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術反腐:讓科學倫理有法可依
法國科學界一直秉承自1789年大革命以來倡導的人文精神,在弘揚科學研究的自由原則和實證方法的同時,強調對人的價值和生命的尊重。法國除對涉及人類健康的醫學、動物實驗和轉基因研究有明文立法約束之外,對科學領域研究和學術不端行為基本無法可依,強調行業自律。任何自由都需自律與約束。作為補充,法國科學界和大學院校按照對投資者、社會與人類福祉負責的原則,依靠有效的行為規范和校規、校訓,有力地推動科學研究,擯棄弄虛作假的行為,已然形成一種社會風氣,使科學倫理有“道”可依。 法國對科學倫理的研究有深厚積累,并積極影響著社會文明發展。法國2005年頒布的《關于動物實驗政府令》就源于法國相關科學倫理規范,強調對人類與自然關系、胚胎與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歐盟委員會2008年2月頒布的《納米技術研究行為規范》也強調,相關研究“必須得到公眾理解,尊重公眾權利,保證其立項、使用和推廣有利于人類、環境和社會福祉。”科學倫理尤其強調“可持續”與“負責任”......閱讀全文
法國學術反腐:讓科學倫理有法可依
法國科學界一直秉承自1789年大革命以來倡導的人文精神,在弘揚科學研究的自由原則和實證方法的同時,強調對人的價值和生命的尊重。法國除對涉及人類健康的醫學、動物實驗和轉基因研究有明文立法約束之外,對科學領域研究和學術不端行為基本無法可依,強調行業自律。任何自由都需自律與約束。作為補充,法國科學界
法國生物學領袖被指學術不端
當調查發現其研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后,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歐洲最大的基礎研究機構——暫停了植物生物學領軍人物Olivier Voinnet的職務。該機構發言人Julien Guillaume近日表示,盡管Voinnet是CNRS的資深科學家,但自2010年11月,他
法國新科學法不盡人意
??????? 經歷了與科學界數月的磋商后,近日雙方就由法國科學技術部部長提出的新高等教育和研究法議案草案達成共識,法國議會將很快決定是否通過草案。新法案包括減少研究人員、研究機構、區域間的競爭,以及簡化過于復雜的國家教育與研究系統等。但是,許多人認為議案草案在回避許多關鍵性問題,例如:經費問題和工
嫦娥六號搭載法國科學載荷
(圖源:云上天鏡 鄭太倫)記者5月3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低溫推進劑,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計劃5月3日17時至18時實施發射任務,首選發射窗口瞄準17時27分。嫦娥六號任務提供了開放的國際合作機會,在火箭整流罩上,除了有中國航天局的標識,還有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歐
法國科學家發現新種巨型病毒
據國外媒體報道,法國科學家在變形蟲體內發現一種巨型病毒新類型,它的基因庫里包括來自其他物種的遺傳物質。法國艾克斯-馬賽第二大學(Aix-Marseille 2 University)的迪德爾·拉奧爾特(Didier Raoult)說,這種病毒“是一種全新類型”。 巨型病毒的結構分析
法國50億歐元科學超級校園遭批評
法國政府審計人員對到2020年在巴黎附近打造科學超級園區予以強烈批評,該校園旨在與全世界頂尖高校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匹敵。 超過53億歐元的公共開支已被指定用于巴黎—薩克雷科學集群,歐盟審計院在2月8日公布的一份年度報告中稱,但建造大型綜合研究園區的最初設想卻“停滯不前”。 薩克雷高原位于巴黎
法國大力推進納米科學研究
上圖是位于法國特拉普(伊夫林省)國家檢測實驗室納米測量平臺,法國在改善納米科學領域研究基礎設施方面的一直在做重大努力。在這個先進的計量學研究中心,一切都是高科技。在這里人們談論納米物體的物理化學性質、量子霍爾效應,以及其他單電子隧道效應......在這里人們走在科學研究的前沿。
法國科學家揭開生物鐘“守時”奧秘
研究以綠藻為對象,是否適用于人類尚待深入研究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11月15日發表公報說,該機構研究人員通過對綠藻的觀測,揭開了生物鐘“守時”的秘密。 此前科學家認為,生物鐘“守時”的秘密在于一些分子對光線十分敏感,但他們隨后注意到,每天的長短總會有變化,陽光強度也會隨著天氣改變,不過生物
法國科學家:水母數量激增顯示生態失衡
法新社6月18日援引法國巴黎海洋學研究所研究員杰奎琳·古瓦的話說:“水母對環境變化敏感。水母數量越多,表明環境變化越大。”?一些海洋生物學家認為,水母眼下侵占了許多其他海洋生物生活的區域。水母在地中海的繁殖速度最為驚人。海洋捕撈過度,水母的天敵海龜等數量銳減,導致水母繁殖速度加快。?大西洋納米比亞海
兩名中國科學家獲頒法國科學院年度大獎
法國科學院2017年度頒獎典禮21日在巴黎舉行,在法國從事科研工作的中國科學家麻小南和彭玲憑借各自在數學和生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的突出成果分別獲頒“索菲·熱爾曼獎”和“昂里·拉貝博士夫婦獎”。這兩個獎項均是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 法國科學院表示,授予麻小南這一獎項是為了表彰其在解析撓率、伯格曼核和
科學家譴責法國削減9億歐元研究經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050.shtm
科學家譴責法國削減9億歐元研究經費
近日,法國政府頒布了一項法令,宣布削減100億歐元預算,其中“高等教育和研究”類預算將消減9.04億歐元。此舉遭到法國科學家的強烈批評。 據《自然》報道,2月18日,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概述了一項削減100億歐元(109億美元)公共支出的計劃。該計劃是在法國政府將今年
各國科學家在法國南部“種太陽”-中國表現突出
播種一個太陽,讓能源從此用之不竭,這是人類的一大夢想。 如今,在法國南部海港城市馬賽以北約80公里處的圣保羅-萊迪朗斯小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TER)組織的數千名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正在埋頭“筑夢”。數十年后,一個“人造太陽”可能在當地流水潺潺的迪朗斯河邊升起。
法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病毒-或來自火星
法國科學家在智利沿海和澳大利亞一處池塘發現了地球上最大病毒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19日報道,法國科學家在智利沿海和澳大利亞一處池塘發現了一種巨大的病毒,該病毒是地球上迄今發現的最大病毒,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產生于遠古時代或來自外星球。 報道稱,該種病毒有1微米(百萬分之一米
法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企鵝并非“同性戀”
一對帝企鵝 北京時間10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法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企鵝并不是同性戀。盡管已有證據證明野生企鵝存在某些同性戀行為,但科學家們認為,這僅僅是一種同性調情,直到它們最終找到異性配偶。 在許多動物園,人們已經注意到雄性帝企鵝存在一些同性戀行為。最近,
首屆細胞科學北京學術會議開幕
11月6日,由北京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細胞出版社主辦的2019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系列活動——首屆“細胞科學北京學術會議”在北京懷柔科學城開幕。會議以“人工智能與腦科學”為主題,邀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該領域的卓越科學家,就人工智能和神經科學兩個領域的全球最新科研進展,及其交叉演
法國科學家分離出芳香分子可使健康食品變好吃
大家都知道健康食品對身體好,但真正能堅持健康飲食的又有幾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口味。不過別急,法國科學家正在著力解決這個問題。位于第戎的味覺與攝食行為中心研究人員掃描了食品的氣味混合物,從中分離出自然的芳香分子,然后把這些分子加到低脂、低鹽或低糖的食物上,從而欺騙大腦,讓它相信這些食物又香又甜
法國科學家實驗顯示防丙肝疫苗初見成效
美國最新一期《科學轉化醫學》雜志報道,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的科學家近日開發出一種能預防丙型肝炎的疫苗,動物實驗顯示這種疫苗有效。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丙肝疫苗都屬于治療性疫苗,還沒有疫苗能起到預防丙肝的作用。這個疫苗是利用類病毒顆粒開發出的。類病毒顆粒和病毒相似,但不含有病毒的遺傳物質,不具有傳染性。疫苗
法國科學家分離出芳香分子可使健康食品變好吃
大家都知道健康食品對身體好,但真正能堅持健康飲食的又有幾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口味。不過別急,法國科學家正在著力解決這個問題。位于第戎的味覺與攝食行為中心研究人員掃描了食品的氣味混合物,從中分離出自然的芳香分子,然后把這些分子加到低脂、低鹽或低糖的食物上,從而欺騙大腦,讓它相信這些食物又香又甜特別
法國科學家揭示基孔肯雅病毒侵入細胞機制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機構與巴斯德研究所合作,通過揭示基孔肯雅病毒表面蛋白質的3D結構,掌握了這種病毒侵入細胞的機制,這一發現將有助于開發新的抗病毒藥物。 公報稱,研究人員借助電子顯微鏡清楚觀測到這種病毒表面蛋白質的3D結構,他們發現,蛋白質E1、E2、p62等在病毒入侵機制中
法國科學家揭艾滋感染自愈秘密:有望孕育新療法
北京時間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促使兩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一人在30年前感染——神奇自愈的基因機制。正是由于這種基因機制,兩名男子從未出現艾滋病癥狀。科學家稱因為遺傳密碼發生變化,艾滋病病毒一直無法在他們的免疫細胞內復制。這種變化似乎與一種被稱之為
科學家抱怨法國臨床試驗悲劇調查不透明
在參加了一期臨床試驗后,6人被送往雷恩醫院。 一種試驗性藥物的臨床試驗在法國出現悲劇性失誤后,已有1人死亡、5人住院。然而,在該事件于1月15日首次獲得公開承認的數天后,官方信息的缺失使外圍專家和公眾對于到底發生了什么依舊所知甚少。 “法國當局的反應并未表現得非常迅速或透明。”該國臨床
法國右翼落敗,科學家“避免了一場災難”
近日,法國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在議會選舉中“爆冷”落敗。據《自然》報道,迄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贏家,這給科學界帶來了不確定性,許多人不相信新政府會對研究和高等教育產生積極影響。法國南特的選舉之夜集會。圖片來源:Loic Venance/AFP via Getty在6月30日第一輪投票中獲勝后,人們曾預測國民
中國科學院與法國CIRAD簽訂框架合作協議
2月25日,中國科學院與法國農業國際合作研究發展中心(CIRAD)以視頻方式舉行框架合作協議簽字儀式。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和CIRAD主席Michel Eddi出席活動并代表雙方簽字。 張亞平在致辭時向法方介紹了中科院國際人才計劃、“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等情況。他表示,雙方通過簽署這一具有
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召開
記者從日前于合肥召開的2013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獲悉,過去一年里,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冰蓋過程與氣候、極地海洋環境特性及變化、極地生態系統及資源特性、極地環境監測技術以及我國北極戰略等研究領域,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在4天的時間里,孫樞、李廷棟、李曙光、魏奉思等4位院士和來自全國68家
科學儀器服務民生學術大會勝利召開
安徽光機所 劉文清所長 來自安徽光機所的劉文清所長帶來的報告題為《在線分析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我國環境問題表現出區域特征,區域性大氣污染日趨明顯存嚴重污染隱患。其中細粒子污染是中國重要環境問題之一。 在線監測分析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需要發展先進環境監
法國轉基因現狀
法國南部的波爾多地區距離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省只有200多公里遠,屬于同一個氣候帶,都是玉米螟曾經肆虐過的地區。農場主克勞德·梅納拉(Claude Menara)在他新建的庫房里接待了本刊記者,這座庫房是用來安置大型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的,屋頂裝有一整排太陽能電池板,除了自用外還可以把多余的電以
高長青當選法國國家外科學院外籍院士
記者日前從解放軍總醫院獲悉:國際著名心臟外科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高長青教授當選為法國國家外科學院外籍院士,并在法國巴黎大學會議廳接受頒發院士證書和獎章。 據悉,法國國家外科學院成立于1731年,是法國醫學界外科專業領域的最高權威機構,法國國家外科學院自成立以來有多位院士獲得諾
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合作交流項目批準通知
根據我委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雙邊合作協議,雙方于2016年繼續共同資助中國與法國科研人員之間在科學研究基礎上開展的合作交流項目。經過公開征集,共受理有效申請96項。根據中法雙方評審結果并經雙方機構共同協商,將對以下12個項目予以資助,項目執行期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
日本學術界擔憂軍事科學入侵
今年3月,位于橫濱的美國海軍造船廠交付了二戰以來日本最大戰艦。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日本一直奉行和平主義路線。因此,一些科學家對上個月發現該國防衛省開始資助基礎性研究感到擔憂。盡管第一年3億日元(約合250萬美元)的總額跟日本全部研究資助相比只是小菜一碟,但對很多學術界人士來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