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是機體對抗疾病、感染甚至癌癥的武裝部隊,但這個隊伍中也會出現叛徒。荷蘭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特定免疫細胞會被乳腺腫瘤“策反”,促進癌細胞的擴散。這項研究發表在三月三十日的Nature雜志上。
在西方國家,大約每八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患上乳腺癌。而乳腺癌死亡90%是因為癌癥擴散到了機體其他部位形成了癌轉移。因此,癌癥研究者們一直在試圖理解癌轉移發生的具體過程。幾年前有研究指出,血液里中性粒細胞(一種免疫細胞)多的乳腺癌患者,出現癌轉移的風險比較高。免疫細胞本應保護我們的機體,為何中性粒細胞水平高會與乳腺癌預后差有關呢?
Dr. Karin de Visser領導研究團隊發現,特定類型的乳腺腫瘤會在免疫系統中引起多米諾骨牌一般的效應。腫瘤的信號分子通過一系列步驟使免疫系統生成大量的中性粒細胞。這通常是炎癥反應的一部分,但腫瘤激活的中性粒細胞有著不一樣的行為。研究顯示,這些細胞能夠阻斷T細胞的活動,而T細胞能夠識別和殺死癌細胞。
進一步研究表明,信號蛋白白介素17(或IL17)對這一過程很重要。“我們在實驗中發現IL17是中性粒細胞產量增加的關鍵,”De Visser說。“不僅如此,IL17也是改變中性粒細胞行為的分子,讓它們變成了T細胞的抑制者。”
文章第一作者Seth Coffelt構建了模擬人類乳腺癌轉移的小鼠模型,并對IL17-中性粒細胞通路進行了抑制。當中性粒細胞受到抑制時,小鼠的癌轉移顯著少于對照組。“值得注意的是,抑制IL17-中性粒細胞通路阻止了癌轉移,但并不影響原發瘤,” De Visser評論道,“這將成為阻止腫瘤擴散的潛在策略。”
中性粒細胞能夠幫助機體抵御感染,因此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藥物會讓患者更容易被感染。在這種強況下,抑制IL17會更加安全。實際上,人們已經開發出了這樣的藥物。目前Anti-IL17藥物正在臨床試驗中治療炎癥性疾病,比如銀屑癬和風濕病。而且上個月,FDA剛剛批準了首個基于anti-IL17的銀屑癬療法。“研究現有藥物能否幫助乳腺癌患者是很有意義的,也許可以降服這些免疫系統的叛徒,阻止它們為乳腺癌擴散提供幫助,”De Visser說。
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并審議通過了備受矚目的《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這一舉措對于推動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細胞與基因療法行業,有望因此迎來全......
表觀遺傳指的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基因表達和生物性狀的可繼承變化。細胞命運決定包括細胞身份的維持和轉換,這就涉及到表觀遺傳信息的繼承性和可塑性,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點前沿方向。生命的"......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可降解材料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聯合湖南農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利用麻類天然生物質材料,研制了一種黃麻納米纖維本征保鮮涂層,并成功應用于香蕉和芒果的貯藏,......
記者6月22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研究發現第一個工業大麻產量基因,標志著大麻分子育種領域的重大突破。據介紹,該研究為提高工業大麻花葉及籽粒產量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培......
中新網合肥6月19日電(吳蘭靳瑾)記者19日從蚌埠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第一附屬醫院整形燒傷科褚維偉副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表明:微塑料也是導致脫發的原因之一。脫發是困擾很多人的“頂級”難題,在遺傳、免疫、精......
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研究員林戈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首次在全染色體組水平解析了非整倍體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影響,為理解相關遺傳問題提供了新視角。6月5日,該成果發表于《自......
5月22日前后,來自各地的民眾手持鮮花、稻穗,趕到位于湖南長沙的唐人萬壽園,深情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今年是袁隆平逝世3周年。這位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是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
湖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中南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環糊精等為原料,基于低共熔策略制備了超分子玻璃。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上。超分子玻璃制備過程。......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環繞小型主帶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個經確認的相接雙衛星(兩個天體緊密連接)的觀測......
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楊鑫課題組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祝雪豐,中國工程院院士、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歐陽曉平團隊,紐約市立大學教授AndreaAlù合作,利用數字控制技術和碳化硅MOS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