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2-21 11:29 原文鏈接: Cell亮點丨陳列平團隊發現腫瘤免疫逃逸新通路

      淋巴細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 ,LAG-3, CD223)是一個在活化T細胞上發現的跨膜蛋白,其蛋白質胞外段有4個免疫球蛋白樣結構域 (D1–D4) ,和CD4分子具有較高的同源性【1】。LAG-3主要功能為作為受體傳遞抑制性信號【2】,負調控CD4和CD8 T細胞的增值、活化、效應功能及其穩態【3】。

    圖片.png

      LAG-3發揮免疫抑制功能的配體是哪一分子,目前尚存在爭議。最初的研究通過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粘附檢測表明MHC-II分子和LAG-3之間存在相互作用【4】。某些LAG-3的單克隆阻斷抗體,比如C9B7W, 是一種特異性抗小鼠LAG-3 D2結構域的單抗,其并不影響LAG-3與MHC-II的結合,但體內與體外的實驗均表明其可以促進T細胞的增值和效應功能【5, 6】。在腫瘤模型中,這種單抗也可以促進腫瘤特異性CD8+T細胞的聚集和效應功能【7】。此外,LAG-3抑制CD8+T細胞和NK細胞的功能也并不依賴與MHC-II分子的相互作用【8】。這些研究表明LAG-3發揮免疫抑制功能,可能是由其他未知配體介導的。

      12月21日,耶魯大學陳列平教授團隊(第一作者為王俊博士)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Fibrinogen-like Protein 1 Is a Major Immune Inhibitory Ligand of LAG-3的論文,證明了纖維介素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 FGL1)是LAG-3的一個重要的功能性配體,并揭示了該LAG-3-FGL1通路在腫瘤免疫中的作用。

    圖片.png

      FGL1屬于纖維蛋白原家族,但它并沒有特征性的血小板結合位點、凝血酶敏感位點等結構域【9】。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肝細胞分泌一定水平的FGL1蛋白,促進肝細胞的有絲分裂及新陳代謝【10】。

      本篇研究中,陳列平團隊首先利用他們團隊的Genome-scale receptor array (GSRA) 技術來篩選LAG-3的結合蛋白(圖1)。GSRA是其團隊發明的一套半自動基因表達和檢測系統,用以快速檢測蛋白與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11】。該系統以1536孔細胞培養板為載體,分別在293T細胞中過表達人cDNA中的每一種跨膜或分泌蛋白(添加了跨膜結構域)。然后,通過激光掃描和微孔共聚焦熒光識別(the mix-andread laser scanning macro-confocal fluorescent plate reader),來識別已用Ig標記過的目的蛋白與各種跨膜或分泌蛋白的相互作用,從而實現高通量的篩選。現版本的GSRA可以篩選超過6000種蛋白,大約包括90%的人已有注釋的跨膜和分泌蛋白。

    圖片.png

    圖1 GSRA篩選LAG-3結合蛋白示意圖

      通過GSRA,研究人員發現FGL1是LAG-3-Ig的一個主要結合蛋白。而且FGL1-LAG-3的相互作用在人和小鼠中都存在。研究人員還用流式以及生化實驗進一步證實了兩者的結合。隨后通過結構域刪除實驗,他們發現,FGL1和LGA-3的相互作用不依賴于MHC-II分子,FGL1纖維蛋白原樣結構域和LAG-3的D1-D2結構域對于兩者的結合是至關重要的。再通過一系列的體內與體外實驗,他們也證明了FGL1可以通過LAG-3抑制抗原介導的T細胞反應,進一步證實了FGL1是LAG-3的一個功能性配體。

      然后,研究者分別在FGL1基因敲除FGL1-KO和LAG-3基因敲除LAG-3-KO小鼠中構建MC38腫瘤模型。結果顯示,與野生型WT小鼠相比較,LAG-3-KO小鼠和FGL1-KO小鼠中,腫瘤生長速度都較慢。所有的WT小鼠在實驗60天以內達到實驗終點(腫瘤平均直徑達到15毫米),而50%的LAG-3-KO小鼠和FGL1-KO小鼠在接種腫瘤200天后可以達到無瘤生存。同樣地,抗FGL1單克隆抗體和抗LAG-3單克隆抗體,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鼠MC38腫瘤模型中腫瘤的生長。相應的,由于缺少T細胞和B細胞,抗FGL1單克隆抗體和抗LAG-3單克隆抗體的抗腫瘤作用在Rag1-KO C57BL/6裸小鼠中完全消失。然后,研究者通過質譜流式細胞儀(CyTOF) 分析了FGL1-KO和WT小鼠腫瘤模型中腫瘤浸潤白細胞(tumor-infiltrating leukocytes,TIL)的表型。結果顯示,與WT相比,FGL1-KO小鼠腫瘤中CD44+ CD62L-PD-1+ Gata3+ CD4+效應記憶T細胞和CD44+ Ly6C+ CD8+記憶T細胞群的比例明顯增加。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和對照組相比較,在抗FGL1單克隆抗體和抗LAG-3單克隆抗體處理的小鼠腫瘤模型中,每微克腫瘤組織中CD45+白細胞、CD8+和CD4+ TIL的絕對數量都有增加。以上表明,在小鼠腫瘤模型中,不論是通過基因敲除還是抗體阻斷,阻斷FGL1-LAG-3相互作用都可以通過刺激腫瘤微環境中T細胞的活化和增值來提高機體對腫瘤的免疫與清除。

      之后,研究人員分析了275份非小細胞肺癌(NSCLC)臨床樣品中FGL1的表達情況。他們發現FGL1蛋白主要分布于腫瘤細胞中,腫瘤間質表達較低,在正常肺組織沒有表達。NSCLC組織中FGL1的表達水平呈連續分布,約15%的樣品有較高的表達量,同時高FGL1表達量與明顯降低的5年生存率相關。此外,在另一組隊列研究中,他們發現與健康人相比,NSCLC病人血漿FGL1水平明顯偏高,同時在接受抗PD-1治療后,血漿中FGL1較高的患者擁有更低的總體生存率。相似的結果也可以在另一組接受抗PD-1治療的轉移性黑色素瘤隊列研究中得到。研究人員還在MC38小鼠腫瘤模型中測試了抗FGL1和抗LAG-3在B7-H1-PD-1通路阻抗下的效果,結果表明,單獨使用三種抗FGL1單抗,抗LAG-3單抗, 或抗B7-H1單抗處理是可以延緩腫瘤生長和部分延長生存率,抗FGL1單抗或抗LAG-3單抗和抗B7-H1單抗連用是可以明顯提高小鼠總體生存率,抑制腫瘤生長。以上表明,FGL1-LAG-3相互作用是獨立于B7-H1-PD-1通路的另一條腫瘤免疫逃逸通路,阻斷這條通路能和抗PD-1治療起到協同作用。

    圖片.png

      總之,本研究發現并證明了FGL1-LAG-3是腫瘤免疫逃逸的一條新通路,且可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潛在靶點。

    圖片.png

      值得一提的是,陳列平教授今年10月份在Cell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 Paradigm Shift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From Enhancement to Normalization的重要綜述,特別強調了“免疫正常化”的概念最終指導未來腫瘤免疫療法的設計。

      參考文獻

      1. Triebel, F., et al., LAG-3, a novel 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closely related to CD4. J Exp Med, 1990. 171(5): p. 1393-405.

      2. Workman, C.J., K.J. Dugger and D.A. Vignali, Cutting edge: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negative regulatory function of 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 J Immunol, 2002. 169(10): p. 5392-5.

      3. Workman, C.J. and D.A. Vignali, The CD4-related molecule, LAG-3 (CD223), regulates the expansion of activated T cells. Eur J Immunol, 2003. 33(4): p. 970-9.

      4. Baixeras, 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encoded protein. A new ligand for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 II antigens. J Exp Med, 1992. 176(2): p. 327-37.

      5. Workman, C.J., et al., 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 (CD223) regulates the size of the expanding T cell population following antigen activation in vivo. J Immunol, 2004. 172(9): p. 5450-5.

      6. Workman, C.J., et al., Phenotypic analysis of the murine CD4-related glycoprotein, CD223 (LAG-3). Eur J Immunol, 2002. 32(8): p. 2255-63.

      7. Woo, S.R., et al., Immune inhibitory molecules LAG-3 and PD-1 synergistically regulate T-cell function to promote tumoral immune escape. Cancer Res, 2012. 72(4): p. 917-27.

      8. Anderson, A.C., N. Joller and V.K. Kuchroo, Lag-3, Tim-3, and TIGIT: Co-inhibitory Receptors with Specialized Functions in Immune Regulation. Immunity, 2016. 44(5): p. 989-1004.

      9. Yamamoto, T.,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nd ini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fibrinogen-related gene, HFREP-1.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3. 193(2): p. 681-7.

      10. Demchev, V., et al., Targeted deletion of fibrinogen like protein 1 reveals a novel role in energy substrate utilization. PLoS One, 2013. 8(3): p. e58084.

      11. Yao, S., et al., B7-h2 is a costimulatory ligand for CD28 in human. Immunity, 2011. 34(5): p. 729-40.


    相關文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重大項目在京啟動

    2025年1月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腫瘤免疫治療中的TCR-T細胞智能設計與構建”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項目依托單位清華大學主辦。項目負責人汪小我教授匯報了項目整體概況、研究內容設置和年度......

    新型納米結構顯著提升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記者29日從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設計了三種金屬離子-氨基酸納米結構。該創新設計能夠有效重塑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顯著提升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的免疫治療效果。相關研究成......

    Nature子刊:北京大學張瑩團隊等揭示早期腫瘤編輯機制及其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潛在應用

    免疫治療已徹底改變了癌癥治療的前景并治愈了一部分難以治療的癌癥。然而,大多低免疫原性腫瘤仍對現有免疫療法響應率極低。揭示腫瘤免疫逃逸機制有助于高效識別免疫治療新靶點,擴大可治療腫瘤的范圍。早期腫瘤形成......

    抗生素“魔術貼”捆住細菌逃逸的“手腳”

    抗生素菌絲酶通過組裝成較大結構,鎖定在細菌細胞表面,就像魔術貼兩側粘在一起。圖片來源:《自然·微生物學》科技日報北京5月23日電(記者張夢然)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菌絲霉素的小分子抗生......

    我國醫學專家最新研究揭示腫瘤免疫治療全新靶點

    在腫瘤治療中,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的出現,為臨床腫瘤治療帶來了深刻變革。記者13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免疫治療的全新靶點:CD3L1抗體,有望為腫瘤免疫治療帶來新的突破。據悉,復......

    Cell子刊:激活GCN2,可代謝重編程T細胞,增強其抗腫瘤免疫

    使用體外擴增T細胞進行的過繼細胞治療(ACT)在癌癥治療展現了巨大潛力。利用從切除的腫瘤組織中獲取的自體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ACT方案在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臨床反應。值得注......

    Cell子刊:桂俊團隊揭示腫瘤免疫治療新靶點

    腫瘤微環境(TME)與腫瘤發展密切相關,大量研究顯示TME呈現高度免疫抑制狀態,CD8+T細胞是介導抗腫瘤免疫應答的關鍵效應細胞,經抗原活化后,釋放γ干擾素(IFNγ)、顆粒酶(Granzyme)和穿......

    Cell子刊:通用型LYTAC平臺,用于腫瘤免疫治療

    蛋白靶向降解嵌合體(PROTAC),依靠將泛素連接酶招募到細胞內的目標蛋白上,通過蛋白酶體機制促進對致病蛋白的降解,使許多“不可成藥”蛋白成為治療靶點。迄今已有數十種PROTAC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自然免疫學》:老藥為腫瘤免疫治療“提質增效”

    1月23日,《自然免疫學》雜志在線發表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黃波教授團隊一項最新研究論文。該研究找到了腫瘤免疫治療殺器―碳酸鋰,其能引導腫瘤部位的乳酸進入T細胞后,被快速......

    構建納米疫苗用于增強腫瘤免疫治療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化學與藥學院教授裴志超團隊在癌癥納米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hemicalScience上。近年來,基于癌癥納米疫苗的免疫療法,由于其潛在的高療效、特異性和可......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