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國領頭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Fredrik Lanner正在準備編輯人類胚胎中的一些基因。去年4月這類研究在國際引發了巨大的轟動,當時一個中國研究小組透露已經完成了世界上首例這樣的實驗(Nature:中國科學家用CRISPR/Cas9改造人類胚胎)。 但Lanner預計他探索早期人類發育的研究工作不會引起這樣的激烈爭論。對胚胎編輯研究倫理學長達一年的討論,又或許只是時光的流逝,似乎鈍化了爭議的邊緣。Lanner的實驗在去年6月獲得了批準,他說:“至少在科學界,我感覺有更多人支持基礎研究應用。” 人們對于4月6日報道的一項人類胚胎編輯實驗相當平靜的反應似乎證實了他的直覺——這是迄今為止發表的第二項此類研究。由廣州醫科大學的范勇(Yong Fan)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嘗試導入了一種可使得人類抵抗HIV感染的突變(Nature:中國科學家再爆CRISPR編輯人類胚胎 )。 英國愛丁堡大學生物倫......閱讀全文
瑞士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盡管對人類胚胎基因組進行編輯在過去一年中引發了激烈爭議,但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報道稱,瑞士科學家Fredrik Lanner已經在全球首次對健康人的胚胎進行了編輯。Lanner希望通過利用CRISPR-Cas9技術找到新的不孕不育和流產療法。 他將使胚胎中的基因失去活性,以了解它們在早期發育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納入管理規范
5月12日,國際干細胞研究學會(ISSCR)對干細胞領域的研究指南進行了更新并引起科學界廣泛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研究指南涵蓋所有關于人類胚胎的研究,包括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修改。 近幾年,人類胚胎干細胞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等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為科學家理解人類生物學和人類疾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修改人類胚胎基因”論文,發還是不發?
如果不是國外媒體的爆炒,中國科學家團隊關于“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論文或許真的就“靜悄悄”地發表在國內刊物上,不動聲色地被翻過去了。 緣起——對人類胚胎基因動手術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這已不是一項陌生的技術了。在最近兩三年里,科學家們普遍都用它作為編輯基因的“手術刀”。該技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在爭議中前行
近日,美國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成為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科技新聞。此前,中國科學家已開展了類似研究,英國也在這方面表現出積極態度。這些進展表明,盡管存在巨大的倫理爭議,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仍在繼續前行。 基因編輯是指在特定基因中插入、刪除或更換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近年來,在有著“基因
國家基因庫參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
8月3日,由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美國Salk生物學研究所和深圳國家基因庫合成與編輯平臺合作完成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最新重量級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雜志。在中國、美國、韓國的國際合作組的通力協作下,科學家第一次成功的利用CRISPR-Cas9系統在人類早期胚胎中對導致肥厚型心
美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個研究團隊修改了人類胚胎的基因。這是美國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該研究由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領銜,研究人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大量單細胞胚胎的DNA。《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透露,相關人員表
-Nature:鼓勵討論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
上月,科學家成功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的消息不出所料讓人們大吃一驚。這項研究之所以如此引人矚目,是因為它改變了人類生殖細胞;這也意味著,該技術如果在可存活的胚胎中實現,編輯后的基因變化會遺傳給所有的后代。社會該對此作何反應?該如何看待其他當前正在進行的,或是未來可預見的類似實驗?又該如何應對呢?
德通過法律允許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鑒定
經過一年來的激辯,德國國會7月7日以多數票通過決議,對“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授予法律許可。有遺傳性疾病的德國夫婦從即日起可通過胚胎鑒定得到健康嬰兒。 此前德國沒有在這項領域建立規范的法律,胚胎遺傳基因鑒定技術被認為是非法行為。一名醫生在2005到2006年間為三對有遺傳疾病的夫婦做
研究發現4個基因主導人類胚胎早期變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0日報道,14年前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測定和命名了4個基因,但這些基因的功能卻始終沒有破解。最近他們發現,這些基因主導著人類胚胎早期的變化,離解開謎團更近了一步。 2002年,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進化生物學家彼得·霍蘭教授和研究生安妮·布斯測定了4個基因,分別命名
揭秘首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中國貢獻”受關注
美國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2日正式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該研究一周前遭媒體曝光,引發全球科技界廣泛關注。由于牽扯道德倫理問題,人類胚胎研究屢屢處于爭議之中。迄今,只有中美兩國實施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英國一個團隊則獲得政府的類似試驗許可。 那么,科學家出于何種考量要對人類胚胎基因“動刀”
科學家質疑美國首批基因編輯人類胚胎
8月初,一個美國團隊宣布,利用CRISPR技術成功修復了人類早期胚胎中一種與遺傳性心臟病相關的基因突變。這是美國國內首次進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該消息在生物界引起一番熱議。 由于精確的基因編輯技術可用于修復人類胚胎中的致病基因突變,將其與體外受精等技術結合使用,或能防止有遺傳性疾病相關基因變
中國科學家修改人類胚胎基因惹爭議
觀點一:如果這項技術能夠發展到安全而有效,是可以造福人類的。 觀點二:如此一來,遲早會有基因修飾嬰兒出現,非醫療目的的基因修飾技術也會乘亂而入。 如果不是因為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將科學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蛋白質與細胞》上,這本國內的英文雜
爭端之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該怎么走?
自從“基因剪刀”伸向人類胚胎,一場倫理爭議隨之而起,對于科學界來說,未來基因編輯技術該何去何從? 北京時間10月6日,《細胞·干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與九位國際知名學者聯合署名的論述文章,綜述了科學界對人類基因編輯尤其是可遺傳的胚胎基因編輯發展的詳細指
Nature:中國領頭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Fredrik Lanner正在準備編輯人類胚胎中的一些基因。去年4月這類研究在國際引發了巨大的轟動,當時一個中國研究小組透露已經完成了世界上首例這樣的實驗(Nature:中國科學家用CRISPR/Cas9改造人類胚胎)。 但Lanner預計他探索早期人類發育的研究工作不
中國科學家修改人類胚胎基因惹爭議
觀點一:如果這項技術能夠發展到安全而有效,是可以造福人類的。 觀點二:如此一來,遲早會有基因修飾嬰兒出現,非醫療目的的基因修飾技術也會乘亂而入。 如果不是因為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將科學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蛋白質與細胞》上,這本國內的英文雜志
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是否有臨床價值?-|-觀點
胚胎基因編輯 與IVF/PGD的技術理念相悖 如果說前一個論點還偶爾被少數評論簡略提及的話 [13-14],基因編輯技術在原則上不適用于編輯(修正)人類胚胎攜帶的遺傳病基因這一觀點似乎還沒有人論及。下面從三個方面來闡述本文的另一個主要論點:編輯人類胚胎遺傳病基因與其必須依靠的IVF/PGD在
新聞分析: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在爭議中前行
美國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成為27日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科技新聞。此前,中國科學家已開展了類似研究,英國也在這方面表現出積極態度。這些進展表明,盡管存在巨大的倫理爭議,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仍在繼續前行。 基因編輯是指在特定基因中插入、刪除或更換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近年來,在有著“基
謠言屬實:中國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三月,科學界出現了一個謠言,稱中國研究人員們已經成功地編輯了人類胚胎的基因,以一種人類無法完成的方式改變了他們的DNA。《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稱已有人改變了生殖系譜,即精子和卵子相結合后形成的遺傳信息。雖然這些流言沒有得到確認,但它們引起了許多人爭論改變生殖系譜可能帶來的弊端。 事實證明,這
牛津大學:4個基因主導人類胚胎早期變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14年前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測定和命名了4個基因,但這些基因的功能卻始終沒有破解。最近他們發現,這些基因主導著人類胚胎早期的變化,離解開謎團更近了一步。 2002年,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進化生物學家彼得?霍蘭教授和研究生安妮?布斯測定了4個基因,分別命名為Argfx,L
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研究惹爭議:當科學撞上倫理
對于人類胚胎研究,爭議一直存在。 4月22日,自然網站的一篇報道稱:中山大學的黃軍就團隊完成了全球首次在人類胚胎上進行的基因修改實驗,他們利用基因編程技術CRISPR/Cas9,修改了β珠蛋白基因,而該基因突變會導致地中海貧血。論文發表在國內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 這項研究因首次對人類胚胎
英科學家申請用基因編輯技術編輯人類胚胎
基因編輯領域最熱門的技術——CRISPR很快將被用于研究人類胚胎。近日,一個英國監管委員會評估了一項敲除幾天大胚胎中發育基因的申請。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倫敦弗朗西斯·科瑞克研究所科研人員Kathy Niakan討論了其提議項目背后的基本原理,并且希望這些研究或許有一天能改善對不孕癥的治療。
人類胚胎基因改造應讓倫理、監管及公眾參與進來
8月3日,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胚胎細胞和基因治療中心主任Shoukhrat Mitalipov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精準且高效地修飾了人類胚胎細胞的一個基因缺陷,相關研究以“修復人類胚胎中一個致病的基因突變”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研究團隊陣容主要有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
中國科學家打開人類胚胎“基因表達”的認知大門
?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劉江團隊與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陳子江團隊、廣州醫科大學劉見橋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研究出人類胚胎合子基因組的激活機制,進而揭示了人類胚胎發育和進化的奧秘,相關研究已于3月9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發表。人類的生命始于受精卵,一個受精卵
瑞典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為何惹大麻煩?
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瑞典科學家宣布對人類健康胚胎的遺傳基因進行了編輯修改,目前胚胎依舊發育良好。研究人員對什么實現了精確編輯?為何這項研究會富有爭議? 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報道,在近期實驗中,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學家雷德里克·蘭納(Fredrik Lanner)以及其同事使用基因編輯
中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再引倫理爭議
中國科研人員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編輯的研究再次在國際上引發關注。整整一年前,中山大學科研人員的類似研究在國際上掀起巨大波瀾。 這一次,處在輿論漩渦中心的是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使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組進行了修改,目的是使其能夠抵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4月6日,該
美國家科學院報告支持基因編輯人類胚胎
2月1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出臺報告,關于“是否應該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于設計嬰兒”的這一問題,鄭重給出如下結論:“應該允許科學家修改人類胚胎,以消除鐮狀細胞性貧血等毀滅性遺傳疾病”;同時強烈建議,“一旦基因編輯技術充分應用于人類,當同步設定適當的限制條件。” 據悉,美國國家科學院在2015年召開
美恢復人類胚胎組織研究
落基山實驗室的科學家已經重啟一項被停止獲取人類胚胎組織的指令擾亂的HIV研究。 美國政府領先的醫學研究機構正在悄悄擴展和恢復依靠人類胚胎組織的研究,即便唐納德·特朗普政府在一項影響深遠的審查中仔細考慮了這項爭議性工作的未來。 【《科學》相關文章】 本月初,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Nature再次關注:CRISPR能否修復人類胚胎中的基因突變?
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修復人類胚胎中的一種致病突變。這一由來自中國、美國、韓國的科學家們合力完成的研究有望證明人類能夠安全、有效地糾正遺傳性疾病的缺陷基因。雖然這些被修改過的胚胎并未被允許繼續發育,更談不上移植入母體子宮,但是這一研究依然是一個里程碑。 image.p
人類胚胎基因修復不再遙遠?糾正常見但致命的突變
北京時間8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所謂的“設計嬰兒”(designer baby)可能不再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2017年,我們見證了許多基因工程領域的新聞,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對基因片段進行剪切和粘貼(即基因編輯)的CRISPR技術。 基因編輯 (2).jpg 最引人關注
Nature再次關注:CRISPR能否修復人類胚胎中的基因突變?
Eight-cell embryos injected with the gene editor CRISPR–Cas9.Credit: H. Ma et al./Nature 2017年,來自于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在《Nature》上發文,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