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天津段劃水源保護區范圍保障調水水質
人民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趙永平)記者從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獲悉,日前天津市率先劃定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干線一、二級水源保護區范圍,明確規定水源保護區內的禁止行為,為保障調水水質,建設生態工程奠定了基礎。 根據日前批準的方案,天津干線一級水源保護區范圍為輸水暗渠兩側外延50米,在此區域內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排放油類、酸液、堿液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醫療廢水及有毒有害廢液;禁止傾倒、填埋、堆置和存放工業廢渣、垃圾、糞便等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廢棄物;禁止設置油庫、墓地;禁止在組織農業種植中利用污水灌溉等。 二級水源保護區范圍為自一級水源保護區邊線向兩側外延150米,在此區域內禁止新建、擴建有嚴重污染的建設項目;禁止設置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工業危險廢物、糞便和易溶、有毒有害等危險廢物的集中轉運、堆放、填埋和焚燒設施等行為。......閱讀全文
五問“南水北調”水質安全咋保障?
“南水”抵達后質量會不會發生變化?黃水現象怎么解決?這是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受水區百姓普遍關心的問題。 目前,無論是水源區和受水區,都在采取嚴格措施加強水質保護,不計一切代價確保調水水質安全。 國家劃定丹江口水庫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源區新建污水處理廠174座、每天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52
南水北調工程調水水質決定工程成敗
記者今天從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獲悉,《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定的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前的總體治理目標基本實現。南水北調辦副主任于幼軍表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干渠總長達1277公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而調水水質決定著工程的成敗。“我
南水北調工程水質調查:水源地水質可直接飲用
8月8日,胡家嶺水質監測站負責人介紹水質監測情況8月10日,十堰城區“報社溝”,工人們正在進行清淤工作 距離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不足百天,為保證受水地用水安全,水源區目前水質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水護水,水源保護面臨什么難題?近日,記者隨中國記協媒體采訪團來到湖北十堰,實地了解南水北調中線工
人工濕地 南水北調水質“凈化器”
??????? 植物下埋藏帶孔管道,污水通過管道進入濕地,經過光合作用、根部吸收等方式處理,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 東線治污,是南水北調工程中的一道生態難題。有專家斷言,這是“世界第一難”。 僅在山東省,50多條河流沿岸有4000多家排污企業,每天排出54萬噸工業廢水、14
南水北調辦:水質有保證可以放心用
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張野 今日,新京報歷時近3個月的系列策劃報道《南水北調十城記》,正式畫上句號。10月秋汛結束后,南水北調中線將送水進京,新的故事將開啟。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長達1277公里,途經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市20多座大中城市。 7月7日起,新京報推出
發改委回應南水北調污染嚴重:水質總體達標
針對有媒體報道南水北調工程水污染嚴重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高俊才14日回應說,目前南水北調工程中東兩線的水質問題總體達到了預期規劃和設計目標。 在發展改革委就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高俊才說,南水北調工程最初規劃設計以城鎮供水為主,兼顧農業和生態用水。從南水北
江蘇將確保南水北調沿線水質穩定達標
11月6日至7日,江蘇南水北調東線水污染防治工作現場會在徐州召開。副省長許津榮出席并講話。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明年6月將全面建成通水,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在今年年底前率先實現水質穩定達標。現場會上,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徐州南水北調治污工程和水環境綜合整治情況,并聽取了經驗介紹;省環保廳通報了
南水北調工程調水水質面臨被污染威脅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毛如柏8月26日表示,從檢查情況來看,南水北調工程的調水水質正面臨著被污染的威脅,這必須引起我們足夠警惕。?毛如柏8月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于跟蹤檢查淮河、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況的報告時介紹上述情況。?他說,徐州市三分之一的污水經奎河污水處理廠達標處理后,排入
專家稱南水北調水質污染問題正在治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草案)》。草案重點明確了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水質保障、用水管理和工程保護的要求,用法律手段保障調度合理、水質合格、用水節約、設施安全,確保清水北上、造福沿線億萬群眾。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將至 河南斷面水質令人放心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將至,丹江口水庫及各支流水質明顯改善。據了解,2014年1月~9月,河南省丹江口水庫及上游12個水質斷面中,包括渠首陶岔斷面在內的10個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丁河封灣和楊河兩個斷面達標率為88.9%。 河南省始終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