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威脅人類,再次將人們的目光引向抗生素濫用問題。1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示公眾慎用抗生素,對抗生素使用要堅持不隨意買藥、不自行選藥、不任意服藥、不隨便停藥的“四不”原則;14日,衛生部官網發布《專家解讀耐藥細菌知識》,再次重申這一意見。 雖然提醒和呼吁接踵而至,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醫院和藥店濫用、濫開抗生素仍是公開的秘密。抗生素如何成了醫療系統的“香餑餑”?如何規范抗生素生產、流通和監督機制? 亂象:藥店不守規定 醫院把關不嚴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3年發文要求,自2004年7月起,所有零售藥店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能銷售處方藥。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消費者經常自己隨意“開方”使用抗生素,在藥店不用處方也能輕易買到,一些藥店打著“坐堂醫”的招牌,變違規為合規。 哈爾濱市的程女士因患結膜炎去藥店買眼藥水,店員以氯霉素眼藥水不好使為由向她推薦了價格28元、屬于抗生素范疇的氧氟沙......閱讀全文
如今,超市的貨架上擺放了各種各樣的抗菌產品。人們也樂于接受抗菌或抑菌的概念。然而,美國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種本該殺死細菌的化合物讓細菌變得更強壯,更容易在抗生素治療中存活。 如今,超市的貨架上擺放了各種各樣的抗菌產品。人們也樂于接受抗菌或抑菌的概念。然而,美國華盛頓大學圣
長期以來,由于濫用抗生素或使用假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強,產生所謂的“超級細菌”,已成為全球醫療衛生領域的一項難題。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干事福田敬二不久前警告稱,“‘超級細菌’對現代醫學構成嚴峻考驗,人類正進入‘后抗生素時代’,普通病菌感染再度成為致命因素。” 有評論稱,“超級細菌”已經把人類逼
2010年9月9日,北京,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讀取實驗結果。北大第一醫院是19家“超級細菌”監測哨點之一。 最近在我國檢測出的“超級細菌”呈現出“來路不明,致病性不強”的特點,但“超級細菌”的真正威脅在于“耐藥性”的傳播,而非“致病力”的強弱。 自8
10月26日,寧夏兩名患兒被檢測出帶有超級細菌NDM-1,它能抵抗絕大多數抗菌藥物。有專家表示,超級耐藥細菌的出現,讓人們正視這樣一個現實,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調查發現,抗生素在生活中廣泛存在,除了藥房存在違規處方類抗生素,醫院也會為回扣或防患未然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國際期刊《微生物》發表瑞典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主任拉森團隊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北京空氣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種類,在被研究城市中最多,平均有64.4種。令人震驚的是,在北京的空氣中發現了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基因。 針對這一研究,近日網上流傳消息稱,這意味著人類對
“超級細菌”的出現為濫用抗生素問題敲響了警鐘,圖為一美國超市免費向顧客發放抗生素 前不久在南亞首先發現的一種幾乎對所有抗生素有抗體的“超級細菌”,已導致了一名比利時男子不治身亡。這是“超級病菌”爆發后確認的第一例死亡病例。 首次出現死亡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剛剛宣布甲型H1N
近日,福建一個11歲男孩因濫用消炎藥,被查出攜帶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國內外因濫用抗生素而產生超級細菌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平時你是怎么使用抗生素的呢?你知道濫用的后果嗎?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發起的調查顯示(2001人參與),56.7%的受訪者會在家中常備抗生素。57.9%
提及抗生素,大家并不陌生,我們對抗生素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其可以幫助殺菌,抵御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的確,抗生素最初設計的目的就是幫助人類抵御感染性疾病的發生;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就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自此人類在抗生素的發現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逐漸開展開來。 近年來,大量研究都發
英國一家慈善機構日前呼吁消費者向麥當勞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發送電子郵件,共同要求麥當勞在全球范圍內停止供應使用過抗生素的肉類和乳制品,以防止出現更多的超級細菌。 據外媒報道,這家名為“分享運動”的慈善機構是在麥當勞承諾在美國停用在飼養過程中使用過抗生素的雞肉一周后發起這項運動的,目的
處方藥有助于治療疾病,減輕感染并管理某些慢性健康狀況的癥狀。但是,它們有時會帶來嚴重程度不等的副作用。對此,醫生和研究人員并不總是能夠提前預判所有可能的不良后果。 服用藥物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組 近日,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和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醫學中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許多普通藥物,例如抗生素以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和使用國,同時也是抗生素濫用和細菌耐藥性的重災區,抗生素濫用,特別是畜牧業領域尤其嚴重。 目前畜牧業養殖戶普遍將飼用抗生素添加到飼料中,當保健品來促生長。而這導致的“超級細菌”風險、環境污染加重等問題,正在挑戰國人健康底線。 “藥當飯吃”,抗生素成動物保健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民張琴的母親張秀連今年68歲,氣管和肺都不太好,平時運動量大了,就會不舒服,所以頭孢、青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類藥物都是她的常用藥。 “這些藥即使沒像吃飯一樣頻繁,也和吃水果的頻率差不多了。”張秀連說。 2010年10月,張秀連和老伴兒去爬了一次山
蔣志海制圖 曾有一項世界規模的宏基因組研究顯示,含耐藥基因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這意味著人類有可能回到沒有抗生素的時代,醫療體系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會退回到抗生素發明之前的境地,輕微的細菌感染都可能引起致命的后果。 ■本報記者 張晶晶 超乎現代人想象的一件事情是,在20世紀初,地球上
8月18日,聽到“超級病菌”致人死亡的消息,重醫大附二院感染科副主任胡鵬教授感到遺憾,卻沒有意外。 他坦言:“如果不改掉濫用抗生素的陋習,遲早有一天我們會進入‘前抗生素時代’”,也就是說,抗生素將全面失效,對病魔束手無策。 胡鵬教授說:“NDM-1就好比是‘金鐘罩’,細菌攜帶上了它
防止抗生素濫用亟待法律規范 日前,寧夏曝出兩名患兒被檢測出帶有超級細菌NDM-1,迅速引起社會各界對“抗生素濫用”話題的熱議。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抗生素最多的國家,也是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甚至食品和飼料中都有抗生素的身影。 現狀 濫用抗生素情況
藥品耐藥監測實驗室研究人員在讀監測結果 因會導致所有細菌都產生耐藥性,10月底,含有NDM-1基因的泛耐藥菌在我國一現身,就即刻引起了衛生部門的重點關注,這意味著,我國“超級細菌”的家族又有了新成員。 “耐藥菌在我國的發展是勢不可擋的,如果用藥習慣不改變的話,那么用不
一位年僅29歲的青年,僅僅得了一個小感冒,卻因為抗生素用藥不當,在發生了嚴重不良反應之后,撒手人寰......這是2010年年底,發生在我省某縣級市的一起真實事件。該事件為近期廣受詬病的抗生素濫用現象,又增加了一例殘酷的證據。據山西省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數據顯示,從2004年至今,該中心共接到藥
最近出版的2014年第9期《科學通報》上,刊登了由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稱,我國地表水中含有68種抗生素,另有90種非抗生素類醫藥成分被檢出。一時間,“喝水如同吃藥”的言論甚囂塵上,而抗生素也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避孕藥中使用的合成雌激素造成安大略省湖泊中常見的研究實驗魚類黑頭呆魚滅絕,嚴重擾亂了整個生態系統。 無處不在的藥物污染物在飲用水、地下水、城市廢棄物的滲濾液中都被檢測到。科學研究表明,長時間暴露于低濃度的多種藥物化合物之中,植物、動物、自然分布的細菌以及人類的健康可能受到影響。 最近,美國地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和使用國,同時也是抗生素濫用和細菌耐藥性的重災區。抗生素濫用,在畜牧業領域尤其嚴重。目前畜牧業養殖戶普遍將飼用抗生素添加到飼料中,當做保健品來促生長,而這導致的“超級細菌”風險、環境污染加重等問題,正在挑戰國人健康底線。 畜牧業抗生素濫用早已不是新聞,由此帶來的
抗生素,又名抗菌藥,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消炎藥”。抗生素一般都是處方藥,需要憑醫生處方方能購買和服用。但是,本報上周發起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超6成的網友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自行服用過抗生素,抗生素濫用現象非常嚴重。 六成網友濫用抗菌素 8月4-6日,本報聯合39健康網進行
要杜絕“病毒靈”事件再次發生,必須從根本上提升公民整體的科學素養,尤其是加強醫藥衛生方面的常識教育。 用藥是非常嚴肅的事。西安“幼兒園喂藥”事件發生之后,全國在排查,至于有多少幼兒園在喂藥,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關于“病毒靈”事件,相關責任人不管最后得到怎樣的法律懲處,都是罪有應得。
近日,有媒體報道,動物產品中殘留抗生素,已經成為耐藥菌產生的原因之一。 養殖中為什么要使用抗生素?動物產品中為什么會有殘留?會不會給食用這些動物產品的人群帶來危害?一時間,關于動物產品抗生素問題引起了各方關注。 一問: 抗生素一點都不能用嗎 編輯:為什么在養殖中要使用抗生素?
“上了年紀的人有個感受,20年前如果扁桃體發炎,打一針青霉素就好了;可是現在如果還打一針青霉素,病未必能好,這是因為身體里的細菌已經耐藥了。”在昨天(7日)的世界衛生日上海“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健康教育活動啟動儀式上,沈曉明副市長借助一個直觀的例子,揭開在座諸多市民心中的疑團:“為啥要抵御抗生素?
“超級細菌”威脅人類,再次將人們的目光引向抗生素濫用問題。1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示公眾慎用抗生素,對抗生素使用要堅持不隨意買藥、不自行選藥、不任意服藥、不隨便停藥的“四不”原則;14日,衛生部官網發布《專家解讀耐藥細菌知識》,再次重申這一意見。雖然提醒和呼吁接踵而至,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
日前,一篇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雜志上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關注:一種“超級耐藥基因” mcr-1能夠在家禽養殖環境中產生,并伴隨整條產業鏈,從上游種雞場一路傳播到銷售點。人們從超市貨架上采購肥雞肥鴨的時候,一些攜帶耐藥基因的細菌也許正悄然逼近。 研究顯示,在禽畜飼料中大量添加多肽類黏菌素是m
7月1日起執行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規定,三級醫院抗菌藥物不得超過50種、二級醫院不得超過35種。抗生素濫用狀況能否就此好轉?采訪中,諸多專家坦言不容樂觀。 嚴規之下濫用不絕―― 調查結果顯示:我省門診感冒患者約有75%使用抗生素,外科手術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率高達95%,住院患者抗生
世衛組織一份新的報告首次審視了全球的抗菌素耐藥情況,包括抗生素耐藥性,表明這種嚴重威脅不再是未來的一種預測,目前正在世界上所有地區發生,有潛力影響每個人,無論其年齡或國籍。當細菌發生變異,使抗生素對需要用這種藥物治
世界衛生組織新聞官索耶不久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全球超過五成的藥品處方不合理,一半患者未能正確、合理地服用藥物。這不僅嚴重浪費醫療資源,危害患者健康,更導致患者對醫療機構的不信任。 對于藥品濫用問題,一些有成功經驗的國家大都采取多管齊下的防治辦法,從完善體制、加強管理、指導用藥、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2015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對于2015年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了統計。2015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39.8萬份,較2014年增長5.3%。1999年至2015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累計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近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