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顱壓綜合征的癥狀體征
顱內低壓起病可很急驟,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其臨床特點是頭痛劇烈,呈全頭痛或枕頸額顳持續性脹痛或無固定位置痛,可向項肩放射。坐起站立及 活動時頭痛加劇,多在平臥或頭低腳高位時頭痛減輕或消失。常伴有惡心、嘔吐、耳鳴、畏光、眩暈、步態不穩,少數有短暫的暈厥發作、精神障礙、抽搐、心悸、 出汗,站立時頭痛加劇可能與腦脊液壓力降低本身以及站立時腦穹窿面的疼痛敏感結構移位有關。老年患者則表現為眩暈,并伴以頭重或頭昏感。偶有頭痛其眩暈可能與基底動脈局限性供血不足有關,即可能為脈絡叢血管痙攣而致腦脊液產生減少所致。體格檢查部分有直立時脈搏徐緩、頸強直、頸部肌肉壓痛克氏癥陽性、雙側 或一側外展神經不全麻痹眼底視乳頭模糊神經系統亦可無陽性體征。顱內低壓頸部抵抗較真性腦膜刺激癥出現的頸部抵抗輕。......閱讀全文
低顱壓綜合征的癥狀體征
顱內低壓起病可很急驟,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其臨床特點是頭痛劇烈,呈全頭痛或枕頸額顳持續性脹痛或無固定位置痛,可向項肩放射。坐起站立及 活動時頭痛加劇,多在平臥或頭低腳高位時頭痛減輕或消失。常伴有惡心、嘔吐、耳鳴、畏光、眩暈、步態不穩,少數有短暫的暈厥發作、精神障礙、抽搐、心悸、 出汗,站立
低顱壓綜合征診療總結
最近臨床上遇到一例低顱壓綜合征的患者,剛開始考慮肥厚性硬腦膜炎,最后確診自發性低顱壓綜合征。為了加深對該病的認識,避免診治誤區,特地查閱了一些文獻,和大家分享、學習。一、概念低顱壓綜合癥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腰穿腦脊液壓力在0.59kPa(60mmH2O)以下,以**性頭痛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癥。二、分
低顱壓綜合征的的基本介紹
低顱壓綜合癥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側臥位腰部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壓力在0.59 kPa(60mmH2O)以下,以體位性頭痛為特征的臨床綜合癥。低顱壓綜合癥一般是由于腦體積的減少、腦脊液的減少或腦內血液量的減少形成顱內總的體積減少而使顱壓下降,并且造成一系列的臨床表現,其獨特的臨床表現近來逐漸引起人們的
低顱壓綜合征的用藥治療
預防和治療 (1)嚴格掌握脫水劑、利尿劑的應用指征,最好應用顱內壓監護儀指導應用的時間和劑量,一旦有所好轉應及時減用和停用。 (2)嚴格掌握腰穿指征。 (3)對于多發性損傷休克的患者應及時糾正低血壓休克,及時恢復灌注壓和腦血流量。 (4)長期腦脊液漏應及時行腦脊液漏修補術。本病一旦確診,
低顱壓綜合征的病因分析介紹
顱內低壓常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 (一)體積減小 失水或惡病質狀態:此時顱內低壓是由以下三種因素形成:①腦實質水分的喪失、腦體積縮小;②腦脊液生成減小;③血液濃縮、血液滲透壓增加因而對腦脊液的吸收增加。 (二)腦脊液減少 1. 腦脊液漏出:腰穿后由于腦脊液從針孔連續漏出、局部脈絡叢血管反
低顱壓綜合征的輔助檢查介紹
除常規、血尿便、心電圖、胸大片等檢查外,對于有顱內壓增高患者還應根據病史和體格檢查有選擇地選用輔助檢查。 1. 腰穿:側臥位腰穿腦脊液壓力低于0.59kPa (60mmH2O)或無法測得,負壓者無腦脊液流出,壓腹仍無腦脊液流出,用空針抽吸才有少量腦脊液。坐位時腦脊液壓力則低于3.432kPa,
關于低顱壓綜合征和鑒別診斷
1. 高顱內壓綜合癥:顱內壓增高時可導致頭痛、嘔吐,多在活動站立后減輕,久臥后加重。常有眼底視神經乳頭水腫、腰穿腦脊液壓力高于正常。有時頭顱X線或CT可見顱內高壓的特殊改變。 2. 蛛網膜下腔出血:由于低顱壓綜合癥也可突然發病,表現出頭痛、嘔吐、頸強直及畏光等癥狀和體征,特別是在腰穿腦脊液壓力
診斷低顱壓綜合征的依據有哪些?
1. 隨體位變化的頭痛:即坐立時頭痛加劇平臥時減輕;頭痛常局限于枕頸部常伴有惡心嘔吐和眩暈等癥狀。 2. 直立時位心搏徐緩(每分鐘較平時心率減慢10次以上)。 3. 在正常呼吸下側臥位腰穿腦脊液壓力低于0.59kPa(60mmH2O),腰穿后癥狀加重。 4. 臨床上排除因小腦扁桃體疝阻塞、
低顱壓綜合征的體格檢查介紹
對于低顱壓綜合癥患者,應注意部分頭痛與體位的關系;頭痛與咳嗽增加腹壓時的關系;臥位與直立時脈搏、血壓、瞳孔大小兩側是否等大及對光反應;眼球活動;眼底有無眼底視乳頭模糊或視乳頭水腫出血和滲出;腦神經和脊神經的運動感覺和反射尤其應注意雙側外展神經;腦膜刺征及頸部肌肉壓痛及時對病情作出正確的判斷選擇最
Apert綜合征的癥狀體征
1.顱面骨畸形 明顯短頭并伴有尖頭,前額陡峭;面中部1/3發育不足,下頜相對稍顯前突,鼻梁低平。 2.手足畸形 左右對稱,并指畸形至少累及第2、3、4指,若第2、3、4、5指并指稱為產科手,所有手指并指稱作勺狀手。并趾常涉及第2、3、4趾,X線顯示有骨融合。 3.眼癥 眶距過寬,眼球突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