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意大利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類型1(HIV-1)傾向于整合在靠近宿主細胞核核孔的核膜區域,選擇在這部分區域進行活躍轉錄的基因進行整合。這項研究或為阻斷HIV-1病毒的宿主基因組整合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線索。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類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于逆轉錄病毒的一種,至今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完全治療這一致命性傳染疾病。HIV病毒能夠破壞人體免疫力,導致免疫系統失去抵抗力,從而導致各種疾病以及癌癥發生,最終使病人免疫系統全線崩潰,獲得艾滋病。
對于HIV及其他逆轉錄病毒來說,病毒DNA整合到宿主DNA的過程是它們生命周期中關鍵性的一步。長期研究表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類型I(HIV-1)傾向于整合在宿主細胞轉錄活躍的基因區域。但病毒究竟為什么在宿主細胞所有轉錄活躍的基因中只選擇特定的一些基因進行整合,原因仍不清楚。
研究人員發現HIV-1的整合主要發生在細胞核核膜區域,并且與核孔具有密切的對應關系。這部分區域包含了一系列容易受到病毒靶向的基因,并且在病毒感染之前會出現標志著活躍轉錄的染色質標記。與之相比,在核纖層蛋白相關的異染色質區域以及位于細胞核中部的轉錄活躍區域并不會得到病毒的青睞。具有正常功能的病毒整合酶以及細胞內的整合輔因子Nup153和LEDGF/p75對于病毒的周邊整合是不可缺少的。一旦整合到核孔區域,HIV-1的DNA會與多種核孔蛋白產生相互作用,這種聯系會參與對病毒基因組的轉錄調控。這些結果表明細胞核的形貌對于HIV-1病毒的生命周期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發現了HIV-1病毒在選擇宿主基因進行整合方面的傾向性,證明了核孔區域活躍轉錄的基因易受到病毒整合。這項成果為研究如何阻斷HIV-1病毒整合提供了重要線索。
北京時間9月1日晚10點,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JohnRogerSpeakman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的ThorkildSo......
為了保護極度瀕危的新西蘭鸮鸚鵡kakapo,幾乎所有剩余個體的基因組都已被測序,這為其保護管理提供了重要信息。新西蘭鸮鸚鵡kakapo(Strigopshabroptila)有幾個特性。它是世界上最重......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鄧增欽團隊在非洲豬瘟病毒拓撲異構酶的結構解析和催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ryo-EMstructuresofAfricanswinefever......
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的科學家17日報告稱,基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EBT-001可以安全有效地將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從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去除。這項臨床前研究是推動人......
大約1/5的人出生時攜帶至少一份APOE4基因變異,這使他們在年老時更容易患心臟病和阿爾茨海默病。這種變異如此普遍,給進化帶來了一個謎:如果APOE4影響了人類健康,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何它沒被清除出人......
7月3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胡政課題組與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周達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PhyloVeloe......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玉米種業室團隊以甜玉米為研究對象,對甜玉米高溫下的表型特征變化進行觀察,發現了提高鮮食玉米耐熱性基因。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InternationalJournalofMo......
一般來說,水稻品種間親緣關系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據預測,如果秈稻和粳稻亞種間能育成超級雜交稻,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亞種間的超強優勢一直受到育種家的關注。7月26日,中國工......
7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成樹研究組完成的題為Abacterial-likePictet-Spenglerasedrivestheev......
香港大學(港大)20日公布,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甲福明(二甲雙胍)有助抗老化。港大醫學院表示,甲福明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甲福明除了可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