工程應用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玻璃光纖),在科研領域
物理所輕元素納米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碳納米管自上世紀90年代初發現以來,已經引起了研究者極大興趣。碳納米管具有金屬性或者半導體性取決于它的手性指數,但是手性指數即電子能帶結構不可控一直是一個難題。由于半導體性與金屬性納米管混存且難以分離,造成了碳納米管納電子學應用的瓶頸。三元B-C-N納米管可被看作是碳納米管晶格中的
中科院物理所高鴻鈞院士當選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5月10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鴻鈞近日當選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高鴻鈞 高鴻鈞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低維量子結構和物性調控及其原理性應用的研究,獲得了一系列居國際前沿和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
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完成納米團簇陣列構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納米與界面催化研究組(502組)包信和院士、傅強研究員和寧艷曉副研究員團隊在負載納米團簇催化劑的結構控制和微觀表征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金屬—氧化物相互作用調控金屬納米團簇的尺寸與穩定性,揭示了載體氧化物表面氧原子p-帶中心可用于定量描述金屬—氧
天大首次用物理方法取得納米級別半導體材料
4年前實驗室人員的一個疏忽,卻導致了一個意外發現,最終成就了一個世界首創的工藝。最近,天津大學材料學院量子點材料與器件研究組開發出了環保高效的單分散量子點合成新工藝,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信》)雜志上,這是世界上首次報道用物理方法合成單
物理所碳納米管結構分離研究獲進展
從概念上講,碳納米管是由石墨烯卷曲形成的一維管狀分子,具有石墨烯優異的力學、熱學性能以及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等特點,并表現出結構可調的電子、光電子特性,在構建下一代高速低功耗、高集成度電子和光電子集成回路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然而,碳納米管性質是由其結構決定的。原子排列上的微小差異將導致其性質的
物理所碳納米管結構分離研究獲進展
從概念上講,碳納米管是由石墨烯卷曲形成的一維管狀分子,具有石墨烯優異的力學、熱學性能以及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等特點,并表現出結構可調的電子、光電子特性,在構建下一代高速低功耗、高集成度電子和光電子集成回路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然而,碳納米管性質是由其結構決定的。原子排列上的微小差異將導致其性質的
納米石英粉生產工藝,物理法和化學法納米硅區別,白色納米二氧化硅廠家
納米石英粉生產工藝,物理法和化學法納米硅區別,白色納米二氧化硅廠家一、納米石英粉生產工藝步驟;納米石英粉是使用99.99%高純度石英進行粉碎研磨制成,步驟為:原礦→清洗→磁選→破碎→粉碎→磁選→研磨→水磁選→分級→磁選→烘干→成品此工藝確保原礦中鐵含量低,填充不變色不發陰。二、物理法和化學法納米硅粉
《物理化學雜志C》:硅納米管儲氫率或高于碳納米管
實施氫能運輸的技術關鍵是安全、高效和簡潔。根據美國能源部(DOE)CAR課題組的研究,如果要讓該技術成為現實,現有的儲氫材料系統應該在室溫下提供6%的儲氫質量密度。當前,儲氫方式的研究被認為是解決該問題的最有效途徑。世界各國的研究小組都在尋找和試驗多種材料,這些材料能夠更加簡易、可靠并且安全的吸收和
天體物理學家周又元院士逝世
一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又元,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周又元,1938年7月生于上海,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又元主要從事類星體和活動星系核的研究,同時涉
王中林院士獲美國物理學會新材料大獎
近日,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PhysicalSociety)網站公布了2014年“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JamesC.McGroddyPrizeforNewMaterials)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院士榮獲這一世界級獎項。 美國物理學會
訪物理學家陳佳洱院士:光陰溜哪去了
對光陰的無奈使年邁的陳佳洱愈發感到時間的寶貴,他說他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好好干,“趁現在還有精力,就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再過幾個月,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陳佳洱便迎來他80歲的生日。 人近耄耋之年,原本就很單薄的陳佳洱看起來更顯瘦小。“身體狀況明顯不如以前。”他告訴記者說。
俄物理學家研制“納米發動機”電池
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研制一種極其微小的內燃發電機,用于為電子設備、筆記本電腦及醫學芯片提供電力。目前常見的電池,其能量密度相比于常見的燃料不到十分之一,研制一種微型發電機提供電力是一種提高能量密度的解決途徑。 近年來,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尋找替代鉛鋅及鋰離子電池的技術,其中燃料電池作為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