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疾病簡介
間變大細胞淋巴瘤在以前經常被診斷為未分化癌或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癥。對CD30或Ki-1抗原的發現和識別,使某些表達該抗原而以前未分類的惡性腫瘤病人,確定為一類新的淋巴瘤。隨后,發現t(2;5)和經常過度表達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證實該疾病的存在。該淋巴瘤占所有NHL的2% 。......閱讀全文
關于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疾病簡介
間變大細胞淋巴瘤在以前經常被診斷為未分化癌或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癥。對CD30或Ki-1抗原的發現和識別,使某些表達該抗原而以前未分類的惡性腫瘤病人,確定為一類新的淋巴瘤。隨后,發現t(2;5)和經常過度表達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證實該疾病的存在。該淋巴瘤占所有NHL的2% 。
關于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間變大細胞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的2% 。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病人多為年青人(中位年齡33歲)和男性(占70%)。當血液病理學專家認識到典型的形態學特征和T細胞或裸細胞免疫表型伴隨CD30陽性,可以作出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診斷。適合其他侵襲性淋
皮膚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根據WHO-EORTC(世界衛生組織-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組織)最新分類,原發皮膚CD30+淋巴增生性疾病包括:淋巴瘤樣丘疹病、皮膚間變大細胞淋巴瘤及“邊界線”病例。皮膚間變大細胞淋巴瘤定義為CD30+大細胞淋巴瘤,原發于皮膚,對治療反應好,預后好。
關于皮膚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檢查介紹
皮膚組織病理顯示腫瘤細胞呈結節樣或彌漫性浸潤真皮和淺表皮下脂肪組織,腫瘤組織由層狀非典型的CD30+大細胞組成。多數病例由大間變細胞(大的、不規則形核、核仁明顯、胞質豐富;R-S細胞特征的巨細胞)組成,但是大的多形性細胞或免疫母細胞也可見到。
如何診斷間變大細胞淋巴瘤?
當血液病理學專家認識到典型的形態學特征和T細胞或裸細胞免疫表型伴隨CD30陽性,可以作出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診斷。證明t(2;5)和/或過度表達ALK蛋白可以證實該診斷。某些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也可以具有間變特征,但是其臨床過程或對治療的反應與其他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相同。
關于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治療和預后介紹
1、治療? 適合其他侵襲性淋巴瘤的治療方案CHOP,適用于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病人。 2、預后? 盡管有間變表現,該病在侵襲性淋巴瘤中有最好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75%。而傳統的預后因素諸如IPI預示治療結果。過度表達ALK蛋白是一個重要的預后因素,過度表達該蛋白的病人有一個較好的治療結果。
簡述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病人多為年青人(中位年齡33歲)和男性(占70%)。50%的病人表現為Ⅰ/Ⅱ期,其余的病人有更廣泛的病變。全身癥狀和LDH水平升高約見于一半病人。骨髓和胃腸道很少侵犯,但皮膚侵犯較常見。局限于皮膚的某些病人是一種不同的和更惰性的疾病,被稱為皮膚間變大細胞淋巴瘤。
關于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 ALCL) 亦稱 ki-1 淋巴瘤,細胞形態待殊,類似 R-S 細胞,有時可與霍奇金淋巴瘤和惡性組織細胞病混淆。細胞呈 CD30 + ,亦即 Ki-1(+), 常有 t (2 ; 5) 染色體異常,臨床常有皮膚
關于間變性T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也叫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該組腫瘤共同特征為:細胞體積大,核大而不規則,細胞彌散或巢樣沿淋巴竇或濾泡間浸潤,幾乎所有的瘤細胞均強烈表達Ki-1抗原,也稱“Ki-1淋巴瘤”(Ki-1 Lymphoma)。
簡述皮膚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皮損通常為單發性或局限性皮膚損害,傾向潰瘍(50%),自然消退(25%)。罕見于兒童,男性多于女性。損害通常為堅實、紅色到紫色腫瘤,直徑可達10cm,表面可見潰瘍及衛星灶,無好發部位,皮膚外或淋巴結受累少見。
一例間變大細胞T淋巴瘤ⅡA期診斷分析
患者男,41歲,因左側腋窩腫物行左側腋窩腫物切除術。病理示:左腋下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Ki-67 50%陽性。乳酸脫氫酶156 U/L,PS評分為1分。全身CT檢查示:左側鎖骨下區、腋窩多發腫大淋巴結,最大者約1.9 cm × 2.8 cm,符合淋巴瘤改變。雙側
關于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疾病簡介
外周T細胞淋巴瘤是一組有成熟T細胞免疫表型的異質型形態改變的侵襲性腫瘤。它們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病例的7% 。許多不同的臨床綜合征包括在這群疾病中。
以腎功能衰竭為首發癥狀的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患兒,男,漢族,2013年12月出生。2017年1月1日因“全身浮腫1周,尿少1天”就診于我院門診。病程中無發熱、無肉眼血尿、無腹痛,無骨關節疼痛。當地血生化檢查提示:CERA:285umol/L,BUN:13.7 mmol/L;MRU檢查:雙側輸尿管后方腫塊影,雙腎積液,輸尿管積液。
關于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基本介紹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即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種獨立類型,由德國病理學家Stein等于1985年應用Ki-1(CD30)抗體識別,常呈間變性特征,被命名為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REAL分類將B細胞表型者歸為彌漫性大B細胞性淋巴瘤。目前,ALCL只包括T表型和Null(非T非B)表型。約60%-85%左
關于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基本介紹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即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種獨立類型,由德國病理學家Stein等于1985年應用Ki-1(CD30)抗體識別,常呈間變性特征,被命名為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REAL分類將B細胞表型者歸為彌漫性大B細胞性淋巴瘤。目前,ALCL只包括T表型和Null(非T非B)表型。約60%-85%左
關于B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不能分類,具有DLBCL和BL中間特點( B cell lymphoma, unclassifiable, 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and Burkitt lymphoma),這是一種在形態
關于B細胞淋巴瘤的疾病預后介紹
根據臨床行為的不同,B細胞淋巴瘤分為惰性淋巴瘤和侵襲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通常發展緩慢,可保持多年疾病穩定及長期生存,但無法治愈。侵襲性淋巴瘤通常需要較強烈的治療方法,但有治愈的可能。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和治療取決于淋巴瘤的具體類型以及分期分級。 1993年Shipp等提出了NHL的國際預后指數(
關于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皮膚T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TCL)屬于結外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中的一種,是原發于皮膚的由T淋巴細胞克隆性增生造成的疾病,由一組臨床表現、組織學特征、及病程預后各不相同的疾病組成。皮膚T細胞淋巴瘤占
關于NK/T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NK/T細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是起源于成熟NK/T細胞的淋巴系統惡性腫瘤。NK細胞和T細胞具有共同的祖細胞,兩者在功能和某些抗原的表達上具有相似之處,NK/T細胞淋巴瘤因起源于這兩種細胞而得名。NK/T細胞淋巴瘤在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但主要見于成年人。
關于周圍T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周圍T細胞淋巴瘤,淋巴結結構破壞,腫瘤主要侵犯副皮質區,常有血管增生。瘤細胞由大小不等的多形性細胞組成,伴有眾多的非腫瘤反應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漿細胞、組織細胞等。病人常為成人,全身淋巴結腫大,臨床進展快,具有高度侵襲性。
關于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疾病分類介紹
隨著人們對皮膚T細胞淋巴瘤認識的不斷深入,對如此復雜各異的疾病譜系進行正確的分類成為了重要的問題。最新的分類系統依據疾病的臨床表現、腫瘤細胞的形態學以及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的兩套分類方法結合起來,在2005年對皮膚T細胞淋巴瘤進行了新的
關于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的簡介
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 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 ),LPL可以僅累及淋巴結,但許多病人的血清中可檢測出單克隆IgM, LPL 患者有骨髓累及和IgM單克隆病時,稱為Waldenstrêm巨球蛋白血癥(WM) ,這是LPL 的一種重要的變型;二,以往認為達50%
關于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外周T細胞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病例的7% 。其診斷主要依靠專業血液病理學家根據合適的活檢病理和免疫表型而得出。外周T細胞淋巴瘤一線治療方案包括CHOP等,年青病人常常在病程早期考慮造血干細胞移植。外周T細胞淋巴瘤通常預后不良。
關于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是NHL中最常見的類型,幾乎占所有病例的1/3。這類淋巴瘤占以前臨床上的“侵襲性”或“中高度惡性”淋巴瘤的大多數病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正確的診斷需要血液病理學專家根據合適的活檢和B細胞免疫表型的證據而得出。近年多個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資料證明,其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應
關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簡介
骨髓原始間充質干細胞是骨髓基質干細胞,是人們在哺乳動物的骨髓基質中發現的一種具有分化形成骨、軟骨、脂肪、神經及成肌細胞的多種分化潛能的細胞亞群。它們對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HSC)不僅有機械支持作用,還能分泌多種生長因子(如IL-6,IL-11,LIF,M-CSF及SCF等)來支持造血。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特征
在臨床上ALCL被分為原發性(系統性和皮膚)及繼發性(由其他淋巴瘤轉化而來)兩種,約占全部NHL的2%-7%。由于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原發性系統性ALCL中ALK陽性和ALK陰性病例其表現有明顯差異,因此將ALK陽性和ALK陰性的原發性系統性ALCL分別介紹。 ALK陽性原發性系統性ALCL A
關于神經細胞間的化學突觸的簡介
存在于可興奮細胞之間的細胞連接方式,它通過釋放神經遞質來傳導神經沖動。 化學突觸(synapse)是存在于可興奮細胞間的一種連接方式,其作用是通過釋放神經遞質來傳導興奮。由突觸前膜(presynaptic membrane)、突觸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和突觸間隙(s
關于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疾病診斷和治療
1. 組織病理學 對懷疑有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患者首先要進行皮膚活檢進行組織病理學診斷,以排除良性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部分皮膚T細胞淋巴瘤,如蕈樣肉芽腫進展緩慢,在臨床和組織學上可多年均無特異性改變,所以必要時需多次多點取材以取到最具有疾病代表性的皮損。 2. 免疫表型 利用石蠟或冰凍切片做
概述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特征
在臨床上ALCL被分為原發性(系統性和皮膚)及繼發性(由其他淋巴瘤轉化而來)兩種,約占全部NHL的2%-7%。由于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原發性系統性ALCL中ALK陽性和ALK陰性病例其表現有明顯差異,因此將ALK陽性和ALK陰性的原發性系統性ALCL分別介紹。 ALK陽性原發性系統性ALCL A
簡述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分子機制
對ALCL確切的病理機制尚知之不多。研究發現,約有30-80%患者存在2號染色體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基因易位,產生有致癌性的異常ALK融合蛋白。ALK陽性ALCL中最常見的核型異常是t(2;5)(p23;q35)易位,即ALK基因與5號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