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和康達國際環保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環境納米工程技術研究院”,10日上午,雙方舉行簽約儀式并為該研究院揭牌。據悉,康達國際環保公司將在5年期間投入5000萬元,在清華大學深研院新近封頂的能源與環境技術創新基地,建立世界一流的環境納米工程技術研發平臺,培養高層次的研發人才,持續研發系列化的技術和裝備,建立適應納米技術特點的新型理論體系。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康飛宇教授指出,通過聯合,可以充分利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創新研發優勢和新型納米反應器技術成果,通過康達國際環保有限公司的產業轉化能力,借助資本推力和市場牽引力,構建完整的科研成果研發和轉化鏈條,有利推動清華大學在深圳的持續創新,服務于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康達國際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雋賢認為,通過于清華大學聯合,采用新型的技術工藝和理論體系,能夠促進該公司的技術模式和產業鏈形態發生革命性的飛躍,從“串級”轉型升級到“并級”,大幅提高該公司在水務......閱讀全文
創新:積極探索納米科技成果批量轉化模式 如果說高端人才及其創新的研究思路是良種,那么營造合理有序的創新機制則是必要的土壤。納米產業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特征。一項納米科技成果從實驗室技術轉化為成熟的工業技術和商品要跨越兩個“死亡之谷”:一是從技術到產品:
9月17日,由北京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北京創業孵育協會主辦,清華科技園啟迪創業孵化器承辦的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孵育基地新產品發布會納米專場及啟迪納米專業孵化器揭牌儀式在清華科技園成功舉行,來自北京市科委、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納米行業企業代表、納米研究機構、投融資機構、創業服務機構、科技園及孵化器
2014中國(寧波)國際新材料科技與產業博覽會(下稱“新材料博覽會”)10月16日在寧波開幕。 本次展會以“創新驅動”為主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業內決策層人士和高級技術專家,帶來新的理念、見解和科技信息。在為全球展示新材料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產品、頂尖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同時,博覽會也將提供一個全
日前,富士康旗下的天津富納源創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清華大學團隊的產學研結合,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碳納米管觸控屏產業化,目前已生產碳納米管觸控屏700萬片,月產規模達到150萬片,成功地為華為、酷派、中興等手機配套。 據了解,這一技術成功實現產業化是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范守善領導的團隊與富士
6月18日,全球首條用原子“鋪設”納米級別“碳絲綢”的生產線正式落戶位北京懷柔雁棲開發區內的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建成后,每月生產的碳納米管薄膜可為300萬部手機提供觸摸屏。 “之所以拿‘絲綢’作比喻,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種薄膜輕盈飄逸的‘像煙一樣輕’,放在掌心都能自己飄動。在視覺上,只有幾個
無需感光成像的納米綠色印刷、只要能動就可以發電的納米發電機、可彎折的柔性顯示屏幕和柔性揚聲器……這些納米創新產品都出自北京懷柔區雁棲經濟開發區內的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納米正成為懷柔新興產業發展最有力的“引擎”。 作為北京納米科技產業躍升工程的惟一承載地,由北京市科委和懷柔區聯合共建的全市首
本月1日,清華大學“納米材料科學的跨學科發展”博士生學術論壇專題論壇在文科館大同廳和新水利館舉行。論壇由主論壇和兩個分論壇組成,主論壇包括2場專家特邀報告和1場學生特邀報告,分論壇包括3場教師特邀報告和12場學生口頭報告,涵蓋了清華納米材料領域的知名專家以及納米材料領域當前的關鍵問題。 此次論
6月16日,清華大學電子能譜實驗室及電子顯微鏡實驗室被科技部正式批準為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其中,以納米掃描俄歇系統為核心儀器,依托清華建設的能譜中心正式命名為北京電子能譜中心;以300kV配有物鏡球差矯正器的場發射槍分析型透射電子顯微鏡為核心、依托清華建設的電子顯微鏡中心正式命名為北京電子顯微鏡中
稀有金屬銦逐漸減少,將使以它為主要原料的觸摸屏產業面臨危機?6月18日正式簽約入駐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的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產業化項目,或將解決這一問題。 這是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繼納米綠色印刷項目之后,迎來的又一個納米重大科技成果。該項目致力于打造碳納米管超順排陣列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7月23日,由華北五省電子顯微鏡學會和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組織的“第九次華北五省市電子顯微學研討會及2016年全國實驗室協作服務交流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召開。會議囊括了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微束分析、掃描探針顯微鏡、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等在材料、生命科學、
為搶占全球納米科技與產業發展制高點,北京市于2012年啟動實施了“北京納米科技產業躍升工程”。 在該工程的引領下,中關村懷柔園區里,一個全新的納米科技產業園也隨之誕生和崛起。 爭奪全球納米科技制高點 目前,全球已經形成爭奪納米科技制高點的競爭態勢。 在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里,有一塊占地8
2013年6月18日,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產業化項目正式簽約入駐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這是繼納米綠色印刷項目之后又一個納米重大科技成果落戶納米科技產業園。 三年前,在中科院化學所的一間展覽室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新材料實驗室主任宋延林給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神奇的“印刷”
雖然化療藥物是目前抗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毒副作用極大地限制了給藥劑量,并往往導致腫瘤的復發。腫瘤選擇性的前藥(Prodrug)策略能夠在腫瘤靶向區域內特異性活化和釋放藥物,在改善藥物理化、生物及藥代動力學性質,降低化療藥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相比于以大分子抗體為代表的主動靶向和以
近日,富士康屬下的天津富納源創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清華大學的產學研結合,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碳納米管觸控屏產業化,目前已生產觸控屏700萬片,月產規模達到150萬片,成功地為華為、酷派、中興等手機配套。 這一技術成功實現產業化是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范守善領導的團隊與富士康集團長期合作的結果
9月25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建設項目通過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托中科院和教育部組織的驗收。 建設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是國務院為強化科技前沿布局,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做出的戰略部署。按照有關批復要求,納米中心按指標、按概算,高質量地完成了建設任務。基本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資金使用合理規范,儀器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給蠶寶寶喂食石墨烯或者單壁碳納米管后,其吐出的“蠶絲”更加結實強韌。據《科學美國人》雜志網站10日報道,這種碳增強絲可應用在耐久防護織物、可生物降解的醫學植入物及環保型可穿戴電子設備中。 為制作碳增強絲,清華大學的張瑩瑩和同事直接給蠶幼蟲所食桑葉中噴淋了含有碳納米管或石墨烯(占
國家自然基金委公布與金磚國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國際合作項目初審結果,其中金磚國家146項、埃及82項、日本35項,智利25項通過初審,具體如下。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金磚國家科技創新框架計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根據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省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工作會議于近日召開。廣東省質監局、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的有關領導,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以及納米技術各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委員出席了會議。多位嘉賓代表圍繞“納米技術標準化”的主題作了報告。 納米標委會是由廣東省質監局批準成立,受省質監局及相關行
12月28日,懷柔科學城16個科學設施平臺項目和6個城市服務配套項目集中啟動建設,至此,“十三五”時期國家布局在懷柔科學城的26個科學設施平臺全部啟動建設。 此次集中啟動的重點項目22個,總投資約196.9億元。其中,16個科學設施平臺項目投資約39.4億元;6個城市服務配套項目投資約157.
在芯片制造業中,光刻機是必不可少的精密設備——每顆芯片誕生之初,都要經過光刻技術的鍛造。也正因為此,與之相關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備受關注。 2月25日,清華大學的一項科研成果刊登在《自然》上,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及產業界的高度關注。《自然》評閱人認為其“展示了一種新的方法論”,“必將引起粒子加速器和
首屆眾創杯-北京創新創業大賽節能環保、新能源與新材料主題賽暨首屆“納米之星”新材料創業大賽新聞發布會今天在北京舉行。“納米之星”優勝團隊和企業將獲得10萬元種子引導投資。 據組委會介紹,大賽主要面向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新材料、納米科技領域的創業企業創業團隊開展,并設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是一個集教學、科研和對外測試服務為一體,以現代分析化學方法學研究和分析儀器研制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單位。分析中心目前擁有的儀器設備總價值超過9900萬元。同時,清華大學分析中心是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開放實驗室成員,能夠接收首都科技創新券。 2017年4月21日,首都科
近日,離熙熙攘攘的中關村鬧市區不遠,有一處僻靜的草坪,在這里悄然出現了一座約高7米、長8米、寬3米且加裝了玻璃幕墻保護的歷史儀器設備展示臺。光潔透亮的玻璃幕墻內,擺放著控制臺、電動機、儲壓罐、轉換器等這些人們似懂非懂的儀器設備,它們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不平凡歲月,也早已告別了當年那些日夜不息的緊
作為曾經的學生,崔屹是學霸中的戰神,在哈佛讀博,在加州伯克利讀博士后,在無數人夢想的頂尖期刊《自然》、《科學》發表科研成果是家常便飯; 作為現在的發明家,崔屹團隊的發明已經三次被《科學美國人》評為年度“十大創新技術”:2010年,移動式水過濾器;2014年,將低級廢熱轉化成電能的電池;2016
1月18至19日,由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Co-sponsor)共同舉辦的“納米光子學和可再生能源國際會議”在中科院物理所召開,中科院物理所長王玉鵬到會致賀詞,上海微系統所長助理孫曉瑋研究員到會,并與國際太陽能電池研究單位 進行交流,易亞沙研究員
成功研制專門用于SARS病毒檢測的基因芯片;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張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讓耳聾基因篩查列入民生工程,超百萬人因此受益……多年來,博奧生物集團創始人程京帶著他的研發團隊發出了五個系列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項目,應用于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疾病診斷,被美國《財富》雜志評價為“
6月10日,科學中國人2010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曉。此次,共評選出在2010年為我國科技進步做出重要貢獻的年度人物,其中包括劉光鼎、朱清時等知名院士,并頒發四項特別獎。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光鼎獲“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輝陽生命工程有限公司
理科研究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等特點。發展理科基礎學科,需要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和文化。 日前,清華大學發布《關于持續深化改革,提升理科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打造富于原創、交叉合作、世界一流的清華理科新格局,學校推出以“
報告題目:蔡司GEMINI技術(非交叉束)——聚焦離子束(FIB) 報告人:蔡司公司顯微鏡部門唐圣明教授 蔡司公司顯微鏡部門 唐圣明 教授 蔡司公司是德國第二大基金會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蔡司電鏡(中國)自2008年進入大陸直接銷售,4年來,蔡司用戶有了迅速的發展,目前,市
作為汽輪機與燃氣輪機領域的頂尖專家,蔣洪德院士帶領團隊成立華清燃機公司,自主研發、設計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型燃氣輪機裝備,成功打破了國際壟斷。 多年潛心研究新一代核能技術,王大中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為中核能源成功實現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商用核電站的示范運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金