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部門下決心破除“唯論文”頑瘴難疾,打出一套組合拳,發布一系列文件,改革科技評價體系中備受詬病的論文“SCI至上”,為此,傳統的科研資源分配方式也面臨重大轉變... 破“SCI至上”,科研資源配置方式面臨重大轉變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聯合下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通知,明確規定“對創新能力的評價突出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審慎選用量化指標,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評價的直接依據,評價結果減少與資源配置直接掛鉤。”“學校……在資源配置時不得與SCI相關指標直接掛鉤。”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研究后,于2月23日以科技部名義發布了《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而在2月21日,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發布《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要求“高校停止對專利申請的資助獎勵,大幅減少并逐步取消對專利授權的獎勵......閱讀全文
高等院校一般肩負著三大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其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是高校最核心的職能,社會服務則是建立在前兩者基礎之上的衍生職能。高校資源的開放問題,既涉及教學與科研兩類高校資源的開放,又涉及開放對象是針對社會公眾還是業內同行的問題。問題的層次、討論的重點會有所差異,因此很難用一個標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研支持力度的加大,投資渠道的拓寬,我國科研儀器設施規模呈現逐年增長之勢。但由于缺乏整體統籌和跟蹤管控,部分科研儀器設施重復建設和購置,存在部門化、單位化、個人化的問題,閑置現象比較嚴重。有調查顯示,北京地區大型科研儀器設施資源占全國比重超過20%,其中800萬元以上的儀器占到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 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號)精神,加快推進全省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
為加快推進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國務院日前發布《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 該文件中明確了適用范圍:科研設施與儀器包括大型科學裝置、科學儀器中心、科學儀器服務單元和單臺套價值在50萬元及以上的科學儀器設備等,主要分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有關科研院所、企業: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精神,加快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以下簡稱“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的進程,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
近日,《湖南省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發布。《管理辦法》是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湖南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和《湖南省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
五年間,學校獲國家和北京市儀器設備研發相關專項經費1.2億元人民幣;黃巖誼教授“基于熒光產生的數位化PCR”裝置吸引來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年累計1億元的合同;曾立民教授“在線氣溶膠有機污染物檢測系統”引來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儀器產業化資金200萬元……如此之多關于科學儀器創制的利
很多生物資源保藏中心都面臨資金方面的問題。 這個機構建立之初,其實只是為了讓一個四處碰壁的研究生能夠順利畢業而已。那還是在2002年,當時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 Boston, Massachusetts)讀研究生的Melina F
前不久,國際著名情報數據提供商湯森路透公司宣布,將其知識產權業務和科學信息業務,包括中國學者熟知的 SCI(科學引用指數)和IF(影響因子),以 35.5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 Onex Corp 和霸菱亞洲投資。這兩家都是商業投資公司,而不是與知識產權管理相關的公司。 這一消息在中國科研領域引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湖北、江蘇等地調研時發現,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反映最多的是科研經費獲取不公平,“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科研管理體制尤其是經費資源分配過度行政化飽受詬病,促使官本位意識泛濫,滋長投機意識,造成學術氛圍不良、科研水平低下等負面影響。科研人員呼吁,要痛下
近日,吉林省科技廳出臺《關于吉林省加大推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部署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加快推進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 《意見》指出,摸清我省已有的科研設施與儀器的家底,有的放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同時,合理布局新增的科研基礎設施
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開展2016年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國科發基〔2016〕31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務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財務主管司局: 為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
距離2017年9月14日,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啟動不到半年,環境保護部召開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成果研討與交流會。會上,項目5個專題負責人和北京、天津、德州、邢臺等“2+26”城市跟蹤研究工作組負責人匯報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階段性進展。各位與會專家積極參加討論,領導小組辦公室各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2014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500強名單,中國內地共有32所學校上榜,然而未有學校進入100強。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雖然不能完全真實、準確地反映大學學術研究能力的高低,但不可否認,在某種程度上,它也基本上體現了真實的情況。中國學校未進入百強,確實值得我們深
5月11日,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在2015年天士力國際化新品創制及技術創新研討會上鄭重宣布:天士力把2015年確立為研發體系改革元年。以后每年在公司成立紀念日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11日,確定為集團年度科學大會日。 閆希軍說,我們一直致力于建立開放式的協同創新體系。秉持建設“沒有圍墻
PI制引入我國后,經歷了發展和壯大,目前科研項目和科研機構基本上都實行了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這種科研組織形式在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中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在自主創新時代,PI制已很難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關。因此,在政策上要通過資源配置和評價體系引導及創新文化培育;在策略上,適當集中
為了進一步推動科技資源統籌集成與開放服務,構建科技資源統籌服務體系,10月17日,全國科研儀器服務聯盟聯合江蘇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在江蘇師范大學舉辦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政策宣講暨全國科研儀器服務聯盟推介活動。江蘇省及設區市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責任處室(部門)負責人、高校院所及市場化服務機構代表等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務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財務主管司局: 為持續摸清我國科技基礎條件資源家底,深入推動科技資源優化配置與開放共享,按照《2018年國家創新調查工作要點》部署,經研究,科技部、財政部決定開展2018年度國
2017年6月19日,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驗收會2017年6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順利通過驗收2017年6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
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48個;優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6個 據中國博士后基金委員會網站消息,按照《關于開展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評估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55號)的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對93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52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進行了綜合
11月26日,第十屆中意創新合作周在京舉行。在出席合作周航空航天分論壇時,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高工楊瑞洪介紹,在2020年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任務后,我國將開展火星任務、月球極區探測、月球科研站和月球基地建設、小行星探測等多個空間任務,這些任務都將向國際開放,為國際同行提供載荷
1/3的時間用來申請項目,1/3的時間處理各種雜事,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時間,有1/3就不錯了。這是一位科學家一年的時間分配。今天,《人民日報》刊發與某國立研究所課題組組長的對話——《我只有三分之一時間
組建協同創新中心,目的是以機制體制改革為抓手,以關鍵技術創新為核心,打破單位、學科的界限,匯集各協同單位的人才、裝備和資金等優勢資源,針對制約山東省小麥玉米增產增效的技術瓶頸,開展協同創新,實現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共同提升,全面提高山東省小麥玉米周年高產高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現狀]儀器設備利用率不到25% 作為科研最重要的手段,國家重點儀器設備在整個科技資源中占有相當高的比重,其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著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揮。據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的調研資料顯示,不少發達國家的儀器設備利用率高達170%~200%。而我國擁有的科學儀器設備的數量比歐盟15國的
當創新匯成巨流,對于利益藩籬與傳統枷鎖的沖決將無可阻擋。在學術領域,以“行政化”為突出特征的諸多深層次矛盾,已讓科技體制改革進入不得不改的階段。倒逼是改革的表象,卻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變革難免斷腕的痛楚,同時需要兼顧猛寬得中的策略。無論如何,創新驅動發展,已讓科技界成為改革的主戰場。 “十二
近日,依據《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制定《“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科技基礎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圖片來自互聯網 這意味著,在經過17年試點籌建后,我國國家
堅持科學發展 爭創世界一流 地球科學的探索與實踐,為世界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北京離子探針中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北京離子探針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于2001年12月18日,是由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和中科院共同出資,以共建共享方式建立,按出資比例分配機時的國家大型
現狀利用率不高:儀器設備利用率不到25% 作為科研最重要的手段,國家重點儀器設備在整個科技資源中占有相當高的比重,其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著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揮。 據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的調研資料顯示,不少發達國家的儀器設備利用率高達170%~200%。而我國擁有的科學儀器設備的數量比歐
12月17日上午,江西省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工作交流會在南昌召開。江西省科技廳副廳長劉青、江西省衛健委副主任萬筱明出席會議。 會議由江西省大儀辦負責人主持并宣讀《關于2017年度江西省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服務績效評估結果的通報》,劉青、萬筱明等領導為獲得先進的10家單位頒發證書,隨后,劉青就江
國家實驗室主要圍繞國家使命,從事基礎性和戰略性科研任務,通過多學科交叉協助,解決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問題。《專項規劃》指出,國家實驗室是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國際科技競爭的創新基礎平臺。建設國家實驗室有助于提升我國戰略性和前瞻性科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