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尾氣檢測黑幕,這是繼去年曝光宇星科技自動在線監測儀器在脫硫設備停止后,仍然運行顯示監測二氧化硫的數值,涉嫌造假之后,又一次揭開檢測行業背后的“黑幕”。不斷探尋癥結所在,最終拔掉“毒瘤”是對檢測行業乃至全人類來說,長久繁榮發展的關鍵之一。 造假現象屢見不鮮 記者在山東暗訪調查中發現,尾氣檢測超標的車輛,只需要花200元找個“黃牛”,同樣一輛汽車并不需要經過任何維修處理,就能夠使尾氣檢測結果達標合格。 作弊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檢測站在尾氣的采集管上私裝閥門開關,檢測時由工作人員悄悄地操縱該開關,從而使檢測數據達標。 更隱蔽的一種方法則是在檢測軟件上做手腳。據相關檢測公司透露,他們可以在分析軟件上做文章,使尾氣合格的標準比國家標準擴得更寬,通過在檢測軟件里設置不同的指令,檢測人員按照這些指令來控制車輛的檢測數據,擺放在外的檢測設備看似正常運作,毫無破綻。 事實上,機動車尾氣檢測數據造假并非“新......閱讀全文
編者按/ 從檢測者到生產檢測設備者的全鏈條式造假,令汽車尾氣檢測這一重要環保舉措形同虛設,令公眾驚詫。但相比于德國大眾尾氣排放造假,這件牽涉更廣闊的丑聞,在被曝光6個月后,仍未有全面查處和深度糾正,一方面因相關部門不作為,深層則在于源頭監管缺失、部門間利益掣肘…… 一線調查 尾氣檢測造假溯源
許多城市的機動車檢測中心也紛紛更新了設備,讓尾氣檢測數據更加準確。遼寧省大連市機動車檢測中心,去年7月份就開始使用新的尾氣檢測線。但是,這套據說是非常先進的檢測線,使用起來卻有些奇怪。央視《焦點訪談》2011年2月24日播出《奇怪的檢測》,以下為節目實錄: 演播室主持人 泉
一張小小的機動車綠色環保標志(以下簡稱“綠標”)背后,隱藏著不少秘密。 “拿到了綠標,并不意味著該機動車環保達標。”有機動車環保檢測專家這樣揭秘。 近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聯合召開“環檢機構專項整治核心問題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提出,國內一些環檢機構存在檢測設備假冒偽劣
在全社會治霾防污的共識下,本應成為監管要害環節的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卻亂象叢生,有業內人士甚至毫不客氣地批評為“基本失控”。其中,不符標準不合規范導致的檢測設備普遍不過關是重大“硬傷”。“機動車環保檢測的目的是找出高污染車,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檢測要規范、標準。但是遺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監管不到位
“多年來,尾氣檢測數據造假、買標賣標、檢測流于形式已成為社會公開的秘密。”4月19日,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聯合召開的“綠色在行動——環檢機構專項整治核心問題專家研討會”上,圍繞環檢工作出現的種種問題和如何開展專項整治,多位專家表示,我國尾氣檢測方法五花八門,環檢機構檢測設備
底盤測功機的作用是模擬車輛行駛的真實狀況,如果底盤測功機的負載精度不夠,環檢時就會直接影響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環檢機構不僅在設備等硬件方面存在問題,還有更加惡劣的軟件造假問題。有了這樣的軟件,車輛是否裝有尾氣凈化的催化劑,檢測數據相差無幾。行駛3萬公里的車與行駛25萬公里的車,檢測結果也幾乎相
前不久,《紅周刊》刊發《安車檢測“帶病”上市?》一文,質疑安車檢測主營業務不具備生產資質,并涉嫌違法違規。更早前的去年9月,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車輛年檢過程中的灰色利益鏈條,直接點名安車檢測和南華儀器涉嫌設備造假。與此對應的是,安車檢測雖然一度聲明內部自查,但自查結果卻遲遲沒有出爐。截至目前,有關
前不久,《紅周刊》刊發《安車檢測“帶病”上市?》一文,質疑安車檢測主營業務不具備生產資質,并涉嫌違法違規。更早前的去年9月,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車輛年檢過程中的灰色利益鏈條,直接點名安車檢測和南華儀器涉嫌設備造假。與此對應的是,安車檢測雖然一度聲明內部自查,但自查結果卻遲遲沒有出爐。截至目前,有關
汽車環保年檢,每輛車都要過尾氣環保關。日前,我市環保部門通過建立機動車尾氣檢測在線監控系統,將全市41個汽車尾氣檢測站納入在線監控,今后,環保部門可以像隨時監控污染企業排放一樣監控尾氣檢測站。 點開監控屏幕,全市檢測站盡收眼底 在南京市機動車排污監管中心的監控平臺上,有一塊由多個小屏幕組成的
關于尾氣檢測的話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4月28日,一場由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組織的機動車尾氣檢測造假問題專家討論會,在北京召開。 而就在此前的4月25日,山東省召開了視頻工作會議部署開展機動車檢驗機構專項監督執法行動。 “機動車檢測數據是控制機動車污染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基礎性數據。檢測數
關于尾氣檢測的話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4月28日,一場由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組織的機動車尾氣檢測造假問題專家討論會,在北京召開。 而就在此前的4月25日,山東省召開了視頻工作會議部署開展機動車檢驗機構專項監督執法行動。 “機動車檢測數據是控制機動車污染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基礎性數據。檢測數
為繼續貫徹執行環保部批復的《區域性機動車云檢測運營管理服務工程》第三方市場化試點,9月8日,“駕道CIC(云檢測)車體檢”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研討會宣布,自9月8日起,云檢測在北京、山東率先建設的50余家機動車“車體檢”將面向公眾開放,同時云檢測將以市場第三方的立場,通過用互聯網實時監
“問題檢測設備是主因” 去年以來,機動車尾氣檢測被曝成了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重災區”。盡管《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但機動車尾氣檢測數據造假問題恐怕不能就此拉上帷幕。 國家“機動車排放簡易工況檢測裝備國產化項目”總負責人、北京中關村空氣污染
去年以來,機動車尾氣檢測被曝成了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重災區”。盡管《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但機動車尾氣檢測數據造假問題恐怕不能就此拉上帷幕。 國家“機動車排放簡易工況檢測裝備國產化項目”總負責人、北京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告訴法治周末
日前,安徽寶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濱海新區召開立式遙感檢測新產品發布會,會議由華佑立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此次發布會標志著安徽寶龍正式面向天津市場推出其最新研發的立式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設備。 近年來,全國各地城市霧霾現象頻發,嚴重影響人民生活環境和健康。國家環保部對此高度重視,連續出臺多項
29日,記者從市人大常委會獲悉,在我市廣泛開展“黃標車及機動車尾氣超標排放集中整治”行動中,來自南關區的王有利、王濱、別海洲等10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推動落實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檢測與防治的方案》,指出目前長春市一些檢車線不作為,對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只檢測、不治理,只看病、不治病,建言政府相關
7月25日,環境保護部、公安部、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排放檢驗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這意味著“黃綠標”正式退出歷史舞臺,6年內新車還將免于尾氣檢測。目前該政策東營尚未實施,正在等待全省細則出臺。 “黃綠標”將退出歷史舞臺 尾氣排放合格發綠標,不合格車輛是黃標,可不久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和機動車使用數量的增長,機動車尾氣逐漸成為城市清潔空氣的主要殺手,如何快速、高效篩選行駛中高污染排放車輛是治理的關鍵。在北京市密云縣、昌平區和陜西省西安市,利用激光遙測技術進行機動車尾氣檢測的固定和移動設備受到環保部門青睞。 為什么會選擇激光遙測技術?這些設備的檢測效果
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共發放機動車電子環保標志1000多萬張,在定期檢測檢驗過程中,防止 “調包”、“蒙混過關”等現象。 電子環保標志儲存車輛環保信息包括:車主姓名、車輛牌號、檢測時間、排放達標情況等,使用年限為6年,在此期間,車主不用更換環保標志。 在用車進行定期檢測檢驗時,通過
7月起,福州機動車檢測站將采用“簡易工況法”,檢測機動車尾氣。 昨日下午,倉山空四檢測站一條尾氣檢測通道內,牌號為閩A3C321的面包車正在檢測尾氣。該車掛空擋,一名工作人員坐在駕駛室內踩油門,小車的排氣管內插著一根檢測棒。隨著油門的升降,與檢測棒相連的儀器就會自動顯示檢測數據。工作人員將數據
圖為機動車污染移動監測比對系統 BO模式有何優點? 把檢測質量服務管理交給社會第三方,并通過發放車輛電子標簽對車輛排放量進行分類管理和上路執法,讓政府從繁重的檢測質量管理和發放黃綠標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抓政策法規建設和監管執法,綜合協調解決機動車污染控制難題。 云檢測如何提高準
如何有效地減少大氣污染,已成為一項世界性重要課題,在中國更是如此。其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能源汽車等成為我國的長期發展戰略。有關專家表示,有效控制機動車排放污染問題是快速削減大氣污染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當務之急。為此,地方環保部門也進行了很多重要的實踐。記者日前了解到,山東省開展的區
汽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硫、鉛、碳微粒和其他雜質粉塵等,這些物質對人類和整個生態環境危害極大,其中CO、HC、NOx及微粒是主要的有害排放物。由于汽車尾氣成分與發動機的工況有直接的聯系,所以通過汽車尾氣的檢測可
一輛汽車進入檢測點,所排放尾氣的各項數據將同時傳到省環保廳、各地市環保局以及車主,車主就能隨時知道自己的車是否尾氣排放超標、是否需要保養……由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APCP)發起的“體驗云檢測,爭做綠色車主”公益活動在京津冀等地開展。 11月21日,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表示
張力軍被查,環保領域的利益鏈終于曝光。日前,《中國經營報》接到舉報稱,在任環保部副部長期間,分管污染控制的張力軍,未將汽車納入污染物控制總量,諸多不具備汽車檢測條件的企業都得到了迅速發展。 此外,本報記者接到的另一份舉報材料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通過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法》讓
瀕臨報廢期限的“問題車”只花300元就能免檢上路?乍聽起來如天方夜譚,然而卻成了赤裸裸的現實。赤裸裸的腐敗架空了無數寫在墻上和文本中的“規定”,完整的尾氣檢測標準和規范亟待建立。 尾氣檢測腐敗已深入骨髓 完整標準規范亟待建立 截至2014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54億輛。根據多地環保部門公
車輛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及氮氧化物不僅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而且已經成為影響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的重要因子。年檢,應該是控制汽車尾氣污染的一個有效途徑。但實際上,通過現行的檢測手段達到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在一些地方甚至是國家廢止的檢測手段還大行其道。一些能夠
機動車尾氣檢測絕緣何亂象不斷,業內專家認為,原因之一是“環保部對所有設備商的儀器設備沒有建立準入制度”。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原研究員韓應健在16日召開的相關研討會上透露,由于機動車檢測設備和儀器缺乏強制性標準,導致檢測質量嚴重下降,檢測結果失去客觀性,進而影響到當地環保局和當地政府的正確決策
昨日,廣州市環保局在官網發布《關于實施機動車排氣污染定期檢查與維護制度的通告(征求意見稿)》,據悉,廣州機動車尾氣監測數據已實現環保、交通和交警三個部門的數據庫聯網,這樣一來,尾氣檢測數據上傳后,交通和交警兩個系統立馬就知道尾氣檢測是否合格。 三方聯網可杜絕造假 根據《意見稿》,廣州目前
環境保護部試點項目機動車尾氣“云檢測”9月8日在北京開檢。主辦方表示,云檢測在北京、山東率先建設的50余家機動車“車體檢”將面向公眾開放,同時云檢測將以市場第三方的立場,通過互聯網實時監控并公布機動車尾氣排放數據。機動車環保檢測車。 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甚至首要污染源,已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