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北京國際機器人心臟手術演示會舉行
7月2日上午,第二屆北京國際機器人心臟手術演示及專題研討會暨國際機器人心臟外科合作與研究中心掛牌儀式在解放軍總醫院舉行。衛生部及總后勤部有關領導出席,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機器人微創心臟外科領域知名專家應邀參加會議,并作專題演講及手術演示,讓世界共享醫學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 微創是21世紀外科領域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全世界的醫學工作者都在為開拓微創外科技術而不懈努力。機器人手術系統作為微創外科技術的代表,近年來不斷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越來越多地造福于廣大患者。 以高長青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外科引進了國內第一臺世界最先進的四手臂“達芬奇S”機器人手術系統,于2007年1月開展了中國第一例不開胸機器人心臟手術,開創了中國機器人心臟外科領域的先河。 機器人微創心臟手術系統,是患者進手術室全身麻醉后,由手術助手在患者胸壁上打3個直徑為1厘米的小孔,主刀......閱讀全文
心臟手術前拔牙應謹慎
美國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患者在心臟手術前行牙拔除術,存在發生主要不良事件的風險,其中心臟術前死亡率為3%,主要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8%.該研究結果提示內科醫師須針對該人群的麻醉及手術風險進行個體化評估。研究納入205例心臟手術前行牙拔除術的患者,記錄患者行拔牙術后30天內或持續到心臟手術期間發生的主要
中國完成首臺磁電雙定位心臟手術
中國首臺全程可視暨磁電雙定位心臟手術,近日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完成,這是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享受的特殊政策下,該院利用特許進口器械開展的第一臺心臟電生理手術,也是強生醫療研發的全程三維可視、磁電雙定位電生理手術產品在中國醫院的首次應用,為中國心血管病患者帶來了與國際同步的前沿心臟手術
英國華裔醫生遠程搖控心臟手術
在手術室外操作機械臂 吳醫生展示遙控器,做手術如對計算機玩游戲機 在英國萊斯特郡格蘭菲爾醫院,華裔醫生古拉姆·安德烈·吳,4月28日與5名醫護人員破天荒搖控機械臂做心臟手術,是全球首例。這項替70歲英國老翁克羅克醫治心律不整的手術,不但為醫學歷史翻開新一頁,還意味日后醫生或可遠在海外
關于心臟移植的手術分類介紹
1.原位心臟移植 原位心臟移植手術是從胸骨正中開胸,暴露縱隔,打開心包,切斷大血管后通過體外循環機進行輔助循環。供體的心臟在取出之前,給予氯化鉀注射處理使心臟停搏,取出后放入冰中保存。通常供體心臟可以在冰中保存4-6小時。衰竭的心臟被切斷周圍大血管和部分左心房后從受體胸腔中分離出來,剩下的左心
心臟手術后應關注急性腎損傷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許佳瑞、滕杰和方藝等進行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心臟手術后急性腎損傷(AKI)發病率高、預后較差,其發病與圍手術期多種危險因素密切相關。心臟移植術、冠脈旁路移植術聯合瓣膜手術及主動脈瘤手術為術后AKI發病的高危手術。 相關論文發表于2012年第12期《中華內科雜志》
心臟支架手術:會救命還是會奪命
日前,一則名為《可怕的心臟支架》的微信在網上廣為流傳,文中,作者直指心臟支架手術的數宗罪,并直言國內目前普遍開展的這一手術為“缺德手術”。 從世界上首例手術實施至今,心臟支架手術發明已有30余年,并在國內得到普遍開展和使用。這篇微信一出,讓患者莫衷一是:醫生植入支架,到底是有德還是缺德?支
心臟外科手術開啟“微時代”
過去,心臟外科手術需要縱劈胸骨,患者創傷大,且術后嚴重影響呼吸功能,易造成肺、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并發癥,還存在胸骨不愈合、感染、疼痛等風險。 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易定華教授團隊經過10余年攻關,在國際上首創全胸腔鏡心臟手術,率先創建經胸壁無創引導的心臟病介入治療,建立心臟病微
心臟瓣膜疾病的早期手術矯正與存活率、心臟衰竭有關
據8月14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則研究披露,在一項包括了由一種叫做連枷狀二尖瓣小葉的疾病所致的二尖瓣返流患者的研究中,與最初的內科處理相比,早期手術矯正與患者更高的長期存活率及較低的心臟衰竭風險有關。 根據文章的背景資料:“退行性二尖瓣返流[即因為二尖瓣功能不全而導致的血液從左心
跳動心臟上完成超微創手術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二尖瓣器械ValveClamp,為一例高齡、高難度、極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完成了心臟不停跳的微創二尖瓣修復。該例患者手術效果滿意,術后恢復良好。 據悉,ValveClamp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企業共同研發的世界首個經心尖二尖
我國心臟瓣膜植入手術進入“分鐘級”
過去心臟病患者進行瓣膜植入需要打開胸腔、花費數小時手術時間,而記者30日了解到,由我國最新研發的J-Valve心臟瓣膜置換系統,不僅用微創方式替代傳統的開胸手術和體外循環,還將瓣膜植入時間縮減到3-7分鐘,在減少患者痛苦的同時大大降低手術風險。 J-Valve系統發明人、蘇州杰成醫療科技有限公
我國自主研發心臟手術系統攻克世界難題
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獲悉,由該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胡盛壽及外科管委會主任王巍領銜的團隊,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瓣膜植入系統,為兩名高齡高危心臟病患者成功實施了“經心尖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且不開胸、心臟不停跳。這一世界領先技術,使過去無法可醫的患者得到了徹底治療,重獲“生機
AKI增心臟手術后患者死亡風險
? 姜俊、丁小強和姜物華等探討了心臟手術后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的遠期預后及腎臟轉歸。結果表明,心臟術后AKI顯著增加患者術后2年的死亡風險,并顯著增加術后2年晚期CKD的發病率。研究者進一步指出,重視心臟手術后AKI的防止,出院后腎功能的隨訪與保護,以改善患者的遠期預后。相關論文發表于201
美大型研究:心臟手術不能降低心臟病發作風險?
據外媒報道,近日,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對于動脈堵塞致心臟血液供應不足的患者,昂貴的支架手術和搭橋手術雖然可以緩解胸痛,但是并不能降低未來幾年心臟病發作甚至死亡的風險。 報道指出,大約有1700萬美國人由于動脈阻塞,阻礙了心臟的血液供應,從而引起周期性的胸痛。盡管阿司匹林、降低膽固醇的藥物和
英國嬰兒冷凍4天成功實施心臟手術
手術臺上的芬利·伯頓芬利·伯頓通過心臟手術恢復健康后,母親林克· 艾米麗幸福地抱著兒子。?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小男孩芬利·伯頓一動不動地躺在冰冷的病床上,身上插滿與各種儀器相連的管子。除了尿布以外,他什么都沒穿。這看起來極其殘酷,但正是這種看似殘酷的治療,
手術治療穿透性心臟外傷的相關介紹
1.手術適應證 心肌穿透傷,伴心包壓塞或進行性出血性休克者,或心包穿刺減壓后又迅速出現心包壓塞征者,都應立即手術治療。如循環環已停止或一般狀況太差,應立即在急診室內開胸手術。其余病例經詳細檢查,如果有確鑿無疑的病變,尤其有心包填塞癥狀或出血導致血壓下降,須手術治療。 2.術前特殊處理 如果
遠端缺血預處理無法改善心臟手術預后
? 近期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RIPHeart試驗顯示,遠端缺血預處理未能改善心臟手術預后,而先前的ERICCA試驗也發現遠端缺血預處理并不能改善體外循環CABG患者預后。[N Engl J Med 2015 Oct 5]??? RIPHeart研究??? 研究者對1403例需接受心臟手術(需
心臟瓣膜置換合并冠脈搭橋手術麻醉體會
目前心臟瓣膜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日益增加,同期行心臟瓣膜置換和冠脈搭橋術成為這類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同期手術必然增加手術難度及手術時間,延長心肌缺血時間,降低手術后的并發癥及病死率,己成為相關領域關注的熱點。本文就我院2015年4月收治1例心臟瓣膜置換合并冠脈搭橋手術的麻醉體會報告如下
關于穿透性心臟外傷的手術效果介紹
自1896年Rehn首鎰成功縫合一例心臟刺傷者以來,關于心臟穿透傷治療方法,長期存在著很大爭議。Blalock等傾向于心包穿刺治療;而另外一些學者主張心包穿刺治療失敗后,行外科手術或盡快手術治療。直到近年,心臟穿透傷應以手術治療為主的觀點,才被各國學者所公認。近年各國學者所報道的心臟穿透傷的手術
重慶首例OPO形式下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患終末期擴張型心肌病5年、多次被下達病危通知書的湖北男子黎某(化名),靠著一顆來自重慶的“救命心”平安迎來了2019年。2018年12月15日,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成功地將一顆“鮮活”的心臟移植到他體內。目前,黎某恢復良好,病情穩定,預計再過幾天就能康復出院,這也是重慶市唯一具有心臟移植資質的醫
PCI后非心臟手術前用阿司匹林不能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先前接受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和支架植入的患者,在進行非心臟手術時,阿司匹林的使用與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之間無相關性。 加拿大研究人員評估了抗血小板藥物是否能降低正接受非心臟手術患者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然而發現,阿司匹林的使用與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
很多心臟病患者可能不急需支架和心臟搭橋手術了!
日前,在美國心臟協會(AHA)年會上發布的一項臨床試驗結果挑戰了大家對預防心臟病發生和心血管死亡的認知! 這項由美國政府斥資1億美元資助的臨床試驗表明,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的支架或心臟搭橋手術,與最佳藥物治療相比,在降低心臟病發作和患者死亡方面沒有顯著優勢。這意味著,對于病情穩定的心臟病患者來
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是否應接受儲存血液成分?
在一些大型手術中,患者通常要輸注一些紅細胞以彌補丟失的血液成分。然而,對于要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是否應該為其輸注儲存較久的血液成分,研究人員爭執不休。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發表在JAMA的研究表明,儲存在14-42天之間的血液成分都可安全使用。 ? ? ? 血中紅細胞最
心臟三尖瓣下移畸形手術獲創新成果
Ebstein畸形,又名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種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其手術治療一直是困擾國際心臟外科界的一大難題。3日,記者了解到,在最近一期的美國《胸心血管外科雜志》上,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吳清玉教授發表了題為《單純三尖瓣前葉下移的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療》的文章,提出發現了一種更復雜的畸形
關于心臟破裂修補術的手術步驟介紹
1、切口 以胸部正中切口為宜。可良好顯露心臟的4個腔室和升主動脈,必要時可建立體外循環,還可向下延伸到上腹部進行剖腹探查。但是左側前外開胸切口也有一定優越性,毋需特殊的撐開胸骨器械,進胸快而簡便,而且一旦解除心臟壓塞和控制出血后,還可以橫斷胸骨延長切口,以增加手術野的顯露。所以有時也可以考慮左
未診斷甲狀腺功能亢進患兒心臟手術術后發生甲狀腺...1
未診斷甲狀腺功能亢進患兒心臟手術術后發生甲狀腺危象的圍手術期管理1.病例資料?1.1一般資料?患兒,男,2歲9個月,患兒因體格檢查發現心臟雜音入院。平素多汗,易患肺部感染,無活動、哭鬧后口唇青紫,無暈厥、蹲踞癥等表現。患兒偏瘦,輕度貧血貌,雙肺聽診音清,未聞及明顯干、濕啰音,心尖部可聞及2/6級收縮
世界首例肝移植合并心臟部分切除手術獲成功
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12月20日發表公報說,該院為一名22歲女性肝病患者成功實施了肝臟移植合并心臟部分切除和組織修復手術,這在全球尚屬首例。 蘇黎世大學醫院說,今年4月,醫生在這名患者肝臟內查出一個直徑10厘米的腫瘤,因感染泡球蚴(多房棘球絳蟲的幼蟲)引起。腫瘤已經侵蝕肝臟、下腔靜脈、橫膈膜
西班牙成功實施永久性人工心臟移植手術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10月12日醫院”8月22日宣布,西班牙首例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臟植入的患者當日出院,手術成功。 據這家醫院介紹,這名名叫安東尼奧·佩雷斯的67歲高齡患者患有心肌擴張癥,由于此前的心臟病病史,其心肌無法有效收縮,并且由于腎功能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他無法接受心
心臟手術研究獲突破-梗死心肌可“種”出新血管
在壞死心肌上“種”下血管生長因子,安全地長出新血管,就能讓梗死的心肌復活。南京醫科大學的這項研究成果,登上了世界基礎科學領域最負盛名雜志之一的《美國科學院院刊》。昨日,南醫大發布了此項研究的特殊價值。 “心肌梗死中有一種彌漫性的冠狀動脈病變,由于病變血管多,包括像頭發絲一樣細的小血管,普通藥物
最新針刺麻醉心臟手術研究結論獲國際認可
近日,美國權威心臟病學綜合性雜志《國際心臟病雜志》刊登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周嘉等醫生撰寫的《當代中國針刺麻醉心臟直視手術》論文,由于該雜志的影響因子達到6.802,該篇論文成為了近五年來SCI收錄論文中關于針刺麻醉臨床型研究排名第一的文章。其關于“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中采用針藥復合麻醉能
英國醫生施救命心臟手術-先“凍死”女嬰再救活
母親露辛娜和女兒薩瑪將大量冰袋放在薩瑪頭部周圍,然后利用一臺心肺體外循環機將她的血液從正常的37攝氏度降低18攝氏度。隨著薩瑪血液溫度的驟降,她的體溫也迅速變得冰冷。醫生為薩瑪注射了一種藥物,使她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同時薩瑪體內的血液也幾乎被完全抽干。23分鐘之后,醫生糾正體內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