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種子管理局發布,2014年國內雜交玉米制種面積295萬畝,產種約10.1億公斤;加上有效庫存約10億公斤,2015年玉米可供種約20.1億公斤,實際需種約12億公斤,2015年玉米種子庫存量約8億公斤。 種子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特殊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是實現農作物優質高產的內因,是各項先進農業技術措施的核心載體,更是決定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 盡管種子的基礎性地位和在現代農業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目前亟待改變供過于求的被動現象。 在采訪中,相關專家一致認為,雖然2014年產種量是近年來首次少于年度需種量,但由于連續3年積壓量大,加上官方未能統計到的制種面積,總量仍供過于求,局部環節泡沫化現象危及到種業自身安全。 種子已經供過于求 “當前中國種業似乎遇到了生產過剩的危機。”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張世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商品生產......閱讀全文
根據《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發展規劃(2010-2015年)》(農科教發[2010]4號)和《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農科教發[2010]5 號),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兩批組織開展了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評審工作。經過發布指南、申報、遴選、論證和公示等工作環節,確定了由33個綜合性重點實驗室
“深圳土地資源有限,有一定的種業基礎,2009年開始,我們更加意識到做農業肯定不能做傳統農業,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亮點。”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現代農業處處長鄭璇告訴記者,2009年深圳率先出臺了《深圳生物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年)》及配套政策,2011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
農業部網站2011年8月15日消息 根據《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發展規劃(2010-2015年)》(農科教發[2010]4號)和《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農科教發[2010]5號),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兩批組織開展了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評審工作。經過發布指南、申報、遴選、論證和公示等工作環節,
種子是人們開展農業活動的基礎條件,因此做好種子的儲藏工作,對于種業的發展和農業的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低溫低濕的環境,有利于種子的安全儲藏,因此使用種子低溫低濕保存箱進行種子貯藏可以延長種子的壽命,保持種子的活力,提高種子的播種品質,為作物的增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是最早批準轉基因生物技術商業化的國家之一。轉基因抗蟲棉在中國的商業化始于1997年,之后在黃淮海和長江中下游棉花主產區迅速擴散并被農民廣泛種植。推廣10年之后,全國轉基因抗蟲棉的種植比例達到64%,其中黃淮海棉區高達95%而
繼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崔永元爆出多地存在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一事之后,海南省農業廳不久前發布通報,承認在部分縣市的農場中查獲轉基因玉米、棉花,并依法銷毀。但關于涉事單位的信息,至今尚未披露。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批準轉基因主糧種子的商業銷售。不過在中國,因為沒有統一的、專業的農業
2004年10月有“農業諾貝爾”之稱的世界糧食獎授予中國水稻育種家袁隆平,以表彰他在雜交水稻育種方面的巨大貢獻。9年之后,2013年的世界糧食獎頒給了在植物轉基因技術方面的三位先驅,三位獲獎者在1983年幾乎同時研發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植物,并在今后的三十年中,不斷發展和推進了轉基因技術。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聘任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及學術委員會主任的批復 根據《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研究,我部同意聘任林敏等228位專家為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聘任黃大昉等228位專家為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名單見附件)。希望各有關單位為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創造條件
閱讀提示 全球第一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研制成功,首批32家“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獲頒許可證,標志著我國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邁出堅實步伐。 “成功了,成功了!”今年4月,位于武漢光谷的中國種子集團生命科學中心,處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氛。由中種集團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共同研制的全球
在全省廣泛征集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委員會評議論證,推薦小麥玉米周年“雙少耕”高產栽培技術等70項技術,為2019年度山東省農業主推技術,現予公示。公示期為9月23日至9月27日。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示的技術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提出。單位提出異議的,要在異議
生物醫藥 就醫學而言,生物產業主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劑、生化及核酸診斷試劑、基因工程藥物、組織工程產業等。 自1989年基因重組人干擾素α1b成為國內批準的第一個生物技術藥物,就正式拉開了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序幕。但是歷經2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生物制藥產業并沒有實現預期的增長勢頭,
未來的基因產業將是一個平臺型企業與專業化企業交相輝映的時代。對于基因檢測在醫學上的競爭逐漸白熱化,創業者們不妨將目光投向下一個價值高點,農業作物測序和與人口健康相關的微生物菌群測序。 以二代測序為核心的基因檢測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當一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成本由2001年的30億美金降低至1,
在一群人看來,“它”不過是一個新的物種,但在另一群人看來,“它”是一個危害人類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來,“它”是解決糧食危機、減緩氣候變暖的良藥,但在另一群人看來,“它”的背后存在著利益集團不可告人的滅絕人性的巨大陰謀。 無論是在科學領域,還是在政府決策
301碳五碳九碳十低溫加氫制無萘環戊烷關鍵工藝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張懷敏,張文生,楊晶宇,楊世坤,張啟,韓樂,魯少飛濮陽市聯眾興業化工有限公司濮陽市科學技術局302油氣資源氣驅效益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科學技術進步獎田巍,李中超,熊運斌,許尋,劉云華,賈瑞忠,王坤,戴厚柱,王振華,石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全面部署“十二五”農業科技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農業科技發
木瓜是生物技術公司瞧不上的小作物,卻是美國夏威夷州農業支柱。上世紀90年代,公共科研機構植物病毒學家戴尼斯·岡薩弗斯培育的轉基因抗病毒木瓜 “彩虹”得以推廣,拯救了受環斑病毒危害的木瓜產業。如今,夏威夷木瓜除銷往美國本土和加拿大外,也占據了日本市場。
三、重點任務 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入手,重點加強事關現代農業發展全局、影響長遠的八個方面建設。 (一)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穩定發展糧食和棉油糖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和品質,加強生產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
就在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在北京召開的前夕,兩個國內種業巨頭悄然牽手,為此次種子大會的順利召開打響了頭炮。 5月14日晚間,隆平高科(000998.SZ)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湖南新大新股份有限公司擬以初步報價每股2.
欄目主持:潘鋒 本期話題:第二代植酸酶農業生物技術產品問世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完成的“利用玉米種子生物反應器生產高活性植酸酶”項目,日前通過農業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由李振聲院士等國內著名遺傳育種、分子生物學和動物營養學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以玉
本文根據2016年4月14日許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講堂”的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講座人:許智宏,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校長;曾獲
目前,中國農業面臨著三方面的重大挑戰。首先耕地銳減,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次,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左右。再次,病蟲害、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環境惡化。 發展轉基因技術可以有效地緩解或解決這些問題。第一,轉基因農作物品種能夠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
今年4月審議通過的新《食品安全法》,距離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時間只剩一個星期。 這部新法被業內認為,無論在規范數量還是規范內容方面均進行了大幅度修改,在立法理念、總體思路、整體框架、監管制度、法律責任等方面發生了較大變化。不過,為推動新法順利貫徹落實,實現食品安全治理的預期效果,應當抓緊開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工作時專門召開座談會,聽取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匯報,并在講話中明確指出,要確保糧食安全,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要保障糧食安全,增強農民致富能力。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一年來,山東省科技系統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重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孟山都發現,運用最新的數字技術和物聯網體系,可以更大程度發揮自身的產品優勢,鞏固市場領先地位。孟山都董事會正打算在傳統農化品、種子和基因性狀業務之外,尋求將公司打造成數據科學和服務領域的領導者。 “生物技術將被移出高新科技范疇,孟山都近幾年的重點研發投資方向,是數據科學
日前,海南省農業廳在其官方網站回應“網傳海南出現非法轉基因種植作物”一事,表示海南出現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并已對9個玉米、棉花轉基因試驗作物依法銷毀,還有6個涉嫌樣品正在進一步檢驗檢測核實中。 海南省農業廳在通報中稱,2013年12月23日至27日,該廳組織有關單位對在三亞、陵水、樂東三個
轉基因食品是否應該全面標識以確保公眾知情權和選擇權?前日,農業部負責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官員寇建平在武漢公開表示,國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對所有轉基因產品進行標識。他同時表示,轉基因食品標識管理的趨勢,是從我國目前采用的按標識目錄定性強制標識,發展到定量強制標識,最終是自愿標識。 農業部官員
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97億。如何養活這近100億人口? 8月15日,在被譽為國際作物科學領域的“奧林匹克”的第7屆國際作物科學大會上,來自70多個國家的2000多位作物科技工作者一起探討了全球糧食安全問題。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樊勝根認為,要回答上述問題,發展中國家的
30年前開始從事轉基因研究時,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沒有料想到,如今他要用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來做轉基因科普,也沒有料想到當初被認為能改變傳統農業面貌的技術,會面臨如此洶涌的反對浪潮。 近日,科技日報社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由于誤解相關知識和信息
30年前開始從事轉基因研究時,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沒有料想到,如今他要用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來做轉基因科普,也沒有料想到當初被認為能改變傳統農業面貌的技術,會面臨如此洶涌的反對浪潮。 近日,科技日報社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由于誤解相關知識和信息
3月30日,轉基因作物違規試驗的曝光,讓種業基地南繁陷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兩天,因為轉基因作物違規試驗的曝光,南繁,這個位于海南省的“中國優良種子搖籃”,一下子為國人所關注。 作為全國最大、最開放以及最具影響力的農業科技試驗區,南繁利用海南島南部典型的熱帶氣候條件,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