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科學家開發新型水下機器人有助探尋南極洲冰融情況
子彈型水下機器人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新近研制出了新型高科技水下機器人,這只子彈形狀的金色機器人被取名為Gavia,它可以幫助人類探尋南極洲附近水下冰融情況。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為不能探知被冰封的水底資料而煩惱,特別是在厚度100米的伊里布斯冰川舌(Erebus Glacier Tongue)之下。為了探尋深層冰面下的冰融情況,來自西雅圖的地球科學研究所的海洋學家勞倫斯·帕德曼曾試圖利用57只象海豹來獲取信息。另外一位科學家則使用電子設備和衛星的幫助來尋求南極冰封下的水底信息。帕德曼曾對《多倫多星報》表示,信息的準確性對于判斷有多少溫水流進冰封架是非常重要的。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研制的機器人Gavia能通過聲納系統來獲取方圓4.8平方米的信息資料。同時它裝配有數字攝像機,海流計和判斷海水溫度,鹽度和水質的傳感器。在本月,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水下機器人和流體力學研究組織的兩位博士生已經趕去南極洲,......閱讀全文
加科學家開發新型水下機器人 有助探尋南極洲冰融情況
?子彈型水下機器人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新近研制出了新型高科技水下機器人,這只子彈形狀的金色機器人被取名為Gavia,它可以幫助人類探尋南極洲附近水下冰融情況。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為不能探知被冰封的水底資料而煩惱,特別是在厚度100米的伊里布斯冰川舌(Erebus Glac
南極融冰減緩深海洋流 或引發多個連鎖反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38.shtm 中新網北京3月30日電 據英國《衛報》29日報道,一項發表于《自然》雜志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保持今天的水平,到2050年,海洋最深處的洋流可能會減慢40%。
研究顯示南極冰融速度比40年前快5倍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近些年來南極洲冰川融化速度比40年前快約5倍,此前認為比較穩定的東南極洲冰川也在大量融化。 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利用航拍圖片、衛星測量和計算機模型,分析了南極洲冰川自1979年以來的融化情況,結果發現,融冰速度近些年來急劇加快。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國
南極冰下巖漿沸騰
Marie Byrd板塊位于南極洲的一個荒涼區域,深埋在南極西部的冰蓋之下。雖然地球表面可能會被凍結,但地表下卻是一個迥然不同的世界。歷史上的火山噴發已經戳破了冰原,并在冰原上形成一個火山鏈。目前的研究已經表明:熔巖仍然在激發地下深處的地層活動。 雖然只有最大的火山噴發可以融化覆蓋在其
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冰湖水下冰損失被低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61.shtm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科考分隊、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等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200
南極冰架融化新原因確定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相鄰的冰架在造成下游其他冰架不穩定方面發揮了作用。這項由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領導的研究還發現,思韋茨冰架旁邊的一個小型海洋環流(一種循環洋流系統)會影響其下方流動的冰川融水量。當該環流較弱時,更多溫水可進入冰架下方的區域,導致其融化。該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我國機器人將測南極6萬平方公里冰架厚度
在今年的南極科考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長航程冰蓋漫游機器人首次圓滿完成了30公里自主行走等試驗任務。日前,該所副研究員卜春光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在“十二五”期間,南極科考車將完成南極艾默里冰架約6萬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冰架厚度測量。 據介紹,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
南極洲冰下有個水世界
?研究小組在南極洲西部的惠蘭斯冰流上的營地。圖片來源:Kerry Key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懷疑南極洲的冰面下可能埋藏著地下水,但直到現在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實這一想法。 近日,在發表于《科學》的研究中,科學家給南極洲做了一個“巨
南極“冰立方”探測到超高能中微子
據英國4月10日報道,“冰立方”最新探測到了超高能中微子,其或許源于宇宙最暴烈的事件。 過去一個世紀,宇宙射線(其實是一種高能粒子)的起源一直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幾大謎團之一。據信,諸如超新星、黑洞或伽馬射線的爆發都可能產生宇宙射線,但其起源卻很難探測到。于是科學家“曲線救國”,轉而追尋中微
27億噸!喜馬拉雅冰湖水下冰損失被低估
全球氣候變暖,喜馬拉雅冰湖水下冰損失如何? 4月3日晚,《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科考分隊、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研究員張國慶等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2000年至2020年,喜馬拉雅地區約27億噸水下冰質量損失被低估。 該論文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