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史上最嚴環保法正式施行。與新法相配套,環保部出臺的環保主管部門實施按日計罰處罰辦法,實施查封、扣押辦法,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等四個規章,也于近期實施。 對違法排污“零容忍”,嚴懲不法企業的“組合拳”相繼打出。其中,按日計罰對企業影響很大,受到社會關注。環保部政策法規司法規處處長王煒、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胡靜、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竺效等官員、學者對規章要點予以解讀。 按日計罰,罰到違法企業心疼 【規定】排污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罰款處罰決定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實施按日連續處罰: (一)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二)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三)排放法律、法規規定禁止排放的污染......閱讀全文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但《環保法》的規定具有原則性和概括性,各級環保部門普遍缺乏操作經驗,迫切需要制定配套的具體實施辦法,規范各項制度的適用范圍、實施程序和督查方式等。日前,環境保護部發布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28號),該配套辦法與《環保
環境保護部近日發布《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令第48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就《管理辦法》的立法思路、主要內容和實施重點等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改變“保姆式”環境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中國環境報:近日環境保護部發布《管理辦法》,請介紹一下編制的背
環境保護部近日發布《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令第48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就《管理辦法》的立法思路、主要內容和實施重點等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近日環保部發布《管理辦法》,請介紹一下編制的背景和編制依據是什么? 答: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各地
歲末,編輯部照例要回望盤點這一年。2014年4月24日,《環境保護法》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修訂通過,將于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 “違法成本低”是長期以來的痼疾,新法如何提高企業違法成本的各種解讀幾乎持續了一年。 惟其重要性,企業周刊將其作為2014年度話題,結合今年
經河北省政府同意,河北省環保廳近日對外公布了9起涉氣環境違法典型案例。目前,對涉事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河北省環保廳環境綜合執法局已全部進行了立案查處,部分案件啟動了按日計罰程序。 據了解,自2017年9月5日開始,河北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多輪次的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對環境違法企業形成了有效
記者25日從昆明市人民政府獲悉,該市將開展環境違法整治專項工作,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今后該市所有企業只要存在違法排污等行為,一經查實將被永久關停。 今年7月6日,昆明市宜良縣左營造紙廠因廢水超標排放問題進入了環保部2010年第一批掛牌督辦名單;7月21日,宜良縣另
為貫徹執行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將新法賦予環保部門新的監管權力和手段落到實處,環境保護部于2014年12月19日發布《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等4個配套辦法。記者日前就4個配套辦法的出臺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 中國環境報:4個配套辦法出臺有怎樣的背景? 答:一
經河北省政府同意,河北省環保廳對今年秋冬季以來在大氣環境執法檢查專項行動中查出的6起涉氣企業環境違法典型案例進行公開曝光。 據了解,河北省環保廳從9月5日開始,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3輪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共檢查企業45946家(次),發現問題企業7332家,涉及各類環境問題8258個,全省
在江西省政府新聞辦、江西省環保廳近日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環保廳公布了去年以來全省查處的10起涉及大氣、廢水、重金屬等多種環境污染問題的環境違法典型案件。 自2015年實施新環保法以來,江西全省各級環保部門以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為契機,深入開展《環境保護法》實施年活動,用好用足環境保護法賦予
環境保護部近日連續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和巡查情況,1月10~13日,28個督查組共檢查了1811家企業(單位),發現其中的75家企業(單位)存在涉氣環境問題;1月12日~13日,28個督查組和102個巡查組共對“2+26”城市檢查了2125個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響應具體點位,發
為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埋單的困局,各地相繼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試點,這為環境賠付制度開了先例。其積極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通過“誰污染誰埋單”的方式,倒逼相關排污行業和企業改善工藝、提升節能減排水平,這遠比強制性關停和巨額罰款更合理。圖片來源于網絡 因環境污染對周圍群眾造成的損失,必
2015年,對于環保領域而言,將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環保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檢查企業62萬余家(次),責令停產15839家,關停取締9325家,罰款23227家。 關停取締能否在有效遏制環境污染和經濟發展中尋求平衡?這場環境執法風暴將給環保工作推進帶來哪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要求,排放污染物的企業要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責任。近期,吉林石化、吉林油田、長春客車廠等企業積極貫徹落實新《環保法》,開展了環境檢查專項活動,加強涉重危險廢物、在線儀表、清潔生產以及環保“三同時”的監管,確保環境安全。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
新環保法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為配合新環保法“動真格”,環保部近日制定了《環境保護按日連續處罰暫行辦法》等4個配套文件并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辦法,違法排污者受罰被責令整改后如不改正,環保部門就可按日連罰,最大處罰期限為30天。 網民認為,按日計罰增加了法律剛性,能夠提高環境違法成本,有效制止排污
當前,隨著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逐步推廣,原有以排污單位為核心設計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排污許可制度和環境行政處罰制度都略顯不適。最常見的疑惑是:環境治理過程中出現違法行為,例如超標排放,行政處罰的行政相對人究竟是排污單位還是第三方治理單位? 答案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筆者試著通過對第三方治理下不同合作
省環保廳派員濰坊暗訪 歡迎社會各界提供線索 近期有網民反映濰坊市有部分化工廠、酒精廠、造紙廠將污水通過高壓水泵壓入地下1000多米水層污染地下水,從2月12日開始,濰坊市組織人員在全市展開調查,截至目前,已對700多家企業進行了排查,沒有發現地下排污的情況。為了查明
導語:目前,我國大力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創新治污模式,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關政策文件,激發企業第三方治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進第三方治理市場建設,助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發展迎來新的高潮。 環境保護第三方治理的本質是政府打破市場壁壘,將促使過去政
華海紙業暗管偷排、超標排污、稀釋污水、違反“三同時”,違法行為幾多重;企業受罰,董事長黨內嚴重警告,南漳縣政府被通報批評,相關責任人受處分,受懲人員一長串。 偷排法、障眼法、深埋法……面對在工業廢水處理方面日益“高明”的環境違法行為,湖北省環保部門首次運用高科技暗
甘肅省污染許可管理工作推進會近日召開,標志著甘肅省污染許可管理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甘肅省環保廳廳長王建中強調,開展排污許可證管理工作是甘肅省環保領域的一項重大的基礎性制度改革,全面啟動實施污染許可管理工作是實現環境管理方式創新和轉變的有效途徑。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專業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治污模式。由專業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治污,能夠提高治污效率,讓企業管理者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企業生產中。同時,第三方治理方式往往將若干分散企業的污染物集中處理和排放,也便于政府部門進行監管。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4年12月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已于元旦起實施。如何讓“史上最嚴”環保法施展出“史上最強”的執行力?8日,環保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詳解配套新環保法的多道部令,用可操作性強的細則,保障法律落地。 新年伊始,廣州市環境執法部門突擊檢查了兩家嚴重環境違法企業。檢查發現,一家無牌無證廢礦物油加工廠可能存在3處違法排污
2016年4月,環境保護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受理公眾舉報55件,其中公眾反映大氣污染最為集中,其次為水和噪聲污染;被舉報最多的行業是加工制造業,其次為化工業和非金屬礦產加工業,所有舉報件已立即轉交屬地環保部門調查處理,公眾舉報具體情況見“附件一:環境保護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201
從今年1月1日起,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開始實施,同時生效的還有4個配套辦法,昨天,環保部進行了解讀。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副局長曹立平介紹,4個配套辦法涉及按日計罰、查封扣押、停產整治、信息公開等方面,對如何執法做出了詳細的說明。辦法取消了“限期整改”的說法,環保部門在取得環境監測報告后三個工作日內
1月8日,環保部通報新修訂的《環保法》4個配套辦法,提出環保主管部門實施按日計罰處罰辦法,實施查封、扣押辦法,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等。對違法排污“零容忍”、嚴懲不法企業的“組合拳”相繼打出,環保利劍鋒利出鞘—— 1月8日,環保部通報新修訂的《環保法》4
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彰顯了國家運用刑責治污、重拳懲治環境污染犯罪的決心。 新《解釋》增加了嚴重污染環境的情形、嚴厲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和環評文件造假行為、明確了重污染天氣等特殊時期犯罪
一度令外界“談污色變”的地下排污再度成為輿論熱詞。 環境保護部(下稱“環保部”)昨天披露的華北平原排污企業地下水污染專項檢查結果顯示,山東有14家企業存在違法問題。而在此前一天,環保部的另一則信息披露顯示,未發現濰坊企業地下排污確切證據。 今年2月份,關于濰坊市一些企業惡意向地下排污
為嚴厲打擊涉氣環境違法行為,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河北省生態環境廳于2019年3月5日起,在全省范圍內啟動第五輪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執法檢查發現,部分企業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違法建設、違法生產、違法排污。現向社會公開一批環境違法典型問題。省生態環境廳已責成各地對
查非法排污、超標排污、惡意排污,從2月份開始,我省啟動了整治違法排污“三查”行動。自4月10日起,記者隨同省“三查”行動督導組,赴衡水、保定兩市采訪了解到,兩個多月來,各地環保、電力、公安等部門協調聯動,通過全面排查、突擊檢查、交叉執法等手段,對轄區內企業尤其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進行拉
核心提示: 水污染在今年春節之后終于“攤上大事兒”,由于爆料的人越來越多,參與調查的媒體越來越多,水污染的狀況更清晰地“浮上了水面”。 目前地下水正面臨著多種污染源的滲透,形勢已非常嚴峻,引發公眾對飲水安全的擔憂。有媒體稱部分企業利用滲井排污已近20年,多地現癌癥村
尤記得去年年底的那件吉化爆炸案:一江苯水的流向,經過了一年的時間,為什么讓人產生似成相識感覺的事件依舊出現,也許潘岳說的對,是由于“體制與利益等原因”,而且我們也相信“環保總局已向監察部作了通報,并建議甘肅、湖南兩省政府在依法追究企業違法排污法律責任的同時,嚴肅追究當地政府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