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家微創機器人心臟外科中心在京成立
中國首家微創機器人心臟外科中心6月27日在解放軍總醫院成立。 2007年初,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外科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微創心臟外科手術系統——“達芬奇”全機器人手術系,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全機器人心臟外科的技術團隊。 自2007年1月以來,解放軍總醫院已完成全機器人心臟手術90例,病種包括:冠狀動脈旁路移植(心臟不停跳下)、房間隔缺損修補、二尖瓣成形、胸廓內動脈游離(單側和雙側)、左房黏液瘤摘除、縱隔腫瘤切除等,所有患者均順利恢復,無并發癥發生。 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高長青介紹說,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外科醫師在盡可能的微創條件下完成復雜的心臟直視手術,已經成為心血管微創外科的典型代表和發展方向。......閱讀全文
中國首家微創機器人心臟外科中心在京成立
中國首家微創機器人心臟外科中心6月27日在解放軍總醫院成立。 2007年初,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外科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微創心臟外科手術系統——“達芬奇”全機器人手術系,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全機器人心臟外科的技術團隊。 自2007年1月以來,解放軍總醫院已完成全機器人心臟手術90例,病種包括:冠狀動
心臟外科手術開啟“微時代”
過去,心臟外科手術需要縱劈胸骨,患者創傷大,且術后嚴重影響呼吸功能,易造成肺、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并發癥,還存在胸骨不愈合、感染、疼痛等風險。 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易定華教授團隊經過10余年攻關,在國際上首創全胸腔鏡心臟手術,率先創建經胸壁無創引導的心臟病介入治療,建立心臟病微
高長青當選法國國家外科學院外籍院士
記者日前從解放軍總醫院獲悉:國際著名心臟外科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高長青教授當選為法國國家外科學院外籍院士,并在法國巴黎大學會議廳接受頒發院士證書和獎章。 據悉,法國國家外科學院成立于1731年,是法國醫學界外科專業領域的最高權威機構,法國國家外科學院自成立以來有多位院士獲得諾
第二屆北京國際機器人心臟手術演示會舉行
7月2日上午,第二屆北京國際機器人心臟手術演示及專題研討會暨國際機器人心臟外科合作與研究中心掛牌儀式在解放軍總醫院舉行。衛生部及總后勤部有關領導出席,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機器人微創心臟外科領域知名專家應邀參加會議,并作專題演講及手術演示,讓
中國血管外科專家高長青當選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法國醫學科學院15日在巴黎宣布了2015年新當選院士名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外科專家高長青獲得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 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會長、全軍心臟外科研究所所長的高長青長期從事心血管外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他在2007年開展了中國首例
無現場心臟外科手術支持的PCI專家共識解讀
? 在無現場心臟外科手術支持的中心為冠心病患者行PCI是否安全可行,當前的各指南、共識眾說紛紜。SCAI作為美國介入心臟病的專業學術組織,發表了專家共識,對無心臟外科待命的PCI作出了建議,他們認為無現場心臟外科手術支持的中心需具備九大條件后方可為患者行PCI.而ACC/AHA頒布的PCI指南則
支架置入術后何時進行非心臟外科手術風險較低研究概要
? 一項大規模回顧性分析顯示,心臟病患者置入支架后數周或數月內再進行非心臟外科手術會使其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明顯增加;24個月內接受過心臟支架置入的患者如果再進行非心臟外科手術,其30天內發生心肌梗死和/或冠狀動脈血管重建的比率是3.1%,而在未接受外科手術的支架置入患者比率為1.9%.??
可在活體哺乳動物心臟內運動的自導航導管
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刺激了心臟手術與冠脈支架需求的快速增長,其中心導管介入診療術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手動送管手術動作極為精密,對醫生的操作經驗依賴性高。 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自動導航的導管,可以繞過跳動的心臟壁,找到手術位置進行手術,研究人員指出,導
2014RoboGame機器人大賽-廚師機器人和助殘機器人各顯神通
清炒蝦仁、烤羊肉串、做漢堡包、導盲、幫助漸凍癥患者吃飯……9月27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辦的2014RoboGame機器人大賽上,來自不同院系的36支隊伍帶著自己的機器人寶貝,逐一展示絕活。 本屆大賽分為廚師機器人和助殘機器人。廚師機器人比賽,要求參賽機器人能夠真實地完成一項或多項廚師的工作
“章魚機器人”:開啟全球軟體機器人新時代
美國科學家攜手研制出了一款外表酷似章魚的“章魚機器人(Octobot)”,這款濕軟的機器人“身高”不足2厘米,是第一款全部由柔性零件組成的全自動、自帶燃料、“自給自足”的機器人。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報道,研究人員稱,“章魚機器人”正在軟體機器人的海洋中翻起朵朵浪花。 制造出柔性零件是關鍵
跳動的生物機器人心臟可更好模擬瓣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840.shtm 科學家通過用軟機器人泵替換生物心臟左室的心肌來制作生物機器人心臟模擬器。圖片來源:馬尼沙·辛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生物心臟和硅膠機器人泵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生物機器
跳動的生物機器人心臟可更好模擬瓣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生物心臟和硅膠機器人泵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生物機器人心臟,它可以像真正的心臟一樣跳動。1月10日發表在《設備》雜志上的這一成果可模擬健康或患病心臟的結構、功能和運動,使外科醫生和研究人員能夠在收集實時數據的同時演示各種干預措施。目前的心臟模擬器并不能完全模擬心臟的復雜性
蜈蚣機器人來了
很多人看到巨大的蜈蚣會嚇得發抖,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物理學家Daniel Goldman實驗室卻研究出了這些無脊椎動物如何擅長在人腳、沙土、巖石甚至水中歡快地奔走。在最近一次學術會議上,他們報告稱已經研發了一種蜈蚣機器人,有望在田間穿行以清除雜草。 蜈蚣身長腿多,能進行各種運動。這種節肢動
國內首家機器人體驗店啟動-游客可制作機器人
10月11日,以體驗、教育為主題的中國第一家機器人科技文化體驗館在上海啟動,觀眾不僅可以觀看機器人表演,還能親自動手制作機器人。 記者在表演展示區參觀了各類仿生機器人的精彩表演,這些機器人約30厘米高、酷似變形金剛,不僅能集體表演歌舞等文藝節目,還能進行拳擊、杠鈴、高爾夫等體育競技活動,動
服務機器人和醫用機器人在高交會上備受矚目
深圳先進院研制的服務機器人和醫用機器人在高交會上備受矚目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二屆高交會上,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制出的多款機器人讓全世界都看到國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所做的努力與嘗試。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香港文匯報、人民網等幾間一流媒體對機器人均大篇幅報道數次。管家機器人、
我國智能機器人迎大發展-家用機器人需求巨大
國家物聯網協會會長王志良在8月10日召開的2013國際智能物聯和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物聯網技術將會引起現有產業的大洗牌,而智能機器人正是在新一輪發展中極具前景的產業,未來一定是機器人的時代。 與會專家稱,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必將成為每戶家庭中的智能核心終端。中國機器
工業機器人發展趨勢分析-機器人銷量將持續增加
?? 根據機器人的應用環境及我國機器人的自身市場現狀,中國電子學會將機器人分成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類。其中,工業機器人是指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在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自動控制來代替人類執行某些單調、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 工業機器人被認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
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多款人形機器人亮相
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大會以“共育新質生產力共享智能新未來”為主題,同期舉辦論壇、博覽會、大賽及配套活動。觀眾與機器人互動。李子鋒/攝?觀眾與機器人互動。李子鋒/攝?觀眾與機器人互動。戚金葆/攝?工業機器人現場展示。戚金葆/攝今年博覽會突出技術創
機器人也有性別?為什么人形機器人中多是“女性”?
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像掃地機器人一樣的智能機器人進入我們的生活、解放我們的雙手。但人類依舊對人形機器人充滿期望,不斷有實驗室研發人形機器人,且在展會、媒體露面的大部分人形機器人,總是以女性形象出現。從2016年首次引發“恐怖谷效應”的人形機器人Sophia,到2021年英國研發的“世界上最先進”機
醫工融合“捧紅”醫用機器人
劈開胸骨,打開胸腔,手術結束后再用鋼絲固定,一道20厘米長的“蜈蚣”形傷疤永遠“趴”在胸前,傳統開胸手術的危險性讓人不寒而栗。心臟外科手術能否不開胸?對外科醫生來說,以前如同科幻小說般遙不可及,如今卻在手術機器人的幫助下成真。 “只需要在病人胸前打3個小孔,再分別將代表機器人的‘左手’‘眼睛
-手術機器人:顛覆外科?
“我第一次操作手術機器人,是在香港。” 作為兩項醫療器械ZL的擁有者,中國首家醫生集團創始人、血管外科專家張強是圈內公認的“技術控”。而這位腔鏡的資深“玩”家,直言他第一次見到手術機器人時“很興奮”。 “那是一個為期兩天的培訓班。本來前一天我因為手術忘記起飛時間了,錯過了航班,后來臨時又趕了
“精靈”機器人隨風飛揚
刺激-響應聚合物的發展為研制下一代無線控制小型軟體機器人帶來了大量與材料相關的機會。長期以來,工程師已經知道如何使用這些材料制造能夠行走、游泳和跳躍的小型機器人。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讓它們飛起來。 芬蘭坦佩雷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如何使智能材料飛行。他們開發了一種聚合物組裝的機器人,該機器
機器人變身“品酒師”
圖片來源:iStock.com?人們正在把越來越多的工作交給機器人,但仍有一些職業被認為應該留給自己來做,比如啤酒品嘗師。釀酒商通常需要一種自動化的方法確保產品質量,一個澳大利亞研究小組已開發出一種價格低廉的方法幫助他們。該團隊的最新研究評估了新倒出的啤酒富含泡沫的頂部。為什么要關注泡沫呢?因為泡沫
機器人變身“品酒師”
圖片來源:iStock.com 人們正在把越來越多的工作交給機器人,但仍有一些職業被認為應該留給自己來做,比如啤酒品嘗師。釀酒商通常需要一種自動化的方法確保產品質量,一個澳大利亞研究小組已開發出一種價格低廉的方法幫助他們。該團隊的最新研究評估了新倒出的啤酒富含泡沫的頂部。為什么要關注泡沫呢?因為
機器人變身“品酒師”
人們正在把越來越多的工作交給機器人,但仍有一些職業被認為應該留給自己來做,比如啤酒品嘗師。釀酒商通常需要一種自動化的方法確保產品質量,一個澳大利亞研究小組已開發出一種價格低廉的方法幫助他們。該團隊的最新研究評估了新倒出的啤酒富含泡沫的頂部。為什么要關注泡沫呢?因為泡沫比味道和香氣更能影響人們對啤酒和
機器人導航有絕招
近日,一個研究小組表示,他們創造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的機器人,可以通過超聲波導航,就像蝙蝠一樣。 蝙蝠通過發出超聲波觀察周圍環境,這些聲音遇到物體會被“彈回”,這種能力被稱為回聲定位。而這個名為Robat的機器人也能做類似事情,盡管它的體型比大多數蝙蝠都大,而且沒有翅膀。 Robat基于一個現成
人形機器人會開車
有朝一日,人形機器人可能會被用來當作司機。日前,東京大學的Kento Kawaharazuka和同事開發了一種名為Musashi的人形機器人,它可以像人類一樣駕駛汽車。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雜志》人形機器人Musashi可以像人一樣控制汽車。圖片來源:Kento Kawaha
人形機器人會開車
有朝一日,人形機器人可能會被用來當作司機。日前,東京大學的Kento Kawaharazuka和同事開發了一種名為Musashi的人形機器人,它可以像人類一樣駕駛汽車。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雜志》人形機器人Musashi可以像人一樣控制汽車。圖片來源:Kento Kawa
智能超聲機器人來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700.shtm“我要做個機器人,替代你工作!”多年前,從事空間機器人研究的劉振每當看到做超聲醫生的愛人辛苦工作時,腦中總會不由自主冒出這樣一個想法。如今,劉振的身份已經從德宇航-哈工大聯合機器人實
美國研制出新型機器人布料-機器人擁有觸覺的皮膚
一種內嵌傳感器、并能移動和伸縮的“布機器人”即將大顯身手了。它們將會幫助未來的機器人獲得擁有“觸覺”的“皮膚”,成為增強人體力量和耐力的機器人外衣,減輕飛行員和宇航員航行時受到的沖擊力,還可能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得力助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研究人員在構成機器人的棉質布料中,混合了由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