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心高層次人才發展“523計劃”工作要求,為提升我國食源性疾病監測能力,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經驗交流,中心于2015年9月24日在北京組織召開中美食源性疾病監測技術交流會,邀請美國CDC食源性、水源性和環境疾病部副部長Barbara E.Mahon博士和美國國家耐藥性監測系統(NARMS)團隊負責人Cindy R. Friedman博士作專題報告。來自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各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中心的專家50余人參會,中心首席專家吳永寧研究員出席會議并作會議總結。 Mahon博士介紹了美國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和人群食源性疾病負擔估計方法及數據利用。美國州級公共衛生部門是食源性疾病監測的核心力量,PuleseNet在暴發識別和調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州級公共衛生部門及時有效地對聚集性進行調查核實; FoodNet擴大監測范圍的原則是基于科學和能力,不應是單純為了擴大覆蓋面,基于癥候群的監測......閱讀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為規范衛生健康系統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十四條、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等規定,我委組織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規范(試行)》(可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
過去十多年間,全球食源性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且有嚴重暴發趨勢,而中國是多發地區之一。 2014年10月,湯森路透發布報告稱,食源性疾病正引起國際科學界的重視,特別是美國在食源性疾病的統計和經濟損失評價方面的研究,更成為2014年度的科研熱點。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內的致病因子導致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校食源性疾病監測和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食品函﹝2014﹞88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教育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教育局: 針對2014年上半年學校食堂食品污染、飲用水污染事件多發現象,為進一步做好學校食源性疾病監
根據中心高層次人才發展“523計劃”工作要求,按照中心嚴衛星副主任的指示,為提升我國食源性疾病監測能力,加快專業技術團隊建設,探討中心與美國CDC的人才交流和合作研究機制, 2015年9月23日,食源性疾病監測部和風險評估一部在美國CDC駐中國辦事處的協助下,邀請美國CDC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
各區縣衛生計生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為進一步轉變職能,切實履行職責,加強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通知》(國衛食品發〔2013〕6號)、《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7月11日,湖北省衛生計生委、湖北省疾控中心聯合開展食品安全周媒體開放日活動,在漢的10余家媒體受邀走進了湖北省疾控中心衛生檢驗所的實驗室,近距離的了解老百姓餐桌背后的疾控衛士的日常工作。 記者們來到獸藥殘留實驗室時,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取出樣品,經了解,這臺液質聯用儀來頭不少,“它可以高靈敏度地
記者從市衛計委了解到,本市日前下發《2016年天津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本市今年將完善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擴大到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部分一級醫療機構,共計86家。 據了解,今年本市食品安全標準與風險監測工作,將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2008年發生的三鹿牌嬰幼兒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充分顯示,必須提高對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監測、評估能力和預警水平,進一步加大食源性疾病防控力度。衛生部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全國食品安全監測體系與技術能力建設。 通知指出,要增強對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地方各級衛生行政
食品安全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既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又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如今,食品種類的日益增多,豐富了人們的消費體驗。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一點點刺痛著我們的神經,危害著我們的健康。 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表達了將公共健康提升至國家層面的決心。而消費者冀望于真正地能夠用
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通過食源性疾病增長反映出來。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計,全球由食品安全事件導致的食源性疾病將會達到10億例,其中因為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人數將達到180萬人。我國每年向國務院衛生部門上報的數千件食物中毒事件中,大部分都是因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 四分之一的食
國家衛計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通知(國衛食品發〔2013〕6號) 國衛食品發〔2013〕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根據國務院“三定”規定,我委設置了食品安全標準與
3月17日,實施2010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工作會議在京召開。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在會上強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是《食品安全法》確立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2010年是我國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多部門、全過程、經科學設計的風險監測工作。要通過有效實施風險監測,真正建立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的
今年,根據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要求,云南省設立138家哨點醫院負責監測食源性腹瀉病例和食源性中毒病例。凡是患者主訴由食品或者懷疑由食品引起的,以拉肚子為主要癥狀的腹瀉病例,并具有由生物毒素、化學物質或者有毒動植物因素引起中毒相關癥狀的散發病例,都將納入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的監測范圍。 食源性疾病
2017年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關于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食安辦〔2017〕31號),意見特別強調,縣鄉鎮人民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區域實際,加強村民自辦宴席等形式的農村集體用餐管理,防止因誤采誤食野果和野生毒蘑菇、誤用亞硝酸鹽、誤飲甲醇等發生
截至目前全省監測哨點醫院增擴至417家,較去年增加了25家。 食品監測點覆蓋全省100%縣級行政區域,監測環節覆蓋從農田到餐桌。 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較去年增加25家 昨日遼寧省衛生計生委在省衛生計生監督局舉辦了“食品安全標準與營養健康宣傳開放日”活動。據介紹,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
16日,記者了解到,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山東中心聊城分中心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聊城將對食品中的化學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進行檢測, 22大類食品納入安全風險監測。 記者了解到,聊城市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啟動于2010年,是山東省首批7個監測點之一,
如何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的質量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要求,安全是個相對概念,絕對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首先,食品生產過程中涉及很多危害因素,有些是生產必須的,如農藥,有些是環境中固有的重金屬,有些是外源污染的;其次,任何一種食品,即使其成分對人體是有益的或者其毒性極微,但
近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博客上發表了《誰是食品安全的頭號大敵》一文,就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詮釋。他在文中指出,相比于國人最關注的添加劑、防腐劑,食品中毒才是對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脅。本刊轉載此文,相信您讀后一定會有收獲。 保障食品安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2號),發布了《“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實施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項目
昨天,記者從衛生計生委了解到,今年本市將加強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的監督檢查力度,用“大數據”為百姓預警食品安全風險。 目前,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覆蓋全市各行政區域。 今年起,本市將完善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擴大到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部分一級醫療機構共86家 其中設置1
夏季來臨,正值食源性疾病的高發季節。近年來,食源性疾病的頻發引起大家的關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的預防食源性疾病?6月29日,湖北省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處余伏安專員、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史廷明所長兩位專家做客荊楚網嘉賓訪談,解答網友的疑問。 湖北省衛生計生委食品
昨日從市衛生計生委、市衛生監督所獲悉,為了擴大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覆蓋面,實現對食源性疾病的主動監測,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區域已覆蓋全市16個區縣,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已由18家增加到33家,并已形成了本市食品污染物數據庫。 根據目前在食品安全領域擔負的職責,市衛生計生部門規劃建立了本
日前從天津市衛生計生委、市衛生監督所獲悉,為了擴大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覆蓋面,實現對食源性疾病的主動監測,該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區域已覆蓋全市16個區縣,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已由18家增加到33家,并已形成了市食品污染物數據庫。 根據目前在食品安全領域擔負的職責,該市衛生計生部門規劃建立了
合肥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自2010年以來,根據國家和省、市的要求,先后開展了食源性疾病報告、食品污染物監測、食源性致病菌監測、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工作。合肥市在此項工作上的許多獨到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多次受到國家和省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工作開展以來,
11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司基層食品安全工作交流會在廣東省珠海市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巡視員彭煒、珠海市衛生計生局副局長柴宏亮、珠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慧珍以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家等參加此次會議,會議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司副巡視員李泰然主持
食品安全既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全球公共衛生挑戰,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將今年的“世界衛生日”主題定為食品安全。2015年4月7日,由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辦的“世界衛生日”主題開放日活動在京舉行。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華梅女士、國家衛生計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7年6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 營養是
對細菌進行“DNA鑒定”,確定食品毒性種類…… 在北京市疾控中心的食品檢測實驗室中,豬肉、辣椒、韭菜等家常食品經常會成為實驗室里監測的“熟客”,對其進行化學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 定性定量檢測也成為實驗室風險監測的日常工作。 今天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媒體開放日
7月10日,記者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召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座談會上獲悉,我省已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食源性疾病監測三級網絡體系。通過監測,基本了解了我省食品污染水平及趨勢、食源性疾病發病流行趨勢。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通過系統、持續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的監測數
4月7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辦的“世界衛生日”主題開放日活動在京舉行。該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部副主任郭云昌認為,目前我國對于化學性污染的重視程度遠超微生物污染,對終端產品的監測力度超過對人群的監測,而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負擔被嚴重低估。 食品安全既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全球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