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驗用于vWD的診斷和分型,判斷vWF多聚化程度。(一)vWF抗原的測定[方法及參考值] 1.Laurell免疫火箭電泳法:61.6%~126.6%。 2.單抗ELISA法:77.9%~137.1%。 3.ELISA法:0.46~1.58U/ml。[臨床意義] 1.vWF:Ag濃度減低,見于vWD,是診斷vWD的重要指標。 2.vWF:Ag濃度增高,見于劇烈運動后、腎上腺素受體被興奮、妊娠中后期、氣腦造影、電休克、胰島素所致低血糖、注射生長激素后、心肌梗塞、心絞痛、腦血管病變、腎小球疾病、尿毒癥、肺部疾病、肝臟疾病、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大手術后等。(二)vWF的多聚體分析[方法及參考值] 多聚體分析:正常人及......閱讀全文
第一節:止血與凝血功能的檢查一、出血時間(BT)測定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于:血管結構或功能異常:如壞血病、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血小板數量異常:如各種原因所致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功能異常:如血小板病、血小板無力癥。其他:如低/無纖維蛋白
止血和凝血功能的檢查第一節:止血與凝血功能的檢查一、出血時間(BT)測定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于:血管結構或功能異常:如壞血病、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血小板數量異常:如各種原因所致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功能異常:如血小板病、血小板無力癥。其
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癥又稱獲得性血小板減少癥,是繼發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涉及的病種相當多。如 藥物性性血小板減少癥,其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如Evans綜合征,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各種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目前已知的DMD基因突變主要為缺失型,約占病例的50%-60%;重復(duplication)次之,約占6%,有兩個缺失熱區:即5’端的第4-21外顯子(占缺失的20%);另一為第45-52外顯子(占54%-60%)。內含子44約160-180kb,斷裂頻率最高,缺失導致移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測定方法及臨床意義:本實驗用于vWD的診斷和分型,判斷vWF多聚化程度。(一)vWF抗原的測定[方法及參考值] 1.Laurell免疫火箭電泳法:61.6%~126.6%。 2.單抗ELISA法:77.9%~1
一、 實驗準備1. 標本制備:2. zui小化非特異性結合: 二、凋亡1.凋亡的檢測方法:網站和其它2.PI染色法3.Annexin V 法4.TUNNEL法 三、細胞因子1.激活的細胞因子2.CBA 四、血小板
六、流式檢測細胞染色基本過程(以全血為例)1、 收獲細胞:肝素鈉抗凝的靜脈血,按1:1與培養基混勻,加刺激劑,同時加蛋白轉運抑制劑(參照說明書), 混勻后,37℃,5%二氧化碳培養4-6小時2、 阻斷Fc受體:用于消除非特異性的結合
心血管疾病作為美國乃至全球第一殺手,占到患者死亡的30%左右。研究者現在發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的。但是,當斑塊破裂時相關成分會出現在動脈細胞外基質中,從而開啟血小板凝集功能或動脈血栓。與此同時,巨噬細胞來源泡沫細胞產生的組織因素也會啟動血液系統的凝集作用。這些過程均可引起血塊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