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面神經損傷的檢查方式介紹
1、放射學檢查 乳突X線片、巖骨高分辨薄層CT掃描和MRI可發現骨折、血腫和中耳、內耳的結構異常。當病變累及腦干部、腦池段以及腮腺段時,MRI為首選;當病變位于顳骨時,高分辨為首選。MRI可顯示面神經損傷的情況,如水腫、血腫、斷裂等。高分辨CT薄層采集和多平面重組可清晰顯示骨折線的存在以及骨折線與面神經管的關系。 2、面神經電圖 可了解面神經纖維變性的百分數,在傷后3~4天到2~3周內有診斷價值。 3、經皮神經興奮試驗 能在早期(傷后3~4天)查出面神經軸突再生情況。 4、肌電圖 能在10~14天后反應面神經再生情況。......閱讀全文
關于面神經損傷的檢查方式介紹
1、放射學檢查 乳突X線片、巖骨高分辨薄層CT掃描和MRI可發現骨折、血腫和中耳、內耳的結構異常。當病變累及腦干部、腦池段以及腮腺段時,MRI為首選;當病變位于顳骨時,高分辨為首選。MRI可顯示面神經損傷的情況,如水腫、血腫、斷裂等。高分辨CT薄層采集和多平面重組可清晰顯示骨折線的存在以及骨折
關于面神經損傷的病理分類介紹
根據面神經結構損傷的程度及神經損傷的解剖結構和損傷后的病理變化,Sunderland分類法將面神經損傷分為5度,該分類法有助于預后估計和指導手術時機的選擇。 (1)1度損傷傳導阻滯。神經纖維連續性保持完整,無華勒變性。一般無須特殊處理,通常在傷后數日或數周內,隨著傳導功能恢復,神經功能可完全自
關于面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介紹
1、區域癱瘓癥狀 面神經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可以分為額、眶周、面中和口周4個區域局部的癥狀,也可表現為同側全部顏面肌肉癱瘓。額肌麻痹可致不能皺眉,眉毛較健側低,眼裂變大,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輪匝肌麻痹時可引起眼瞼閉合無力,當用力閉眼時眼球向外上方轉動,鞏膜暴露。頰肌癱瘓時引起閉嘴時口角下垂,鼓腮漏
肝損傷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輕度肝創傷早期無明顯變化。由于失血迅速,血液濃縮,許多患者并不出現血紅蛋白的變化,但肝創傷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可升高。 2.輔助檢查 (1)腹腔穿刺對診斷腹腔內臟器破裂,尤其是對實質性器官裂傷的價值很大。一般抽得不凝固血液可認為有內臟損傷。但出血量少時可能有假陰性結果,故一次穿
面神經損傷的程度分析介紹
不同程度的外傷性面癱應首先通過定性診斷確定是完全性面癱還是不完全性面癱,臨床上常用的分級方法是House-Brackmann分級法,作為判斷面癱預后恢復情況的主要指標,它分為6級: Ⅰ級兩側對稱,各區面肌功能正常。 Ⅱ級輕度面肌功能不良,靜態對稱;稍用力能閉目,用力時可動口角,可略不對稱;能
面神經損傷的治療原則介紹
面神經損傷后神經的完整性恢復得越早,遠期效果越好,因此早期診斷和早期修復治療尤為重要。約75%的面神經損傷能完全恢復,15%能部分恢復。早期治療的重點為通過系統、反復的電檢查篩出那些預后較差者,以便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面神經損傷應盡早診斷,采用藥物、手術等綜合治療,以最大可能地恢復面神經,減少并
簡述面神經損傷的病因分類介紹
面神經損傷按病因可分為創傷性面神經損傷(如交通事故、墜落傷、槍傷、刺傷、電灼損傷等物理性損傷)和醫源性創傷。其中外力作用方式又可分為暴露、牽拉、擠壓、壓榨、銳器切割傷及鈍器摩擦傷等類型。 (1)創傷性面神經損傷在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的發病率為5.04%,后者引起面癱的發生率為3%。顳骨巖部和
非手術治療面神經損傷的介紹
(1)藥物治療①激素類藥物可以減少滲出及水腫,有利神經恢復;②神經營養藥如維生素B1和B12等;③神經生長因子(NGF)可以全身用藥或神經損傷局部用藥;④血管擴張劑早期可應用;⑤中草藥制劑酌情采用;⑥針灸治療。 (2)物理療法①表情肌功能訓練適用于神經損傷后各期,主要包括額、眼、鼻、唇四個主要
手術治療面神經損傷的相關介紹
(1)手術方式早期手術多以面神經減壓術為主,術后神經功能恢復不良時再考慮行神經修補術,僅有面神經全部或近全部離斷時才可考慮神經吻合或移植術。其他方法還有面神經與其他鄰近部位的運動神經吻合術、利用自體靜脈套接吻合口并注入神經生長素、自體神經移植術、血管化神經移植術、跨面神經移植術、血管化游離肌肉移
檢查周圍神經損傷的方式介紹
1.傷部檢查 檢查有無傷口,如有傷口,應檢查其范圍和深度、軟組織損傷情況以及有無感染。查明槍彈傷或彈片傷的徑路,有無血管傷、骨折或脫臼等。如傷口已愈合,觀察瘢痕情況和有無動脈瘤或動靜脈瘺形成等。 2.肢體姿勢 觀察肢體有無畸形。橈神經傷有腕下垂;尺神經傷有爪狀手,即第4、5指的掌指關節過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