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廈門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孔繁德研究員等研發的“用于同時檢測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多重PCR引物及其設計方法”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設計了多重PCR引物同時檢測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解決了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檢測過程中常規細菌分離檢測周期長的問題,具有快速、特異、敏感、節約費用等優點。該發明用于日常水生動物及其產品的檢測中,可將檢測周期從常規方法的1周縮短到2天。 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均屬弧菌科弧菌屬,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以海產品攜帶率最高,可通過食物、水傳播。近年來,國內外報道它們引起急性腹瀉和食物中毒病例日益增多。世界上各個國家食品衛生法規中均把它們列入法定檢測項目,一經發現禁止進口和出口。成功研發該弧菌檢測引物,將有效提高水產品的檢測速度,確保我國出入境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閱讀全文
副溶血弧菌作為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侵染海產品而導致食源性疾病發生。近年來監測表明,淡水產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率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并呈現上升趨勢。為了強化淡水產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監管和監測,了解污染途徑和追溯污染源,構建安全管理體系,分析了近10年來我國淡水產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現狀,探討了
2014年3月20日上午,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與檢測技術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此次會議邀請了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楊瑞馥教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部的郭云昌博士,北京出入
諾如病毒諾如病毒(Norovirus,NVs)屬于杯狀病毒科諾如病毒屬,是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體,世界50%以上的胃腸炎暴發均由它引起,可在醫院、學校、餐館等人群密集地爆發急性胃腸炎。根據病毒RNA 聚合酶和衣殼蛋白核苷酸序列的差異,諾如病毒分為5個基因型,其中GI、GII 型諾如病
阻截食品致病菌 中國食品行業長期執行的是"致病菌不得檢出".這種"一刀切"的規定,基本無法實現。《致病菌標準》沿用《速凍面米制品》思路,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不得檢出",修改為"限量檢出".劉秀梅強調,這不是放寬標準 進入5月,劉秀梅格外繁忙,她主導起草的《食品中致病菌限
理化檢驗人員在對急性職業中毒樣品進行氣相色譜-質譜特征譜圖的分析和確認。 理化檢驗人員在應用超高效液相色譜-高分辨串聯質譜儀開展生物毒素檢測鑒定方法研究。 微生物檢驗科檢驗人員在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提取。 寧靜有序,但寧靜的實驗室其實并不平靜。玻璃窗內的衛生檢驗人員天天“打交道”的是霍亂、流感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新的細菌診斷技術和方法已廣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的鑒別。傳統的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反應,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已創建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細菌學診斷方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新的細菌診斷技術和方法已廣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的鑒別。傳統的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反應,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已創建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細菌學診斷方法,
近年來,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發的疫情不斷發生,食品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和關注的問題,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響食品安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快速而準確地檢測出被稱為“頭號殺手”的食品致病菌,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首要任務,因此建立一種快速、準確、便捷的檢測技術,對于從源頭制止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預
摘要:近年來,微生物及其產生的各類毒素引發的食品污染層出不窮,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令人頭痛的問題。隨著生物學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發展,食品微生物快速檢驗技術有了較大進展。PCR技術用于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檢測較之傳統方法具有快速、 特異、 敏感等特性 ,其優越性無可比擬 ,因
基于變性泡介導的鏈交換擴增技術(Strand Exchange Amplification, SEA)是我公司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等溫核酸檢測技術,具有簡單、快捷、經濟、高特異性、高靈敏度,高擴展性等特點,在醫療健康、食品安全、檢驗檢疫、環境監測、動物疫病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單核增生
摘要:本文分析了食品檢驗的重要性及操作基礎,闡述了微生物檢測技術的特點與基本的檢測技術,以及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技術,并探討了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學檢測技術、核酸探針技術、多聚酶鏈反應技術、生物芯片技術進而生物傳感器等檢測技術在食品檢驗中的應用,以期為提高食品檢驗質量,保障食品安全性提供參考價值。&nb
許多常見微生物如水產品中的霍亂弧菌、副溶血弧菌,奶制品、禽肉及其制品中的單增李斯特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O157,炭疽桿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均可污染食品而導致多種疾病的爆發與流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目前食源性病毒檢測方法主要包括傳統方法(主要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的惡化倒逼監管層逐步加大對質量監督的力度。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王黎明在公開場合表示,“將在3至5年內全面完成食品全行業誠信體系的建設。”衛生檢測部門任重而道遠,我們借助納米技術能取得長足的進展。 一、納米技術概述 所謂納米技術(Nanotechno
全國食品、藥品、農產品安全及品質檢測技術研討會內容 報告人 單 位 報告題目 李昌厚 中科院生物工程中心 教授 食品、藥品污染物檢測技術及有關問題 Martin Sibum 上海儀真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 Alpha Mos 在線SP
第11屆中國(廣州)國際分析測試儀器/生物技術展覽會暨技術研討會即將開幕 第11屆中國(廣州)國際分析測試儀器/生物技術展覽會暨技術研討會(CECIA)將于2010年5月24日在廣州錦漢展覽中心舉行,此次活動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共同主辦,廣東省分析測試協會、廣東國際科技貿
課題研發人員在進行業務研討 俗話說,病從口入。有時人們在外面吃飯鬧個肚子,最多去醫院,買點消炎藥就算了,根本不會想到這可能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對于老百姓來說,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其實就在身邊。 但很多時候,看不見的微生物經常會隱匿于食物和各種環境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它們的襲擊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軟電離新
樣品前處理相對于傳統人工操作模式及重復使用的均質乳缽器和攪拌刀頭,目前市場上出現品類豐富的一次性均質袋、與樣品隔離的拍打式均質系統及自動化重量梯度稀釋儀,不僅實現了樣品前處理的自動化、標準化及批量化,而且免除了樣品間的交叉污染。增菌培養及分離不論傳統方法或現代檢測技術,受檢測靈敏度的限制,食品樣本經
樣品前處理 相對于傳統人工操作模式及重復使用的均質乳缽器和攪拌刀頭,目前市場上出現品類豐富的一次性均質袋、與樣品隔離的拍打式均質系統及自動化重量梯度稀釋儀,不僅實現了樣品前處理的自動化、標準化及批量化,而且免除了樣品間的交叉污染。 增菌培養及分離 不論傳統方法或現代檢測技術,受
摘要:食品安全是決定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對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有舉足輕重影響。現金,我國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食品安全卻暴露出諸多問題。快速檢測技術這樣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其不僅能夠在新社會背景下形成有效地檢測體制,還能對一些具有潛在安全性隱患的食品給予恰當的評價和定位,所以在食品加
2014年5月8日上午,第三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國際論壇分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在此次的食品與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分會報告中邀請了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學院的趙友全教授;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的金茂俊研究員;睿科儀器有限公司的朱世超先生;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蔡先全正在實驗室當中培養活禽細胞 走進中山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生物學實驗室,總能看到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他們借助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認真、嚴密地探查致病菌、禽流感病毒、轉基因的蹤影。蔡先全就是這個實驗室的主任,這位戰斗在食品安全檢測第一線的科研“達人”,同時也是高級獸醫師,國家質檢總局WTO/SPS通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分子化學的飛速發展,對病原微生物的鑒定已不再局限于對它的外部形態結構及生理特性等一般檢驗上,而是從分子生物學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別是核酸結構及其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眾多檢測技術中,核酸探針(Nuclear acid probe)以其敏感、特異、簡便、快速的特點成為世人矚目的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舉行,中國人的百年夢想即將實現。為了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申奧成功7年以來,我國政府及社會各界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目前,有關奧運會的各項工作已逐步進入實施階段。北京在向世界說,我們準備好了!從本期開始,本報推出“奧運·北京準備好了”系列
1月20日,寧波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大榭分中心收到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的能力驗證證書。該中心參加的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組織實施的“ACAS-PT030(2014)食品微生物學能力驗證計劃”的6個項目,均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該能力驗證項目涉及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大腸桿菌、糞大腸菌群4個定
2014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論壇于2014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三元橋)盛大召開。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劉秀梅研究員帶來了題為《食品微生物快速檢驗方法標準化及其發展趨勢》的報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劉秀梅研究員 劉秀梅研究員首先介紹了在WHO食源性疾病暴
大會背景介紹: 作為中國領先的食品安全技術推廣平臺,由太平洋國際展覽公司創辦的“CBIFS食品安全論壇”在社會各界朋友的支持下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是食品安全技術研究領域的專業盛會。每年的與會代表人數都在不斷增長,現已發展成為中國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交流極具影響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不斷被報道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大腸桿菌是引起這些事件的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是判斷食品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參數,因此采用快速、可靠、簡便的方法來準確檢測食品中大腸桿菌數量是否超標是至關重要的。本文綜述了大腸桿菌的傳統檢測方法以及最新的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不斷被報道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大腸桿菌是引起這些事件的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是判斷食品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參數,因此采用快速、可靠、簡便的方法來準確檢測食品中大腸桿菌數量是否超標是至關重要的。本文綜述了大腸桿菌的傳統檢測方法以及最新的檢
摘 要:食品的質量安全是人們對食品的基本要求, 如何對食品的質量安全進行快速、經濟、準確的檢測對于食品工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簡要介紹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和其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作用和意義,同時也針對基層快速檢測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民以食為天,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